首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礼乐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祭祀和敬神有吉礼,朝聘会盟有宾礼,行军打战有军礼,丧亡殡葬有凶礼,婚冠饮宴有嘉礼。周代重视礼乐文化旨在A.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B.构建优秀的传统文化C.完善国家的典章制度D.弘扬儒家的礼治思想2.   表1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统计表地区北方(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道)南方(淮南、江南道)时期唐前期唐后期唐前期唐后期工程项数102202654占该时期百分比67.5%23.5%17.2%63.5%据表1推断A.黄河流域一直是唐代的经济中心B.唐朝建立了完备的水利管理体系C.中原地区农田耕作效率大幅提高D.南方逐渐成为唐重要财赋供应地3.唐代的福建被称为“无儒家者流”。自北宋末年,福建人杨时受学于“二程”,载道南归。后,朱熹又创“闽学”学派,此后又涌现出罗从彦、李侗等众多闽籍道学重要人物。明人黄仲昭更将福建视为邹、鲁。这可以说明A.福建儒学教育的兴起B.中国学术中心的南移C.程朱理学文化的萌发D.闽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内阁初设时,“入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但明代中叶以后,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类似汉唐宰辅。内阁权力的变化体现了明朝A.宰相制度的再现发展B.中枢机构的自我调节C.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D.专制皇权的渐趋衰弱5.鲁迅先生认为,八股考试是“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标准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从考试角度而言,八股考试体现了A.格式复杂的程序性设计B.公平取士的制度化障碍C.选拨方式的标准化考量D.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范6.1930年,闽西苏区通过了《闽西婚姻法》,该法主要内容包括结婚、离婚、离婚后妇女的田地及生活,以及子女抚养等9条规定。《闽西婚姻法》的施行A.提高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B.废除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C.建立了民主的婚姻家庭结构D.促进了苏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7.国民政府以法币改革为契机,在1936~1937年间共投资10亿元,新建了浙赣、沪杭甬等铁路1500多公里;同时还通过售银收入,大量购买黄金和外汇,充实了法币的外汇保证基金。由此可见,法币改革有助于A.提高中国抗衡日本的实力B.实现国家经济的独立自主C.化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改善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8.图1为1941~1943年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后富余人员分流渠道示意图。图1图1中的人员分流举措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保证了大生产运动的顺利开展C.增加了边区政府的消费性支出D.积累了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经验9.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实行党政分开的重大改革探索措施,党政关系由合一到分开,国家权力实现了从党到政的转移。这可以说明当时A.中共加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B.变革推动了中国宪政的发展C.中央集权型政治模式的完善D.国家中心权力逐渐转向党委10.图2为2018年来华留学生各洲生源地占比。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圈的凝聚力B.一带一路的包容普惠C.世界文化的互联合作D.国际文明的交流互鉴                 11.据统计,雅典城邦在陶片放逐法实行期间共流放了9人,其中除2人有僭主政变的嫌疑外,另7人只是因为名气太大,声望太高而被流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B.司法审判削弱平民地位C.内部矛盾扩大阶层对立D.民主政治体制趋于完善12.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就出现了文职官员。英国的文官是政府中的“非政治分子”,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英国的文官体制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B.提高了中央行政办事效率C.保证了体制运行相对稳定D.加剧了党派斗争时局混乱13.18世纪上半叶,英国出现了“农业革命”,贵族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举办农 业展览会,资助农业研发机构,通过报刊鼓励农业创新。由此可知,英国的“农业革命”A.准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B.开启了研产结合的模式C.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D.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生14.   表21886—1889年伦敦茶叶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磅)造成表2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变化B.世界各地茶市无序竞争C.福建红茶传统制作工艺没落D.西方资本操纵国际市场15.1947年筹建,1954年完工的莫斯科大学、乌克兰饭店等七座摩天大楼被称作“莫斯科七姐妹”,是二战后苏联向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展示实力的符号。“莫斯科七姐妹”可以说明A.赫鲁晓夫改革初显成效B.莫斯科民众生活得到全面改善C.斯大林模式的本质特征D.苏联经济实力与美国实现对等16.1948年,英国颁布的《国民救济法》规定,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而无力缴纳国民保险金者,可申领的救济金额要少于参与保险的国民;此后,又颁布了《国民医疗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这表明英国A.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B.防范社会风险意识的增强C.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D.重视国家救济体系的建构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求新是中国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表3中国历代经济变革简介(部分)章节标题内容的陈述及说明第一讲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内容:制定价格、财政、税收等配套措施,实行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说明:通过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形成了系统性国民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第八讲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1)第十讲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内容:1950年国家对重要战略物资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建立起了相应的计划管理体系。1958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使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第十二讲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2)——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参照第一、十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内容的陈述及说明。(8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依据材料提供的管仲变法与计划经济内容的陈述及说明,完成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和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内容的陈述及说明。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整理洋务运动的内容与影响得出答案。“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定位考查知识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最后梳理答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在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欧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国家的权力,甚至是领主的权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农村地区。德意志王国的国王们只能通过“巡游制”来管理自己的领土。由于外族入侵,大量村庄被纳入庄园之中,使得中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乡村组织有了基本的框架。长期的战乱促使庄园体系扩展,农民出于自身保护的需求不得不接受庄园制度的管理。在中世纪社会中,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中世纪中期教会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了村庄的地位。——摘编自陈若毅《中世纪中晚期德意志乡村组织的变迁》材料二明中叶,广东福建地区为了稳定地方局势,转变地方风气,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成为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弘治十七年,正式将儒家日常礼仪列入社学教学内容,对社学童生进行礼仪教育。这种转变意味着明代社学的政治教化模式,完成了由“重法”向“重礼”的转变。通过社学教育,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最终巩固国家在地方社会的统治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明中叶闽粤地区的儒学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摘编自张昂霄《明清闽粤地区的社学与地方社会》(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乡村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9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世纪欧洲与明朝在乡村治理上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理念。(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古代在政治关系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元朝统治时期又确立了行省制;在与少数民族关系上建立了羁縻制、户籍制和改土归流制;在阶级关系上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张力,也形成了一系列让步原则和规定;中国古代创造的文官制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消解了中国家族宗法制和地方性农业生产方式造就的血缘关系和离散趋势对国家统一的威胁,有效地消除了中华大地不同生产方式造成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局面。这些制度造就了相当高程度的中国封建社会文明。同时,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摘编自谢俊春、朱英淑《论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一角度对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要求:角度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第三届世界粮食会议,提出了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定义粮食安全:“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重申了人人有获得安全而富有营养的粮食的权利。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定义粮食安全:“所有人都能通过社会、经济等途径来获得充足、安全并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摘编自何昌垂《粮食安全》材料二当前总的看,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苗头已经出现,近几年耕地大量被占,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政策措施。第一,兼顾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三,守住耕地、依靠科技、改善条件,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第四,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第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摘编自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1)根据材料一,概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各个时期定义的“粮食安全”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届世界粮食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粮食安全政策制定的意义。(8分) 南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ADBBCDADBB题号111213141516选项ACADC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内容: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2分)说明:洋务运动是由李鸿章等汉族地方官员缺乏组织性发动的,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现代化运动,它只学西方的器物,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无法从体制设计的高度完成制度性的顶层设计。(2分)(2)内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产到户,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2分)说明:1978年的改革始于农民自发,也是中央政府“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思的改革,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分)18.(1)特点:地方自治;巡游管理;庄园领主制度;教区管理。(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国家管理机构不完善;乡村相对独立;国王的主权意识;外族入侵和战乱;教会改革。(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措施:社学建设;道德教化;礼法并用。(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完善基层行政制度和乡村组织结构;有利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稳定乡村社会;为地方社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背景和人才基础;为后世提供借鉴。(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欧洲:基督教是中世纪欧洲的主导,所以基督教文化是欧洲乡村治理的核心理念;明朝:儒家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因此儒家文化是中国乡村治理的核心理念。(2分)19. 【示例】角度: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的现代价值。说明:中国古代形成的科举制度是现代文官制度的源头。科举制度以择优、公平、竞争为重要特征,在古代社会开拓了上升性社会流动的渠道,扩大了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任人唯亲、营私舞弊等官场腐败。上计制度对督促官吏遵守纲纪、勤政敬业起了重要作 用。这都是中国古代政治管理的精华,对我们今天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还建立了包括信息中枢的决策制度如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决策的准确性和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对当代中国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具有借鉴意义。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有益的启示。角度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角度三: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角度四: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为政治主体提供了政治行为模式。角度五: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发挥着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功能。角度六:中国古代科举制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注:可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进行说明)评分标准:角度0~2分,说明0~10,具体赋分要求如下。等 次说  明表  述一等(9~12分)①角度合理②史实准确③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二等(5~8分)①角度较合理②史实较准确③论证较充分、史论结合思路基本合理、逻辑关系基本清楚、表达基本准确三等(0~4分)①角度不合理②史实不够准确③论证关系不清或没有论证缺乏条理性、逻辑关系不清、表达欠通顺或不准确20.(1)内涵:1974年:生存与健康;1983年:随时都能买到所需食品;1996年:安全和结构合理;2001年:粮食来源渠道多样化。(4分。照抄原文不得分)背景:美苏冷战;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因素:自然资源制约性(耕地减少);粮食生产利益下降;缺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粮食刚性需求增长;国际农业竞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义: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加快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稳定农村社会,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粮食的国际竞争力。(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2-26 18:35:03 页数:7
价格:¥3 大小:482.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