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炎德英才杯2019-2020学年高一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0年“炎德英才杯”高一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70周年,为纪念两国70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55周年,“哈萨克斯坦篇”献礼中哈建交25周年,“柬埔寨篇”献礼中柬建交60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选自2019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材料二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选自2019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材料三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2017年的《二十二》,约为1.7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2018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4.8亿元。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透露,十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从2009年5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十年间增长了12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7%。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286部,2018年生产纪录电影57部,16部在院线上映,半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5.26亿元。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2012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10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发性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选自2019年11月20日《解放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B.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C.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D.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很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广受赞誉。B.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人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C.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D.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2分)A.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C.纪录片《长江之恋》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D.纪录片《思想的田野》直观呈现各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实践。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疼痛的麦子张福艳①麦子一直摇着自己的芒,那锋利的芒却直戳乡村的痛点。二弟在两次高考失利后,和父亲收了一场麦子,之后毅然背着书包再次补习去了。麦子,带刺的粮食,有收获时的幸福,更有收获时的无奈。割麦子时,要猫腰撅腚,芒的尖刺毫不留情地在胳膊和手腕上划出紫红色的血道道,也许因为还没经历过人生的风雨,少年痛的记忆幻化成麦芒的尖刺。捆麦子扎手,扛麦子刺往脖子里钻,打麦子时,打碎的芒屑却依然坚硬锋利,即使全副武装,脖子围上了毛巾,扎上了裤脚衣袖,只留下眼睛,麦芒还是直往肉里钻。一层一层的汗,一阵一阵的疼和痒,夏天的痛楚刻骨铭心。二弟懂得读书虽苦,可还有比读书更苦的事情。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我们更懂得,麦子看似温顺,其实它给每个种麦人都留下痛苦并快乐的记忆,只不过,这浅浅的划痕,被收获的幸福冲淡了。②“千万别小看这一根根细细的麦芒。”种麦的老人说,麦芒不是来装饰的,它的锋芒不是意气使然,它有自己的使命担当。芒是小麦体内的交通运输部部长,它通过自身调节产生“泵压”,麦子灌浆就有了动力。以往只知道芒是锋利的、前卫的,但现在才知道麦芒是有隐忍与大局意识的。此时,麦粒上顶着的一根根芒刺,仿佛变成了一双双手,让人想起一句歌词: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③芒是麦子外稃或颖片的延伸部分,幼嫩的芒是柔软的,被旗叶紧紧包裹着。很想知道它经过多么遥远的岁月,收缩,变窄,终于变成一根根芒刺,为了适应而异化自己,变身的过程经历多少阵痛。麦子能承受生命之重,并能在苦痛中成长。它懂得那些生命中的痛都是为了成熟做铺垫,它传递给我们的是希望和美好,而不是痛的经历。露白的麦芽是微闪的星光,它在黑暗的泥土里做着天使的梦;青青的麦苗是人间最初的美好,邻居家刚出生的女儿取名麦苗,怜爱之情自在其中;青灵灵的麦穗是触手可及的青春年华,姑娘的巧手可以把长发编成麦穗样的辫花。麦子,总是让人想起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它用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哺育着人类。④麦子种在冰上,收在火上,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炼狱,终于在夏天里晾晒诚实的籽粒。异化、变身、融合、吸纳、重塑,麦子打开自己迎接这个世界并融入了这个世界。麦子的潜质一次次被挖掘,一次次涅槃
,一次次华丽转身,从粒食到粉食,麦子打破一个魔咒。从只能果腹的水煮麦粒到雪白的面粉,再到一块块精致的面点。面团在阳光下膨胀松软,麦子的世界变大,一派金灿灿。⑤麦子能贵为五谷,能与稻谷平分天下,它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岁月赐给麦子碧绿的戎装,金黄的盔甲和不变的初心。一棵庄稼如此,一个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当遭遇围堵和打压的时候,我们去想一下麦子,风雨、干旱、病虫、偏见,甚至习惯都曾羁绊它的脚步,麦子疼痛过后,灵魂升华,它的每根麦芒上都顶着一颗星。于是,当我们咀嚼着美味的面点、面包和面条时,会想起一个密集的方阵,一场场风中的舞蹈,水、风与麦子一起领跑春天的故事。(选自2019年第12期《散文百家》,有删节)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段中两次写到二弟的学习,与描写麦芒扎人的内容相间,写出了岁月的洗礼会给人留下痛苦并快乐的记忆。B.麦芒由最初的柔软变成后来的芒刺,是对自身的一种异化,“异化”一词暗示了人不应该因为受到痛苦就变得浑身是刺。C.经过冬春两季的成长,麦子“终于在夏天里晾晒诚实的籽粒”,“诚实”二字写出了麦粒的饱满,写出了麦田的丰收。D.⑤段中的“围堵和打压”既是指麦子成长时会遇到的“风雨、干旱、病虫”等,也是指人的成长中会遇到的一切苦难。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②段中引用“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守护你”这句歌词,把麦芒比作“天使”,凸显麦芒抵挡外来侵犯的保护作用。B.③段中“露白的麦芽是微闪的星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麦芽在黑暗的泥土中成长的状态以及孕育的希望。C.文章以麦子的成长过程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从麦芽写到麦子做成的面点;其中又着重写了麦芒的相关内容,使文章详略得当。D.文章在描写麦子时常会用到拟人手法,这样写有利于以麦子的成长来象征人的成长、民族的成长,从而暗示出文章的主旨。8.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它用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哺育着人类”的。(4分)
9.文章为什么要用“疼痛的麦子”为标题?请结合文本内容来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彦傅,靖康勤王,有功。阮少好学,尚气节。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尝谒袁州太守张栻,栻谓曰“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阮见朱熹于考亭,熹与语,大说之。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时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①之志,首诏经理建业以图进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计未决。阮试礼部,对策曰:临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养生聚,其地利于休息。建康东南重镇,控制长江呼吸之间,上下千里,足以虎视吴、楚,其地利于进取。建炎、绍兴间,敌人乘胜长驱直捣,而我师亦甚惫也。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已三十年来,阙者全,坏者修,弊者整.废者复,较以曩昔,倍万不侔。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曰谋国,果得为善谋乎?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胥潮奔猛,孰与乎长江之险?今议者徒习吴、越之僻固,而不知秣陵之通达,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傥六飞②顺动,中原在跬步间,况一建康耶?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人患不为尔。知贡举范成大得而读之,叹曰:“是人杰也。”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绍熙中,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改知抚州。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私谓所亲曰:“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陛对毕,拂衣出关。侂胄闻之大怒,批旨予祠。阮于是归隐庐山,尽弃人间事,从容觞咏而已。朱熹尝惜其才气术略过人,而留滞不偶云。嘉定元年卒。(摘编自《宋史·王阮传》[注]①高宗: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②六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常以此代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B.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C.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D.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2分)A.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这里指北宋靖康之乱时王彦傅曾带兵救援朝廷。B.建业,地名,今南京。后文中的“建康”秣陵”也都是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C.教授,官职名,是地方教育机构的长官,主要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的设定等事务。D.陛对,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臣子间相互质询。陛,古代宫殿的台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阮年幼好学,为人喜爱。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栻,后又到考亭拜谒朱嘉,朱熹和他交谈后感到非常高兴。B.王阮为官清廉,勇于变革。他任主簿以清廉闻名,做永州教授时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C.王阮尽忠职守,不忘备战。他担任濠州太守时,每天讲授防御,还亲自探访边境,金人因此不敢向南侵犯。D.王阮崇尚气节,不畏权贵。他坚持操守,不肯投身韩住胄门下,以免为后人耻笑,最终归隐庐山,不问世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尝谒袁州太守张栻,栻谓曰:“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3分)(2)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3分).14.范成大认为王阮是人中豪杰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注]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了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B.颔联巧用“杜陵秋”来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关切与怀念之情。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在登城“搔首”倚楼”之时,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对戎马生涯的怀念与对这些已成往事的感慨。16.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描写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疫情防控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战胜各种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个人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是主动担当责任,如孔子所言“仁以为已任”,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疫情防控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勇敢拼搏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把生死,冲向最危险的地方。关爱生命是中华民族倡导践行的道德规范。《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关爱生命看成天地之间伟大的道德。在疫情防控中,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把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自力更生和自我修复能力,呈现出变通达久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活力。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国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心,,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呼唤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先贤倡导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道德境界,由无数平凡中国人用汗水甚至生命了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李平生的《疫情防控展示文化的强大力量》)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置之不理增强全力以赴赋予B.置之度外提高尽力而为给予C.置之不理增强尽力而为给予D.置之度外提高全力以赴赋予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疫情防控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战胜各种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C.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
D.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自力更生和自我修复能力。20.请以“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为开头,为上文续写一个段落。要求至少引用一句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诗文,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0字。(4分)四、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材料一:仰望天空陈衍强(云南)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我在云南彝良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来我家过年的想法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随时仰望天空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2020.01.22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某学校给学生家长发去这样的校园通知: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不断扩散,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这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写作任务三选一:
(一)诗作《仰望天空》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这不是诗,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挑战了“中国人的底线”,还有人认为创作者有创作的自由,而作者自己则回应称只是想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提醒人们减少走动,防止疫情扩散。对这首诗,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800字的文学评论,阐述你的观点,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二)“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全民防疫、宅居在家的特殊春节,一定与家人有不少温情故事。请给材料二中日本学校的学生写一封信,让他们了解你近期在中国的生活,讲述你的春节故事,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要求以记叙为主,不要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0年“炎德英才杯”高一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语文参考答案1.A(B项,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二说“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C项,“世界电影票房冠军”错误,应为“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选项偷换概念。D项,“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三最后一段只是说“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没有说到“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2.C(“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说的是《历史那些事》,选项张冠李戴。)3.B(根据题干明确材料二围绕“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提出“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等观点。B项,《我们的男孩》“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突破了文化边界,属于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4.①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的范围“材料二”。从论证的结构上,材料二以“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注意;从整体看,材料二分两个分论点“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回答开篇的问题,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晰。从论证方法看,论证中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采用了例证法,引用闫东的话、帕特里克·霍若的话等用了引证法。
5.①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②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③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开篇“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可以分别找出其两个分论点,即两种做法“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从“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中概括出“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整合出两种做法。由材料一最后一段“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得出第三点做法。6.B(人的成长正需要这样的异化,从后文"传递给我们的是希望和美好,而不是痛的经历”可以看出作者认同这种异化。)7.A(不是保护作用,语境中说到“芒是小麦体内的交通运输部部长”,可知这里凸显的是芒产生动力运输养料的内在作用,而非抵挡外来侵犯的外部作用。)8.①物质颗粒是指作为粮食作物的麦粒,可以制作出各种面食;精神内核是指麦子成长的过程,在遥远的岁月中承受生命之重,并能在苦痛中成长,它懂得那些生命中的痛都是为了成熟做铺垫,它传递给我们希望和美好。②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麦子颗粒制作的粮食和麦子成长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都能哺育着人类成长成熟,走向强大。(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理解重要句子首先要理解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如“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其次要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和在文段中的作用,本句在段末,对整段有总结作用。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9.①运用了拟人手法,用“疼痛”这--带有人的感觉的词语来修饰麦子,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②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写麦子的成长过程,尤其强调了麦子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和麦芒给人带来的疼痛;③"疼痛的麦子”贯穿全文,是串联全文内容的线索,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④指向文章主旨.以麦子的疼痛来写人类、民族成长经历的疼痛,来写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不外乎从语言本身、在结构上、内容上、主旨上等角度来探究。10.C(原文标点为: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11.D(陛对是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
12.B(“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错误,他只是上奏朝廷,建议改变政策。)13.(1)(王阮)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械,张械对他说:“现在的大道在武夷山,你为什么不前往寻求它呢?”(评分参考:谒,拜见;盍,何不。每答出一点给1分,句意1分)(2)古时候(国君)建立国家,一定有所依仗,谋划国家的要义,一定依靠他所依仗的地方。(评分参考:恃,依.仗;负,依靠。每答出一点给1分,句意1分)14.①王阮见解深刻,对策充分阐述了治理建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王阮文采斐然,对策谈古论今,文笔雄健,气势非凡。③王阮志向高远,与朝中怯懦偷安的大臣不同。(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B(“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分析不当,颔联巧用“杜陵秋”来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16.①因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条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沦陷的故都的怀念、忧虑之情。③身世遭际、前途未卜之愁。诗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④壮志难酬的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8.D(“置之不理”带有贬义,不合语境;“增强”与“率”搭配不当;“尽力而为”不如“全力以赴”更坚决和果敢;“赋予”主要针对重大使命和责任。)19.A(B项与后面几段的分论点句式不统一,不是最恰当的表达形式;C项应该把“始终”放到“党中央”的后面;D项应该把“自力更生”和“自我修复”调整语序。)20.示例:《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正在积极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评分参考:引用古代诗文,2分;联系疫情防控,1分;句意连贯1分)21.(示例一)任务一范文:文殇——评陈衍强《仰望天空》
2020开年的新冠病毒本已肆虐了整个中国,一首不起眼的短诗又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创作者有自己的创作自由,有人在为其“反讽”做出辩言……而我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失败的。而在其失败的背后,作者文学创作态度的轻浮与不成熟值得人们深思。首先,它从外在形式上来看是失败的。并不是任何文字被分成了小节、抹去了标点,再作出长短不一、错落有致之态,便是能被称作“诗”的。阅读本诗给人的感受,更像是在阅读被生硬拆散了的一句话,品的不是诗句,而是句子中被剥离的成分。文学评论家刘春说:“诗人不是母鸡”。母鸡下的蛋被称作鸡蛋,可有些被称为诗人写的“诗”却不一定能被称作“诗”。当诗人的作品想要以量取胜,失去精心孕育的过程而没了质量,它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仰望天空》的创作,更像是“为了下蛋而下蛋”、为了造诗而造诗。白开水一样随意的文字表达,体现出作者对于创作的漫不经心与轻浮之感。其次,它从技法.上来看是失败的。倘若《仰望天空》确如作者所言,仅仅是想以反讽手法劝人们减少走动以控制疫情,那它在技法上的缺陷所引起的文不达意的现象更是不容忽视的。本诗创作者在诗中将湖北人比做噬人灵魂的九头妖鸟,这种文不达意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感受,甚至干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在作品中缺乏背景与暗示的所谓“反讽”都是无力的、不负责任的、难以接受的,都像是急于堵住评论者嘴巴的搪塞之辞。作品的语言如何能够准确地晓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当逐步成熟起来的地方。最后,它从内在主旨上来看也是失败的。诗的创作者。应该是有诗心的,应该是为世界喊疼的人,而不是歧视伤口的人。反观《仰望天空》.其中不讲究词句的地域歧视与语言暴力令人侧目。试想.德国纳粹种族决定生死的歧视。造成反人类的暴行,千夫所指;西方媒体居心叵测地将新冠病毒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让人义愤填膺。而《仰望天空》将全体湖北人视作瘟神,与之又有何异?“诗以言志”,创作者有表达情感的自由,但更应该拥有“开阔的灵魂”,更应具有深层的生命的共情。《仰望天空》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情商残疾,这种“无情”的“诗情”,必然伤害阅读者的情感,甚至黑化疫区的受害者,消解“共克时艰”的民族凝聚的力量。“狭隘”与“歧视”不是诗者之心!没有诗心,何谈为诗?王尔德曾言,“艺术创作是非凡气质的非凡产物”。诗歌作为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理应给人带来超凡脱俗的美感与深刻自然的领悟,与读者建立起思绪的碰撞与交流,而不是引人疑惑于心、愤怒于形。《仰望天空》无疑已成肺炎疫情中的诗家之殇.希望这场文殇能够给一些创作者以警示与劝诫吧。佳作点评:本文从诗歌形式、手法和主题三个角度论证《仰望天空》是诗家之殇,有三处值得称道之处。其一,观点剀切。观点是思想的凝结,作者在驳中立.以中心论点统摄后文分论点。其二,逻辑清晰。篇章结构合理清晰.句间关系逻辑严密,足见文字驾驭能力之高。其三,论据丰富。兼用举例、引用多种论证方法.几处引用、举例都恰切自然。
以上三点达成了说理透辟,但优秀的议论文是情理兼备的。这篇文章在论辩的过程中不仅有作者理性的冷眼视角,更有充满温度的满腔情怀。小作者通过长短句交错、语气的变化使得文章情词恳切,有感染力。这样有生命力的文字,并不刻意展开冷冰冰的批驳,而是能让读者感受到小作者对诗歌创作的领悟、对冷漠歧视的谴责。所以,考虑到这还是小作家第一次写文学评论,我们不得不说,这已经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了!(示例二)任务三范文:江城,别来无恙一首短诗,激起亿万激愤;一则通告,唤醒千百羞惭。在创作者的笔下,那些曾经生活在九省通衢的江湖儿女,已然沦为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间幽灵。而同样面对疫情,日本这所学校的通告,却轻声温柔地提醒着每一个局中人:同胞有难,你若不能出一份力量,也请留一份善良。“诗者,天地之心也。”诚然,面对愈演愈烈的新冠疫情,创作者着力刻画一个出于对乡民生命安全的顾虑,严守要道的扶贫干部形象.这原本无可厚非。然而无论反讽与否,诗作中“湖北佬”“九头鸟”等欠思量的意象,逞功利吝啬之私心有目共睹。对深陷苦难的同胞使用如此歧视与讥讽至极的言辞,既不合时宜.又令人汗颜惊心!诸如此类,岂独陈衍强?当我们将国人“要死自己死”“丧尸围城”的疯人谵语与日本这则通告相对照的时候,怎会不顿感羞惭?“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面对苦难.当自我保护的意识冲出理性的藩篱.《仰望天空》中失度的言语攻击便成了最刻毒的歧视与偏见。日本学校用其宽和不乏理智、公正不失风度的姿态贏得国人巨擘挺起的同时,也教会了它的学生、那个驻村干部和看到这则通告的国人:武汉人不是病毒,只是倒霉版的你我;武汉不是寂静岭,只是一座受了苦难的城市。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于那个兢兢业业的云南驻村干部而言,也许,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就如同他永远无法把一个与之血肉相连的地方从地图上抹去一样,他永远无法改变人类命运的共生性——他才能真正为他守护的村野建构一片诗意栖居的田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面对疫情,共情能力的高低既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气度.又体现着一辈人的价值抉择。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命运共同体中。在同一片碧落之下,没人能独善其身,别人的悲喜也是自己的悲喜。当生命得不到保障时,我们不能歌咏它;当哀乐响起时,我们总该敛起往日的嬉笑;当疫情蔓延时,我们必将冰释冷漠,为之心系!道德,岂限于繁文缛节?心怀仁爱才谓道德!高贵,岂赖于身世血统?不失同情才谓高贵!还有一个月,珞珈山的樱花就要开了。这好像是一种预示,预示阴霾即将散开,苦难即将过去。云南的那个村落会不再忧心天上的鸟儿,日本的学生会重新步入学堂。世界仍在温柔等待:江城,别来无恙!
佳作点评:本篇文章,堪称佳作,体现了小作者的大格局一立意之大格局,文笔之“大格局”。整篇文章,标题紧贴时事,温暖人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立意综合了两则材料的内容,异中求同,论证了“面对同胞苦难,守住道德底线,才是建构命运共同体的温情选择”的观点。论证中,对面对疫情产生的不良言行的成因、危害、解决之法入情人理地展开了论证;尤其是文章的第四段站位高远,推己及人,反问有力,将灵魂的拷问转变为激愤的呼喊,震人心魄!结尾处回扣材料、标题,首尾圆合,贴近疫情,给人希冀,尤其喜欢最后一句的温情顾望!同时,该文文笔流畅,语言精当,体现了小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三句引文结构全篇,思路明晰,文中随处可见的反问、对比、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使这篇议论文更加精彩深刻,完全可以媲美优秀的“评论员文章”!(示例三)任务三范文:莫使唇枪战疫情你泼墨一首,唾沫橫飞颇似枪林弹雨,粗鲁又得意,肆意苛责便作心系天下。你仰望苍穹,被烈日刺痛双眼,我窥探你的内心,却被无情灼伤。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当下,异国他乡一则通告正无声警醒着你,请收起你的唇枪舌剑,莫再无端猜忌、无度焦虑,莫再用它刺伤你的手足兄弟。静言思之,这首《仰望天空》的短诗,无意间,让多少人的湖北朋友沦为“湖北佬”“九头鸟”,成了潜在的危险定时的炸弹。每一个猜忌的眼神、每一次粗鲁的拒绝都好像一下子因此有了理由:我担心。一滴担心是微涩的不忍,两滴担心是苦涩的无奈,千滴万滴,终灼穿心肠。适度的担忧自然会被宽谅理解,然而,我们从《仰望天空》中嗅到的却是失度的焦虑。这是一杆唇枪,害人亦害己,轻则破坏人际关系,重则掀起一场全民信任与地域歧视的风波。由此观之,暂且不论反讽与否,这样一篇被焦虑的怒火烧得通红的诗作,在众志成城援助武汉的背景下,如同一根刺,戳中了国人敏感的神经,实在是不合时宜。细究这种失度焦虑的缘起彼岸的温情不禁让我们思考:是不是有些人在面临公共危机的时候,过度地划清界限、各自为政?是不是有些人在需要戮力同心的时候,依旧故我地忽视大局、钟情小我?当一衣带水的友人为我们送来“山河异域,风月同天”的温暖话语与倾力相助的时候,我们实在不愿看到自己人出现“湖北佬”“九头鸟”这样的地域歧视与刻薄言辞。诚然,那个仰望天空的人想要保护自己目之所及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也想安稳地踩着脚下界碑清晰的水田耕地,然而,万物互联的时代,在天空当中怎能筑起高墙?山川河流又何曾因为界碑的存在而改道横流?唇枪无用,共情当先。
风月同天,日本友人的训诫提点着国人,能放在天平上与疫情较量的,绝不是“画地为牢”“明哲保身”的小道。我们的共情,同样可贵。逆行者必将流芳,利已者终会复失。我们在当下建立起了更多与人的联系,摸索出了如何优雅的自处,但更重要的,是该懂得如何换位思考,如何学会敬重他人的生命尊严。当我们总是把自己归为旁观者的行列时,便自然难以体谅那灾难中人的处境之苦,不懂得那轻飘飘的几句俏皮话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心中也是杀人的唇枪之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共情当是人性的金羊毛。在通往人类自由解放的征途中,总有人甘愿为后来人搬起石头,负重前行。懂得共情,莫使唇枪。就这样,我们仰望同一天空,唇枪收起,剑已归鞘!佳作点评:文章笔锋冷峻,感染力很强。首段采取对话方式,先声夺人,既巧妙明确了自己的立意,又奠定了全篇激愤昂扬的感情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行文脉络清晰展开,摆明利害,分析原因,对比论证,指出解决之法是要换位思考、懂得共情”。其中,文章第三段的处理显出小作者写作笔法的厚实稳健,得当地处理了“反思国民性、博采众长”与“崇洋媚外”之间的界限,守住了文化自信的基本立场。结尾化用纪伯伦的诗文,建构画面,回扣标题,含蓄蕴藉。文章的缺憾在于个别地方用语的过犹不及,最好是掷地有声而又锋芒不露。对第一个材料的批判阐发过多,造成了对第二则材料的忽视。小作者不妨从材料二人手,展开“怎么做”的探讨,先结合疫情阐释,再上升理论高度,整篇文章的说服力也许会更强。[参考译文]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亲王彦傅,靖康年间起兵救援朝廷,有战功。王阮从小爱好学习,崇尚气节。经常称自己是将门的后代,能言善辩,情绪高昂,四周座位上的人没有能使(他)屈服的。(王阮)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弑,张械对他说:“现在的大道在武夷山,你为什么不前往寻求它呢?”王阮到考亭拜谒朱熹,朱熹和他交谈,非常高兴。(王阮)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当时宋孝宗刚登上帝位,想要完成宋高宗的遗志,第一份诏书就是关于治理建业城以图有所作为的,但是朝中大臣懦弱,庆幸一时的安定,大计没能确定。王阮在礼部应试,回答治国策略时说:临安前有湖后有海,土地肥沃,足以使人们安定生活,聚集物力,这地方有利于休养生息。建康是东南一带的军事要地,控制长江,一呼一吸的工夫,上通下达千里之外,足以雄视吴、楚一带,这地方有利于有一番作为。建炎、绍兴年间,敌人乘着胜利长驱直入地进攻,我国的军队又非常疲乏。先皇遵循天时韬晦休养,不与金国媾和,于是驻守临安,这是用来休生养息的计策。三十年过去了,残缺的已经补全,毁坏的已经整治,弊政已经整顿,荒废的已经恢复,和从前相比较,不止万倍。当今皇上见识独到、看得长远,提出主张并运用到国家大事上,不是坚持认为临安不能居住。作战和防守的形势已经分明,这是进攻、退守的道理不同。
古时候(国君)建立国家,一定有所依仗,谋划国家的要义,一定依靠他所依仗的地方。秦国有函谷关,蜀国有剑阁,魏国有成皋,赵国有井陉口,燕国有飞狐径,而吴国有长江,这都是他们建立国家所依仗的。现在东南一带的帝王之气,聚集在建业,放弃而不顾及,退守到幽僻深远的地方,像这样却说是谋划国家,果真能是好的谋略吗?况且,作战时把地势作为根本,大湖与高山环绕,哪里比得上建康的雄伟?怒潮汹涌,哪里比得.上长江的险要?如今议论的人熟悉吴、越的幽僻、坚固,却不知道秣陵的通行无阻,这就像富人的钱财,不在四通八达的大城市流通,却用匣子装起来守着,愚蠢地担忧它半夜可能会丢失一样。如果皇帝顺势而动,中原就在抬脚之间,何况一个建康城呢?古代有人说:“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人们的毛病就是不去做罢了。主持进士考试的范成大得到了(这篇对策),读后感叹道:“这是人中豪杰啊。”(王阮)调任南康军都昌县主簿,凭借清廉而出名,又调任永州教授。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马司集聚马匹,以节省来往驿站转运货物的费用,(奏章)总共几千字。绍熙年间,担任濠州太守,请求恢复曹玮的屯田守边的制度,实行种世衡教习射箭的方法,每天讲授防御,和边地百姓一起,亲自探访北方边境的情况。到王阮在濠州太守任上结束,金国人不敢向南侵犯。改任抚州太守。韩佗胄早已听说王阮的名声,特地命他入朝奏事,准备用好的官位诱惑他,深夜派遣密使拜访王阮,王阮没有答应,暗地里对亲近的人说:“我听说公卿会挑选士人,士人也可以挑选公卿。刘歆、柳宗元失去操守而成为行为不端的人,被万代所耻笑。如今政令从韩伲胄那里出来,我愿意投到他的门下吗?”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询问结束,就愤激地出了城关。韩伲胄听说后非常愤怒,于是(代皇帝)批阅圣旨,让王阮领官俸退休。王阮于是到庐山归隐,完全放弃人间世事,悠闲舒适地饮酒赋诗。朱熹曾经惋惜他才华谋略超过一般人,却羁留乡野,不遇明主。嘉定元年去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