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2届高三语文12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2021.12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小说插图原本寄生于语言叙事文本,是小说故事的困像再现,那么,它逃逸出来之后何以能够“独立叙事”呢?这不仅关涉到对小说插图本身的认知,更关涉到一般意义上的图像叙事,即所谓“说”何以可能的问题。其实,小说插图逃逸册页后的独立叙事只是相对的,正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叙事插图在逃逸文本册页的同时,也会把原本所植入的故事牵连出来。那么,小说故事何以能够像“泥巴黏连在萝卜上”那祥黏连在了图像上呢?参照胡塞尔的现象学,可以用“象晕”的存在进行解释:故事被稀释为“象晕”黏连在了图像上,就像泥巴被水份稀释后黏连在了萝卜上,从而使逃逸后的图像叙事成为可能。“象晕”即由语象群建构的意象之晕、心象之晕,植根于语言能指,蛰伏于叙事全过程,储存在受众的记忆中。所谓小说“插图”,不过是将不可见的叙事语象凝定为可见的,进而蒸腾为“象晕”而被楔入记忆的深处。也就是说,“象晕”之所以使逃逸后的图像叙事成为可能,归根到底涉及到“语象”与“图像”关系:二者的相似性决定了后者再现前者之可能,也决定了观看后者的同时可将前者唤醒,因为故事的“象晕”已被铭刻在了记忆中。于是,面对眼见的图像能否“读”出相应的故事,也就与插图所在的空问位置无甚干系,关键在于记忆能否识别图像与语象的相似性。换言之,所谓“小说插图系扣于故事链条”,只是就图像所再现的叙事流断面(故事节点)而言,只是对叙事流“出相”位置的学理性规定,并不涉及图像在物性空间的实存与定位;插图在册页中的位置不一定与其相应的“白纸黑字”一一对应,“上图下文”式的对应关系只是插图版式的一种;被置于章节(回目)的开篇,或集中置于小说的卷首等,也是常见的文图组合方式。小说插图逃逸文本册页而独立叙事同样如是,如果能唤起记忙中的“象晕”对它的认同,认同图像与语象具有某种相似性,图像的独立叙事也就自然生成。这样,从小说的语言叙事到插图明见,再到插图的逃逸及其相似性认同,也就建构了“可见与不可见’的往复回旋:小说叙述了不可见的故事→插图照亮褶皱使其成为可见的不可见的→“象晕”默存于记忆→插图黏连着可见的故事逃逸册页而独立叙事→可见的故事图激活“象晕”被重新认同。“可见与不可见”这一往复回旋可谓圆润流畅,盖因“象晕”蛰伏于叙事全过程的始终:故事“象晕”存储于记忆而非只锚定在册页,从而使图像逃逸后的独立叙事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在图像独立叙事的“背面”,实则是隐秘的“象晕”在叙说,可见与不可见之双簧演艺由此而活现、生动,本来不透明的图像由此而变得透明。小说插图作为故事的图像再现,逃逸文本而独立叙事之所以可能,不全在于图像本身的再现功能,更在于对图像的回忆是否可能;同义反复,图像对故事的再现之所以可能,也不全在于“图说”与“言说”的相似性,更在于图像能否将记忆中的“象晕”唤醒。因此,与其说故事图是对故事的图像再现,不如说它是对记忆及其“象晕”的迎合。——(摘编自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材料二:当网络小说成了“生活图像化”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地以叙事的图像化参与生活图像的建构时,图像诉诸“知觉”的表现力,它的“唤起”特性就被激活,开始发挥作用。传统文学阅读的沉默、静思、体悟被视觉性的观看、凝视替代,“读”这一概念因为获得了更多的视觉化意义而被重新定义,恰如阅读史家费希尔指出的,“电子阅读本身,将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最终定义‘读'这一概念”。这样。在当下的网络小说中就出现了迎合观看的各种视觉呈现。比如,人物造型上的“男帅女靓”,器物描写上的雍容典致、细密周到,动作刻画上的立体性、活态化展示,以及空间画面上的铺陈浪费、光色声形俱全等。这种呈现极尽敷陈之能事,力求代入,唤起视觉的“味蕾”。显然,这是“形象大于思维”的叙事方式,体现了网络小说叙事视觉化倾向的指向,即外观成为小说的视觉追求目标,视觉成为一个欲望的象征,图像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爽感性的虛拟世界。网络小说这样的爽感叙事极马遭人非议,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却传达出了叙事图像化的另一层意义。,它通过“语一图”叙述折射“现代人的虚拟生存体验,展示了人机关系、人类在网络时代的命运与精神症候”,并以视觉化的方式诱导与释放图像时代人们的身体、欲望和消费,将人们现实的各类臆想具体化,传达他们在网络时代的视觉生存体验与文学想象,进而让人在各自的观看体验中行走,延长与拓展人们的视觉化感知与虚拟新现实体验,产生一定的审美抚慰与自我认同的社会效果。现实生活中,人们借助于网络小说的“语一-图”叙述与空间经营,可以突破现实,获得虚拟性的主体.身份,以超现实的方式莅临各类型的虚拟世界,投射与释放自我的欲望、情感,转移自我的焦虑、压抑。小说“极幻”即“极真”,虚拟与现实杂糅、切换,从幻想中来,到现实中去,既突出反映新媒介时代人们的虚拟生存体验,又以想象性呈现烛照读图的可能性效果。受众通过阅读,通常会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观看中切入不同的位置,体验在现实中无法碰触的各类人、事、物,从而突破自我限制,对现实欲望进行充分投射,达成身心的快适,“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去,获得更强的心理感受”。这使得在现实空间之外,众多视觉虚拟新现实被开掘出来,既满足着新媒介语境与读图时代人们兴奋、刺激点快速游移的巨.量需要,同时又创造着图像化符号与审美,延长着人们的生命体验与视像感知,实现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功用。——(摘编自周冰《网络小说叙事的图像化倾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插图原本寄生于语言叙事文本之中,逃逸文本后会把原本所植入的故事牵连出来,让逃逸后的图像叙事成为可能。B.小说插图作为故事的图像再现,逃逸文本而独立叙事之所以可能,不在于图像本身的再现功能,而在于对图像的回忆是否可能。C.小说插图逃逸出来能够独立叙事不在于图像在物性所在的空间位置,关键在于记忆能够识别且认同图像与语象具有某些相似性。D.网络小说多以叙事的图像化参与生活图像的建构,与传统文学阅读相比,常常以视觉性的观看、凝视替代沉默、静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图像的故事节点而言,小说插图系扣于故事链条仅仅是对叙事流“出相”位置的学理性规定,这表明图像与物性空间的实存与定位有很大关联性。B.因为图像逃逸后的独立叙事成为可能,从而使故事“象晕”蛰伏于叙事的始终,并且使其不仅仅出现在册页,而且长期存储于记忆之中。C.人物造型上的“男帅女靓”,器物描写上的雍容典致、细密周到等体现了网络小说叙事视觉化倾向,图像的世界正变成一个爽感性的虚拟世界。D.网络小说借助的“语一图”叙述与空间经营,创设虚拟的世界,仅仅是为了满足新媒介语境与读图时代人们兴奋、刺激点快速游移的巨量需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3分)()A.(盜墓笔记》以悬疑惊悚的情节展现了地下世界、盗墓场景,塑造了张起灵的“强”、昊邪的“疯”、王胖子的“义”。B.(后官.甄嫘传》让主人公借助穿越的方式,展现出后宫空间场景、宫延争斗内幕,塑造了甄缳“职场”女性的形象.C.《凡人修仙传》设计横跨人灵两界的大布局,展现了修仙世界、斗法场景与凡人修仙奋斗的过程。D.《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全景式地展示了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叙事图像化的网络小说为何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请结合材料二作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g题。秋千[美]玛丽●盖维在上了年纪后,她又开始做梦了。中年时期的她并不经常做梦:或者说,即使做了梦,在她醒来的瞬间,白天的忙碌便立刻向地涌来,将她的梦彻底赶出脑海,所有残余的碎片也如同日子本身一般忙碌而乏味。她只生养过一个儿子,名叫杰米。在丈夫朱利斯的小型工程公司刚起步的那些年里,一直是她在整修草地、救杰米骑车以及在后院给杰米掷球,直到他学会击球。然而,现在她又开始做梦了,就像童年时那样。随着日子在寂静和孤单里流逝,杰米巳经长大成人,搬离了家,而朱利斯整天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都变得愈发瘦小、冷漠和迟钝。色彩、生命力和戏剧性又再次回到了她的梦里。不过,当那晚第一次听到秋千摆荡发出的那种嘎吱声时,她根本没觉得自己是在做梦,她觉得自己正十分清醒地躺在床上。她睡在那个曾经属于杰米的小房间里,因为如今她在床上的阅读以及之后的辗转反侧都会打扰朱利斯的睡眠。那不是一个普通的秋千,它是由朱利斯亲手搭建的。由于悬挂秋千的树枝很高、秋千的摆幅很大,在荡秋千时就像鸟儿在盘旋俯冲,破风前行,感觉从地平线的一边荡到了另一边。当杰米长大到终于能够荡秋千时,朱利斯是多么骄傲啊!邻居家的孩子围绕着秋千,羡幕地看着,等待着轮到自己坐上去。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秋千。她再次听到秋千发出嘎吱声是在几个月之后。她从床.上坐起来,略微提高了嗓门说;“我没有在做梦,那一定是秋千发出的响声!“她匆忙披上睡袍,穿.上拖鞋,走到楼下,在黑暗中小心地摸索着前行。秋千上坐着一个孩子,她感到一阵恐惧,停下了脚步。这会不会是街坊里的,某个孩子正在梦游?如果冲着他大声叫喊,他会不会有危险?她蹑手蹑脚地向前走去,担心吓到那个孩子。她的心不安地狂跳着。她发现那好像是一个小男孩,穿着日常的衣服,并非梦游的人通常会穿着的睡衣。她又靠近了他一一点,心中依旧茫然无措,恐惧和不自在令她直发抖。她发现那是杰米。“杰米?”她疑惑地喊了一声,随即又退缩了,她想她一定是犯了某种可怕的错误。然而,小男孩看到了她,在月光的映照下,他的脸.上透露出喜悦的神色,就像以往每次他看到她时那样。他高兴地回应她:“妈妈!”她朝他跑去,拉停了秋千。她跪在长满青苔的地上,用双臂抱住了他,他也紧紧地抱住了她。“见到你我太高兴了!”她哭着说,“我们已经太久没见了!”“我也很高兴能见到你!”他一边叫喊着一边咧着嘴笑着。“妈妈,你知道的,”他说,“我喜欢这个秋千。我喜欢它胜过其他任何东西。我可以假装自己是一个飞行员,正驾驶着一架飞机。有时候,我会发出呜呜的声音,那是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响声。”“好吧,”她说,”这是有点儿像飞行,像一架飞机,或者一只鸟。你记得吗,杰米,你以前总希望变成鸟,你还挥舞双臂想要飞。”“那是我很小时候的事情了。”他不屑一顾地说。她突然意识到她不知道他几岁了。他掉了一颗门牙,会不会是6岁?或者7岁?肯定不是.5岁。人们总是忘记了太多的事情。她不能去问他,这会令他感到很奇怪。作为一个妈妈,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孩子的岁数。接着她注意到,他的红色格子外套正挂在树上的一枚钉子上。她现在记起来了,那件外套是朱利斯送给杰米的6岁生日礼物。他喜欢那件外套,即使在热得无法穿的季节里都坚持要带着它。朱利斯在橡树上钉了一枚小钉子,好让他在荡秋千时挂上那件外套。那枚钉子仍然在那里,陈旧且锈迹斑斑。在那以后,每一至两个晚上,杰米就会来一次。她躺在床上满心欢喜地期待着秋千的嘎吱声。他俩坐在秋千旁,谈论星星,寻找北千七生,可论任子权里迪到心走付你有点刻薄的男孩时该怎么办。他们还讨论为什么白天在冬季比较短而在夏季比较长。一天晚上,在他俩交谈了一个小时之后,杰米说:“妈妈,我现在必须要走了,我不能再回来了。”“好的。”她说。她极大的克制力让她看起来乐观平静,就像那次她带着4岁的他去医院切除阑尾时一样,她的声音中没有一丝颤抖,眼晴里没有一滴泪水。她亲吻了他,然后坐下,看着他走入那条狭小的后街。他曾经沿着那条街一路走向他的学校、他的大学和他的工作,最后是他的婚姻。在街的尽头,他转过身来,朝她挥挥手,一如往常。在他消失于视野后,她坐在柔软的长满青苔的地上,手臂倚靠着秋千,埋头哭泣。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响动使她抬起头来。是朱利斯,他正虚弱地站在月光下,身上穿着睡衣,瘦削而苍老的脖子上裹着那条千年不变的羊绒毯。她急忙试着调整姿态,好让自己半夜坐在地,上将头枕在秋千上的行为看上去很合理。朱利斯一直认为她有些笨头笨脑,需要反复告诚。此时,他一定会认为她丧失了理智,一定会严厉地呵斥她。然而,他却用他沙哑苍老的嗓音温和地开了口,“他走了,留下了他的外套。”他说。她望去。钉子.上挂着那件红色的小外套。(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她”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尽心尽贵地履行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和义务。B.父亲朱利斯如今是个沉默虚弱的老人,他亲手搭建的秋千,让儿子杰米享受了童年应有的快乐。,C.儿子6岁生日时穿的红色外套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承载了母亲对儿子全心的爱与深深的思念。D.小说结尾朱利斯并没有严厉地呵斥妻子,说明了“她”和儿子的重逢是真实发生的事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她”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B.儿时的杰米和母亲道别后,他漫长的成长过程浓缩在了“那条狭小的后街”这个空间,极富韵味。c.小说的叙事结构仿佛按秋千的运动轨迹设计,通过倒叙、反讽和意识流等艺术技巧,在不同时空里穿梭。D.小说的叙事方式别具一格,挑战了传统的时间观和空间观,似真似幻,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8.“秋千”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9.有人认为:“一流的小说应该是性格驱动,让人物的性格驱动情节的发展”"。请结合小说中“她”的形象作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武帝永明十一年,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阁,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从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上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日:“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之人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常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帝大怒日:“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於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荀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桢进日:“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阳,此苍生之幸也。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卷二十)[注]①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B.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C.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D.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堂,古代天子宜明政教之所,凡朝会、祭祀、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B.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物和土地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C.卦,《易经》中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画卦的线条叫“爻”,“一”为阳爻,“一-”为阴爻。D.儒生,指通晓儒家经书的人,后用来泛称读书人。文中的“儒生”含有对李冲等人的鄙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拓跋宏想迁都洛阳,担心群臣不服从,于是想以大举伐齐为名,趁机胁迫众人迁徙;拓跋宏让太常卿占卦并认为卦象很吉利。B.拓跋宏因任城王对卦象的理解而感到愤怒,认为他有意打击士气,后来意识到任城王只是表达作为臣子的真实想法,方才释怀。C.拓跋宏退朝回宫,召见任城王,解释明堂之忿的原因,不过是为震慑百官罢了,后来拓跋宏说出真实意图,得到任城王的支持。D.拓跋宏从平城出发时,仍有大臣反对迁都,他向群臣讲道理,并给出南伐和迁都两种选择,众人权衡利弊,不敢再说反对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4分)(2)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4分)14.拓跋宏迁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甲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注]①蓬莱:即唐大明宫。②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③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④应制:应皇,帝之命而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渭水流经秦地,黄山盘绕汉宫的开阔之景。其中,因为有了“泰”“汉”这样的词语,画而带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B.颈联中低回缭绕的云雾、高耸入云的凤阙、茫茫的春雨、无数株春树等意象互相映衬,营造出了雨中长安的萧瑟、凄清的氛围。C.尾联中的“时令”是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表明此次天子出游是顺天道而行时令,而非游玩,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D.作者王维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望”字展开构思,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雨中春望的画面,彰显出了王维善于取景布局的创作特点。16.《唐贤三味集笺注》中评论这首诗歌,认为“额联入画,然却是盛唐入语,故妙”,请对这一观点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七-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说道“倾尽全力,奉献所有”,这种赤子爱国报国之心,.可以用《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2)当今社会应当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正如《礼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文人心目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落木”就是其中之一,《登快阁》中用“落木”的意象表达阔大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__________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慢: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_________着颜色呢!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__________。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萎萋的芳草,浓密的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A.-一碧万顷浮动急功近利迷离闪烁B.一泻千里浮动急功近利扑朔迷离C.一碧万顷涌动急于求成扑朔迷离D.一泻千里涌动急于求成迷离闪烁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例句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蔞妻的芳草,浓密的主.....A.“.......我们不们.通道...你一定是认错了。”B.山东大葱、辽宁白菜、陕西苹果、内蒙古土.....“搬家式”支援,武汉需要什么就给什么。C.“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D.连续战斗数十天,每天都忙到深夜的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突发疾病,不幸离.....20,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__①__、,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似“快车道”;..②__,类似“慢车道”;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人行道”。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宇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_③_,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A.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更不懂英语。B.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C.有很多人在我们身边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D.有很多人在我们身边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更不懂英语。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一一《民国老课本》“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一一王安忆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1.(3分)B(原文为“小说插图作为故事的图像再现,逃逸文本而独立叙事之所以可能,不全在于图像本身的再现功能,更在于对图像的回忆是否可能”。)2.(3分)C(A.原文:并不涉及图像在物性空间的实存与定位;B.因果倒置;D.原文“网络小说创造着图像化符号与审美,延长着人们的生命体验与视像感知,实现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功用”不是仅仅是为“满足新媒介人们的兴奋”)3.(3分)D(材料二强调“虚拟与现实杂糅、切换”,而《明朝那些事儿》是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并不是虚拟)4.(4分)首先提出“小说逃逸出来能够独立叙事关涉到图像叙事”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指出“象晕”让逃逸后的图像叙事成为可能;接着从“象晕”的角度具体阐释“语象”与“图像”的关系;最后得出“小说插图是对记忆及其‘象晕’的迎合”的结论。(每点1分)5.(6分)①这种小说出现了迎合观看的各种视觉呈现,唤起了人们的视觉“味蕾”;②这种小说将人们现实的各类臆想具体化,产生了审美抚慰与自我认同的社会效果;③这种小说会让人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突破自我限制,达成身心的快适。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3分)D(小说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结尾只是通过魔幻手法,完成了“她”对于自我情感的表达,并非真实发生的事情。)7.(3分)C(没有“反讽”的艺术技巧。)8.(4分)①“秋千”是小说的线索,将现实与梦境巧妙地联系起来,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②借助“秋千”实现了母子的对话和交流,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思念,映衬了主人公“她”的形象。9.(6分)①“她”晚年孤独的境况和空虚的心理,驱动了小说开头“她”经常做梦的情节。②“她”渴望和儿子交流以及对儿子的思念,驱动了小说中间“她”在梦境中与童年的,儿子重逢交流的情节。③“她”对表达自我思想和情感的渴望,驱动了小说结尾丈夫对“她”温柔相待的情节。10.(3分)D11.(3分)B(社为土神,稷为谷神)12.(3分)D(原文为“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13.(1)(4分)(1)陛下想在中原选择建都,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朝、汉朝兴盛的原因。(“卜宅”“经略”“所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2)(4分)魏文帝身穿战袍,手持马鞭骑马而出,群臣在战马前跪拜磕头。(“戎服”“稽颡”各1分,状语后置1分,语句通顺1分。)14.(3分)平城环境恶劣;是用武之地,不适合来治理天下;迁都洛阳有利于统一天下。(每点1分)【参考译文】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因为都城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常下雪,经常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将要迁都洛阳。他担心文武大臣不愿服从,于是议论讨伐南齐,想借这个机会胁迫文武大臣(南迁)。孝文帝在明堂左阁斋戒,让太常卿王谌占卦,结果是《革》,文帝说:“‘商汤和周朝武王革命,这是响应上天而又顺应百姓的举动。’没有什么卦象比这更吉利啊。”文武百官都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现在出兵去讨伐未征服的地区,可卦象是商汤和周武王革命,恐怕不全部是大吉之兆。”文帝严厉地说:“爻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老虎身上的花纹一样’,你为何说不吉利?”拓跋澄说:“陛下称帝已经很久了,为何现在才说像老虎身上的花纹一样变化莫测?”孝文帝变脸发怒地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任城王你是想打击我军的士气吗?”拓跋澄说:“国家虽然是归您所有,可是我是国家的大臣,怎么可以知道危险而不说出来!”过了很久孝文帝才气消,说:“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有什么关系呢。”回到皇宫后,征召拓跋澄入宫觐见,文帝迎上去对拓跋澄说:“之前的《革》卦我现在要再和你讨论一番。刚才在明堂我非常愤怒,是害怕大臣人人竞相议论,阻止我的大计,所以用声色俱厉来恐吓文武百官罢了,想必您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孝文帝屏退侍从对拓跋澄说:“现在的举动,确实不容易。只是魏国从北方地区崛起后,迁徙到平城,这是有利于武力征伐的地方,而不利于文教治国。如今我将改变风俗习惯,这个想法真的太难实现。我想趁此机会把都城迁到中原,您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在中原择地而居,来经营治理天下,这是周朝、汉朝国家兴隆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常俗贪恋旧地,我这样做一定会使他们震惊骚动,怎么办?”拓跋澄说:“不平凡的事,要不平凡的人才能做到。陛下您的决断是出自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做什么?”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良啊!”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出发到达洛阳,大雨连绵不止。魏文帝身穿战袍,手持马鞭骑马而出,群臣在战马前跪拜磕头。尚书李冲等大臣说:“今天的军事行动,是天下人都不愿意的,只有陛下您一个人想做。”文帝大怒,说:“我正想征服四方,希望统一天下,而你们这帮儒生,屡次怀疑我的大计。朝廷的斧钺有使用的时候,你不要再说了。”文帝晓谕群臣说:“现在我们大规模出动,动静不小,但师出无功而返,让后人怎么看我?我世世代代居于北方,想把都城迁到中原。如果不想继续南伐,就把都城迁到洛阳,你们看怎么样?同意迁都的站在左边,不同意的站到右边。”南安王拓跋桢上前说:“现在陛下如果停止南伐的谋略,迁都洛阳,这是百姓的幸事。”当时众人虽然不愿意迁都,但又害怕继续南伐,所以没有人再敢说话。于是确定了迁都洛阳的大计。15.(3分)B(不是“萧瑟、凄清”,应该为“阔大、壮观、昌盛”的景象)16.(6分)①颔联以春天作为背景,将“花”“柳”入画,展现出了一幅繁盛美好的春景图。②颔联写皇帝居高临下回看宫苑和长安,具有阔大壮丽的特点,有盛唐之气。③颔联透露出作者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盛唐时代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入画”2分,“阔大壮丽的特点”2分,情感2分),17.(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如有错字、漏字、多字,皆不给分。18.(3分)A(一碧万顷:青绿无际,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浮动:漂浮移动,与颜色相搭配;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于求成:急于要取得成功,“生活态度”应该为“急功近利”;迷离闪烁:因光亮动摇不定而模糊难以分辨清楚,扑朔迷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这里“阳光”强调光亮,而为“迷离闪烁”)19.(3分)B(A选项省略号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C选项省略号表示话被中断或未说完D选项省略号表示语意难尽或静默)20.(5分)运用比喻,把“芦荡”比作“帐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2分),视听结合,将看到的芦荡和听到的风声水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2分),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1.(3分)B22.(6分)示例:①专业领域②公民个人生活领域(写到“个人”“私人”即可)③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3.参考立意1.无用之用,方为大用。2.远离功利,志在远方。3.不可一味追求“有用”,而放弃无用。4.“无用”并非真无用。5.看清“无用”之“大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10 13:34:33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0.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