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试题(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龙岩市六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经》中的讽刺篇章集中在《国风》和《小雅》,年代集中在西周后期和春秋时代。以《小雅•抑》篇为例,它被认为是老臣讽谏周王的作品,“视尔梦梦,我心惨惨”,文中字字句句真切诚恳,这必然引起统治者的共鸣和接纳。而《国风》中众多反映人民疾苦的篇目,如《硕鼠》这样讽刺统治阶级“不修其政,贪而畏人”的丑态,又如《击鼓》中对战争的厌倦反感,在统治者看来,是下层阶级的牢骚。这些篇章是统治者体察民风、改良政策的途径和自我反省的依照,也是艺术欣赏和流传的载体。周王朝的此种自信,源自周王朝的意识形态。周王朝的建立由武力取得。商朝曾一度认为天命永恒,长期的孤芳自赏和自我麻痹,使得商朝统治者沉醉于自我编织的“天命网”中,没有足够的警惕意识,不能积极应对天下变乱。从变乱中接过大旗的周王朝与殷商不同:周王朝也相信并宣传“天子”理论,他们坚持的理论是周王朝的建立是天放弃了对殷商的支持和信任,改选周作为它的“元子”。周王朝的这番理论和心态是自我创制的。通过这番建构,周王朝天子和子民都接受了这套基本没有突破点的体系,周王朝从覆商夺权,建立之初到之后的统治构想,也基本符合这一理论建构体系。不仅如此,这种体系的建立还是和信仰相接的精神产物。周王朝统治者称自己为“天”,和“天”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和人们普遍信仰、甚至信仰到无法谈论、谈论不清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宣告了其政治统治的“必然性”,于是这种联系给予天子以无可替代的至高性。人们无法否定天,无法否定天命,也就无法否定天所指定和宠爱的王朝。周天子本身也是相信这一点的,于是那些牢骚埋怨至多是统治者的皮肉之痛,在当时永不可能触及统治的权威性和必然性。这些诗句是逆耳的声音,但它的威力仅限于此,周王朝并不担心它的危害会扩及社会稳定的根基。人们在甘心受统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是可以理解、包容和接受的。同时,周王朝以自己的经验证明,“天命靡常”,绝对的自信只能引来绝对的潜在祸患。周代替商一方面是由于天的视线转移,另一方面也是商朝自己没能把握住上天的眷顾而滥用特权,祸国殃民。这种隐隐的不安,促使周王朝统治者将“以德配天”的观念引出。即用好 的德行来规范自己的统治。“德”、“王道”和“保民”的基本观念反映在《诗经》中,讽刺诗的入选即为最好的例证。统治者在用这种方式告诫自己,告诫后代,周王朝的统治还存在缺憾,存在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的隐患或现实矛盾,存在操守和德行不够典范、执政不够贤明的君主。另外,以诗歌作为警戒,既有生动活泼、免于说教的独特性,又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对于流传和引起注意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摘编自王晔《<诗经>中讽刺诗得以生存的外在因素》)材料二: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百七十余首,大多作于贬谪前期。他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其讽喻诗的内容,多是反映民间疾苦、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的生活以及他们欺压百姓的恶行,通过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尖锐揭露和对社会不良时事的鞭挞,讽谏皇帝,使皇帝明白为政之要,从而使政治清廉、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在白居易所写的众多讽喻诗中,《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代表作,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并经过了严密组织建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中,《卖炭翁》作为十分突出的一篇,在后世广为流传。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不幸遭遇,表现出中唐时期社会差异日益明显,揭示出上层人士对广大穷苦百姓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具有表现力的文字描写对象,述说卖炭翁心中之事,细致入微地刻画和描写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凄苦的心理环境,一字一句,发人深省。白居易的讽喻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通俗,写实性强。这一特点,早在《诗经》中就有明确体现。在《诗经》中的《风》这一部分,以及汉魏乐府民歌中,之后仍具有这样的倾向和趋势。而同在唐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则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启迪。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被元稹、白居易等人继承和发扬,使诗歌进一步呈现通俗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白居易的讽喻诗善于运用鲜明甚至尖锐的对比,突出社会的阶级差别,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如在《轻肥》中,“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描写那些宦官集团中的内臣、大夫和将军骄奢淫逸的生活,转而又写到“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一天壤之别的场景转换,令读者惊讶不已,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摘编自白晓雪《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集中于《诗经》的《国风》和《小雅》中的讽刺诗,当时的周王朝统治者能给予正面的回应。B.在周王朝,只要不触及统治者统治的权威性和影响社会稳定,人们都可以借讽刺诗来发表看法,各抒己见。C.白居易的讽喻诗致力于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鞭挞,讽谏皇帝并使其醒悟,使得当时的国家面貌为之一新。D.白居易讽喻诗质朴的语言以及通俗写实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受同朝代诗人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王朝统治者汲取商朝教训,力求以好的德行来规范统治,这为当时讽刺诗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B.周王朝统治者自我创制的永无懈可击的“天子”理论,确定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了子民等的认可。C.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批判现实的特点,其中有一些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能体现其“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D.材料二围绕“白居易的讽喻诗”,分别从内容、目的、特色等角度展开论述,并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手法。3.下列各项中白居易的诗句,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白居易《红线毯》)B.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白居易《纳粟》)C.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白居易《秋游原上》)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诗经》中的讽刺诗和白居易讽喻诗的相同点。(4分)5.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诗经》中的讽刺诗得以存在并流传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烟火翁丁黛安火塘在屋子正中。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这只架子上。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北方的乡下,灶膛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那些柴禾不耐烧,火苗轻飘,柔软,需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我们偶尔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窄细的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枯枝。翁丁大。翁丁大气。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木头粗的仿佛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佤族一词本意即为住在山上的民族。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还有,森林里,总有一些树在莫名死去。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死去就要砍下烧火。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所以,在翁丁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走近了,会看见一根木头的年龄。没有两棵树的年轮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副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月里,任时光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日子一天到晚,也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收拾。织布机随时拉开着架势,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翁丁织布一直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腰机由几根木棒、木刀、竹签组成。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纬。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来。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往那一挂,好看。高山流水里长大的女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看到的都是大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颜色,对美的感知,是天生就存在于骨子里的。那布是艺术美的范畴,更是寻常百姓日子的一部分。翁丁人的日子,都是翁丁人自己一样一样经纬分明地整理出来的。大木头是经历过世面的。里面有天地日月,雪雨风花,经了沧桑的大木头懂人心。大木头只管自己烧,不用人守着。火苗真大,真多。锅底下满满的鲜艳的火苗,锅的四周也是满满的鲜艳的火苗。火燎着锅盖了。翁丁偏,二三十公里外,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了。仅仅七十年前,翁丁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屋子一律为中国南方典型的杆栏式二层茅草房——一楼养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二楼住人。我来的时候,翁丁正值雨季。翁丁的雨,一下就是几个月。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一天中,一定要等到至少一场雨。也许就是雨的缘故,茅草屋脊陡,坡长,密严,只向天开了一扇小芭蕉叶大的窗,整个房屋像一间暗室。可是火让茅草房里明亮起来了。黑篾桌亮汪汪的,黑竹凳亮汪汪的,黑铁锅亮汪汪的,黑水壶亮汪汪的。竹木的黑立柱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地板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墙壁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屋顶亮汪汪的,绻在火塘边睡觉的大黑猫亮汪汪的。常年不熄的火塘,日日夜夜的烟熏火燎,屋里什么都成黑的了。翁丁是一幅油画,黑是它的主色调。那是岁月的黑衣衫,是日子的黑包浆,是一个民族的黑皮肤。在色彩的王国,黑侵蚀并战胜了其他任何颜色。黑是一只罐子,把所有其他的颜色都一一盛在了里面。主人不在跟前,火把主人的日子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照得亮汪汪的了。也有不黑的物件。一摞洗净的瓷碗,亮汪汪的,是月亮栖落在了茅草房里;几瓶去年采的野蜂蜜,亮汪汪的,是金子融化在了茅草房里;三两个垂挂在钉子上的七色手织布包,亮汪汪的,是一抹彩虹升起在了茅草房里。它们是画面恰到好处的点缀。它们让黑的更黑,让黑迸溅出火光来,照进了翁丁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描述翁丁人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生火做饭、耕织养殖、家居环境等,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处处体现了翁丁的烟火气。B.翁丁原始部落到处堆放用作烧火的木头,烧火只用木头,自然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但也体现了翁丁人大气的民族特征。 C.翁丁女人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她们织出的布供家庭日常使用,同时具有审美价值。D.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这决定了翁丁人居住建筑的特点;而翁丁人在火塘生火并保持长年不熄,也与此有一定关联。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对翁丁部落的烧火和北方乡下的烧火进行了比较,让读者对翁丁人火塘烧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B.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反复手法,使得语言轻盈跳动,有节奏感,有益于呈现翁丁人宁静、朴实的生活状态。C.文章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油画”设喻,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表现翁丁人生活的热情。D.文章结构较为松散,看似信笔写来,但都围绕翁丁的“烟火”特色展开,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9.文章结尾两段着重写了翁丁的“黑”与“亮”,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淮南王①蚤失母,常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无患。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不强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及帝②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是岁入朝,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王有材力,能扛鼎,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帝伤其志为亲故,赦弗治。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淮南王以此归国益骄恣,出入称警跸,称制,拟于天子。袁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上不听。六年。淮南王长自作法令行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自置相、二千石,帝曲意从之。又擅刑杀不辜及爵人至关内候。数上书,不逊顺。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③等以为儆戒。王不说,令大夫但等七十人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有司治之,使使召淮南王。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等奏长罪当弃市。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徙处蜀郡严道邛邮。”尽诛所与谋者。载长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之。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令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淮南王果愤恚,不食死。县传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今为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户。(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淮南谋反》)【注】①淮南王,刘长。②帝,汉文帝。③管,管叔,周文王之子,发动叛乱被处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 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B.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C.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D.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瞥跸:警,瞥戒;跸,清道。古代帝王出行时,负责侍卫的人员要严加戒备和清道。B乘,文中是量词。古代一马拉的一辆兵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相对较小的诸侯国。C古代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以用“有司”指称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D.弃市,死刑的一种。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为“弃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南王刘长年幼时怨恨辟阳侯,认为是他没有向吕后求情,导致自己的母亲含恨而死。B汉文帝上位后纵容淮南王,可怜淮南王为母亲复仇的孝心,连袁盎的劝告也无济于事。C.淮南王放肆骄横,最终发动叛乱,被朝廷发觉,他请求赦免自己的死罪,汉文帝答应了。D.淮南王绝食而死,汉文帝对此后悔莫及,只好通过处置有关官员、厚葬等方式来善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4分)(2)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等以为儆戒。(4分)14.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李德裕评价袁盎为“豪侠者也”,请简要概括袁盎的人物形象。(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一、二句摹写渔家头戴纶巾,银发丝丝,静静倚坐在树下垂钓,这是渔人日常。B诗歌三、四句介绍渔家生活,男女各有其事,“挑叶去”和“买蓑归”对仗工整。C.诗歌五、六句写西塞山风物,这里莼菜可采,鱼儿肥美,渔家生活幸福滋润。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很多游人来西塞山作客,对渔人的生活充满羡慕。16.这首诗融描写、叙事和抒情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生追求美德的两句是“▲, ▲”。(2)辛弃疾《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两句是“▲,▲”。(3)诗歌中常通过侧面描写来体现音乐魅力。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用“▲,▲”两句侧面表现了琵琶女结束弹奏后,其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效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时代不同,中国青年所展现的形象和风采、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也有所不同,但有些精神品质却是▲的,尤其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今天,中国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既面临时代机遇,又面对重重挑战。如何引导他们参与到▲的社会实践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呢?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创造了为我们走进青年心灵钥匙、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随着媒体传播手段发生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的变革,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手段▲,“青年大学习”等聚焦青年的新媒体栏目也不断涌现,以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互动性、突出的贴近性,吸引了众多青年。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媒介手段怎样变迁,都有着一个不变的精神内核——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种精神犹如火把,在百余年间的青年群体中▲,并以璀璨夺目的光辉,继续引领新时代青年笃定前行、矢志奋斗。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以贯之风起云涌一日千里薪火相传B.一以贯之波澜壮阔日新月异薪火相传C.有始有终波澜壮阔一日千里衣钵相传D.有始有终风起云涌日新月异衣钵相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开启青年心灵钥匙、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B.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是我们创造了走进青年心灵钥匙、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C.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开启青年心灵钥匙、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D.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走进青年心灵钥匙、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浮萍是目前已知①。在基因测序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破解了其“快速生长之谜”。由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②,且大部分生长发生在早晨,所以,研究人员在 光暗周期下对浮萍进行研究,以确定浮萍哪些基因在一天里哪些时间是活跃的。结果发现,与其他植物相比,(▲),这可能就是它生长如此之快的原因。而且,浮萍没有与植物生长其他要素相关的基因,如防御机制和根的生长。这意味着浮萍已经摆脱大部分与快速生长无关的基因。③,也许未来可以开发出能够养活更多人口的食物。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浮萍只有一半的基因受光暗周期的调节B.受光暗周期的调节的只有一半的浮萍C.只有一半的浮萍受光暗周期调节D.只有一半的基因受光暗周期的调节的是浮萍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州地方有一只蜗牛,它觉得自己太软弱无能了,就自我责备一番,决心振奋起来,有所作为。它制定了两项计划,一是向东去攀登泰山,总计路程要走三千多年;二是向南到长江和汉水去,总计路程也要走三千多年。可是估算一下自己的寿命,不过早晚之间就要死去。于是它万分悲愤,枯死在蓬蒿秆上,为蚂蚁所讥笑。上述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使得当时的国家面貌为之一新”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通过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尖锐揭露和对社会不良时事的鞭挞……从而使政治清廉、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可知,“当时的国家面貌为之一新”是白居易讽喻诗写作的目的,而不是结果)2.B(“永无懈可击的‘天子’理论”夸大其词,依据材料一“周王朝天子和子民都接受了这套基本没有突破点的体系”可知,“天子”理论基本没有突破点只是针对当时而言)3.C(材料二是围绕“白居易的讽喻诗”进行论述的。只有C项不是讽喻诗,描写的是田园之乐及与田家老翁的真挚情感,因此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观点)4.①内容:反映民间疾苦,讽谏当朝统治者。②艺术:语言质朴、通俗,写实性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5.①周朝统治者认为周朝的建立是上天的选择,对自己的统治有自信,因而具有一种包容的心态。②《诗经》中“德”“王道”等思想符合周朝统治者“以德配天”的观念。③《诗经》中的诗歌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易于流传和引起注意。(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6.D(“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理解有误,原文为“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 7.C(“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错误,原文第一处以“油画”设喻,是为了表现翁丁的日常生活在岁月积淀下呈现出的厚重感;第二处主要是为了突出翁丁“黑”的主色调)8.①使用拟人手法,将“大木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经历过较长时间生长因而耐烧的特点;②从而间接表现出翁丁人经历风雨沧桑,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生存状态。(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9.①“黑”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在长年累月的火塘烟火熏燎下变成的黑色,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在经历岁月沧桑后形成的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的朴实厚重的民族特性;②“亮”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所反射出来的亮光,深层意义是指翁丁人生活中的安逸、甜蜜、诗意、热情和温暖;③“黑”是翁丁日常生活永不变更的底色,“亮”是翁丁人的生活追求,两者对比强烈,而又完美融合,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0.D[(原文标点)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门]11.B(古代四马拉的一辆兵车为一乘)12.C(“他请求赦免自己的死罪”错误,应是皇帝下令赦免淮南王的死罪)13.(1)到文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与他最亲近,傲慢不顺从,多次不遵守法令,文帝经常宽恕他。(得分点:“骄蹇”“奉”“宽假”各1分,句意1分)(2)皇帝难以亲自严厉地责备他,便命令薄昭写信给他,婉言相劝,引用管叔等人的事例作为警戒。(得分点:“切”“风”“谕”各1分,句意1分)14.①直言劝谏;②识人如神;③办事周到。(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淮南王刘长年幼丧母,一直依附于吕后,所以在汉惠帝、吕后临朝时平安无事。而他心里常常怨恨辟阳侯,认为辟阳侯没有力争向吕后说情,才使他母亲含恨而死。到文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与他最亲近,傲慢不顺从,多次不遵守法令,文帝经常宽恕他。这一年淮南王入朝,跟随皇上去苑囿打猎,与皇上同坐一辆车,常常称皇上为“大哥”。淮南王强壮有力,能举大鼎,于是去拜见辟阳侯,从自己的袖中掏出铁椎击倒了辟阳侯,命令随从魏敬砍下他的头,然后跑到皇宫前,袒露胸背向皇上请罪。皇帝哀怜他为母亲复仇的孝心,赦免了他,没治他罪。当时,薄太后及太子和大臣们都害怕淮南王,淮南王因此回到封国后更加骄纵,出入令臣民回避,一切制度都仿照天子。袁盎劝告皇上说:“诸侯王过于骄纵,一定会生祸患。”皇上不听。汉文帝前元六年。淮南王刘长自制法令,通行于封国,驱逐朝廷所设置的官员,请求由他自己设置丞相与二千石的官吏,皇帝违心地同意了他的要求。他又擅自刑杀无辜的人和擅自封赏爵位,最高封到关内侯。数次上书皇上,言辞都不谦逊恭顺。皇帝难以亲自严厉地责备他,便命令薄昭写信给他,婉言相劝,引用管叔等人的事例作为警戒。淮南王很不高兴,命令大夫但等七十人,谋划用四十辆辇车在谷口反叛,并派人与闽越、匈奴联络。反叛的事被察觉,有关部门请求依法治罪,汉文帝派遣使者召淮南王进京。淮南王到了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等上奏认为淮南王刘长罪行应当处死刑。汉文帝下令:“赦免刘长的死罪,废除王号,把他流放到蜀郡严道的邛邮。”和他一起谋反的人全都处死。将刘长装进辎车,命 令沿途各县依次传送。袁盎进谏说:“皇上一向骄纵淮南王,不给他配置严厉的师傅和丞相,所以才到了这种地步。淮南王为人性情刚烈,现在这样猛烈地折磨他,我担心突然遭受风霜会生病死在途中,陛下将留下杀弟的罪名,该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想让他吃点苦头而已,现在就召他回来。”淮南王果然怨恨绝食而死。辎车传送到雍县,雍县县令打开封闭的车,发现淮南王已经死了,上报朝廷。皇上哭得非常伤心,对袁盎说:“我没听你的话,最终使淮南王死了。如今该怎么办?”袁盎说:“只能斩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向天下谢罪才行。”汉文帝立即命令丞相、御史大夫逮捕拷问沿路各县传送淮南王没有开启封门馈送食物的官员,将他们都处以死刑。以列侯的礼仪把淮南王埋葬在雍县,设置三十户百姓为他守墓。15.D(“看到很多游人来西塞山作客”说法错误,“终日客”指诗人自己长年客居他乡)16.①这首诗记叙了西塞山渔家的日常生活,垂钓、采桑叶、买蓑衣,一家人各有其事;②这首诗还描写了雨天河面船儿穿梭和莼菜漂浮的情景,以及春天鲈鱼肥;③尾联诗人直接抒情,对渔家这样平淡却丰富幸福的生活饱含艳羡之情以及自己旅居漂泊的孤独之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18.B(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有始有终:做事情能坚持到底。根据语境,应用“一以贯之”。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根据语境,应用“波澜壮阔”。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根据语境,应用“日新月异”。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予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根据语境,应用“薪火相传”)19.C(A项,成分残缺,“为我们”后面加上“创造了”。B项句式杂糅,把“是”改为“为”,或删除“创造了”;搭配不当,“开启”与“走进”互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开启”与“走进”互换位置)20.句中将精神比作火把,火把照亮了人前行的道路,精神照亮了人类前行之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3分)把精神比作火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精神之于人的重要性。(2分)21.A(根据前面“以确定浮萍哪些基因在一天里哪些时间是活跃的”的信息可知,这里将浮萍与其他植物比较的是基因,因此,陈述的对象应是“浮萍的基因”,可排除B、C两项;D项与“与其他植物相比”一句意思不衔接)22.①生长最快的植物②受光暗周期的调节③如果能利用好这个特点(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译自《於陵子》。此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需整体感知寓言故事情节,梳理来龙去脉,找出事件的因果逻辑链条。中州蜗牛何以最终枯死? 关键在于其好高骛远,夙有鸿志,而实力不逮,终致自怨自艾,悲愤而死。“知己识彼,百战不殆。”中州之蜗,其自我认知与理想定位,存在严重缺陷。登泰山、抵江汉,路远时长,非极其有限之生命所能实现。主观的理想定位与其客观的实力水平存在巨大落差,然而它未能理性正视“力不能及”的缺憾,并及时改正自身眼高手低的毛病,调整奋斗目标,调适奋斗心态,终于陷入“枯死”的悲惨结局。这是该寓言故事的哲理内涵。“少年心事当拏云”,年轻人固然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要志存高远,但也不可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二)参考立意①确定目标、树立志向,要符合客观实际;②与其自怨自艾,不若自知自强;③人生要有规划,规划须与时俱进,灵活调整;④“志”“力”两者并具,才能抵达理想的巅峰;⑤要理性审视自己“能为、可为”的是什么,才能有所作为;等等。(三)题意评分解说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一类文54~60分A.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扣紧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准角度,鲜明立意,主旨集中、明确。B.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C.能严格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明确读者对象。D.所选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48~53分A.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准角度,立意明确。B.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明确读者对象。D.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三类文42~47分A.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角度,确立主旨,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B.内容具体,结构大致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基本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但行文中存在读者对象意识不清的问题。D.基本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四类文36~41分A.立意不够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角度,确立主旨,局部观点游离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B.内容大致具体,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残缺、思路混乱。C.未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脱离写作交际情境。D.不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偏离题意五类文35分及以下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体要求,仅选取材料、要求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四)补充说明1.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2.字数等扣分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13 10:10:03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8.1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