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摸底诊断性试卷(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都区2022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7页,第II卷(非选择题)7至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中,也证实了先秦儒家对古代经典进行了自己的解读与阐述,“《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者:《礼》,交之行述也;《乐》,或生或教者也……”。据此可知A.文化在传承中创新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士人和私学的兴起D.百家思想走向融合25.在西周的国家观念中,“王土”实行分封,任其自我管理;“王臣”分隶于各级贵族,同于奴仆或农奴。而秦始皇“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制度上保障了上下一体的有效管理,并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从而使农民获得了人格独立。这种变化反应了A.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B.制度革新推动社会进步 C.秦朝制度为后世沿用D.重农抑商改变经济结构26.唐代住宅的私密性受到保护,法律规定“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街坊之间共用一口井既很普遍,也是一种风俗,有时如果自己独自凿井,还会引来他人非议。由此可知,当时A.限制个人的生活自由B.经济活动突破空间限制C.推崇和谐的人际关系D.坊市分离便于城市管理27.下表统计了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国祚(王朝大致维持的时间)与皇帝在位人数;据此可以推断出A.皇帝的个人才干决定王朝兴衰B.民族融合利于国家的治理C.激烈的权力斗争加快王朝衰落D.南方开发保障国家的繁荣28.明朝嘉靖时期,实行“一条鞭法”,以银纳税。最开始在南直隶和江浙试行,较为顺利,而后在北方推广,却出现了官员和农民共同抵制的现象。能够保障此政策有效合理施行的方法是A.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B.根据南北经济差异调整政策C.派遣宦官镇压北方的官民D.宣传纲常名教加强思想教育29.徐光启是晚明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官至内阁大学士,他提倡“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宋应星作《天工开物》则强调“皆需试见而后详之”;李时珍也指出“医者贵在格物”。这说明当时A.封建政府支持科技发展B.科学家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科学研究注重理论升华D.科学界对空谈学风有所反思30.1861年,浙江海盐县乡民沈掌大因勒贡、完粮、征税、乡官贪酷等,聚集乡民千余人至乡官局质问乡官姚成初,遇黄湾数百乡民亦来控诉,遂共同拆毁局屋,扣押姚成初,并沿途捉打乡官。几日内发展到上万人,并配合清军攻打海盐通元、屿城等地。作为个例,此事可以说明,太平天国后期A.基层治理出现严重问题B.已背叛农民阶级的立场C.面临中外反动势力包围D.未能突破传统斗争模式 31.表1清季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由上表可以推论,清末时期A.自然经济解体B.自然灾害严重C.工业发展受阻D.重农抑商破产32.张之洞开办湖北织布局时,引进美国棉种,令江夏等10州县棉农“小心培植”,并采取措施奖励农民种棉。左宗棠在兰州开办织呢局,附近乡民大量养羊。由此可见A.农本政策进一步得到强化B.工业化推动农村经济转型C.内地农村被卷入世界市场D.地方督抚侧重发展轻工业33.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A.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B.国际大环境的优劣C.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D.发展战略观的选择34.1898年,《时务报》、《申报》、《湘学报》等近代报刊杂志被视作“金科玉律”,被读书人争相购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也被视作“屺上天书”受到士子的追捧。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科举考试新制的出台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D.近代化需要实用人才35.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其《告来宾文》解释运动会的宗旨说道:“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之所造成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陵夷以至今日为寰海风涛之所冲激,士大夫之担学事者,乃知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开运动会,使学生等渐知尚武,渐能耐劳。”由此可见,京师大学堂体育教育意在A.促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B.全面接轨西方教育体制C.提高国民素质以振国威D.培养吃苦耐劳优秀品质第II卷(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43题~第44题为选作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从《周礼·大司徒》的记载来看,西周时已相当重视人口生养了,所谓“保息六政”中,第一条就是“慈幼”。自春秋战国以来,充足的人口不光是一个文明延续的根本,更是国家赋税徭役与战争实力的保障,因而历代王朝基本都继承了西周鼓励生育的政策,《国语·越语》就记录,“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对违反计生对象的处罚也很严厉,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要缴五倍人头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便发布了《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加强生育风气的引导,动员富人赞助无法娶亲的穷人,将生育的好坏、鳏寡人口的数量,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指标,进行考核;提倡“男子娶寡妇、寡妇再改嫁”这样的政策,否定男子娶二婚女不体面、女子“从一而终”的旧观念。——摘编自《贞观元年婚姻诏令考释》等材料二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就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国传统时代的人口观出现了变化。宋代人口总数峰值达到8000余万,在这种背景下,历史学家马端临认为“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提出了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到了清末,人口膨胀到4亿之众,社会弊病丛生,历史地理学家汪士铎就把太平天国的爆发原因归结为中国的“人多”,并提出了一系列极端的、违背情理的人口控制措施,如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严再嫁之律,立童贞女院等。——摘编自《文献通考》三《汪士铎人口思想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口生育政策的特征并分析其价值。(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以来学者人口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材料的历史启示。(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上图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或人物所在的地点。请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或一组地名,以“探索”为主题进行历史写作。(要求:紧扣主题,自拟题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4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该选作题为必选)(15分)材料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词,第二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军政府宣言》中提出:“维我中国开国以来,以中国人治中国,虽间有异族篡据,我祖宗常能驱除光复,以贻后人。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1912年,孙中山在就职宣言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民国九年,他在演讲中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恰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是完了。”——摘编自《孙中山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并概述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6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1-09 12:00:09 页数:7
价格:¥3 大小:2.5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