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剩余3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九校双楼初中、曲中附中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2分)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将机械闹钟作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并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测量人到鞋盒距离。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2.(2分)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一次夏至日“牵手”日环食的天象,这是中国境内近十年来最具有观赏性的天文盛宴。如图所示的现象,与日环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日晷B.树在水中的倒影C.天空中的彩虹D.勺子在水面处折断3.(2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4.(2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  )A.浓雾散去B.露水的形成C.雪人消失D.樟脑丸变小5.(2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37页(共37页),A.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B.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C.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D.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6.(2分)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碗外壁出现白霜,则(  )A.碗中液态氮放热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2分)如图,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是红外线,Ⅲ区是紫外线B.Ⅰ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C.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8.(2分)小轿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  )A.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B.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C.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D.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第37页(共37页),9.(2分)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  )A.反射角是10°B.反射角是30°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10.(2分)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D.笑脸抓拍11.(2分)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第37页(共37页),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12.(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13.(2分)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用手摸B.透过水膜看物体C.用强光照射D.用刻度尺测量14.(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③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研究像的特点,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⑤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⑥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A.③④⑤B.②④⑤C.③④D.①⑤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5.(4分)如图,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突然小明看到小纸片跳得更高了,此时他听到的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改变。上课时如果教室外面太吵,可以把门窗关上,这是在  第37页(共37页),减弱噪声;地震时很少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动物可以听到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而人却听不到的缘故。16.(5分)(1)寒冬,戴眼镜的人从  (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走进  (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3)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17.(3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1)80℃的酒精是  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该刻度尺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为  ℃。18.(4分)(1)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2)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红色的舞台追光灯照在演员的蓝色裤子上,观众看到的裤子是  色。第37页(共37页),19.(4分)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  m,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到他的像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3分)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MM′上方是  (选填“空气”或“玻璃”)。2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  (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三、作图与实验题(本大题包括4题,共46分)22.(2分)如图所示,a、b是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发光点S。23.(2分)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只小鸟,C点是潜水员观察到小鸟像的位置,请画出潜水员观察小鸟的光路图。第37页(共37页),24.(2分)如图是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5.(5分)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多次实验的目的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3)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乙,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  第37页(共37页),(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填”有”“没有”)改变(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如图甲乙,得出的结论  。26.(11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确定了像的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  (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小明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水平桌面上移动,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  放置。(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  ,若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  ,测量像与物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  (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第37页(共37页),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27.(17分)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冰受热均匀,还应对冰块进行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由图乙可读出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8分钟处于  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第37页(共37页),(5)小红同学将上面实验熔化后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丁所示,记录了某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并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①小红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②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③小红查阅了课本上的“沸点表”,发现实验中测到的沸点有差距,于是就怀疑自己的温度计坏了,请你帮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判断她的温度计是否是坏的。简要叙述方案:  。④实验结束后,小红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你帮她解释一下:  。(6)小红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22①请你帮小红通过描点在己坐标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红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下降的特点是:  。③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说明书中要求:每天晚上洗浴之后,请您及时向热水器中补充冷水,实践证明,晚上及时补充冷水比第二天早晨补充冷水,得到的热水温度要高些,原因是:当晚补充冷水,使热水器中经过混合的水温度降低,水和周围环境的  变得小些,从而使夜间水所散失的热量  (选填“多”“少”),第二天容易晒热。28.(6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风寒温度第37页(共37页),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我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如表是在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风速(km/h)010203040风寒温度(℃)6420﹣2(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A.辐射B.传导C.汗液蒸发D.对流(2)当气温为6℃,风速为40km/h时,地面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结冰,理由是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作出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风速图象;(4)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  。第37页(共37页),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九校双楼初中、曲中附中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2分)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将机械闹钟作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并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测量人到鞋盒距离。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属于科学探究的实践阶段,在此过程完成后,可以得到实验需要的结论,所以此环节是进行实验的过程。故选:C。2.(2分)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一次夏至日“牵手”日环食的天象,这是中国境内近十年来最具有观赏性的天文盛宴。如图所示的现象,与日环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日晷B.树在水中的倒影C.天空中的彩虹D.勺子在水面处折断【分析】题中出现的日环食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判断选项中四种现象形成的原理哪一个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即可。【解答】解:题中日环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日晷计时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B、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第37页(共37页),C、天空中的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错误;D、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3.(2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变大,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减小,而音色和音调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4.(2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  )A.浓雾散去B.露水的形成C.雪人消失D.樟脑丸变小【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浓雾的散去是由液体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C、雪人的消失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樟脑球的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选:B。5.(2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37页(共37页),A.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B.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C.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D.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解答】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现象,“白气”较淡,所以a处较浓。故选:A。6.(2分)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碗外壁出现白霜,则(  )A.碗中液态氮放热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是吸热过程;②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③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A、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BC、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D、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碗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碗,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此选项错误。故选:C。第37页(共37页),7.(2分)如图,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是红外线,Ⅲ区是紫外线B.Ⅰ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C.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分析】(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解答】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因为图中的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图中位置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即在Ⅲ区;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I区,故AB错误。(2)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其它色光都被蓝色玻璃吸收了,只有蓝光能够透过,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故C正确;(3)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绿纸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故选:C。第37页(共37页),8.(2分)小轿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  )A.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B.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C.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D.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分析】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把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干扰观看路况来分析。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玻璃不仅透明,而且还可以当做平面镜,在夜间行驶时,玻璃能够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倾斜安装时,成的像在玻璃的斜上方,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解答】解: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故选:D。9.(2分)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10°,则(  )A.反射角是10°B.反射角是30°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要知道法线与界面垂直。【解答】解:根据光反射定律可知: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90°﹣20°=70°;当入射角减少10°,则入射角为70°﹣1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故选:C。第37页(共37页),10.(2分)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D.笑脸抓拍【分析】和“B超”的原理类似,“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被景物反射的超声波再被吸收,据此形成影像,完成拍摄。【解答】解:A、用手机控制相机,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与声呐功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底部声呐”向下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自动测量出相机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以便相机悬浮停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拍摄;故B符合题意;C、“无人相机”是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与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功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拍摄笑脸属于光现象,与声呐功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分)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第37页(共37页),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故AB错误;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宠物狗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2.(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第37页(共37页),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角、反射角的定义以及光的折射定律去判断题目中的选项是否正确。【解答】解: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重合,因此反射角、入射角都等于0°,该选项是错误的。B、所有的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故该选项是正确的。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光从鱼的身上发出,经过水进入空气,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该选项正确。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因此入射角等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的一半,故入射角为60°,故该选项正确。故选:A。13.(2分)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用手摸B.透过水膜看物体C.用强光照射D.用刻度尺测量【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凸透镜靠近物体时,看到的物体是放大的,凹透镜靠近物体时,看到的物体是缩小的。【解答】解:A、用手摸水膜会弄破水膜,不符合题意;B、透过水膜看物体时如果是放大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凸透镜,如果看到的物体是缩小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凹透镜,这种判断方法较为可靠,符合题意;C、强光照射水膜会破坏水膜,不符合题意;D、水膜太薄,不能够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37页(共37页),14.(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③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研究像的特点,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⑤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⑥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A.③④⑤B.②④⑤C.③④D.①⑤⑥【分析】(1)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2)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解答】解: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采用的是转换法;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采用的是模型法;③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⑤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采用的是转换法;⑥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采用的是转换法。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①⑤⑥。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5.(4分)如图,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突然小明看到小纸片跳得更高了,此时他听到的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改变。上课时如果教室外面太吵,可以把门窗关上,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地震时很少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动物可以听到地震时产生的 次 声波,而人却听不到的缘故。第37页(共37页),【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有些动物是能听到次声波的。【解答】解:(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说明纸盒在振动,将纸盒的振动转化为纸片的跳动,运用了转换法,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小纸片跳得更高,说明纸盒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此时他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增大;(3)教室外面太吵,把门窗关上,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这些是人听不到的,动物是可以听到的。故答案为:振动;响度;传播过程中;次。16.(5分)(1)寒冬,戴眼镜的人从 寒冷的室外 (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走进 温暖的室内 (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 沸点 不同;(3)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要 吸收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解答】第37页(共37页),解:(1)寒冬,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在其表面放热后液化为小水珠,所以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2)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3)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故答案为:(1)寒冷的室外;温暖的室内;液化;(2)沸点;(3)吸收。17.(3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1)80℃的酒精是 气 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酒精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该刻度尺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为 ﹣10 ℃。【分析】(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以及晶体熔化吸热的特点。(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北方寒冷的地区,液体有凝固的可能,如果温度计中的液体凝固了,当然温度计就无法使用了,甚至温度计可能因此损坏。(3)要正确测量温度计的温度,首先要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确定出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温度,从而计算出实际的温度【解答】解:(1)查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80℃明显超出了它的沸点78℃,因此是气态。(2)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3)由题意知,A处的温度为0℃,B处的温度是100℃,所以每厘米的温度是t0==5℃;当时实际刻度低于0℃处2cm,所以实际温度为5℃×(0cm﹣2cm)+0℃=﹣10℃。第37页(共37页),故答案为:(1)气;(2)酒精;(3)﹣10。18.(4分)(1)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镜面反射 ;(2)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漫反射 ,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红色的舞台追光灯照在演员的蓝色裤子上,观众看到的裤子是 黑 色。【分析】(1)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是光的反射,比如:漫反射、镜面反射;目前的光污染主要是镜面反射;(2)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解答】解:(1)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2)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屏幕用表面粗糙的白布做成,能使射向屏幕的光发生漫反射,即使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3)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蓝裤子能够反射蓝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观众看到裤子就是黑色的。故答案为:(1)镜面反射;(2)绿;漫反射;(3)黑。19.(4分)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 1.7 m,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1.5 m.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到他的像的距离为 1 m,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第37页(共37页),本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答题,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①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该同学身高1.7m,像的高度也应是1.7m,②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是相等的,题中同学离平面镜1.5m,此时像离镜的距离也是1.5m,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人距镜子1.5m﹣1m=0.5m,像距镜子也为0.5m,他到他的像的距离为0.5m+0.5m=1m;此时像的大小不变,他的像高仍为1.7m。故答案为:1.7;1.5;1;不变。20.(3分)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OC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30° ,MM′上方是 空气 (选填“空气”或“玻璃”)。【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以AO、BO中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图中N′N为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所以OC为折射光线,那么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图中的是MM′界面;则∠BON′为反射角等于30°;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MM′上方是空气,下方是玻璃。故答案为:OC;30°;空气。第37页(共37页),2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80°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 升高 (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分析】(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根据光点S的移动方向确定液面变化情况。【解答】解:(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2)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故答案为:80;升高;不变。三、作图与实验题(本大题包括4题,共46分)22.(2分)如图所示,a、b是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发光点S。【分析】第37页(共37页),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因此,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过像点,由此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解答】解: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点为像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如图:23.(2分)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只小鸟,C点是潜水员观察到小鸟像的位置,请画出潜水员观察小鸟的光路图。【分析】根据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潜水员观察小鸟的光路图。【解答】解:由题可知,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处是小鸟,C是潜水员看到小鸟的像;潜水员看到小鸟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C,连接AC与水面交于点O(即为入射点),则OA为折射光线;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第37页(共37页),24.(2分)如图是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分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5.(5分)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反射角判断错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 。多次实验的目的 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第37页(共37页),345°45°(3)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乙,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 没有 (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没有 (填”有”“没有”)改变(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在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如图甲乙,得出的结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光的反射转换为看得到的光路,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光屏的折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2)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由表中数据可知,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3)(4)(5)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①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多次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没有改变;第37页(共37页),(4)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但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由图甲乙,可得出的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角判断错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3)没有;没有;(4)在;不能;(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26.(11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蜡烛B ,巧妙地确定了像的 位置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 暗 (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小明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水平桌面上移动,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 竖直 放置。(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 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 ,若 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 与镜面是否垂直 ,测量像与物 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 暗 (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C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第37页(共37页),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分析】(1)用透明玻璃板来做实验,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实验时,玻璃板需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5)玻璃表面比较光滑,而且是透明的,因此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两种光现象都可以使蜡烛成像,两种成像情况对比分析即可。【解答】解:(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防止厚玻璃板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竖直放置;(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本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第37页(共37页),(5)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后表面反射形成的,蜡烛的光线进入玻璃前表面发生一次折射,在后表面反射回来,这是一次反射。反射的光线从玻璃到空气又要发生折射,这是第二次折射。所以是一次反射,两次折射。故选:C。故答案为:(1)蜡烛B;位置;2;暗;(2)竖直;(3)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4)与镜面是否垂直;到镜面的距离;(5)暗;C。27.(17分)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慢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冰受热均匀,还应对冰块进行 搅拌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状态 变化,由图乙可读出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 ℃。(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0 ℃,第8分钟处于 固液共存 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 (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5)小红同学将上面实验熔化后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丁所示,记录了某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并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第37页(共37页),①小红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减少热量散失 。②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99 ℃。③小红查阅了课本上的“沸点表”,发现实验中测到的沸点有差距,于是就怀疑自己的温度计坏了,请你帮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判断她的温度计是否是坏的。简要叙述方案: 将她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看示数是否相同 。④实验结束后,小红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你帮她解释一下: 水能从石棉网(烧杯)上继续吸热 。(6)小红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22①请你帮小红通过描点在己坐标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红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22 ℃左右。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下降的特点是: 先快后慢,最后保持不变 。③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说明书中要求:每天晚上洗浴之后,请您及时向热水器中补充冷水,实践证明,晚上及时补充冷水比第二天早晨补充冷水,得到的热水温度要高些,原因是:当晚补充冷水,使热水器中经过混合的水温度降低,水和周围环境的 温差 变得小些,从而使夜间水所散失的热量 少 (选填“多”“少”),第二天容易晒热。【分析】(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还可以用搅拌棒进行搅拌,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3)晶体的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该温度为熔点,此时为固液共存态,结合图象得出结论;第37页(共37页),(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5)检验温度计是否准确,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入到冰水混合物中和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看示数是否为0℃和100℃即可;(6)水自然冷却,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其温度等于环境温度;水在高温时散热快,所以温度降低得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温度降低得也慢。【解答】解:(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3)由图乙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熔点为0℃;第8min为固液共存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5)①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②由图象可以看出,水在99℃的时候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9℃。③判断温度计是好是坏,其方法是将她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看示数是否相同。④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由于水能从石棉网(烧杯)上继续吸热,所以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6)①用描点法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传给周围空气,由图象可以看出,当温度降低到22℃时,不再变化了,说明环境温度为22℃;②由图看出温度变化特点是,温度的降低速度由快到慢。第37页(共37页),③当晚补充冷水,使热水器中经过混合的水温度降低,水和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得小些,从而使夜间水所散失的热量少,第二天容易晒热。故答案为:(1)慢;搅拌;(2)状态;﹣4;(3)不变;0;固液共存;(4)A;(5)①减少热量散失;②99;③将她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看示数是否相同;④水能从石棉网(烧杯)上继续吸热;(6)①见上图;22;②先快后慢,最后保持不变;③温差;少。28.(6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风寒温度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我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如表是在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风速(km/h)010203040风寒温度(℃)6420﹣2(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D ;A.辐射B.传导C.汗液蒸发D.对流(2)当气温为6℃,风速为40km/h时,地面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结冰,理由是 地表温度高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作出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风速图象;第37页(共37页),(4)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 T=﹣0.2v+t。 。【分析】(1)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答题;(2)查出风寒温度,根据结冰的条件分析答题;(3)用描点法做出图象;(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1)风加速了人体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对流,是通过对流这种散热方式,故选D;(2)当气温为6℃,风速为40km/h时,虽然风寒温度为﹣2℃但地表温度高地面不会结冰;(3)由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可得图象:(4)由图象可知,当温度一定时,风寒温度与风速是一次函数关系,设关系式为T=kv+b,将v=0,T=6℃代入得:b=6℃,把v=10km/h,T=4℃,代入解得,k=﹣0.2.则关系式为T=﹣0.2v+t。故答案为:(1)C;(2)不会;地表温度高;第37页(共37页),(3);(4)T=﹣0.2v+t。第37页(共37页),第37页(共37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1-11-08 16:34:33 页数:37
价格:¥5 大小:740.45 KB
文章作者:風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