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三明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课内文言文知识(8分)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块假我以文章大自然②其制稍异于前形式③岁暮阴阳催短景景色④径须沽取对君酌就⑤勖尔植,督尔获勉励⑥石破天惊逗秋雨引⑦异乎三子者之撰写作⑧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⑨见长者好烦其令繁多A.①④⑦⑧⑨B.①⑤⑥⑧⑨C.②④⑤⑦⑧D.②③⑤⑥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文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题干要求“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古诗文中的常见且重要的实词现象设题,且选项所给的文句都是学过的古诗文中的文句,考生可根据记忆或是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加点词的含义。①“大块假我以文章”中的“大块”解释为“大自然”,此句大意: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28-,②“其制稍异于前”中的“制”解释为“规模”,此句大意:南阁子的规模比以前有一点儿不同。③“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景”通“影”,日光,此句大意:年终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④“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径”解释为“就”,此句大意:就该去买来(酒)与君对饮。⑤“勖尔植,督尔获”中的“勖”解释为“勉励”,此句大意:勉励你们栽种,督促你们收割。⑥“石破天惊逗秋雨”中的“逗”解释为“引”,此句大意: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⑦“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解释为“志向、才能”,此句大意: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⑧“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解释为“夹、迫近”,此句大意:夹在大国之间。⑨“见长者好烦其令”中的“繁”解释为“繁多”,此句大意: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繁多的号令。故解释正确的文句有①④⑤⑥⑧⑨。故选B。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②浴乎沂,风乎舞雩③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④驼业种树⑤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⑥非有能硕茂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⑧前辟四窗⑨木之性日以离矣⑩乳二世⑪秉烛夜游⑫字而幼孩A.①②⑤/③⑥⑩/⑦⑧/④⑫/⑨⑪B.①⑥/②⑤⑪/③⑧⑨/④⑩/⑦⑫C.①⑥⑨/②⑤⑦⑩⑫/③④/⑧⑪D.①③⑥/②⑤⑦⑩⑫/④/⑧⑨⑪【答案】D【解析】-28-,【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①③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⑤⑦⑩⑫名词作动词;④名词意动用法;⑧⑨⑪名词作状语。故选D。【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3.下列对各句文言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③不吾知也④官理,非吾业也⑤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⑥其制稍异于前⑦以吾一日长乎尔⑧轩凡四遭火,得不焚⑨故不我若也A.①⑥⑦/②④⑤/⑧/③⑨B.①⑥⑧/②③④⑤/⑦⑨C.①④⑨/②⑤⑧/③⑦⑥D.①⑥⑦/②⑤/⑧/③④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①状语后置句,句意:在庭前我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②判断句,句意:天地是万物的客舍。③宾语前置句,句意: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④判断句,句意: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⑤判断句,句意: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⑥状语后置句,句意:那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⑦状语后置句,句意: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28-,⑧被动句,句意: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⑨宾语前置句,句意: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故选A。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冠者五六人”,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年人了。B.“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又称朝板,古代臣子上殿朝见君主时所执表明身份的工具。C.“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从弟,古人称其曾祖父,而不共父亲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D.“五更鼓角声悲壮”,鼓角,战鼓和号角的总称,都是军中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B项,“古代臣子上殿朝见君主时所执表明身份的工具”错误,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故选B。【点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8分)(一)散文阅读(本题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灯火庐州洪放一城灯火,便是人烟处。庐州灯火,在暮秋的夜色中,打开了这个江淮之间亦称合肥的城市。如果你注意听,那灯火之中有不尽的故事。当然,你最好是仔细地看。看着,看着,灯火庐州,便清晰地呈现出一幅水墨长卷。-28-,这是一幅四十年的长卷。这长卷里既有已经消失的地名、建筑与事物,更有正在成长的道路、广场与绿地。这长卷里写满四十年的一朝一夕,留存着对城市的乡愁与期冀。这长卷之首便是灯火。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桐城来到庐州。夜晚,庐州的灯火是两条并不算太长的龙灯。一条是长江路,一条是金寨路。我借住在大东门的交通旅社,晚上站在旅社露台上观望,两条路上的灯火形成断断续续的光带。九点以后,大街上已是人影稀疏。我下了露台,沿长江路行走。店面已经关门,在三孝口和四牌楼边上,有一两家小吃店半掩着门。没有顾客,灯光照着,颇有些清寂。折过路口,再往南,一些大学所在地,灯火依然灿烂。而那时,正有人盛传:中科大要搬走。说合肥太小,容不下,确实,那时,灯火隐约的庐州,如同一个没有伸展开来的小子,青涩,而且过于婉约。二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十七楼的心情》。写我出差住在黄山大厦十七楼所见。也是夜晚,从十七楼往外看,灯火已比十几年前扩大不少。合肥这个从前没伸展开来的小子,现在有了筋骨,正在捣腾。灯火绵延中,除了长江路、金寨路,还有了美菱大道,黄山路和桐城路也在往两端延伸。灯火随着道路生长,那些以前散落在城市外围的大小工厂,也都被串起来。近处,市府广场一带,人流与车流,也逐渐多起来。城市的气息,已开始弥漫出繁华之意。然而,我总感到这庐州还是一块碧玉。甚至,我感到它如同一条蚕,卧在巢水边上。它是不是太静了?或者说,它是不是太小家了?站在十七楼,我有所感叹。那些年,我已经跑过一些更大的城市,看过更多城市的灯火。庐州灯火,或许是肩负太多的历史,或许是缺乏更大的抱负,给人感觉走得太慢,以至让人担心它将被遗忘。古往今来,有多少城池消失,有多少灯火黯淡?庐州,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个吗?不到十年,庐州城给了回答!而在庐州城回答的那些年里,我因为公事频繁地出入庐州。每到夜晚,我还是喜欢站到酒店的高处,看灯火,看人烟,看这个城市的前生今世,看这座大湖名城的拔节成长。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庐州城一下子伸展开了手脚。-28-,也仿佛就在一瞬间,城市的眉额抵近巢湖,抵近董铺,抵近东大圩……灯火也随着城市的眉额,点亮从前那些阡陌。国际上对一个城市发展的评价,有一条指标是用电,通俗地说就是灯火,灯火亮起,便是人烟,有人烟,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活,有日常。有了活力、动力、生活与日常,城市使有了生气,有了拓展,有了前途,有了幸福。庐州的火,照亮了这座城市的灵魂,让这个江淮之间合二水而肥的古老城市,厚积、锐发,好火又好像犁铧,犁开这个城市的发展篇章,站在高处看灯火,你可以想见那些工厂、流水线,那些大学、科研所,那些被城市化的乡村……灯火之中,庐州四十年。前不久,夜晚散步到百花井边,我问那个坐在井边的老人:一直住这儿?老人答:七十多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五十多年前,我离开这儿到外地谋生,二十多年前,我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十几年前,城市大发展,我跟着儿子搬到滨湖。这不,现在又回来了。我跟老伴两人回来了,住在老宅子里。看着这井,闻着这桂花,多好!我说:怎么个好法呢?老人答非所问,但有道理。他说:滨湖那边晚上都是灯火了,我们回来,这老巷子里便也亮了。没了灯火,哪还叫城市?哪还叫家?(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7日,有删改)[注]本文系“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5.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由“一城灯火”引出暮秋夜色下的庐州,在庐州灯火中可听故事,可赏水墨长卷,并由“长卷”引起下文。B.文章以“灯火”为线索贯穿全文,行文按照时间段依次展开,再现了庐州四十年的发展进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C.文章叙事简洁,但意蕴丰厚。写盛传“中科大要搬走”一事既突出当时城市之小,也表现了对城市发展慢的担忧。D.文章语言活泼,颇具特色,如“灯火又好像犁铧,犁开这个城市的发展篇章”,比喻巧妙新奇,令人联想,美不胜收。6.文章结尾叙写“我”与老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7.文章叙写庐州城的发展主要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功能。【答案】5.D6.(1)总结全文,用老人一生的历程,见证了庐州的发展进程。(2)照应题目,升华情感,有了灯火就有了家,表达作者对庐州深深的爱。(3)深化主题,灯火印证城市的生气、城市的拓展、城市的前途与城市的幸福。7.-28-,文章从“灯火”这一小切口切入,以反映庐州四十年间的发展变迁。在这四十年的历史长卷中,从三十多年前,灯火无非是“两条并不算太长的龙灯”,到二十年前灯火随着道路生长,开始弥漫繁华之意。直到近十年间城市拔节生长,“灯火也随着城市的眉额,点亮了从前那些阡陌”。城市的厚积锐发,灯火也在印证城市的生气、城市的拓展、城市的前途与城市的幸福。全文以小见大,主旨鲜明。【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文章语言活泼”错误,本文语言简洁自然,并不“活泼”。D错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由原文“人答:七十多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五十多年前,我离开这儿到外地谋生,二十多年前,我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十几年前,城市大发展,我跟着儿子搬到滨湖。这不,现在又回来了”可知,从七十多年前,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十几年前到现在,老人一生的历程,见证了庐州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全文。由原文“滨湖那边晚上都是灯火了,我们回来,这老巷子里便也亮了。没了灯火,哪还叫城市?哪还叫家”可知,在老人眼里,有灯火的地方才是家。灯火照应题目“灯火庐州”,升华了情感,在作者眼里跟老人的想法一样,有了灯火就有了家,表达作者对庐州深深的爱。由原文“灯火亮起,便是人烟,有人烟,有活力,有动力,有生活,有日常。有了活力、动力、生活与日常,城市使有了生气,有了拓展,有了前途,有了幸福”可知,深化主题,灯火印证城市的生气、城市的拓展、城市的前途与城市的幸福。【7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28-,由原文“一城灯火,便是人烟处。庐州灯火,在暮秋的夜色中,打开了这个江淮之间亦称合肥的城市。如果你注意听,那灯火之中有不尽的故事。当然,你最好是仔细地看。看着,看着,灯火庐州,便清晰地呈现出一幅水墨长卷”可知,文章开篇由“一城灯火”引出暮秋夜色下的庐州,在庐州灯火中可听故事,可赏水墨长卷,从“灯火”这一小切口切入。“这是一幅四十年的长卷。……”“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桐城来到庐州。夜晚,庐州的灯火是两条并不算太长的龙灯。……”“二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十七楼的心情》。……近处,市府广场一带,人流与车流,也逐渐多起来。城市的气息,已开始弥漫出繁华之意。”“不到十年,庐州城给了回答!……”“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庐州城一下子伸展开了手脚……灯火也随着城市的眉额,点亮从前那些阡陌。”在这四十年的历史长卷中,从三十多年前,灯火无非是“两条并不算太长的龙灯”,到二十年前灯火随着道路生长,开始弥漫繁华之意。直到近十年间城市拔节生长,“灯火也随着城市的眉额,点亮了从前那些阡陌”。由原文“庐州的火,照亮了这座城市的灵魂,让这个江淮之间合二水而肥的古老城市,厚积、锐发,好火又好像犁铧,犁开这个城市的发展篇章,站在高处看灯火,你可以想见那些工厂、流水线,那些大学、科研所,那些被城市化的乡村……”可知,城市的厚积锐发,灯火也在印证城市的生气、城市的拓展、城市的前途与城市的幸福。全文以小见大,主旨鲜明。【点睛】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二)小说阅读(本题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永不腐朽的句号徐怀中虽然汪可逾已经多日粒米不沾了,但是曹水儿每天夜间照常外出“化缘”,想方设法弄到一点好吃的,比如汤圆、蛋羹、绿豆糕什么的,可是一概被她推开了。今晚“化缘”返回途中,曹水儿忽然发现,他来到了汪参谋埋藏古琴的地方。他很纳闷,进入大山区走了个夜晚,怎么一下就回到了原地呢?再想,当时背着汪参谋,时时要躲避敌人搜山,实际上并未走出好远,仍是在军分区驻地一带绕圈子罢了。曹水儿先在石壁上找到了他用匕首刻下的那个“宋”字,朝正南方向走出九九八十一确定无疑,正是此处。他扒开土层石块,露出了包装木盒,撬开木盒看,古琴并没有明显损坏。-28-,汪可逾一把将她的古琴揽在怀里,脸紧紧贴住琴面,许久许久,两行泪水滴落在琴面上.她双手颤抖着,将古琴从木盒中取出,由琴面到琴背,一寸一寸抚摸查看。“曹水儿!来,请帮我净一净手!”骑兵通信员抱起竹筒,用山泉水为汪可逾冲洗双手。他本想用树叶擦干那水淋淋的一双手,汪参谋嫌树叶不洁净,一直等到双手上的水自行晾干。随即见她十分困难地将两腿收拢,勉强完成了一个盘腿姿势,将那张宋琴平平正正地摆在受伤的大腿上,开始在琴面上弹奏起来。第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尚未弹完,曹水儿发现情况不对,连忙用手电筒去照看,“汪参谋,你的手流血啦!”曹水儿惊呼。这张琴埋在地下好多天,粗粗拉拉的,又没有弦,不把人的手磨出血才有鬼!“只管听琴,不要看我的手!”汪参谋继续弹她的琴。第二支琴曲是《幽蓝》,第三支《酒狂》,接下去是《秋夜读易》《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随着古琴三音交错幻化,群山万仞,江河纵横,海天一色,薄雾流云,月落日出,乌啼蛙鸣。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石破天惊闻所未闻。出自古史典籍诸子百家,或纯属玄思异想天马行空。凡此悠悠不已物是人非,无不在呼应着七根琴弦的颤动荡漾,无不涵盖于乐曲旋律的起承转合与曲折跌宕之中。懂琴的人,多是闭上眼睛听的。曹水儿正相反,主要是观摩弹琴人的指法变化,满足他的欣赏。今晚月光皎洁明亮,借着山岩缝隙透入溶洞,曹水儿如往常,仅凭汪可逾的指法,即可认定她正在弹奏的是哪一支曲子。一曲终了,转入下一曲。注意到小汪使用了一种特有的指法——蛇形鹤步,曹水儿知道,正在弹奏《关山月》,这是他最热悉最喜欢听的一支曲子。忽然,曹水儿听到远方传来马的嘶鸣声。集中注意力倾听,是“滩枣”,没错!他匆忙地对汪参谋喊了一声:“滩枣!”遂抄起手电筒,撒腿向溶洞外跑去。汪可逾弹毕《关山月》,遵照传统,将双手轻轻按住琴弦,稍待一时,作为一曲结束。虽说琴面上光秃秃的,没有琴弦了。很快,曹水儿回来了,十分懊恼,又颇为伤感:“它就站在溶洞口,安安静静的,发现是我,掉头就跑。任凭我死命追赶,不住地打口哨,头都不回一下。”-28-,汪可逾异乎寻常地激动,全无血色的面孔竟有些泛红。她久久不语,让自己过度的兴奋冷却下来,而后才开口说:“曹水儿!我怎么感觉,‘滩枣'像是听见我弹《关山月》,才来到这个溶洞口的。”“我的汪大参谋!以前‘濉枣’听到这首曲子,大老远跑来,是真真儿地听到了你的琴声、现在七根弦一根也没了,它能听到个鬼呀!”“那么我问你,进这个溶洞两个月了,总也没发现‘滩枣’来过。前面我弹了十多支曲子,老长时间,也没有见它来。刚刚在弹《关山月》,你就听到了它的叫声,你怎么理解?”汪可逾完全沉静了下来,接下来,又要求用冷水给她擦洗全身。曹水儿拆掉一套棉军服,一小块一小块撕下棉花,蘸着泉水从头到脚仔细擦洗,一遍又一遍,直到身体擦红了。连每一个手指甲、脚指甲,也都用竹签别过了。汪可逾要骑兵通信员靠近她,沉默了一阵她说:“曹水儿,我的好兄弟!我困得要命,我要睡了。你也打个盹儿吧,好不好?”“好!我也正想打个盹儿呢。”骑兵通信员随口答应。紧跟着他想到,不对!汪参谋亲切地称呼他“我的好兄弟”!很有些不同寻常,听得出带有依依惜别的意思,岂不明白是在向你辞行吗?曹水儿一下跳起来,大呼:“汪参谋!汪参谋!汪参谋啊!汪参谋啊!”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第九旅司令部参谋汪可逾停止呼吸了。一个月后,汪参谋面容如初,自然安详,成为紫红色晶莹透明的干燥遗体。全身未见任何腐败迹象,也没有一点点不好的气味。过后很多年,九旅的老同志们仍在纳闷。为寻找到答案,有人竟发挥奇思妙想,将这种特殊生理现象与宗族姓氏挂上了钩。查阅《辞海》上的“汪”字,品味那短短一两行注释文字,果真颇有些讲究的。“深广貌。汪然平静,寂然澄清。”凡汪姓者,其内心空间自会深而广之,如一汪池水,平静息止不起涟漪;又当寂然不动,即如浊水澄清而明净透彻。这个北平女学生历经几度烽火岁月,以及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所谓“剔抉扫荡”,却依旧保持了她特有的人生姿态。或许是预感到行将离开这个世界,她一步步有序地完成了一尊女性人体雕塑,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完美而永不腐朽的句号。(节选自《牵风记》,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管听琴,不要看我的手!”作者极力挖掘出残酷表象下的美,那七根琴弦弹奏出的乐曲声,动听美妙,哀婉流长,让曹水儿如痴如醉。B.-28-,《关山月》是老军马“滩枣”与汪可逾的连接点,小说用超现实的手法,在跨越种类的精神对话中,表现了彼此默契,互为知音的真挚之情。C.人们将汪可逾死后的特殊生理现象与宗族姓氏挂钩,既是对汪可逾干净纯粹的品性的赞美,也是对人世间至美至善的人性和情感的颂扬。D.文章以“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完美而永不腐朽的句号”这一比喻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又表达作者对汪可逾的尊敬之意,深化了主题。9.小说在塑造汪可逾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10.《人民文学》杂志评价《牵风记》“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小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色的妙处。【答案】8.A9.①语言和动作描写。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性格特征,如汪可逾弹琴前要求净手,弹琴时要求曹水儿只管听琴不要管她流血的手,表现了她的清雅、她对古琴的热爱。弹琴的动作、指法表现了她的娴熟与高雅。②神态描写。如她死后“面容如初,自然安详”,透露出她的纯洁。逝后时,仍然不腐且面容安详刻画出她仙姿绰约、冰清玉洁的形象。③侧面描写。如古琴弹奏竟吸引了战马“滩枣”这位特殊听众,使其成为她的忠实伙伴,侧面刻画她琴艺的高超。10.①战争的背景、雄奇神秘的大别山区等,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②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古琴、老军马“滩枣”竟能听懂琴音、汪可逾死后肉身不腐烂等,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③小说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浪漫的美学想象,建构和描绘战火硝烟中的新型人物形象,织成气韵丰沛的生命气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小说文本中,既各有光彩,又相得益彰。如果没有大量的可信的绵密的细节描写,没有具体的人和他们背后的故事,这部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就是矫情,失去了生活基础。小说如清风朗月,在战火纷飞中,推开各种实际困难,编织和还原战争中的另一番气韵生动的生命气象。【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项,“那七根琴弦弹奏出乐曲声动听美妙,哀婉流长,让曹水儿如痴如醉”理解有误,结合原文,古琴并没有弦,也没有发出乐曲声,曹水儿仅凭汪可逾的指法,即可认定她正在弹奏的是哪一支曲子。-28-,故选A【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以汪可逾为例,简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需要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效果。本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刻画人物,也运用了侧面描写刻画人物。“汪可逾一把将她的古琴揽在怀里,脸紧紧贴住琴面,许久许久,两行泪水滴落在琴面上.她双手颤抖着,将古琴从木盒中取出,由琴面到琴背,一寸一寸抚摸查看”,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她对古琴的深情。“曹水儿!来,请帮我净一净手”“只管听琴,不要看我的手!”弹琴前要净手,要求听着专注听琴,这些语言说明她很高雅,对待古琴非常郑重。“曹水儿!我怎么感觉,‘濉枣'像是听见我弹《关山月》,才来到这个溶洞口的”,古琴弹奏竟吸引了战马“滩枣”这位特殊听众,小说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跨越种类的精神对话,人与马互为知音,也从侧面表现汪可逾的琴艺唯美、高超。“一个月后,汪参谋面容如初,自然安详,成为紫红色晶莹透明的干燥遗体。全身未见任何腐败迹象,也没有一点点不好的气味”,临死前夕,她将滚滚红尘中所有外在的东西全部卸除,留下了最纯洁的肉体和最完美的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个在文学史上见所未见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文化的推崇、对文明的礼赞以及对先进知识分子的讴歌。【1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为前面给出观点,然后让考生结合作品对观点进行分析的题型。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以及这样写的妙处。《牵风记》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引人之处、高明之处、成功之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运用这两种表现手法的时候,能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很好地拓展了战争文学的创作空间。作品的现实主义质地,最能引人入胜的便是环境设置和细节描写。作品把一个血色唯美的故事,放置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放置在雄奇神秘的大别山区里,时空纵横,别开生面。创造性地采用大背景、小叙事,注重细节,文笔讲究,一枝一叶,刻画入微。-28-,作品的的浪漫主义气息,来自于神奇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一个月后,汪参谋面容如初,自然安详,成为紫红色晶莹透明的干燥遗体。全身未见任何腐败迹象,也没有一点点不好的气味”,作品写汪可逾肉身不腐是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赋予作品以神话的成分。与其他战争小说不同,《牵风记》通篇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文笔优美,抒情真切,空灵奇崛,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气息,而且与作品主人公的美协调一致,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此等创举,算得上《牵风记》对当代文学史的又一个贡献。这是一部人们阅读之后注定会长久谈论的别样的艺术作品。三、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所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字。”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迹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有删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28-,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引:容量单位,八尺为“寻”,十丈为“引”,文中指测量建筑材料长短的工具。B.京兆尹:汉代官名,三辅(京兆尹、左冯蜊、右扶风)之一,唐时为京兆府的长官。C.下士:商、周时期最低一级的贵族阶层。其上有中士、上士、大夫、卿、公等各级。D.四海:指国家的四境。九州之外即为“四海”,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梓人不拘小技。他放弃修理床腿等具体手艺,专注全局要领,所以家中没有磨刀石和锛凿斧锯之类的木匠工具。B.梓人擅于度材。他能依据房屋形制,结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用料需要,所建起的高楼,没有一点误差。C.梓人善用众工。合则用,不合则去,不迁就任何人。那些不能胜任而被他斥退的工匠们,也不敢有一点的怨恨。D.梓人善于为官。他能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远近大小的国事,统筹规划,辅佐天子,信任下属,深谙管理之道。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2)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答案】11.A12.A13.D14.(1)他或许是抛开自己的手艺,专门运用自已的心思智慧,而能掌握事物的总体要领的人吧?(2)每天和天下的杰出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大纲,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的力量而自己不去逞能一样。【解析】【11题详解】-2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子大意是: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佐天子”“相天下”共同作句子的定语成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举而加焉”与“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与“齐其法制而整顿焉”分别构成两组结构一致的句子,根据对称结构从中间断开,排除B。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容量单位”有误,应为长度单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善于为官”错,梓人并未做官,手中图本是建筑图本,治国之道是作者从梓人身上感语出来的。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得分点:(1)心智,心思智慧;体要,事物的总体要领。(2)日,每天;大经,治理国家的大纲;伐,夸耀。-28-,【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28-,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些服劳役的人便是徒隶,是乡师、里胥;他们上面是下士,下士上面是中士、上士;再上面是大夫、是卿、是公;国都以外直到四方边境,有方伯、连率这样的封疆大吏,每个郡有郡守,每个县有县令,而且都有副职;他们下面有胥吏,再下面都有啬夫、版尹,这些人都是供服役奔走的,就好像各种工匠都掌握一门手艺靠劳力养活自己一样。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伤心行李贺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咽咽的悲吟之音,多病瘦损之身,华发衰飒之姿,前三句均描摹出了诗人的形象。B.“木叶啼风雨”,这一句转入环境描写,既烘托自身的境况,又强化了自身形象。C.末句写诗人漂泊的羁旅之魂只能在幽渺的梦幻中得到解脱,与首句相呼应相补充。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相比,多实笔,多白描,极少虚诞想象,极少诡幻谲妄。16.《伤心行》全诗不露一个“伤心”字样,但字字句句都显现出诗人伤心之意,请结合作品赏析。【答案】15.C16.(1)首句“咽咽”是状写悲吟之声,写自己“咽咽”地学习效法楚辞,咏吟着忧怨哀愤的诗句;第二句写自己多病的身躯经不住幽冷清寂的侵袭;第三句写自己早生华发,年轻的躯体现出衰飒的“秋姿”;第四句“木叶啼风雨”,转入环境景物,写风雨中纷纷飘落的残枝败叶,对自身的悲凉境况加以烘托。后四句先写周围景物,残灯、落照、飞蛾、凝尘,最后以羁魂夜语的形象对周围琐屑景物加以点染,加重了全诗阴暗、悲凉的氛围,深化了诗人“病骨”、“秋姿”的枯寂凄伤情怀。(2)在自身形象与周围景物的相融相生之中,字字句句都明显地外现出诗人内心那难言难述、繁久深重的伤心之意。【解析】【15题详解】-2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末句写诗人漂泊的羁旅之魂只能在幽渺的梦幻中得到解脱”错误,“羁魂梦中语”的意思是:诗人那漂泊的羁魂即使在幽渺的梦幻中仍得不到解脱,依旧在咽咽楚吟。所以是诗人“没有”得到解脱。C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全诗八句可分为上下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先以三句写自身形象。首句“咽咽”是状写悲吟之声。全句写自己“咽咽”地学习效法楚辞,咏吟着忧怨哀愤的诗句;第二句写自己多病的身躯经不住幽冷清寂的侵袭;第三句写自己早生华发,年轻的躯体现出衰飒的“秋姿”。第四句“木叶啼风雨”,转入环境景物,写风雨中纷纷飘落的残枝败叶。这一句环境景物的描写,既是对自身的悲凉境况加以烘托,也具有强化自身形象的比喻象征意味——诗人自身的“病骨”、“秋姿”就像“风雨”中的“木叶”。同时,这句写景又引出以下第二层身边琐屑景物的描绘,使诗歌从第一层向第二层自然地过渡,确乎是“一石三鸟”,言短而意深境阔。后四句是第二层。先以三个诗句写身边景物。眼前灯油将尽,灯焰闪着阴阒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的残光;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就在这鬼气森森的环境中,末句写李贺这羁旅之客一缕诗魂在幽梦中依然喃喃自语。这后四句先写周围景物,残灯、落照、飞蛾、凝尘,最后以羁魂夜语的形象对周围琐屑景物加以点染。这点染加重了全诗阴暗、悲凉的氛围;深化了诗人“病骨”、“秋姿”的枯寂凄伤情怀,类乎颊上添毫,倍见丰神;同时它又与诗歌首句“咽咽学楚吟”首尾相呼应、相补充,诗人那漂泊的羁魂即使在幽渺的梦幻中仍得不到解脱,依旧在咽咽楚吟。这最后一句确乎又是一石三鸟,言短而意深境阔。总观这一首《伤心行》,全诗四十言不露一个“伤心”字样,但在自身形象与周围景物的相融相生之中,字字句句都明显地外现出诗人内心那难言难述、繁久深重的伤心之意,从而也外现了震颤于诗人躯体中那颗已经伤透了的心,也表现出一位年轻且卓有才华的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里,生活得多么艰难、多么不幸。-28-,【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旬默写(本题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的《离骚》中,与成语“方凿圆枘”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圜、孰、尝、须臾、扪参历井、胁、抚膺。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0年5月21日,主题为“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的首个“国际茶日”浙江杭州主场活动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启动。()。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发祥地,荼历史,荼文化深厚,茶产业自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行,茶博会积极推进国际茶业技术创新大合作,提高茶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28-,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的同时推动茶产业全球转型升级,促进生产、消费、流通有效衔接,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让中国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好茶走进中国”,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源不断蕴藏日新月异交融互鉴B.源源不断底蕴日新月异融会贯通C.源远流长蕴藏欣欣向荣融会贯通D.源远流长底蕴欣欣向荣交融互鉴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首次成功的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B.这是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C.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D.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设立并推动成功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推动全球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促进流通、消费、生产有效衔接B.推动全球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促进生产、流通、消费有效衔接C.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的同时推动全球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流通、消费有效衔接D.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的同时推动全球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流通、消费、生产有效衔接【答案】18.D19.D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28-,“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语境中指茶的历史悠久,应用“源远流长”。“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底蕴”,意思是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语境中搭配“茶文化”“深厚”应该用“底蕴”。“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语境中强调茶产业蓬勃发展,填“欣欣向荣”。“交融互鉴”,交流融合互相借鉴学习;“融会贯通”,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语境中强调茶文化走向世界,应该填“交融互鉴”。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题所给四个选项涉及的四个句子语序不同,集中表现于“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这个名词性质的宾语前面三个属性不同的特点即定语排列不同。根据定语排序规则确定正确的排列顺序为:先领属性质——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再数量词——首次,最后动词性短语——成功推动设立的。故选D。【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28-,画线句“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的同时推动茶产业全球转型升级,促进生产、消费、流通有效衔接”语序不当:应该由浅到深由内而外,先“推动全球茶产业转型升级”,后“为海内外茶商搭建茶产品营销推介大平台”;先“生产”再“流通”最后“消费”。故选B。【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①②处不超过6个字,③处不超过17个字。免疫通常分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个体在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与生俱来的防御能力。后者又称适应性免疫,可分为自动获得性免疫和被动获得性免疫。自动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应答所建立的免疫,一般免疫时间长,可持续终身;被动获得性免疫特点与之相反,效应快,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就会引起过敏。【答案】(1).先天性免疫(2).但维持时间短(3).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是有害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语段的话题,全面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二是仔细分析判断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权衡上下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与语意衔接。第一空处,由下文“前者是个体在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与生俱来的防御能力”可知,免疫的另一种是与生俱来的防御能力,所以应该是“先天性”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先天性免疫”。第二空处,由上文“被动获得性免疫特点与之相反”可知,被动获得性免疫特点与自动获得性免疫特点相反,自动获得性免疫特点是“一般免疫时间长,可持续终身”,既然和它-28-,特点相反,那么就是“时间短”;“效应快,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是被动获得性免疫特点的优点,“时间短”是它的缺点,因此要用表转折的词语“但”,所以此处应该填“但维持时间短”。第三空处,由上句“免疫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可知,讲的是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由下句“例如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就会引起过敏”可知,举的例子却是不好的,有害的,所以此处应该是表转折的句子,并且说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害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是有害的”。【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22.请根据相关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下列文字中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1)说明书:本产品常温保存,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不要阳光直射。改为:(2)邀请函:您是战疫英雄,传递了榜样的力量。若能来到我校作报告,将对我校师生带来心灵上的震动和精神上的洗礼。改为:(3)解说词: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国家森林城市”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是三明的特色名片。我是导游小张,我将鼎力为大家服务。改为:【答案】(1)“不要”改为“避免”;(2)“来到”改为“莅临/光临”;(3)“鼎力”改为“尽力/竭尽全力”。【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不要”,口语化,因为是说明书,应该改为书面语“避免”;“来到”,口语化,作为邀请函,需要用书面语,改为“莅临/光临”;“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改为“尽力/竭尽全力”。-28-,【点睛】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沉香,名贵药材,诞生于沉香木中。当沉香木树枝遭受创伤后,创口部位因真菌侵入而感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沉香木分泌出大量的油脂,与真菌抗争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集结咸瘤,多年沉积形成沉香。千百年后,树身腐朽消失,沉香依然存在,价值连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范文逆境与成才沉香木在与真菌抗争中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集结咸瘤,多年沉积形成沉香。人生中上天赐予的环境往往逆境多,顺境少,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苦难与挫折,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分水岭。正如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人生之路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常态。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不尽相同。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28-,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我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则不可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生态的是经受过风雨洗礼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逆境仅仅是一个环境要素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鲜有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这也许是我们的幸运,但也使很多人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从现在开始,接受所处的环境,正视困难与挫折,做经风雨的大树而非温室中的花朵,这将是我对生活的态度与选择。【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审题立意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沉香形成的过程,即“当沉香木树枝遭受创伤后,创口部位因真菌侵入而感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沉香木分泌出大量的油脂,与真菌抗争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集结咸瘤,多年沉积形成沉香”,突出沉香的形成实在不易。一是沉香在漫长的岁月中保存下来体现的意义,即“千百年后,树身腐朽消失,沉香依然存在,价值连城”,沉香最后价值连城是因为历经磨难。【立意】从沉香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沉香是在沉香树与侵入其肌体的真菌的抗争中产生的,由此可立意为:逆境的重要作用;抗争的意义(价值来自不懈的抗争)等等。从沉香最终保存下来的结果的角度分析,立意可以有:经历磨难,收获珍贵的礼物;有价值的东西自会不朽等等。【结构】第一段联系材料,引出观点“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第二段人生-28-,常态,“人生之路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常态”,正面论证“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第三段换角度,从反面简短论述;第四段开始提出思考后的结论“人是决定因素”,逆境所代表的抗压能力是评价人才的重要因素;第五段换角度,从反面简短论述。最后一段给结论,方法论,即如何正确的对待逆境—成才的磨练。【素材】1.绝不是说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而是说在逆境下,同样也可以锻炼成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现在有些青年埋怨条件差,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利,这也许是事实,但总不致于要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吧!环境,那只是客观因素,能否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为理想而奋斗的拼搏精神。天才这顶桂冠,它对人是有一定选择性的,它并不是只给那些条件优越的人们,在逆境下,只要你有着宏伟的目标,有着坚定的信念,天才的桂冠也会同样被你拥有!2.在苦难中成就自我,在逆境中成就人生的英雄人物真可谓数不胜数,可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一味羡慕别人的人生,一味慨叹别人的壮举,相反,我们应该以史为镜,以人为鉴,做一个坚强坚毅的人,做一个无惧无畏的人,做一个不怂不怯的人,做一个通透明理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不经一番彻骨寒,哪能闻得梅花香;不经历一场风雨,怎能见到绚丽彩虹;不经历一番波折,怎能看到希望就在前方;不体会一种苦难,哪能获得鲜花与掌声?成功就像是冬日里的梅花一样,必须熬到冬天来了才会遇到它的花期,只有经受了寒冷的洗礼才会绽放它的花苞,只有挨住了风雪的袭击才会弥漫它的芳馨。如果说彻骨的寒冷是梅花必须经历的考验,那么苦难就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一个人只有在困境中迷茫过,在深渊里绝望过,在黑暗里挣扎过,他才会懂得成功的不易,明白人生的艰难,体谅世道的辛酸。与此同时,一个人只有走过荆棘之路,度过坎坷难关,熬过风雨席卷,扛过挫折失败,他才会变得无惧无畏,才会走得义无反顾。【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28-,-28-,-2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