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有簋(guǐ)、鬲(lì)、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这些出土文物( )①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②全面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③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④体现了燕地多样文化融合的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有效抑制富商大贾势力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C.直接促进西汉商业繁荣D.政府对城市控制更严格3.《礼宾图》(如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4.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 )①市民阶层兴起②科举制度发展③门第观念淡化④贵族垄断选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由材料可知(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B.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C.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2.1898年,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四川提督宋庆,为纪念战争中殉国的毅军将士,撰写《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其中写到:“军旅所需,百无一办”,“徘徊观望”,“败不相救”,主将“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碑铭的主观性太强价值不大②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③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④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总额是六千两百多万元,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了125%;其中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家,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增加了97%;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00吨增加为4889700吨,增加了近11倍;面粉厂增加了84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及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B.得益于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C.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D.有利于无产阶级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某一地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寇轰炸重庆打击我国抗战意志的阴谋,使全国抗战意志得到前所未有的坚定。这里的“胜利”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5.“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中国精神”地图中发源地的序号A“西柏坡精神”①B“延安精神”②C“铁人精神”③D“特区精神”④A.AB.BC.CD.D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②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提出“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④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2.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这位思想家(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D.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1.下列四项中的结论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的是( )史实结论A1800年,欧文担任英国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他缩减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工资缓和了当时英国的劳资矛盾,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B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被公认是第一国际的灵魂马克思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直接领导人C1870年,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府通过机构及政策调整发展经济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A.AB.BC.CD.D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与法国总督观点相符的史实有( )①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十月革命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五四运动为争取中华民族权益而斗争④甘地在印度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这表明( )A.美苏关系逐渐转向对抗B.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4.观察如图统计示意图,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B.战后德国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C.欧盟建立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0分)1.造纸术材料一:东汉班固编纂的官修史书《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记载:“武(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蹏(hètí)书。”东汉学者应劭认为:“赫蹏,薄小纸也。”南宋赵彦卫的笔记集《云麓漫钞》注解:“赫蹏者……其实亦缣帛”。材料二:南朝史学家范晔编纂的官修史书《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三:《天水放马滩纸化验报告》中“断定其为麻类植物纤维纸……地图纸上有山川等墨迹。”现代学者在《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中认为:“(天水放马滩)墓内积水受潮,尸骨无存,而‘纸地图’却还能存在,这是不合常理的。地图残片很大可能不是纸地图,而是片织物残片,也可能是帛地图。”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会稽(今浙江绍兴)、建业(今江苏南京)、扬州(今江苏扬州)等成为著名的造纸中心,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唐朝官私造纸作坊遍布各地,还有许多分散的个体小纸铺,全国有10多个州邑,每年向朝廷进贡纸张。晚唐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说:“杨炎在中书,后阁糊窗用桃花纸,涂以冰油,取其明甚。”唐朝人还用油纸制伞面,糊灯笼。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茶香也”。辨析前三则材料,说明造纸术发明于何时。,依据材料四,简述造纸术发展带来的影响。17.《红旗周报》材料一: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红旗周报》刊登的文章指出:(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一切伟大思想的结晶,是国际工人运动经验的总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宇宙观。”(二)“用一切力量开展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组织、准备、领导、武装千百万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及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瓜分,来争取中国的独立、解放与统一。”(三)“中国的劳动民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来为着这个政权而斗争,完全推翻国民党的,以及非国民党的(例如溥仪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然后才能够解放全中国,才能解放自己。”(四)“全国的最高的党的刊物……以后党报必须成为扩大党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有力工具,成为群众的组织者。”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红旗周报》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当时的国内外形势。,18.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大英博物馆(该馆建于1753年)的100件世界文物,各具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包括体现中华文明的九件珍贵文物。材料一:《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摘编)章节标题代表性文物举例第十五部分现代世界的入口(公元1375年至公元1550年)印加黄金美洲驼(黄金雕像,来自秘鲁)、明代纸币(纸币,来自中国)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公元1450年至公元1650年)双头蛇(马赛克装饰小塑像,来自墨西哥)、柿右卫门瓷象(陶瓷雕像,来自日本)………………第十八部分探索与剥削(公元1750年至公元1820年)阿坎鼓(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澳大利亚树皮盾牌(来自澳大利亚)第十九部分批量生产,大众宣传(公元1780年至公元1914年)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来自英格兰)、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炻瓷镶银茶具,来自英国)………………材料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或影响。普罗克特认为:“大英博物馆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系”;乐晓君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人类发展史》中谈到:“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谢小琴在《现代性视野下大英博物馆》中讲:“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帝国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阅读上表,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划分阶段,并结合“章节”和“标题”说明理由。从材料二对大英博物馆评价的三个观点中任选其二,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服饰变迁材料一: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为王室所专用。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材料二:近代一些中国人仿效洋人,穿西装、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广大民众追随的对象,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出现了许多新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穿戴相对自由。喇叭裤先在年轻人中间流行。随后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乡村打工仔都穿西装,西装热带动时装热,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后来人们认为中国旗袍是高雅体面的时装,高跟鞋、旗袍重新流行。90年代中国人的服装出现了文化衫、休闲装、各种款型的牛仔裤、乞丐装等形式。新世纪从众着装被追求个性的着装观念所取代。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服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20.国家治理材料一:《孟子•尽心章句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荀子•王制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韩非子•有度》:“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材料二: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几年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古罗马的治国思想。《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第十一表规定:“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材料三法国学者维吉尔•皮诺在《中国及其哲学思想在法国的形成》中指出:“如果不是思想发生动摇,人们就不会接受外国的影响。”正因为这样长期积累起来的对现状的不满,才使法国的人们开始另辟蹊径,想从远隔重洋的中国国家治理上得到某种启示。其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先秦与古罗马治国理政思想的相似点。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法国一些思想家推崇中国国家治理”这一现象。,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陶器有簋(guǐ)、鬲(lì)、小口瓮等”表明这些出土文物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故①正确;“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这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故③正确;“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体现了燕地多样文化融合的特征,故④正确;②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有簋(guǐ)、鬲(lì)、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B【解析】材料“编户齐民”有利于国家加强对人口的控制,而汉武帝的盐铁专营政策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二者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巩固,故B正确;A只符合汉武帝,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市的管理,排除D。故选:B。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生可结合材料“编户齐民”和盐铁专营的影响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3.【答案】C【解析】材料“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可知鸿胪寺属于礼部主管外交的官员,而礼部属于尚书省,故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这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B中“仅限于”的说法错误,排除;D中“世界各地区”的说法在材料中不体现,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考生可结合材料“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4.【答案】B【解析】市民阶层兴起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①;依据材料信息“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可知北宋科举制度发展,②正确;门第之称门道、门户、门楣、门望等,根据两个家庭或家族的经济实力或文化历史现状确定社会等级关系是否对等般配,伦理。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的部分出自寒门,“贵人选婿于科场年”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③正确;科举制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打破了贵族垄断选官,④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和宋朝商业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榜下捉婿”,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和宋朝商业发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可以看出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获利丰厚,能够充分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比较高;B.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出棉纺织技术的推广;C.从材料体现不出清朝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材料没有涉及到对外贸易。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6.【答案】C【解析】①碑铭的主观性太强价值不大是错误的理解,尽管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②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从材料文字可以直接体现出来;③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没有体现出来;④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可以从材料“军旅所需,百无一办”、“徘徊观望”,“败不相救”体现出来。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14年至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排除A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得益于一战,排除B项;戊戌变法中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题干“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总额是六千两百多万元,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了125%;其中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家,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增加了97%;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00吨增加为4889700吨,增加了近11倍”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本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进行分析解答。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40年下半年中共进行了百团大战,克服了投降危机,振奋了抗战精神,D符合题干的要求;ABC选项内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时期中共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抗战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9.【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可知,①是陕西,②是广东,③是黑龙江,④是河北。西柏坡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 ,由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A错误;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陕西延安诞生,B错误;“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黑龙江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C正确;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和对外开放及影响,解答的关键是识记题干中“中国精神”的发源地,并掌握中国地图知识。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和对外开放及影响,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B,【解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是1984年;②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③提出“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1987年;④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1992年。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改革开放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1.【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此人是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A正确;B是柏拉图,排除;C是亚里士多德,排除;D是彼特拉克,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苏格拉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中的史实和结论,结合所学可知,欧文担任英国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他缩减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工资有利于缓和了当时英国的劳资矛盾,但是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其做法不是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故A项错误;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被公认是第一国际的灵魂,说明马克思及其第一国际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领导人和领导机构,B项结论中的“直接”说法错误,排除;1870,年,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政府推行“殖产兴业”,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政府通过机构及政策调整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说明法国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是《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中的史实和结论,结合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国际、明治维新内容以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影响分析。本题以史实与结论的表格为切入点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国际、明治维新内容以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3.【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主要有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五四运动,故③④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一战前,故①错误;十月革命发展在一战期间,故②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五四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五四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A【解析】材料“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实际是鼓吹美国要遏制苏联,故A正确;BD是1947年,排除;C是1955年,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联邦德国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显著上升,说明联邦德国就业结构发生了变法,产业结构也出现新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引发的阶级关系变化,因此D正确;A是表象,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C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小题1】示例一: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出土于甘肃放马滩“古纸”为实物史料,证明西汉时期“纸”的存在。《天水放马滩纸化验报告》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学化验,得出甘肃放马滩“古纸”为植物纤维纸的结论,较为可靠;《汉书》有关于“赫磃”的记载,东汉学者应劭认为西汉的“赫蹏”是纸,距西汉较近,较为可信,且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说明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后汉书》虽为官修史书,但时间较《汉书》晚,且孤证不立,可信度相对低;南宋《云麓漫钞》认为“赫蹏”为丝织品,但距西汉时间较远,可信度不高。《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是现代学者的研究,以主观推断为主,反驳西汉有纸的结论,缺乏有力证据。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史料分析及相互印证,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示例二:造纸术发明于东汉。《后汉书》认为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作为官修史书,有一定的权威性。对《汉书》关于“赫磃”的记载,南宋《云麓漫钞》认为“赫蹏”为丝织品,表明纸不是发明于西汉。《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是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反驳“西汉天水放马滩纸”是纸的结论。但要证明造纸术发明于东汉,还需要进一步用其它史料加以印证。【小题2】影响:改变了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形成多个造纸中心,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纸的用途日益广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第一问的说明,依据材料一、二、三,能够准确区分不同史料的类型及其价值,归纳分析官方史书、实物史料、现代文献等多种材料,能够以史料为证据,运用史料实证等方法,提出正确的观点并进行论证,逻辑清晰,结论正确;第二问的影响,依据材料四并结合造纸术发明的影响从对文化、对手工业以及对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发明时间和造纸术发明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答案】依据材料“1931-193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作者主要有张闻天,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信息可知特点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1931-1934年的机关刊物,作者主要有张闻天,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或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依据信息“该报刊登文章的篇目”可知特点有:实践文章和理论文章;从作用或影响方面可知特点: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报,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素养,服务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依据时间信息“1931年到1934年”并联系所学可知国际形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局势紧张;日本大举侵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国内形势:日本侵占东三省,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国共对峙,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并不断扩大,国民党围剿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或工农民主政权建立等。故答案为:特点:(性质)它是中国共产党在1931-1934年的机关刊物;(作者)作者主要有张闻天,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或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内容):有实践文章和理论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劳动观点、群众路线等;及时报道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作用或影响):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报,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素养,服务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局势紧张;日本大举侵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国内:日本侵占东三省,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国共对峙,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并不断扩大,国民党围剿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或工农民主政权建立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解答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作用和影响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国际形势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的侵华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内的形势结合民族危机,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进行作答即可。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答案】【小题1】阶段及理由:第一阶段:第十五、十六部分,14至17世纪,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联为一个整体,世界开始向近代转型。第二阶段:第十八、十九部分,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历史进入工业社会。【小题2】观点1:大英博物馆很多文物是殖民侵略的产物。论证: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土地,屠杀印第安人,抢掠财物,第十六部分中的代表性文物来自墨西哥的双头蛇;随着美洲印第安人大量被屠杀或因病死亡,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阿坎鼓能反映这一史实。中国文物是英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见证。可见,大英博物馆部分文物反映殖民侵略。观点2:大英博物馆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论证: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联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各区域间的商品、物种的交流与传播,来自秘鲁的黄金雕像、印加黄金美洲驼,体现了世界洲际间的交流。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交通、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恰恰体现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展出的中国文物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总之,每件文物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观点3:国家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论证: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此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海军实力增强,海外有广阔的殖民地,并获得了大量财富,为博物馆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增强,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恰恰是工业革命后,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体现。总之,大英博物馆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体现了英国国家实力。【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分析;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在材料中三个观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崛起的条件等方面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及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答案】变化:根据“龙袍和黄色为王室所专用”“近代一些中国人仿效洋人,穿西装、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广大民众追随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穿戴相对自由”“90年代中国人的服装出现了文化衫、休闲装、各种款型的牛仔裤、乞丐装等形式”可知,服饰从古代突出身份等级地位到近代中西并存(土洋并存)、交融(中西合璧)再到现代丰富多样、追求个性,并不断与世界接轨或国际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到近代变化原因:从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影响、人们观念发生变化、中国近代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来分析。近代到现代变化原因:结合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及世界影响力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来分析。认识:结合服饰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来分析,如:服饰变迁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服饰反映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时代发展推动服饰变迁;服饰变迁体现中西文化碰撞、并存、交融;现代中国服饰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及文化自信。故答案为:变化:服饰从古代突出身份等级地位到近代中西并存(土洋并存)、交融(中西合璧)再到现代丰富多样、追求个性,并不断与世界接轨或国际化。(由突出身份等级到平民化、平等化)。原因:古代到近代变化原因: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近代化发展,人们观念发生变化,生活方式(穿衣)借鉴西方;中国近代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近代到现代变化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思想解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及世界影响力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认识:服饰变迁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服饰反映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时代发展推动服饰变迁;服饰变迁体现中西文化碰撞、并存、交融;现代中国服饰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及文化自信。【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需结合中国服饰的变化及原因来解答。本题偏难,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小题1】相似点: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体现尊重民意或民本意识;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维护统治;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都体现一定的等级观念(等级性)。【小题2】评析:背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批判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对外来文明持开放态度;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17-18世纪中国农耕经济繁荣,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表现:西方传教士将中国国家治理的思想文化传入欧洲;孟德斯鸠、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较为节制;他们希望借鉴中国国家治理思想,改造法国社会。影响:他们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发展,并推动法国大革命发生。可见,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思想文化在传播中相互借鉴;并与本国国情结合,进行创新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第一问的相似点,对比材料一、二,结合诸子百家的法律思想和罗马法的内容分析比较;第二问的评析,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启蒙运动背景、表现以及影响等角度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罗马法以及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