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冲击,导致广州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活艰难,故选C项。2.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商人的走私行径,“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快速解体,故C项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傀儡,D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3.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败在一个私字,私则弱,弱则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胜在一个公字,公则强,强者胜。据此可以推知(  )A.人民战争是战争胜利的基础B.晚清专制统治导致甲午战败C.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障D.近代中国政府与国民的进步解析:选A。“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没有广泛群众基础,“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见人民战争是战争胜利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符合甲午战败的分析,但不能解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故B项错误;C项符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分析,但不能解释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故C项错误;清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都是专制政府,故D项错误。4.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材料中的照会(  )7\nA.反映出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在华利益B.协调了列强的在华利益的矛盾,促进了中国局势的稳定C.危及了西方列强在华的根本利益,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D.反映出美国成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竞技场上角逐的主角之一解析:选D。材料中美国的照会显然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故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列强共同瓜分中国,并没有促进中国局势的稳定,故B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符合西方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没有导致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故C项错误;此时美国的工业实力已经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首位,争夺海外殖民地是美国的当务之急,故D项正确。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19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性,故B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6.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这直接表明(  )A.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解析:选D。武昌起义发生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立宪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旧官僚也乘机混进革命队伍,表明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但与材料中“直接表明”不符,故A项错误;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是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与题目中武昌起义后的“当月”不符,故B项错误;各省大多数是在立宪派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之后,“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得出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故D项正确。7\n7.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在罪名未成立对,他仍有他的自由”“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要理性爱国,要在法治框架下爱国,D项表述准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B、C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8.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解析:选A。由孙中山对俄国表现诚意,可以知道孙中山认为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故选A项。9.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  )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解析:选C。材料中的“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都是国民党重点控制的地区,敌强我弱,因此不得不一再改变在这些地方建立根据地的设想,故选C项。长征初期,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并不周密,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故D项排除。10.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  )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妥协7\n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遇挫C.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解析:选C。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和实行土地革命政策。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政府和军队改名,“停止没收地主土地”,这些政策有利于缓和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表达了国共合作抗日的诚意,故选C项。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大规模内战基本停止,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11.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中共(  )A.宣扬敌后抗战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C.坚持持久抗战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解析:选B。“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扬敌后抗战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坚持持久抗战材料中没有提及,故排除C项。建议国共联合抗争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选择B项符合题意。12.1945年,国民党六大通过《对于中共问题的决议案》,指责“中共仍坚持其武装割据之局,不奉中央之军令政令”,并要求“凡我同志均应提高警惕,发挥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整军肃政,加强力量”。材料表明国民党(  )A.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B.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政府C.仍拒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D.与共产党争夺抗战领导权解析:选B。材料反映国民党反对“中共仍坚持其武装割据之局,不奉中央之军令政令”,而不是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故A项错误;据材料“不奉中央之军令政令”“整军肃政,加强力量”可知国民党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政府,故B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已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n材料一 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症”,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光明日报》2022-11-10材料二 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光明日报》2022-11-1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时期“统治阶层的颓废”的主要表现;说明该表现对战争结果的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12分)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一“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得出视野上目光短浅、思维陈旧、不思进取;由材料一“‘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得出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由材料一“‘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得出外交上奴颜媚骨;由材料一“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得出文化上文弱无耻,崇尚空谈;由材料一“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得出军事上懦弱退让、畏敌如虎;由材料一“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得出社会上民风败坏、整体堕落。第二小问影响,由所学知识得出,导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7\n(2)第一小问看法,由材料二“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得出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由材料二“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得出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由材料二“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得出行动上不辨是非,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第二小问评述,先表明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然后再进行评价。由材料二“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得出张学良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北军力避冲突;由所学得出蒋介石的对日政策: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主义。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然后根据所学再评价得出蒋介石、张学良袭用“以夷制夷”的故技,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1)表现:视野上目光短浅、思维陈旧、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畏敌如虎;文化上文弱无耻,崇尚空谈;社会上民风败坏、整体堕落。影响:导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看法: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行动上不辨是非,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评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北军力避冲突。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主义。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蒋介石、张学良袭用“以夷制夷”的故技,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4.(12分)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解析:材料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间限定在近代史,即1840-1949年。近代史是救亡的历史,爱国事迹不胜枚举,材料是以义和团运动为例,“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这些内容却告诉我们爱国应该有一个标准即内涵问题。由此得出爱国不仅是为民族利益的挺身而出,更要明白社会的潮流,从而能够作答。7\n答案:示例: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综上,只有将反抗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38:31 页数:7
价格:¥3 大小:26.1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