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跟踪强化训练(二)一、选择题(2022·济南一模)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据此完成1~2题。1.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  )A.经济腹地广阔B.港阔水深避风C.地理位置优越D.地形平坦开阔[解析] “南大门”强调的是位置优势,故C正确。从经纬度可看出,该国是巴尔干半岛的希腊,A、D明显不符合事实,B项表述正确但与本题无关。[答案] C2.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麦哲伦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解析] 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路线经过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答案] C(2022·山西“晋商四校”联考)读某区域图,回答3~4题。-9-\n3.关于该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乳畜业发达B.河流乙从P到Q河段水量不断增加C.图中大型水库丙,北半球冬季水位最高D.丁海域可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4.该区域发展工业,应侧重发展(  )A.原料导向型工业B.市场导向型工业C.技术导向型工业D.资金导向型工业[解析] 本题组考查世界主要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的经济活动。第3题,甲处为沙漠,因此不能发展乳畜业;乙从P到Q由草原过渡到沙漠,因此河流水量不断减少;丙处夏季西南季风势力强,降水多,因此夏季水位最高;丁海域为离岸寒流区,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故选D。第4题,该区域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应侧重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A。[答案] 3.D 4.A(2022·浙江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读国际空间站拍摄的某地区航拍照片,据此完成5~6题。-9-\n5.有关本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小B.丙沿岸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C.丁河下游地区夏季降水丰富D.戊地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6.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低—高—低B.高—低—高C.低—低—低D.高—高—低[解析] 本题组考查西亚北非地区的区域特征。第5题,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差异小,A正确;丙为红海沿岸,石油资源并不十分丰富,B错误;丁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C错误;戊地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错误。第6题,甲国是埃及,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B正确。[答案] 5.A 6.B(2022·河南豫南九校期末)下图为某沿海地区1~12月平均风向风力图(图中的线表示风向和风力:线越长、风力越大,线段向中心点延展的方向表示风向;线上的数字表示月份)。读图,回答7~8题。-9-\n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温和B.气温年变化大C.降水季节变化大D.降水集中在5~9月8.下列关于该地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以西南风为主B.该地有两个月风向相同C.该地风力最大月为8月D.该地风向季节变化小[解析] 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位置的定位及气候类型特点的判断。第7题,图中的线表示风向和风力。读图可知,该地区风向的季节变化大,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降水量大,反之,降水少,故降水季节变化大,C选项正确;该地区纬度为15°,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故A、B项错误。12月、1月、2月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D错。第8题,读图,该地区1月与12月风向相同,盛行西北风,B对;由材料线段所在象限位置可知,该地以东南风为主,A错误;线段越长,风力越大,故风力最大月是7月份,C错误;风向季节变化非常明显,D选项错误。[答案] 7.C 8.B(2022·银川质检)下图是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9~10题。-9-\n9.关于图中①②两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河均无结冰期B.①河年径流量大于②河C.①河水位季节变化大,②河水位季节变化小D.①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河以雨水补给为主[解析] 根据图中的大陆轮廓和经纬网判断,①是位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波河,②是南亚的恒河。①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所在区域是地中海气候,②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流域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以判断两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进行比较。地中海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都无结冰现象;①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小,因此①河流年径流量小于②河流;②河流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①河流冬季降水较多,夏季气温高,有冰川融水补给,因此①河流比②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答案] A10.图中M、N两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煤、铁资源丰富B.技术力量雄厚C.劳动力素质高D.水陆交通便利[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M、N两地都临海,铁路网发达,因此M、N两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答案] D(2022·辽宁抚顺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1~12题。-9-\n11.据图中地理信息可知(  )A.①为天山,位于我国与俄罗斯边界处B.②处为我国西气东输的气源所在地C.③处以流水作用为主,发育了较大面积的冲积扇D.图中河流多为季节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解析] ①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境内;②为准噶尔盆地,不是西气东输气源地;③为塔里木盆地,以风力作用为主,沙漠广布;图中河流多为季节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答案] D12.观测表明,图中野果林分布区降水量较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受西风及地形影响,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B.野果树林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空气湿度大C.距海洋近,受东南湿润季风影响强烈D.所在地区海拔高,对流运动旺盛,多对流雨[解析] 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能够影响天山西部和北部地区,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较丰富的降水。[答案] A二、综合题13.(2022·黑龙江哈三中统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甲国为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乙国主要的创汇产品是木材。-9-\n(1)对比分析甲、乙两国自然特征的相同之处。(2)说出甲、乙两国各自出口货物所选取的恰当运输方式,并推测其主要贸易地区,简述理由。(3)乙国自2022年起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产量的15%,分析其原因和目的。[解析]-9-\n 本题结合拉美和非洲部分区域,考查两地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异同点。(1)自然地理特征可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考虑。读图可知,两处共同点在于纬度相近(赤道附近),海陆位置相同(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相同,河流水文特征相似。但是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形不同,厄瓜多尔地势较高,刚果地区为盆地地形,导致与之相关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差异。(2)甲国出口创汇的产品是鲜花,时效性强、质量轻、体积小、利润高,适合选择速度快、成本高的航空运输。贸易对象主要针对距离近、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国;乙国主要产品是木材,笨重且时效性不强,因此可以选择运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的海运,贸易对象是需求量较大的中国及欧美等国。(3)可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考虑。经济方面,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很有限,同时,过度砍伐森林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答案] (1)纬度位置相近,同在赤道附近,位于热带;海陆位置相近,同在大陆西岸;均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境内均河流众多。(2)甲国出口花卉,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的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输成本较高,但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高,因此其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美、俄罗斯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乙国主要出口木材,运量大、重量大,通过海运运送出境。对木材需求量较大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因而其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美、中国等地。(3)原木的产品附加值低,获取利润少,建立自己的加工厂,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延缓森林砍伐的速度,保护环境。14.(2022·贵阳高三检测)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河流与某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沿26°N纬线从甲点到乙点气温的变化特点。(2)丙地、丁地何处年降水量较多?并说明原因。(3)简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解析]-9-\n 第(1)题,首先从图中找出沿26°N纬线从甲点到乙点所穿越的等温线,然后描述气温变化特点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丁地位于背风坡,故丙地降水量较多。第(3)题,分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类型对降水量的影响以及河流所在区域落差两个方面入手。[答案] (1)由低于28℃升高到28℃以上,再降到26℃以下。(2)丙地多。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丁地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地带,且地势较低平。(3)A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A河发源地到入海口的落差大。-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40:47 页数:9
价格:¥3 大小:1.73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