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仿真测试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综合仿真测试(四)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受自然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逐步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和黄淮海平原四大肉牛优势区。下图示意我国1980—2022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1.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A.农区役用牛需求量减小B.农作物秸秆逐步成为重要的饲料来源C.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D.牧区土地荒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原因。1980年以前,我国养牛主要是为了役用,1980年以后,养牛转为以肉用与奶用为主。养牛主要目的的转变给农区传统的饲养体系带来重大变化;我国农区农作物秸秆丰富,秸秆逐渐成为肉牛重要的饲料来源,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对牛肉需求量逐渐增大,也是引起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原因。2.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  )A.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C.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D.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移动。由图可知,1980~2022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由甘肃省转移到山西省,再转移到河北省,即肉牛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东北转移。由此可判断出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人口众多、对牛肉需求量大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9\n3.目前,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草场资源的优劣C.政策扶持的力度D.专业化生产程度[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发展规模的因素。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可知,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目前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大小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一项评价由降雨所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读“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完成4~5题。4.下列各组城市中,降雨侵蚀力差异最明显的是(  )A.攀枝花、贵阳   B.雅安、昆明C.成都、重庆   D.宜宾、巴中[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由图可知,雅安的降雨侵蚀力为7000,昆明的降雨侵蚀力为2000~3000,攀枝花的降雨侵蚀力为3000~4000,贵阳的降雨侵蚀力为4000~5000,成都的降雨侵蚀力为5000,重庆的降雨侵蚀力为4000~5000,宜宾的降雨侵蚀力为4000,巴中的降雨侵蚀力为6000~7000。比较各选项所列两个城市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出B正确。5.图中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小的原因可能是(  )A.年降水量小B.人类开发历史悠久C.山高谷深D.植被覆盖率高[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雨侵蚀力大小的因素。影响降雨侵蚀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降雨量、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图中西北部虽然山高谷深、降雨量大,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所以降雨侵蚀力小。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6~7题。9\n6.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回流的相关问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7.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2022年8月21日,黄河干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竣工。水库正常蓄水位1076米,淹没土地13.82万亩,淹没区需要迁移人口5425人。下图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置图。”据此完成8~9题。9\n8.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  )A.航运B.防洪C.防凌D.发电[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勃湾水利枢纽的作用。由于黄河在该段有凌汛现象,而长江没有,所以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防凌;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的航运、防洪和发电功能较弱。9.关于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库蓄水可能使库尾的胡杨岛部分被淹没B.水库蓄水有利于改善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环境C.库区占用耕地,并产生移民安置问题D.水库建成后会使黄河下游泥沙含量增大[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勃湾水利枢纽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图可知胡杨岛在库尾,属于水库末端,水库蓄水较多时可能会部分被淹没;水库蓄水及工程建设会占用耕地,并产生移民安置问题;水库蓄水可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库区附近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库区蓄水后会使水库上游河流流速变缓,造成泥沙淤积增多,到达下游的泥沙量将减少。左下图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右下图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10~12题。10.下列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水位冬季高、夏季低9\nB.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C.森林主要为山地针叶林D.地带性土壤为较肥沃的紫色土[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该区域的湖泊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据图可知,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该区域森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11.左上图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度假区的布局原则。甲处位于山顶,冬季气温低,不适宜布局冬季度假区;丙处位于湖泊附近,地势平坦,环境优美,北部山地可阻挡冬季的冷空气,气温相对较高,且离城市近,最适宜布局冬季度假区;乙、丁两处位于河谷,地势起伏大,不利于布局冬季度假区。12.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夏季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C.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D.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该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意义。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减小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且稻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易积水,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将土壤堆高起垄,通过垄沟排水,可避免渍水,若在垄沟发展渔业,会造成垄沟积水,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疆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的美称。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下图中甲处拾玉。古代的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桑田面积较大,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西域三大“丝都”之一。9\n材料二 下表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分配比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比例1.52.14.28.813.317.018.71610.252.21(1)试分析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的主要原因。(8分)(2)简析古丝绸之路经过和田的主要原因。(8分)(3)说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间部分月份耗水量大的原因。(6分)[答案] (1)和田玉形成于昆仑山的变质岩体中;矿体经外力风化、侵蚀,出露地表;夏季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大,玉石易被搬运至较平缓的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便于人们拾玉。(8分)(2)位于盆地边沿的山麓绿洲;地势平坦;水源较充足;农牧业发达;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产地和集散地。(8分,任答4点即可)(3)特点:该流域耗水主要集中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耗水量较小。(2分)原因:4~9月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河流水文特征、气候干旱区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第(1)题,甲处的和田玉主要是由河流从上游的山上搬运下来沉积至此地的,夏季为河流汛期,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秋季水量减小后,沉积下来的和田玉裸露出来,故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第(2)题,和田地处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由于和田地处山麓绿洲地区,便于人们居住和生活,故古丝绸之路经过该地;第(3)题,耗水量的季节变化可从表格中直接获知,4~9月耗水量大的原因应主要从自然蒸发和用水量等方面分析。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新西兰的工商业中心——奥克兰,开始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加强中新农牧业合作成为重要议题。新西兰是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但粮食不能自给。9\n新西兰和西欧奶牛牧场系统比较表新西兰西欧饲料来源人工草场饲料作物放牧方式舍外舍内规模大小大小繁殖周期理想产犊间隔为365天全年产犊劳动力数量少多市场国际市场(全球价格)国内市场(价格支持)(1)库克海峡是世界上风浪最大的海峡之一,尤其是在冬季。分析库克海峡冬季风浪大的原因。(6分)(2)分析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6分)(3)试评价与西欧国家相比,新西兰乳畜业的主要特点。(8分)[答案] (1)处于西风带;为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加剧风浪(狭管效应);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6分)(2)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牧场广布,大部分土地发展畜牧业。(任答3点即可,6分)(3)优势:奶牛生长环境良好,牛群规模较大,单位商品成本较低;奶牛自主觅食,所需劳动力数量少,成本较低。(4分)不足:舍外放养使奶牛生长具有季节性,影响产量;产品价格依赖国际市场,波动较大;奶牛排泄物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任答两点即可,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库克海峡冬季风浪大的原因、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新西兰乳畜业的特点等知识。第(1)题,由图可知,库克海峡位于西风带;从地形看,库克海峡呈喇叭口状,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加大;加上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第(2)题,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可从耕地资源不足、光热不足等方面分析。第(3)题,新西兰乳畜业的特点应从优势和不足两方面分析。9\n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2.(10分)[旅游地理]地处湖南西北的武陵源风景区是我国最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这里地貌、生物资源丰富,云雾是最常见的气象奇观,独特的砂岩峰林地貌被誉为“世界绝景”“天下第一奇山”。下图是武陵源风景区客流量月分布图。概括武陵源风景区年内的客流量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 客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分)5-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次年4月为淡季。(2分)武陵源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受气候影响,观赏的季节性较明显;(2分)5-10月,景色丰富,气温适宜,游客多;(2分)11月-次年4月,气温低,景色较单一,游客较少。(2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冻雨是冰水混合物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我国冬季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2022年1月29日,贵州遭遇今年首场大范围冻雨天气,20个县市出现冻雨和电线结冰。(1)简述贵州冻雨的危害。(4分)(2)简述冻雨的防治措施。(6分)[答案] 9\n(1)①人员伤亡;②财产损失:作物冻伤冻死,甚至绝产;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③社会失稳:使电讯和电力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增多。④资源环境破坏。(言之有理即可。答对两点即得4分)(2)①加强冻雨灾害监测预报。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冬季农田作物防寒。④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⑤编制应急预案。⑥完善救援体系。(答对3点得6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题,本小题应抓住两个主要方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作答。第(2)题,本小题着眼于灾前、灾中、灾后三个不同阶段。从技术、意识、行动三方面作答。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6分)(2)图中B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答案] (1)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2分)、土壤次生盐碱化(2分);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是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1分)解决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有灌有排。(1分)(2)水土流失。(1分)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1分)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1分)流水侵蚀作用强(或外力作用)。(1分)[解析] 第(1)题,A区域为河套平原地区,位于干旱与半干旱区,土地利用中容易出现沙漠化现象,灌溉农业的发展易形成土地次生盐渍化。解决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主要是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第(2)题,B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1:59 页数:9
价格:¥3 大小:1.38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