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一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考点12复习练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一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考点1、2一、单项选择题(2022·福建龙岩检测)下图为某边防检查站(39°N、84.6°E)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1.图中铁路选线主要考虑因素是( B )A.靠近湖泊,供水方便 B.山谷地带,工程量小C.方便村镇间的联系 D.不易发生雪崩灾害2.图示区域铁路运营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C )A.靠近湖泊,大雾天数多 B.峡谷地带,泥石流多发C.多大风天气,易被风沙掩埋 D.冻土广布,地质不稳定【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图中铁路经过山区,铁路从山谷中穿过,选线主要考虑因素是山谷地带,工程量小,B对。铁路选线不需要靠近湖泊,A错。该段铁路位于边境,村镇联系、雪崩灾害不是主要因素,地形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第2题,图示区域铁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运营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多大风天气,易被风沙掩埋,C对。气候干旱,大雾天数少,A错。降水少,峡谷地带,泥石流少,B错。气候干旱,水分少,冻土少。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稳定,D错。(2022·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据此完成3~5题。3.乙图比甲图( C )A.比例尺更小 B.比例尺更大  C.等高距更小 D.等高距更大-6-\n4.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D )①E、F海拔一定相同  ②E、F海拔可能不同③M、N海拔一定相同  ④M、N海拔可能不同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 C )A.海拔更接近 B.降水量更接近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 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解析】 第3题,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图幅相同,所以两图的比例尺相同,A、B错。根据剖面图曲线,甲图剖面线平直,乙图剖面线弯曲较多,说明乙图比甲图等高距更小,对地表起伏表示的更详细,C对,D错。第4题,根据图示中的海拔高度线,E在550米线上,F在550米线下,M、N在同一海拔高度线上,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E、F海拔可能不同,①错,②对。M、N海拔一定相同,③对,④错。D对,A、B、C错。第5题,结合前面分析,E、F两地的海拔差异比M、N两地大,A错。降水量差异,与气温差异没有正相关关系,B错。结合图示水平距离,相互间纬度差异小,可以忽略,D错。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海拔较高,距山顶近,受地形阻挡影响小,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相互间热量交换快,C对。(2022·江西南昌二模)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6~8题。6.该照片拍摄的时间为( B )A.5:00 B.9:00C.14:00 D.18:007.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A.整体性 B.差异性C.季节性 D.周期性-6-\n8.2022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 C )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  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解析】 第6题,图片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可以看到树影朝向西北方向,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该照片拍摄的时间约为9:00,B对。如果日出是5点,太阳应位于东北方向,A错。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是上午时间,C、D错。第7题,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对。差异性体现环境的不同点,B错。与环境相适应,没有季节性、周期性变化,C、D错。第8题,2022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受冻害面积大,C对。树木受冻害能明显看出来的主要是叶片受冻害,树干受冻害不易看出,A错。树木高大,根系也深,B错。南昌位于亚热带,植被是常绿植被,D错。下图1为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图,图2是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甲、乙、丙、丁某地拍到的“草原落日圆”美景。读图,完成9~11题。图1图29.拍摄“草原落日圆”的地点最有可能位于图1中的( C )A.甲地 B.乙地 C.丙地D.丁地10.拍摄“草原落日圆”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 )A.7月1日23:40 B.7月1日24:00C.12月1日23:40  D.12月1日24:0011.图1中Z河( B )A.上游地势低洼,流速缓慢 B.中游峡谷险滩广布C.下游支流众多,短小急促 D.7、8月河水暴涨-6-\n【解析】 第9题,甲、乙、丁三地西侧地势高,遮挡视线,拍不出视野开阔的草原日落景观。丙地地处高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第10题,丙地位于30°E附近,与北京时间大致相差6小时。丙地位于南半球,7月1日,丙地日落早于当地18:00,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23:40。12月1日,丙地日落晚于当地18:00,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2日0:00以后。第11题,Z河上游河段海拔在1000~2000米,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低洼不符合。中游段等高线密集,峡谷险滩广布。下游支流较少,流程较长。7、8月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干季,降水少,河流正处于枯水期。二、综合题12.(2022·河北临漳一中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干燥度分布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以字母K来表示。在我国K<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可能大于蒸发量,这类地区被称为湿润地区;K=1~1.5为半湿润区,K>1.5~4为半干旱地区,K>4为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进行灌溉。材料二 图中A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近年来,该流域农业发展较快。B为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西部,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1)据资料判断兰州与武威所处的干湿地区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2)简述图中104°E以东地区干燥度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从河流类型、流量、汛期、补给等方面,归纳A河的主要特点。(4)针对B湖日趋萎缩干涸的现状,推测其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答案】 (1)兰州属于半干旱地区,干燥度<3;武威属于干旱地区,干燥度>4。(2)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3)该河为内流河,流量小,汛期短(集中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4)A河上游人类扩大耕地面积、农业用水增加,导致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从而使B-6-\n湖面积缩小。措施:退耕还草;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流域内的统筹管理。【解析】 (1)根据图可以看出兰州的干燥度为2~3之间,因此为半干旱区;武威的干燥度为3~5之间,而且接近5,因此为干旱区。(2)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主要是因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A河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从图中可以看出下游断流,因此属于内流河,流量小,汛期集中在夏季,汛期短,发源于祁连山,补给来源为冰雪融水。(4)B湖日趋萎缩干涸,其人为原因为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增加,导致A河流量减少,断流,从而使湖泊干涸。措施为:退耕还草;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流域内的统筹管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的兴安县,凿于秦代,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自古以来都是岭南与中原地区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灵渠通过高度为2.24米的“人”字形滚水坝将兴安县东面的湘江上游河道—海洋河按三七的比例分为两股,其中三分通过南渠入漓江支流,七分通过北渠归湘江,形成南渠和北渠两条相互连通的航运水道,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灵渠及其附近水系图,图乙为灵渠水利工程示意图。图甲-6-\n图乙(1)推测南渠的地势特点,并说明推测理由。(2)从图乙看,可选择在A处或B处修建南渠,把湘江水系与漓江水系连接起来,为什么灵渠实际施工选择了B处而不是A处?(3)人字坝与南渠的修建已将湘江与漓江沟通起来,为什么还要另外开凿一条北渠作为航道?(4)近代以来,灵渠的航运地位已经显著下降,而其灌溉作用却明显增大,试分析其原因。【答案】 (1)南渠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理由:灵渠处于两条南北走向河道的分水岭位置,故南渠地势东高西低;又由于西侧的大溶江自北向南流,故南渠地势北高南低。(2)不选A处的原因:A处附近有越城岭,地势较高,该处湘江水位比南渠低得多,无法直接自流引水到南渠以实现湘江与漓江的水体汇合;若靠修筑大坝抬高水位,工程量大。选B处的原因:B处位于湘江上游,该处湘江与南渠的水位差小,建坝工程量小,便于通过筑坝拦水实现湘江与漓江的沟通。(3)南渠地势高,为向南渠引水而修建了人字坝,这进一步加大了大坝附近湘江上下游的落差,使得两大水系的航运难以连通;另外开凿一条北渠,既能减小大坝附近湘江上下游的落差,起到降低水流速度、便于船只航行的目的,又能稳定水量,确保通航的连续性。(4)航运地位下降的原因:水运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泥沙淤积,使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公路速度均较快,公路的灵活性强,两者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水运。灌溉作用增大的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需求增大;地处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因而灵渠的灌溉作用明显增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势、水利工程建设等知识。第(1)问,地势特征可根据图中河流与山地的相对位置及河流流向进行分析。第(2)问,可从南渠与湘江的水位差、自流引水的难易、筑坝拦水的工程量等方面分析。第(3)问,可从建坝拦水后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变化、船舶航行的难易与连续性等方面来分析。第(4)问,航运地位下降的原因可从水运的缺点、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灌溉作用增大的原因可从山区的储水条件、季风区的降水特点、农业用水需求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2:20 页数:6
价格:¥3 大小:2.09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