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收入与分配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收入与分配【单元特征】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这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的分析,因而全书的重点之一。首先,从社会产品分配的理论来看,它是经济学的生要内容。分配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生产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同时,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分析,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其次,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实际来看,意义深远。一些学生存在想国家少、想自己多,希望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等思想。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意义深远。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利益。所以本单元涉及的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网络】30/30\n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扫描】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2)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3)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①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②30/30\n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采取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第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第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4、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首先,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公平的含义:含义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各个领域。本课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收入分配的公平表现及意义①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②意义: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如何保障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a、提高两个比重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b、具体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实现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具体措施:/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b、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其次,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①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30/30\n②意义: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②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④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知识梳理】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原因  ①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⑶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⑷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30/30\n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⑤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 ⑶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⑴效率原则:  / ①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⑵公平原则:    、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0/30\n 3、如何贯彻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⑴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⑶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这个考点也是一个单独的要点)。  /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要点透析】1、正确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2、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真题再现】1、(22江苏卷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解析】本题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B项行为主体虽然是国家,但不属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C项正确。/【答案】C2、(22天津卷1)202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解析】本题以2022年初“两会”30/30\n前的热点及焦点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分配制度、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等交叉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我国政府推出的新医改方案其目标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目的就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选C项。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故A项不选,其目的也不是在于调节过高收入,故B项不选,该题容易选D项,但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其目的并在于体现优势互补,应该是对于城乡尤其是农村都是有利的举措。【答案】C3、(22全国卷Ⅰ26)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从审题中,首先可排除①,因为“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材料和本题设问很显然是个体经济。从材料中也不能体现从事这类个体经济的人是低收入群体,更体现不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排除③。④正好是教材中讲到的个体经济的作用之一,从材料中政府的行为也正是为加强管理而实施。/【答案】D4、(22天津卷)1、202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答案】C/5、(22广东卷)41(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材料2:2022年、2022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指标2022年2022年年均增长速度GDP13、58万亿元25、73万亿元10、8%财政收入2、17万亿元5、13万亿元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13786元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4140元6、8%材料3:我国政府2022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分)(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7分)30/30\n【解析】:考查考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答案要点:(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2)①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⑥协调区域发展。/【名师心得】易错点一:如何理解按劳分配。名师点评: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易错点二:公平是就是平均主义。名师点评:错误。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不等于平均。兼顾社会公平誻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悬殊。/【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A、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2、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据此回答3-4题。3、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要素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  )①老谢炒股赚得的收入②张大妈出租房屋获得的收入30/30\n③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④企业经理凭借管理贡献所得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④4、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在初次分配中也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中国共产党这一理念的变革,意在()A、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B、显示出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C、实现收入分配的绝对公平D、根除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5、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②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③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④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①提高增值税率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③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王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某辞职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后来,王某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王某的这些收入依次分别体现了下列分配方式()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超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大;分配率越低,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小。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任务8—19题。8、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0%之间。这说明()A、我国分配严重不公B、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D、我国收入分配较好地实现了公平9、要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我们应()①要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故事启示我们()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30/30\n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基尼系数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1978年为0、16,1995年为0、31,而2022年则达到0、48,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表明,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同样占城镇居民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国家统计局统计专家根据数据测算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左右。同样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如石油等年平均工资是7、2万元,竞争行业如纺织等年平均工资是1、1万元。材料二: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城市居民的热点调查显示,三地受访者认为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排在前三位的是: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过快(60、3%)、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56、7%)、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50、7%)。另外还有四成多(46、7%)的受访者认为垄断行业收入畸高,32、6%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材料三:降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税负水平已经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调查显示,64%的民众感到,“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需求更为迫切。(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4分)(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联系?为什么?(6分)/(3)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10分)/12.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头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30/30\n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考点扫描】1、财政收入的构成  (1)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取得的收入,不论企业盈亏都必须依法纳税,税款有相当大部分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就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  (2)利润收入:一方面,以国有企业的投资者身份获得利润(税后利润)。另一方面,在股份制企业中参股(股金分红收入)  (3)债务收入:国内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取得借款  (4)其他收入:收费、罚没和公用事业上缴国家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财政支出/  (1)含义:  动态: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静态:分配和使用的资金/  (2)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①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  ④30/30\n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⑤债务支出  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4、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件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2)财政收支平衡/  包括三种情况:①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②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③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如何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如图释:     5、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①促进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及高科技研究研发  这些行业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资金投入大、建设工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利润少。  ②30/30\n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强调对收支水平的控制,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组成国民经济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份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结构(第二课基本经济制度),分配结构(第二课分配制度),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使用和消费的商品总量和付费劳务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三个部分。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商品总量和付费劳务总量。  ③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强调公平,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要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如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协调社会矛盾等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公安司法体系,行政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等,如加强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措施,建立新型的医疗合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等等  ③财政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限制过高的收入;  ·通过社会保障的支出,可以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增加工资,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通过减税让利,可以支持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通过提高对农民的补贴及免税政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6、税收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主体:国家  手段:国家的政治权力/  依据:税法  目的:保证国家实现政治职能/  对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③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照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①30/30\n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②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税方法: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  特点: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  (4)税收的作用  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7、依法纳税  (1)纳税人与负税人:/  ①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②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由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2)依法纳税/  ①必要性: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第一,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第二,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会受法律制裁。第三,骗税: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第四,抗税: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知识梳理】一、国家财政/1、财政及其作用(1)几个重要的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30/30\n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注意选择题)(2)财政的巨大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财政收入(1)含义及其: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2)形式(分类、范围或内容):①税收收入(主要来源)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选择(选择)/(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壮大,税收、利润才有保证,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②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财政支出的形式(分类、范围或内容):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①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⑤债务支出/30/30\n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4、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2)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3)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二、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2)增值税/①含义: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基本税率是17%。②意义:增值税不仅可以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3)个人所得税①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②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③特点: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④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⑤计算方法:应税所得额(工资收入—2000)×税率(P80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①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②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③骗税/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④抗税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30/30\n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要点透析】财政支出的主要范围财政支出主要范围经济建设支出(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的重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和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国家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等方面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债务支出国家用于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支出区别常见的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行为具体表现处理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追缴税款,处以罚款,有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纳税人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集中表现在骗取国家出口退税上。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真题再现】/1、(22全国卷Ⅰ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贴近生活,最容易迷惑学生的就是选项①,也是学生错误最多的。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这是不变的。另外,消费不开具发票,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答案】B/2、(22北京卷30)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30/30\n“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C营业税=650万元×税率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含义,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1000万元。所以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所以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A【答案】A/3、(22广东文基)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这表明本年度我国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答案】D/4、(22上海卷)读图可见:A.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答案】B/5、(22山东卷28)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30/30\n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1)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并依据图10和材料三阐释变化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4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解析】本题以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热点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通过读图分析我国税收收入及其增速的变化,并相应的分析变化的原因。第(2)题,就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分别阐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答案】(1)变化:2022-2022年我国税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22-2022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22增速下降。/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②税收政策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22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2)①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卒,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③增值税全面转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若回答“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杜会、体现科学发展观”或从其他方面作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名师心得】易错点一: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名师点评:错误:税收是主要形式易错点二: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名师点评:错误:是小于易错点三: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名师点评:错误: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易错点四: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名师点评:错误: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易错点五: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名师点评:错误:国有经济30/30\n易错点六: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名师点评:错误: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易错点七: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名师点评:错误: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易错点八: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名师点评:错误:直接负有易错点九: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名师点评:错误: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考点演练】1、2022年9月19日,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税率1‰)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当日沪指暴涨9、46%,上涨179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财政政策B、货币扩张政策C、收入政策D、货币紧缩政策2、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安排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从2022年的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ll4亿元。农村医疗救助支出从2022年的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l3、2亿元。中央财政在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方面的支出属于()A、债务支出B、卫生事业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3、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下面对财政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它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它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③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④预算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生效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要讲效益。回答4—6题。4、“生财”之道根本在于()A、强化税收管理B、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C、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D、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5、“聚财有度”在于()A、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B、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C、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D、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6、属于财政收支平衡的是()①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③当年的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④当年的财政支出远大于收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①依法按照向税务部门缴纳营业税/②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③就某个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④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8、(江苏常州3月)亚当斯密说过:“30/30\n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A、在收入分配中要避免出现收入差距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C、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9、(江苏兴化5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我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国家采取这些政策与措施()/①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③有利于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④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湖南3月)关于增值税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B、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C、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D、可以调节个人收入二、非选择题/11、(08山东)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揭示上图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12分)/12、国家统计局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因素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一季度国家税收收入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从207年5月至2022年3月,财政收入已经连续11个月亮起“红灯”30/30\n,显示处于过热状态。专家表示,在此情况下,今年可能继续推行减税,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的良好机会。由于今年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物价,却无法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上起大作用,相应的责任落在了财政政策上。(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什么危害?(6分)(2)为什么说2022年是推进减税的良好机会?(9分)(3)财政为什么可以担当“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责任?(9分)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小张一家三口2022年7月收入共6258元。小张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1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9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回答1—2题。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图是我国某市居民2022年收入一览表:内容工资、薪金收入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利息收入40297101430/30\n比例(%)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图表表明()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既要照顾穷人,又要肯定强者。“肯定强者”()①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②就要保护一切劳动的收入③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④必须在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因为()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D.公平是按劳分配的体现6.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7.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五年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农村卫生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国家财政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体现了()A.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教育公平C.财政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D.人民生活有保障/8.我国农村居民享受“低保”,这属于()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社会优抚9.过去我们治理通货紧缩,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2022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两种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A.实现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B.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C.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D.增强市场供给能力,抑制通货紧缩10.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重点是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即按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的上述调整有利于()①提高经济效率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③实现社会公平④优化国民经济结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0/30\n1.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这说明()A.税收具有固定性  B.税收是随时变化的C.税收具有强制性  D.税收具有无偿性12.太控探测工程是一个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耗资巨大,我国政府承担了“嫦娥一号”研发的全部资金,共投资14亿元人民币。二期、三期探月工程和未来的登月工程研发资金也将由政府承担。这说明()A.财政具有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B.宏观调控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要手段C.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支持高科技发展已成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5%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3.自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小明月收入只有工资6600元,个税调整后,他每月税后工资收入()A.增加40元B.减少40元C.增加60元D.减少60元14.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这表明()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②只有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③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15.教育是民生之基。政府正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A.调节收入差距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巩固国家政权D.消除社会差别16.2022年12月11日,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应按比例上交给国家红利,这些红利将用于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亏空。将央企上交的红利用于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亏空,主要表明我国财政()A.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B.能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C.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D.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17.您要发票吗?如果不要发票,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饮料!”王老师和朋友在一家饭店吃饭时,服务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饭店的行为()A.尊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B.属于骗税行为C.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D.属于偷税行为/18.右边漫画启示我们()A.城市的教育比农村更重要B.要优化财政对教育的支出结构/C.要控制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赤字30/30\nD.要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19.纳税人和负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纳税人是税款的缴纳者,也是实际承担者/B.负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C.当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D.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的税款承担者,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20.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一家生产炉具的国有企业,吴某被民主推选为厂长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工人和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职工的收入差距,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高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后来,吴某自定年薪50万元,懂技术的副厂长年薪30万元。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二三千元的水平上,分配不公,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跳槽”。一些工人认为,自己每月工资不到千元,是自己的劳动被低估了。厂内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经济效益下滑。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该企业的做法对我们在初次分配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何启示?(2)在再分配中国家应如何做到“更加注重公平”?/30/30\n22.材料一:在今天,我们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有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有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有3.7元用于资助他人,还有用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等等。材料二:作为纳税人,我们是光荣的建设者,同时我们也时刻享受到纳税所带来的文明、安宁和幸福的社会环境。材料三:山东青岛市百余家企业带着10万余户企业的重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全国纳税人郑重发出了“爱我中华,强我民族,依法纳税,报效祖国”的倡议。/(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28.2022年10月2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深太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太空探测工程是一个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央政府承担了研发的全部资金,全国100多个单位,数千个厂家数以几十万计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这项工程。中央政府承担了全部资金,共投资14亿元人民币。结合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如果你还想了解与“嫦娥一号”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2)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3)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投入,请你谈谈国家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3点理由即可)29.材料一:十七大报告就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新提法原提法新提法核心内涵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材料二: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但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仅为2%左右。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材料三:广东GDP与居民收入增长比较/30/30\n材料四:广东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时间GDP总值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1978年185.85112.5860.627.0714.61980年代年均764.52439.7558.55135.8417.81990年代年均6149.453022.4650.161257.5020.4近五年年均19356.54781240.785761.229.26(1)关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新提法“新”在哪里?有何经济意义?(2)结合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落实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兼顾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4)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参考答案】第七课1、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B为正确选项。2、A3、D本题考查学生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③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②④为正确选项。4、A本题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在初次分配中也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理解。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和D表述错误。答案为A.5、A6、B7、D本题考查学生对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国有企业收入为按劳分配,自己开出租车获得收入为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炒股获得收益为按生产要素分配。8、B9、D10、D30/30\n11、(1)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贫富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间差距。(2)材料三的措施有利于解决材料一、二存在的问题。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3)发展经济是解决收入差距拉大,促进收入公平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完善分配政策,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控等。12、(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制不完善;地域差别;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2)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打开收入差距,这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对于收入上的差距,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以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为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第八课1、A2、D/3、D4、C/5、D6、D本题是基础性题型,考查学生对财政收支平衡含义的掌握。7、D8、C本题以亚当斯密的观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的理解。亚当斯密这段话主要强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9、C10、C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税种作用的认识。增值税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以促进社会分工,维护社会公平竞争。故选C。11、经济信息:2022年山东省对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大幅上升,对电力、冶金等行业投资明显减弱,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若答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给分)/措施:①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合理流动。②通过调控不同行业的财政支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若笼统回答“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结构”或从财政收支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0/30\n12、(1)①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财政收入增幅偏高,居民收入增幅偏低的现象。②第一,在社会财富总是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居民收入增幅偏低,不利于国家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2)①2022年一季度,我国存在财政收入过热,出口增幅下降的趋势。②税收是国家经济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减税有利于扭转财政收入过热状况。/③减税可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相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发展。/(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政府可以减少税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人民生活支出等途径,刺激总需求,拉动内需以刺激经济。/单元测试/1.C2.A3.A4.B5.B6.D7.B8.B9.A10.C11.A12.A13.C14.B15.B16.D17.D18.B19.D20.D26.⑴确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讲求效率,将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反对平均主义,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维护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⑵①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27.⑴材料一说明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以及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为实现各项国家职能奠定了物质基础。材料二说明纳税人在履行自己纳税义务的同时,还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⑵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纳税人意识,以积极的姿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产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8.⑴网上查询,访问相关部门、走访有关专家等。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国家职能的实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⑶本题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从增加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提升国防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30/30\n29.(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2)①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实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实现初次分配兼顾公平。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3)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分配制度中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能够激励人们提高土地、资本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4)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为人民群众实现财产保值和增值创造更多的平台。④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对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等资本市场的监管。⑤建立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保护制度,保护居民利用财产增加财富的积极性。/30/3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3:07 页数:30
价格:¥3 大小:337.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