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022版高考地理第五单元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五单元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1.(2022大纲全国,6,4分)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下题。2.(2022海南地理,17,3分)P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3.(2022广东文综,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n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题。4.(2022四川文综,1,4分)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外力作用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1.(2022天津文综,7,4分)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甲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甲,完成下面三题。图甲2.(2022重庆文综,8,4分)图甲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nC.凹岸D.入海口3.(2022重庆文综,9,4分)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甲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4.(2022重庆文综,10,4分)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甲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2022福建文综,9,4分)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6.(2022福建文综,10,4分)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回答下题。7.(2022北京文综,8,4分)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8.[2022安徽文综,35(1),1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n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1.(2022上海地理,5,2分)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2022上海地理,6,2分)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B.③C.④D.⑤ 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3.(2022浙江文综,4,4分)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题组一 内力作用\n1.C 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依据经纬度可判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北侧。2.A 本题较易,考查六大板块分布。因P地处在日本太平洋沿岸,故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3.B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应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4.A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题组二 外力作用1.B 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其地貌形态和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图中显示甲乙丙三地附近河网密度差异也不明显;引起三地海岸变化的主因是泥沙沉积量,黄河输沙量最大导致乙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故选B。2.B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不同位置的外力作用。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排除A、C两项。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故D项错误。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故B项正确。3.C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地貌的差异。砾石变圆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笋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对地面的刨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风化球是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即备选项中风蚀蘑菇和砾石变圆均受侵蚀作用,故C项正确。4.D 本题以柱状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甲可知,直径9cm左右的砾石数量最多,故D项正确。5.D 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6.C 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7.C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峰林为石灰岩,属喀斯特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故C正确。8.答案 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和调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的能力。从图可知,A地为断块山,B地为洪积—冲积平原;断块山是岩层受内力作用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B地在相对较低区域,岩块下降,并受流水冲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注意阐述其详细过程。题组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1.C 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大理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n2.C 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3.C 本题是对地貌及岩石的考查。火山地貌的岩石构成主要是喷出岩,故A项错误;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流水侵蚀而成,而流纹岩属于岩浆岩,故B项错误;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沉积岩——石灰岩经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故C项正确;花岗岩常被风化成球状,故D项错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