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维设计】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六)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阶段验收评估(六)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坪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C.处于衰退期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可进行次生演替2.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B.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C.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D.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3.在鱼塘中混合放养多种鱼可以提高产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原因是食物的不同C.甲、乙、丙、戊四种鱼间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D.去除丁可增加池塘中鱼的产量4.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D.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11\n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与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选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层次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基因多样性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C江苏境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D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物种多样性6.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样地甲乙丙类群数252423个体数278300226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7.下列有关水稻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种群密度时用标志重捕法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水稻时要合理密植C.弃耕后的稻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人们在稻田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8.如图是近年来某地区实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图包括多条食物链D.若不再添加饲料,该生态系统仍可稳定存在11\n9.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等,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有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若其他的因素都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B.甲、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C.乙生态系统中三级消费者从环境中能够获取的能量较其他各级消费者少D.甲生态系统在能量的流动过程中流失的能量较乙生态系统少10.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11.纹白蝶的幼虫(毛虫)取食甘蓝菜,而步行虫是纹白蝶幼虫的捕食者。有人以90cm的间距种植甘蓝菜,并以实验控制杂草的生长。有杂草与无杂草的实验处理结果如下:有杂草无杂草纹白蝶幼虫的死亡率70.3%34.8%步行虫的数目6913甘蓝菜在实验结束后的重量(kg/株)0.410.6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任由杂草在甘蓝菜地中生长,会大幅降低纹白蝶幼虫的危害B.任由杂草在甘蓝菜地中生长,会导致甘蓝菜产量增加C.在甘蓝菜地中生长的杂草,可能有利于步行虫的生活D.在甘蓝菜地中生长的杂草,可能与甘蓝菜竞争资源12.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年的6~8月间,蝼蛄大致呈“J”型增长11\n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1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乙、丙、丁、戊等全部生物体中能量的总和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C.b3、c5表示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丙的数量越多,丁获得的能量越少14.某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置于不同条件下,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来探究不同因素对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如下表)。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培养液/mL酵母菌/mL培养温度/℃a1、a2、a3100.115b1、b2、b3100.110c1、c2、c3100.15A.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温度设置范围过窄C.a、b、c三组的K值及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基本相同D.取样时,每组的三支试管中都要取样,并计算出平均值以减小误差15.(2022·浙江高考)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16.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11\n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17.(2022·江西协作体联考)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定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18.据图所作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19.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3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20.(2022·湖南十二校联考)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如图所示是栖息地破碎对白脸猴种群动态的影响。11\n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4分)(2022·山东高考)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_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22.(15分)(2022·安徽高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11\n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3.(15分)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2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1)图1中,①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________,此过程中碳传递的形式主要是________。③过程中碳传递的形式是________。⑤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B、D、E依次表示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确保该生物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倍。(3)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24.(16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E、F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①、②、③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分解者的是________(填序号),它是________(填序号)。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2)该生态系统共存在________条食物链,________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11\n(3)D和C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局部),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________,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答案阶段验收评估(六)1.选B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密度不起直接决定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种群处于衰退期,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选A 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某些动物也可以是分解者。3.选C 虽然甲、乙、丙、戊四种鱼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关系,但存在水体中的溶解氧、空间资源等生存条件的竞争。4.选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此外还有硝化细菌等;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5.选B B项描述的内容属于基因多样性层次。6.选B 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数量差异较大。从表中数据不能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7.选C 调查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种群密度时用样方法;水稻的合理密植不属于利用群落的分层现象;弃耕后的稻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人们在稻田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方向,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8.选D 图中有多条食物链,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若不再添加饲料,这个生态系统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崩溃。9.选A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由于能量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两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且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10.选D 11\n图中所有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消费者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如CO2)可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11.选B 由表格数据可知,有杂草组步行虫数目增加,说明杂草可能有利于步行虫的生活。步行虫数目增加后,加大对纹白蝶幼虫的捕食,使纹白蝶幼虫的死亡率上升,降低纹白蝶幼虫对甘蓝菜的危害。但是有杂草组中由于杂草会和甘蓝菜竞争阳光等资源,导致甘蓝菜的生长受到影响,产量下降。12.选A 每年的6~8月,温度适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理想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因在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作物危害很大,在年底蝼蛄数量少的时候应进行防治。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13.选C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为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100%。某一营养级的生物越多,其能量相比较就越多,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也就越多。14.选C 由于三组的营养液和酵母菌种群密度相同,而温度不同,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有差异,因此三组的K值及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不会相同。15.选D 从题干信息可知,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所处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的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由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可分析得出对应的生物间形成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该食物链是一条捕食链。由于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故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由于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故外源性因素应是主要的调节因素。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而正反馈对生态系统可能有极大破坏作用。由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故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三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应是一种负反馈调节。16.选B 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17.选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11\n18.选B 自养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因此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由图可知,大气中的CO2有三个来源,因此大气中CO2含量与这三种生物都有关;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19.选B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生产者(c)具有的能量最多,一般生产者的个体数量也最多。据生物富集原理可知,有机磷农药进入生物群落并通过食物链而浓缩,营养级越高受到的危害越严重。当d消耗的能量最多且由c到a的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时,a种群得到的能量最少;d获得1.3×108kJ能量最多需消耗c的量为1.3×108kJ/10%=1.3×109kJ,因为a至少得到的能量为(5.8×109-1.3×109)×(10%)2=4.5×107kJ。20.选B 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出生率升高,同时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维持时间变长;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21.解析:(1)据图分析,种群对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越严重,种群的数量下降越严重,结合曲线图判断可知,曲线Ⅰ能说明该种群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当该动物种群数量几乎降低为零时,说明环境已不适宜其生存,故不宜进行就地保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捕食机会就会增加,食物增多,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和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然后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为人口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人口数量,λ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倍数,就会使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减弱。答案:(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2)增加 (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λ22.解析:(1)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数=标志个体总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即可求出种群中个体总数为80只,又知调查范围是1hm2,可算出种群密度为80只/hm2。当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3)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用于该营养级个体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4)由题干可知,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 (2)80 偏高 (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1\n23.解析:(1)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大气中的CO2)。①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在生产者和大气之间(①②),碳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⑤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后者中,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3)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降低。答案:(1)光合作用 CO2 有机物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 (3)降低24.解析:分析图中箭头的方向,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分解者,C、D、F为消费者。(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以光合作用为主。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或动物,所以可以是原核生物,也可以是真核生物。(2)图中存在的3条食物链分别是A→C,A→D→C,A→D→F,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3)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D和C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W1,W1=A1+B1+C1+D1;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消耗量,A1是呼吸消耗量,则B1+C1+D1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生产者的同化量。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B c (2)3 负反馈 (3)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4)B1+C1+D1 D1/W1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8:48 页数:11
价格:¥3 大小:902.5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