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C.③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C.⑦D.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3~4题。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22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5~6题。5.“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6.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6\n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下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近百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植物的遗体分解C.燃烧化石燃料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8.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B.大气中的氮全部来自生物的作用C.参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生物参与的结果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图”,回答11~12题。11.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6\nD.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12.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  )A.岩石条件B.生物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二、综合题(共40分)13.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滨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绘制了该地区自然环境剖面图(图1)和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图2),读后回答下列各题。(18分)(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A为________圈,B为________圈,C为________圈,D为________圈,E为土壤。(8分)(2)图2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其中,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的。(4分)(3)近几年来,海边工厂抽取的地下水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目前已不能饮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分)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区域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6\n(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6分)(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分)(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6分)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2.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B3.解析: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答案:C4.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答案:D5、6.6\n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答案:5.D 6.B7.解析:从图中可知CO2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化石燃料,二是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而近百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答案:C8.解析: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氮是从原始大气的氨中分离出来的。答案:B9.解析:从南方山丘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由林地转变为梯田,森林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答案:D10.解析:该地一种要素的变化而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答案:B11、12解析:该图景观为广西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此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与岩石条件、生物条件、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答案:11.D 12.C二、综合题(共40分)13.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A处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B处于森林带,应属于生物圈;C处于海洋中,属于水圈;D处于沉积岩中,属于岩石圈。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⑥和⑦反映植物与A(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联系,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第(3)题,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可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严重的可导致地面下沉,地面建筑塌陷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答案:(1)大气 生物 水 岩石(2)整体 光合(3)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倒灌 合理开采地下水 雨季人工回灌14.6\n解析:第(1)题,两地中甲为江汉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农作物为水稻;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针对当地情况,合理选择即可。第(2)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能净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作用。湖泊减小,湖泊变为陆地,气候大陆性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河流出现凌汛现象的原因是:有结冰期的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结冰和融冰期都有可能出现。该河段自南向北流,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因此可能出现凌汛现象。第(4)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水稻 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等(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4)从上至下依次为A、B、C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8:50 页数:6
价格:¥3 大小:806.9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