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设计】202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创新设计2022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 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时,为3月21日到6月22日,“荡秋千,踏青插柳”为端午节,符合题意。当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答案 1.B 2.B(2022·安徽七校调考)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4.从a到b的方向是(  )。A.向东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D.先东南后东北解析 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第4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答案 3.D 4.B北京时间202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2022年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5-\n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  )。A.甲线B.乙线C.丙线D.丁线6.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B.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C.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D.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图中经线间隔为15°,N为北极点。6月24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当北京时间(东经120度)约为13时时,则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5°E附近,所以甲曲线为晨线。第6题,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时间为6月16日到6月24日,在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到夏至日时移动到北回归线上,然后再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故北京地区的白昼变化特点是昼先变长,夏至日达到最长,然后变短。答案 5.A 6.A(2022·泰安市上学期期中)右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P、Q为某日晨昏线n与纬线m(80°N)的交点,经度差为120°;已知此时W点(位于PWQ的中点)的地方时为12时。据此完成7~8题。7.该日,P的昼长是(  )。A.6小时B.8小时C.18小时D.16小时8.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泰安的昼长正在变长B.天津日出时物影朝西南C.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D.P点正值日出,Q点正值日落解析 第7题,W点地方时为12时,则PWQ位于昼半球,则P点位于晨线上;PW两点的经度相差60°,时间相差4小时,即P点的地方时为8点,也就是说P点的日出时间为8点。昼长时间=(12-8)×2=8小时。第8题,此时昼长时间较短,为北半球的冬季;天津日出时物影朝西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确定,故泰安的昼长变化也不确定。答案 7.B 8.D9.(2022·山东文综,4)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时日出,则当地该日(  )。-5-\n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解析 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以中午12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地日落时间应该是19时,故选项A错误。该地的昼长时间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比北纬20°左右的海口市的白昼要长一些。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日期应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冬至日,故选项C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即北半球中纬度正午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向。答案 B(2022·江苏地理3~4)如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0~11题。   时间地点   今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10.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11.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第10题,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时、18时,距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差越大,日出、日落时间距6时、18时差值越大,可判断出①地昼长时间与赤道昼长差别最大,纬度最高,其次是③,②地纬度最低。第11题,结合题干,北京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在变长,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故A、D项排除;此时地球公转位置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排除B项,故C对。答案 10.B 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22·北京朝阳调研)右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2分)-5-\n(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6分)(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4分)(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4分)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解析 第(1)题,结合试题信息材料知,C、D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160°E,纬度为12°N,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160°E为12时,据此可知北京时间为9:20。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12°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第(3)题,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京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而悉尼相反。第(4)题,若α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答案 (1)5 8 9:20 (12°N,160°E)(2)12°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4)BD13.(2022·上海十校,49~51)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按23°26′)。(14分)(1)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分)(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动路线图的是(  )。(2分)A.摩尔曼斯克B.伦敦C.南极中山站D.北京(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________,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大或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_______(大或小)。(8分)解析 第(1)题,依据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说明该地与23°26′N相隔60°,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83.5°N;b地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说明位于北极点。第(2)题,a-5-\n地夏至日出现极昼现象,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内,也会出现极昼现象。第(3)题,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交角为70°,则黄赤交角为20°,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为黄赤交角的2倍;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变化幅度一致,热带范围与黄赤交角变化一致。答案 (1)83.5°N 90°N (2)A (3)40° 70°N~90°N 小 小14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中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C___。(4分)(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4分)。(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地全年昼长都为12小时,故该地位于赤道;C地一年中只有冬至日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发生极夜现象,故它位于南极圈上。第(2)题,A、B、C、D四地中只有A地的昼长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A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始终被晨昏圈平分,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第(3)题,根据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可知,A地位于赤道,B地位于赤道和极圈之间,C地位于极圈上,D地位于极点。显然,纬度越高的地方,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答案 (1)0° 66°34′S(2)A 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39:06 页数:5
价格:¥3 大小:244.7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