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师一号】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三部分 思想文化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名师原创)维新派提倡西学,反对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走到灭亡是在(  )A.1840年前后B.晚清C.1920年之后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 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影响巨大,《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就是仿照戊戌变法的内容进行的,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1905年即清朝晚期,故选B项。A项在维新派兴起之前;1920年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而科举考试全部是文言文;D项则更晚。答案 B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所说的“长技”在19世纪中期已经出现的是(  )A.电话B.火车C.电视D.飞机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魏源的《海国图志》写于1845年,即1845年以前西方出现的科技产品,故只有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 B3.(2022·陕西检测)“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儒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C.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解析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及康有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康有为把儒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以减少改革和变法的阻力,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不符,应排除。答案 B4.(2022·南昌模拟)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7\n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 B、D两项属于思想领域,C项属于政治上的变化,故排除B、D、C三项;只有A项是五四时期社会觉悟的具体表现,故选A项。答案 A5.1913~1914年,在中国的文化论坛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思潮,这股思潮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政府(  )A.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B.主张思想文化上要“百家争鸣”C.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D.要掀起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3~1914年,正是袁世凯当政期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大造复古舆论,在他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尊孔复古组织,故选C项;其余各项都与题意不符。答案 C6.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影响,B、D两项不符合史实,北洋政府的改革只是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不是政治改革,所以选A项。答案 A7.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维新变法思想被三民主义所取代,三民主义又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这几种思想的更替实际上是由(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决定的B.各种思想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的C.由官方的支持程度决定的D.由广大人民的认识程度决定的解析 7\n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的清政府“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某些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壮大到近200万人,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故选A项。B项是表面现象;当时的官方是清政府和北洋政府,他们都反对新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广大人民对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思想都认识不清,排除D项。答案 A8.(2022·广东六校联考)如图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观念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晚,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解析 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重视文科学习,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亡,故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B项的说法有误,C、D两项与题干无关,应排除。答案 A9.(2022·福建三校联考)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解析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排斥一切西方文明,排除A项;戊戌变法借助中国儒家文化宣扬民主思想,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但在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否定而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的错误倾向,D符合题意。答案 D10.(2022·唐山摸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7\n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产生的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解析 维新思想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出现的,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刚刚产生,而是有了初步发展,①不正确。康有为之所以尊孔子为主张变革的先师,是想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②③④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 C11.《四洲志》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组织编辑的著作,其目的是为抗英斗争提供参考,这里所说的“四洲”不可能包括(  )A.南美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解析 人们习惯上所说的五大洲是亚、非、欧、大洋洲和美洲;大洋洲是1870年由英国库克船长发现的,所以不包括大洋洲。但《四洲志》中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这里所说的“五大洲”是把美洲分成了南美洲和北美洲。答案 C12.中国的文言文历史悠久,在近代却遭到彻底批判,以至于被白话文替代。首先使用白话文写小说的是(  )A.陈独秀B.康有为C.鲁迅D.胡适解析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得到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赞成,但第一个使用白话文写小说的却是鲁迅,写的是《狂人日记》,故选C项。答案 C1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与材料思想相符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者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 模仿西方器物,以新卫旧,符合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特点,故选B项。答案 B7\n14.清初诗人陈元孝在南宋末帝投海身死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解析 南宋末帝投海身死表明南宋被外族元朝所灭,该事件反映的是南宋军民坚决抗击元军,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主义精神。陈元孝题诗,章太炎以该诗题画,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民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故选D项。答案 D15.李大钊和胡适本来是新文化运动中并肩战斗的密友,可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两人反目成仇,多次在报纸刊物上进行论战,其论战的实质是(  )A.封建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交锋B.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C.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D.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斗争解析 本题学生易误选B项,原因主要是对胡适和李大钊思想观点的阶级属性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二者实际上分属两个阶级。胡适的观点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中的实用主义,李大钊于五四运动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二者的论战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即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斗争。答案 D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7\n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产生该思想的背景。(2)材料二、三在手段、目标上有何差异?分析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信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来归纳,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第(2)题注意材料二、三中康有为、孙中山两人的阶级派别,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原因要从当时中国国情和阶级属性来分析。第(3)题主要抓住信息“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来归纳。第(4)题结合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来归纳概括。答案 (1)核心:“中体西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2)差异:材料二主张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三主张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3)观点: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的偏激看法。(4)轨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器物——制度——思想)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三 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7\n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其主张、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答案 (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30:04 页数:7
价格:¥3 大小:42.5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