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热点聚焦 重组检测专题七 二战后的世界与中国11b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热点聚焦重组检测专题七 二战后的世界与中国11b一、选择题1.[2022·福州毕业班质检]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杜鲁门主义柏林墙北约与华约对峙B.雅尔塔体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C.“一边倒”越南战争多极化格局D.马歇尔计划“铁幕”演说欧盟与经互会[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修建柏林墙使东西德国相对抗,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A项符合题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属于冷战局势下的局部“热战”,B、C两项不符合题意。欧盟是在1993年成立的,此时冷战局面已经结束,D项错误。[答案] A2.[2022·潍坊高三模拟]1970年,苏联人萨哈罗夫“呼吁”:“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除去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注定无效的。”材料中的“障碍物”主要是指(  )A.斯大林体制  B.农业集体化C.单一公有制D.指令性计划[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情况。由“政治”“阻碍”“经济”等信息可知,1970年的苏联正处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之下,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未触及这一制度,由此可知萨哈罗夫所指的“障碍物”应该是当时的政治体制,答案为A。[答案] A3.[2022·石家庄质检(二)]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  )A.党内教条主义盛行B.党内作风问题严重C.改革制约苏联发展D.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解析]8\n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赫鲁晓夫所言俱属实,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在这种体制下,赫鲁晓夫的下属均怕遭受赫氏打击,而采取随声附和的做法,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赫鲁晓夫下台。由此可知,赫鲁晓夫下属的这种态度并非是教条主义所致,实为体制下的工作作风问题,故本题选B。[答案] B4.[2022·深圳高三一调]《货币变局》一书中曾说:“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由“美元的崛起”“新的时代被开启”,可知其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B。[答案] B5.[2022·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B.二者内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二者的出现都强化了两极格局D.二者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材料中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欧洲共同体”是西欧等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两者都加强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故选A项。B项错误,“经济互助委员会”中各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的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D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并未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答案] A6.[2022·济南模拟]《法德化解百年恩仇》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视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法德实现和解的前提是(  )A.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B.欧洲成为冷战的主战场C.欧洲走向联合的需要D.德图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法德关系的发展情况。法德实现和解的前提是二战后德国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答案为D。[答案] D8\n7.[2022·襄阳调研测试]杜鲁门曾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说明(  )A.美国愿意与日本结成伙伴关系B.两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依赖性强C.美日关系体现了平等与互相尊重D.多极化趋势下,美日关系出现新变化[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美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材料说明美国企图独占日本、把日本作为盟友以控制亚太地区的外交思想。A、C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D。[答案] D8.[2022·陕西质检一]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道,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十月革命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苏俄(联)所采取的消除贫富差距的措施影响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从而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答案] C9.[2022·潍坊联考]“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的衰退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8\n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欧共体属于经济联盟,但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欧共体发展成为欧盟,体现了政治化倾向的加强,这是在两极格局解体的影响下出现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答案] D10.[2022·南京一模]2022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的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B.极力表达其政治诉求C.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说明安倍意在向多国表明其政治诉求,体现了安倍塑造日本大国形象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答案] B11.[2022·成都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下图所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12个成员国。他们正在就取消关税、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谈判,有望于2022年达成最终协定。这一组织(  )①涵盖了北美自由贸易区②与APEC成员有所重叠③将消除国际间的贸易纠纷④将使参与各国同等获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n[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材料体现了美国主导下的环太平洋的经济合作,通过示意图可知,这一即将建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有相同的成员,同时它也涵盖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所以①②正确;③和④叙述错误,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可以减少贸易摩擦,但不能消除,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地位和国家实力的差异,也不可能实现各国的完全平等。[答案] A12.[2022·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某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素材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C.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中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四个组织均为国际经济组织,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无法反映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C项错误;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与题目不符,D项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2022·山西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摘编自《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8\n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摘编自《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摘编自《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中曾根内阁执政时期(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摘编自《日本史》材料五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奥巴马东京演讲(2022年11月)(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形成的背景。(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日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本题以“美日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美日关系形成的背景即可。第(2)问,先据材料概括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的新变化,之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此新变化的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国际局势变化等方面分析原因。第(4)问,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认识。[答案] (1)背景: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新中国成立;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2)新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8\n(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认识:双方在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双方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14.[2022·南京一模]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品牌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增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材料三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导致这一过程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钱乘旦(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所指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解析]8\n 本题考查全球化进程。第(1)问,第一小问概括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条件即可;第二小问从打破各大洲的孤立状态、文明传播和世界市场雏形初现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即可;第二小问从美国主导、资本扩张、跨国公司推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等角度回答均可。第(3)问,第一小问从国际经济秩序、环境恶化、贫富加剧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由“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导致这一过程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得出答案。第(4)问,只要言之有理,切合题意即可。[答案] (1)内在动力:建立了高效的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任答三点即可)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推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任答三点即可)显著特点:资本扩张。(3)问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新殖民主义的出现;环境恶化;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动荡。(任答两点即可)观点: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4)基本认识: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既要主动融入,又要保持民族性;全球化利弊并存,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0:17 页数:8
价格:¥3 大小:227.6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