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0
2
/50
剩余4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三步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01 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一、从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高考政治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题干中那些简明扼要的背景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题目解答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背景材料与题目的设问是题目解答的“左右手”,缺一不可。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其信息解读的要求也不同,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信息解读。政治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大致包括:文字资料、图表数据、漫画等。1.对文字类材料的解读不同的文字材料呈现特点和提取技巧是不同的。类型信息呈现特点提取信息的技巧记叙类事件、过程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说明类现象、措施分析核心概念或核心词组议论类观点、评价辩证分析观点总的来说,对文字类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主体与关键词的结合,明确文字材料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哪个或者哪些,根据关键语句判断文字材料强调的是哪一问题或哪些问题,即信息指向;二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既要对文字材料进行分层梳理,明确每一层的指向性,又要对分层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各层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文字材料的主要指向性。【典型例题1】 [2022·四川高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50\n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文字材料,要求我们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这要求我们首先整合有关矛盾分析法的知识点,然后与材料进行对接。如:正视本省文化建设的现状,体现了承认矛盾、解决矛盾;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借鉴国内外经验体现了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答案:(1)承认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设。(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3)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2.对图表类材料的解读第一认真分析图表中蕴含的信息,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1)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明确图表的主题或中心。(2)读图示或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从比较中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相互间的差距等。(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第二仔细研究各个设问。(1)宏观上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看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以避免答案错位。(2)微观上具体分析设问要求,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等,根据设问指向组织答案【典型例题2】 [2022·山东高考(节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0\n材料下表为2022年、2022年、2022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 年份项目 2022年2022年2022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金额(万亿元)3.76.010.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亿人)1.22.03.1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带动从业人员规模(万人)80013501680网络购物快递企业营收规模(亿元)1987811380注: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称。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思路点拨:本题需要结合图表信息回答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从材料表格中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金额”“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带动从业人员规模”以及“快递企业营收规模”等信息,可联想到电子商务对消费、生产、就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等,最后有层次、有逻辑地组织答案即可。答案:有利于拉动消费;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3.对漫画类材料的解读漫画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标题、内容及说明性文字。标题是一幅漫画的题眼,通过标题能够明确漫画反映的问题指向;漫画内容是漫画的主体,是由各种情景构成的整体,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事物的形状、结构、变化等;说明性文字是对画面情景的一种解释或提示。因此,在解答时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首先,读懂漫画的本意,这是正确解答漫画选择题的关键。第一,读准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读准漫画标题可以透视整幅漫画的寓意,明确答题要点。第二,细察漫画主体。图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其中每个细节都对漫画寓意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第三,品味漫画文字。有些漫画,作者无法用图画语言来表达,所以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这些文字就是解读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其次,联系教材。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漫画画面,看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再次,理解题干,分析题肢,明确要求。【典型例题3】 [2022·浙江高考]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50\n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③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④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思路点拨:漫画中唐僧要求三个徒弟“为了团队整齐”“使用统一的武器”,讽刺了没有从实际出发,只重形式不管内容的形式主义和漠视群众意愿和要求的官僚主义,①④正确;漫画未涉及利益分配,②与题意不符;漫画中从“团队整齐”出发,是顾全大局,但忽视了局部的特点,③与题意不符。应选C。答案:C二、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的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对设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着选择题的选择和主观题答案的组织。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从设问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三个明确”,以提升把握试题设问的能力。1.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首先,明确整个高中阶段的行为主体有哪些:经济生活——政府、企业、公民(包括生产者、劳动者和消费者等),政治生活——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等,文化生活——政府、公民和文化工作者;其次,根据以上行为主体的类别,把握具体题目对行为主体的限定,结合教材中对这一行为主体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50\n【典型例题4】 [2022·江苏高考]近期,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发生。202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90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紧急提案”,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并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制定《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这表明政协()A.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B.可以指导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C.积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D.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思路点拨:通过阅读设问可知,该题主体是人民政协。政协委员递交提案,是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具体体现,A项正确;政协不能指导国务院工作,B项错误;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政府的事,C项错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D项错误。答案:A2.明确设问指向不同的设问指向考查不同的解题能力,有的是单一性的设问,如是什么(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什么等)、为什么(分析原因、依据、影响、意义、作用等)、怎么办(分析措施);有的是复合型的设问,如谈认识(对某事的认识或看法、运用知识分析某事)、评析等。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作答时要认真分析,既要分析设问指定的具体内容,又要注意设问的题型。【典型例题5】 [2022·课标全国卷Ⅰ]2022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思路点拨:通过阅读设问可以明确本题的设问指向是中法两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融合,而不是达到了相互融合,①观点错误;中法两国文化都包含着精华内容,相互交流对促进两国文化发展以及人类进步都有促进作用,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C项应选。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④观点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相似”说法欠妥。答案:C3.明确设问中的知识范围50\n政治试题在知识范围上的设置有两种类型:一是有着明确的知识范围限定,如请运用某模块、某专题、某知识体系、某具体知识点等。在作答时要全面回扣某模块、某专题、某知识体系、某具体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组织答案;二是没有具体的知识范围,在作答时需要结合设问与背景材料的主体、关键语句等信息来判断分析知识范围。【典型例题6】 [2022·大纲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材料二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22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接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思路点拨:本题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先要明确题目主旨强调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作用,即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所以在原理表述上侧重于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在材料论证上要侧重于强调国务院机构改革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答案: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三、从选项中获取与解读有效信息政治选择题由材料、设问指向、选项三部分构成,要求根据三者的一致性来进行选择。所以,除解读设问指向与材料外,还需要解读选项信息,从选项信息中分析各选项是否与设问、材料保持一致。具体来说,要根据选项本身的正误、选项本身的指向性、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选项的取舍,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保留观点正确的选项(反向选择题则相反);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保留符合题意的选项;通过选项对比,确定最佳选项。1.判断选项本身正确与否50\n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时,可以直接先看选项,快速排除本身观点(说法)错误的选项,这对提高速度和准确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选项本身正确与否,主要通过其中的关键词来确定。观点错误的选项主要有以下体现:过分肯定或否定某一问题,如一定、必然等;偷换概念,如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等;偷换主体,如政府、企业和个人混用;关系颠倒,决定作用与反作用颠倒等。以上体现,我们可借鉴用来分析各个选项,从而对正确选项作出判断。其次,部分选项信息比较复杂,如由两句或几个词组成,要仔细分析每一句话或每一个词。一句正确、一句错误的情况经常存在,一词正确、一词错误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典型例题7】 [2022·山东高考]2022~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思路点拨:材料中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D符合题意,故选D。A“同步富裕”说法错误,排除。本题考查的是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的意义,B、C不符合题意,均排除。答案:D2.判断选项与题意是否符合选项与题意不符合的有以下两种情形:(1)选项涉及的主体与材料中主体不符合。分析选项主体,看其与题干中的材料主体或设问主体要求是否一致。(2)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或无关。分析选项主体,看其与题干中的材料主旨与设问指向是否一致,特别是强调两个因素关系时,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典型例题8】 [2022·大纲全国卷]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思路点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表明我国公民富裕程度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高,因此,这必然会使公民生存资料消费支出比重下降,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C项正确。A、B、D三项支出属于生存资料消费支出,不符合题意。答案:C3.综合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50\n如果在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排除与题意不一致的选项后,我们还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时,就需要分析比较各个选项,从中找出最合题意的选项。如哪个选项是根本性原因或措施,哪个选项是非根本性原因或措施;哪个选项符合材料的整体指向,哪个选项符合材料中某一具体指向等。【典型例题9】 [2022·广东高考]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政府解决“人在证途”问题的根本方法是()A.提高行政效率B.简化办证程序C.实施简政放权D.推进集中办证思路点拨:本题的题眼是“人在证途”“根本方法”。材料反映了我国证多、办证难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实施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项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有利于解决办证难问题,但不是根本方法。答案:C一、设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1.[2022·北京东城3月质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基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解析:注意题干指向“文化角度”,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是基于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C项。A、B两项不是从文化角度讲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排除D项。答案:C2.[2022·石家庄质检一]目前,从总体上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上述分析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运用了矛盾分析法,做到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④区分了主流和支流,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0\n解析:注意题目的知识范围要求是“唯物辩证法”。材料对党员干部、党群、干群关系的认识,既看到好的一面,又看到存在的问题,体现了②;材料承认党员干部、党群、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同时看到存在的不足,分清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强调了主流,体现了④;①不符合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一设问要求;材料是对党员干部与党群干群关系形势的认识,不是对复杂事物多个矛盾的认识,故不能体现主要矛盾,③不选。答案:B3.[2022·西安二模]简政放权,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放管结合,在有序“放”的同时,优化管理,完善服务。这就需要政府( )①重塑政府核心地位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③积极推进依法执政④促进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回答本题要抓住设问的行为主体为“政府”。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①表述错误;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政府,故③不选;②④均正确切题,故选C。答案:C4.[2022·忻州联考]当下一些文艺创作存在着回避崇高、情感缺失、近亲繁殖、跟风炒作、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政绩工程等十大恶俗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文艺创作者应当( )①推崇传统文化,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③面向广大人民,提供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文化产品④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回答本题要抓住设问的行为主体“文艺创作者”。针对文化创作中的不良现象,文化创作者应该面向广大人民,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③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我们弘扬的是优秀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②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是从国家角度来说的,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C5.“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它源于海洋,但左右大气。海水温度升高一点,就会对全球平均温度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2022年5月份和常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以上,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专家推断,这将很可能对我国的降水格局产生影响,2022年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灾害,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秋粮产区初霜冻日期可能会提前。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50\n①认识规律有助于人们改造世界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人类已经掌握了自然规律 ④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认识到全球气温变化会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①符合题意;地球大气变暖自然会影响到中国,中国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地球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②符合题意。③不选,只能说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一些规律;④说法错误,不选。答案:A6.[2022·昆明质检]阅读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家风强调仁孝清廉、耕读传家、积德行善……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1)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良好家风的作用。(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青年学生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两条建议。解析:第(1)问设问包含知识要求(人生价值)、题目类型(原因类)以及具体问题。要结合材料中传承良好家风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找到与实现人生价值相关的知识点,从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劳动和奉献精神、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等方面说明良好家风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第(2)问和第(3)问都包含的知识要求(文化生活)、题目类型(意义型、措施型)以及具体问题,第(2)问,要注意材料的论述既说明了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言行和理念的影响,也强调了良好家风对国家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和对人的塑造作用,分析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同时要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说明良好家风对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作用。第(3)问,要结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相关要求,从实践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增强文化自觉等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传承良好家风。答案:(1)①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正确选择人生道路;③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家风带世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坚持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50\n(2)①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其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家风影响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良好家风引导人们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有利于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良好家风作为家庭传统美德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其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稳定。(3)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靠实践。青年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良好家风;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良好家风要注入时代精神,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传承良好家风的自觉性。(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运用其他文化生活知识作答言之成理亦可)二、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7.[2022·忻州联考]下图表明( )注:对外贸易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二十九位跃居2022年的世界第一位。①我国已实现了向外贸强国的转变 ②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③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我国坚持把外贸作为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属于图表材料题,观察图表发现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表明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②③正确;我国还未成为外贸强国,①错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④错误。答案:A8.[2022·山东烟台一模]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主要在强调( )50\nA.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解析:本题属于引文材料题,题旨说明献身社会才有生命意义,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舍去。答案:B9.[2022·北京顺义二模]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下图中的“四风”上。反“四风”从哲学层面上看( )A.发挥了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B.抓住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C.坚持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源解析:本题属于漫画材料题,反“四风”旨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故选C项。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项与反“四风”无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D项错误,舍去。答案:C10.[2022·东北三校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环节。材料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50\n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这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解析:本题考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紧扣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向,把握材料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做法的信息,即“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等,调动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等知识,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以及把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要紧扣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把握材料中所蕴含的党和政府的关系、党和人民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律等信息,梳理调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①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②政府将适合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承担,遵循价值规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供求、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②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遵循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11.[2022·唐山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个人,梦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冀;对于一个民族,它则是凝聚的共识,行进的方向,也是为实现梦想而生发出来的全民族的热情、动力和担当。中国梦是全体人民当下生存实践、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是中国未来前景和中国道路的新的规划蓝图;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高度凝练的形象化展现;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50\n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它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1)有人说,“中国梦”总体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3)结合材料二,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梦想。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责任,党的宗旨及执政理念,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中中国梦的提出背景以及中国梦对民族、国家和个人等的重要性等信息,调动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进行阐述。第(2)问,要把握材料中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及权利间的关系的信息,调动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责任、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突出党和国家对公民个人权利和梦想的保障。第(3)问,要调动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知识,从个人与社会的双向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梦的提出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以政治、经济重要影响。中国梦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是对中国未来的前景规划;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广泛真实的民主。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它关注公民个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发展创造可能;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有据亦可)50\n(3)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实现个人梦想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梦想。0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一、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一)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1.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也有考生应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个题所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原理搬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典型例题10】 [2022·海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文化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思路点拨:本题要求调动矛盾特殊性原理知识来回答。在作答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该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以及其对应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开展“一校一品”活动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学校的情况、学生成长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前提。各校根据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50\n2.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如果离开个性谈共性,再好的理论也是空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没有说服力。教材知识有共性(即一般性理论)与个性(即具体性知识)之分,但二者密切联系,共性知识存在于个性知识之中,个性知识体现着共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说理或论述才能透彻,组织出来的答案才能系统完整。所以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既要考虑对应的具体性知识,又要考虑相应的一般性知识。【典型例题11】 [2022·安徽高考]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材料财政助力文化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路点拨: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我们可以获取本题主要信息,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来回答。依据教材知识,财政的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等知识,因此在作答时应该满足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即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故需要结合材料回答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建设。答案: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财政通过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等,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二)所谓“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主要包括是非判断,与题目关联度和答题方向等方面的判断,如非选择题部分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有时要注意由“怎么办”向“为什么”转换,有时要注意“普遍性”向“特殊性”转换,有时还得注意“为什么”向“怎么办”转换。这种判断既存在于客观试题中,又存在于主观试题中。【典型例题12】 [2022·山东高考(节选)]材料 当前,网络售假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售假问题是网友投诉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所示问题。50\n思路点拨:审设问作出判断,本题模块定位为《经济生活》。要针对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网络售假问题”提出政府的对策,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运用多种手段规范市场秩序、诚信建设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答案: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网络交易秩序;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网络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典型例题13】 [2022·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材料2022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2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思路点拨:审设问可知,本题答题的角度为《政治生活》,题型为原因措施类试题。审材料可知,材料中涉及的主体为人大和政府,故本题可围绕人大和政府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原因和做法阐述。答案: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二、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1.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里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主要是指与重大时政相关的信息;第二,是指在应试时,根据试题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的相关信息。目前各省高考中只有江苏省涉及该要求。【典型例题14】 2022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 )A.抗日战争人民烈士纪念日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C.反法西斯人民烈士公祭日D.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50\n思路点拨:本题直接考查一年来党、政府和人大以及我国国家领导人外事活动的重大时政新闻。答案:D2.在近年来,一些重要领导人(习近平等)的讲话或者重要文件成为高考答案的一部分,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时政术语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依托,如经济语言: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增长,调结构,扩大内需,发展方式转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公平等,对于2022年的高考,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些新提法尤为重要。【典型例题15】 [2022·海南高考]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思路点拨:底线思维要求从坏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这强调的是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到未雨绸缪,②正确;从坏处准备,促进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得到好的结果,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①③排除。答案:C三、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一)“……是如何体现某某道理的”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设问方式。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和设问(一般表述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或某某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作答中要注意的是不能笼统回答。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是归纳演绎法,即先由材料归纳得出原理,然后将原理演绎到材料中,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1.50\n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观点)分析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演绎法遵循从一般(共性)到特殊(个性)的思维过程。解题时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试题要求,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哲学原理或方法论);第二步,以理论要点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第三步,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的抽象概念及关系(类似于数学中的“代入法”),实现由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的转化,从而将理论要点转换成试题答案要点。2.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原理(观点)。归纳法遵循从特殊(个性)到一般(共性)的思维过程。通常可用概念追溯法,即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典型例题16】 [2022·北京高考]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一位借款经营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道。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得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从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思路点拨: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本题分为两小问,解答第一小问,首先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然后分析材料中面馆老板、失主、顾客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解答第二小问,从知(认识)、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可。答案:(1)结合材料从诚信、友善等角度分析。(2)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应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更要重视道德实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二)题目设问对行为主体、解答方向和知识范围的限定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灵活调动知识。1.50\n如果设问将知识范围固定于某一知识点或局限于一个较小空间,将解答方向固定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某一个,将主体固定于公民、国家、企业等中的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所谓收敛性试题,该类试题题目答案是受限制的,是收敛式的,此类问题限定材料,限定答题时所用的知识范围。通过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限制,答案一般经过分析演绎就可以得出。所以此类题目重在考核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近年的文综试题,在命题形式上,多趋向限制性命题。回答这类收敛性试题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先看设问,确立答案,重在结论是怎么得出的;第二,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每一句话,不要浪费材料;第三,答案就在材料中,完全可以根据材料分析出答案;第四,答案和材料要一一对应,不能分家;第五,答案是唯一的、收敛式的。【典型例题17】 [2022·大纲全国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22年起,我国开始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棉花。2022年国家储备棉花(下称“国储棉”)收购量达634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同期,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约为1.5万元/吨。国储棉收购价格约为2万元/吨。2022年,我国国储棉库存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库存的60%,占用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亿元。此外,国家每年要支付的棉花收储成本约为300亿元。2022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2022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自此,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走向终结。材料表明,棉花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思路点拨:通过阅读设问可知本题属于限制型试题,限定知识是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作答时,首先阐明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然后指出棉花生产(生产实践)在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促进国家间的联系等方面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答案: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棉花生产是物质生产的重要部门,棉花种植、加工和贸易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棉花生产及其技术进步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2.如果设问对知识范围没有限定或范围较大、对主体没有限定或多个主体、解答方向不明确或方向较为宽泛,这时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散性试题。解答发散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可以归纳为“四要”。一要审清题意。明确答案要求和方向。二要回归教材。发散性试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解题时必须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据。那些脱离书本的盲目判断以及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三要注重发散。解答发散性试题必须要紧扣题目要求进行发散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四要力求完美。在找到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典型例题18】 [2022·江苏高考]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50\n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比较图一和图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思路点拨:本题从材料到设问都没有明确的知识范围或答题范围,只是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因此作答时需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审题时,注意首先对这两种行为作出价值判断,即前一种行为属于文化创作,理应受到肯定,并指出这种行为的价值;后一种行为属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同时指出其负面影响。答案:(1)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2)后者破坏了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健康文明风尚的形成。一、设问与材料相结合1.[2022·山西四校联考]《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它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应明确文化创新的知识有哪些,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对应分析。答案:(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50\n(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应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4)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2.[2022·东北三校一模]202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发展与改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材料 当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时,各产业企业似乎都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即便是循着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能赚到钱。因此,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够充足。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没有上调,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夯实,经济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瓶颈、财政金融风险等突出矛盾仍待进一步消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还很漫长,还会经历阵痛。这种局面将倒逼各个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影响,并说明我国应如何转方式、调结构。解析:回答第一小问,要抓住关键信息“转方式、调结构”,即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应结合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是建议类试题,与“转方式、调结构”对应的教材知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时应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经济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瓶颈、财政金融风险等突出矛盾仍待进一步消解”,对教材的相关理论进行变通运用。除了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个性知识,也需要回答宏观调控等共性的知识,这样要点才全面。答案:有利影响: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下行的压力将转变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有利于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建议: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③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采取适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意思对即可)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3.[2022·深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50\n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22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约上百亿元人民币,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1)根据材料一,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人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给我们的启迪。解析:本题宜采取归纳演绎法。第(1)问,要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三个方面,结合探月工程的实施与连续成功来说明。第(2)问,要在明确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探月工程说明应如何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要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承认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坚持可知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答案:(1)①中国航天人遵循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探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②中国航天人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成功地实现了探月。③中国航天人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而成功探月。(2)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四、集中与发散相结合4.[2022·福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0\n材料一 福建某乡镇农民长期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年均收益不到3000元,由于人多地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后,当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将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粮食生产和景观苗木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不少村民成为股份合作社的员工,有的村民用土地流转获得的资金在当地开设小饭馆、小旅店、土特产商店,有的村民还创办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材料二 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土地流转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解析:本题宜采取集中与发散相结合的方法。第(1)问要求考生分析实行土地流转的意义,解答时应结合材料多角度考虑,综合分析。材料指出城乡收入存在差距,而在实行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益提高,由此可得出“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意义;有的村民用流转土地所得的资金开旅店、创办企业等,体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第(2)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我国政治制度。分析材料可知应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知识作答。答案:(1)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2)①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促进科学民主执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②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监督政府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③通过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让农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5.[2022·厦门质检]某校时政兴趣小组根据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以“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绘制出以下两幅图,请你欣赏并回答问题。50\n(1)根据图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简析“一岛一带多中心”格局的正确性。(2)根据图说,谈谈美丽厦门战略布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解析:50\n第(1)问应采用集中思维的方法,要根据“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图示和注,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分析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坚持了把握各个区域和内部的联系,调整区域功能,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组合区域资源。第(2)问应采用发散思维方法,首先要明确城市发展规划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不同功能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答案:(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一岛一带多中心”格局把握各区域之间及各自内部功能的联系,调整区域功能,整体规划城市功能布局;②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岛一带多中心”格局立足整体,促进岛内外城乡融合,共同发展;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岛一带多中心”格局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优化组合各区域资源,提升厦门整体发展水平。(2)①加强政府宏观规划,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厦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厦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⑤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厦门可持续发展能力;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厦门产业的创新发展。03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一、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这主要针对图表型主观题、或者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实际有点远的主观题而言的。这些题目的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这样的题目或者因看不透材料而表述不准确,或者是只留在表面性的陈述上,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描述或阐述事物而失分。所以,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归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述。【典型例题19】 [2022·四川高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0\n材料二2022年以来,我国改变过去经济减速时立即刺激经济回归高增长的思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将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举措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主要的政策措施有: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放宽户籍管理、土地产权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制度限制;实施指向更为明确的差别化结构性财政金融政策,财政信贷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对有利于就业创业的部门实行减税和融资优惠。(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50\n思路点拨:本题以我国GDP增速、消费贡献率与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情况为背景材料,以图表的形式考查经济生活中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第(1)问属于图表类非选择题,要求依据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应运用解答图表类非选择题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看标题,看内容。看内容时应做到:横比——找差距,纵比——看变化,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同时还要关注注的内容,因为注是图表内容的延伸。具体到本问,应抓住标题中出现在图中的几个参数信息,依次找到其在图中的对比情况和变化轨迹,并透过对比情况和变化轨迹,剖析出背后体现的更深层次的经济运行态势。第(2)问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答题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客体,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先从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角度分析意义,再从对民生、对个人的角度分析意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避免要点的遗漏。答案:(1)①我国GDP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总体趋于提高。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善,产业结构趋好,但还不稳定。(2)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二、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典型例题20】 [2022·海南高考]辨析题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因此,企业利润率越高意味着越成功。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思路点拨:本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时,要注意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要指出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即企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但也要指出,并不是利润率越高就越成功,因为企业成功的标准还有很多,同时如果是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润的话,该观点就是错误的。答案:一般而言,在企业遵守法律和市场规则前提下,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成功企业的标准除了利润指标之外,还应该包括依法纳税、遵守企业伦理、承担社会责任等。企业若通过违法经营,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或者违反市场规则,建立价格联盟、采取不正当竞争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则该观点不正确。2.50\n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典型例题21】 [2022·广州调研]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荧屏三俗后,各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8个月,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前十强中绝大部分为引进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都是靠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以致一连30档“洋模式”节目扎堆荧屏。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节目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央视的《开讲啦》及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面对如潮的“洋模式”节目,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播出。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广电总局有关规定的认识。思路点拨:回答时应首先明确知识限定范围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并清楚广电总局的规定是限制各家卫视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的数量和播出时间。然后分析这种规定的目的和意义,即让我国传媒行业着力于推动文化创新,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并进一步指出引进境外版权应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即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为了推动文化创新。答案:(1)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有利于传媒行业充分挖掘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推动传媒文化行业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获取新的发展空间,提高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利于促进传媒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领域应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道路。三、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这主要指向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确定问题的起点: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第三,排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以及由起点到终点之间的必要步骤。【典型例题22】 [2022·全国大纲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50\n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22年起,我国开始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棉花。2022年国家储备棉花(下称“国储棉”)收购量达634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同期,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约为1.5万元/吨。国储棉收购价格约为2万元/吨。2022年,我国国储棉库存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库存的60%,占用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亿元。此外,国家每年要支付的棉花收储成本约为300亿元。2022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2022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自此,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走向终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思路点拨:本题属观点评析题,考查辩证分析能力。对于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变化过程的认识,要坚持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既要分析出实行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即保障供给、稳定棉价、保护棉农利益、稳定种植面积等,也要分析出实行这一政策的弊端即占用高额财政资金、影响资源合理配置、价格机制失灵、价格扭曲等。答案:利:保障棉花供给,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弊:大量库存占用高额财政资金,影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价格机制失灵,棉花市场价格扭曲,不利于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一、透过现象看本质1.[2022·广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注:同期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从6000万人增长到近8000万人。材料 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1)概述上图反映的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50\n(2)结合上图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古镇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积极意义。(3)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解析: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第(1)问,根据图可以分析出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增加、其占GDP比重提高,根据图注可以分析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吸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第(2)问要从图和材料中分析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要的作用。第(3)问要结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中该镇发展民俗旅游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效果和坚持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答案:(1)2022~202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总收入在GDP中占比不断提高,旅游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作用显著。(2)该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经济增长;注重自然和人文生态文明建设,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科学发展;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2022·潍坊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变化情况项目1978年1992年2022年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45.226923.5314045568845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113.952.361.8市场化程度(%)026.076.479.6注: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95%。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和市场;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进一步健全了行政问责制度,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50\n(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释这些变化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政府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遵循图表类主观题的解题规律,全面准确地审清表题、数据及注释。由表格我们可以得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等内容。而通过注释可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解答第二小问,一定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围绕这些变化谈原因。把材料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可知,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源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越来越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善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2)问,要注意围绕材料谈政府作用的发挥。我国不断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和市场,说明政府履行好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说明政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行政问责制度,说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信息:1978~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原因: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逐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调整和加强宏观调控,逐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2)①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履行好管理与服务的职能。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③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二、一分为二辨析法3.[2022·宝鸡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中国好声音——TheVoiceofChina》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一夜“爆红”,创同时段收视高峰。“好声音”的节目形式来自荷兰,制作方花费巨资从荷兰引进了全套节目版权和设备,但“好声音”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本土改造,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寻找中国独有的精神气质。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材料二 50\n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且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文明形态。然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要面对西方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下的境遇,既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压力,同时又激发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面对全球化,中国应当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并借鉴外来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尊重和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透视《中国好声音》音乐评论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综艺节目的成功,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是一个必由之路。”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文化应怎样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3)“借鉴外来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哲学启示?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第(1)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回答赞成,要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角度,说明文化创新要重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表示反对,要从文化的继承、立足中国的实践、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等角度来说明一味引进外来文化的不足之处。第(2)问,要注意不能突破唯物辩证法的范围,根据材料强调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背景,说明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分析文化发展对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根据材料强调的中国面临的文化挑战,说明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针对材料强调保持中华文化特色,说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针对材料强调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说明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第(3)问,要紧密结合设问中提供的信息说明哲学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说明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则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答案:(1)观点:赞成。理由: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能够学习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电视行业在和睦中交流,增强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别人的理解。③只要在引进国外版权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能保持自身特色而且能促进原创节目的发展。50\n观点:反对。理由: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味引进国外综艺节目模式,可能会忽略对我国传统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②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引进的国外节目不一定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③一味引进国外综艺节目模式,有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选择一种观点回答即可)(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文化只有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才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发挥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文明形态。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中国必须坚持弘扬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借鉴外来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启示我们要保持特色,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中华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更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3)①—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国情,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②坚持联系的观点,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③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2022·浙江十二校联考]2022年中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纪元,努力打造中国改革升级版。材料一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1978年2022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45518942141倍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190568029倍外汇储备(亿美元)1.673311619829倍国家财政收入(亿元)1132117254103倍注:①从1979年到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②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2年的11.5%。50\n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小张同学认为:“发展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很重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再重要了。”材料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目的是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亮点纷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进行试验性应用,为开发深海资源创造条件;“天河”超级计算机能帮助新材料的研发、飞机的设计制造;亩产988千克的超级水稻,促进我国农业粮食生产的发展;3D打印技术推动制造业的革命;“翼龙”无人攻击机等高科技武器,使维护我国主权领土完整的事业如虎添翼。(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评析小张同学的观点。(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优点、宏观调控、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等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指出材料一中的表格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外汇储备、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并从“增长”栏的信息中得出外汇储备增长尤为突出的信息,最后结合表注内容进行概括。材料一中的图揭示了1978~2022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进行比较,也可看出城乡之间存在收入差距。第(2)问,要把握小张同学观点中的合理之处,即“发展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很重要”,调动市场调节的优点的知识进行说明。同时也要指出小张同学观点中的不合理之处,即“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再重要了”,调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等知识加以说明。第(3)问,要把握材料中体现出的科技创新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作用等有效信息,梳理“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调动文化的力量及文化与经济、政治、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表: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增长尤为突出;②1978~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不断增加。图:①1978~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②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之间存在收入差距。50\n(2)①市场能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和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发展经济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②加强宏观调控既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能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否定政府的调控作用。③发展经济除了要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外,还要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小张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3)①科技作为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机、超级水稻及3D打印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军事领域的科技创新确保我国领土主权完整。④科技创新不仅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04__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论证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一、根据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能力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素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反映了创新的基础和传承意义;显示出深刻的思维力度;具有在一个较新的视野上组织、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的可能;能够充分驾驭论证和探究对象,并在某些方面具有新意;改造和完善原有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方向性的探究问题的途径。这种能力是学科测试的终极指标,它基本上是引导性的,在测试的操作上应该为这种引导提供条件,即这类试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参考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的或目标性的。【典型例题23】 [2022·江苏高考]材料2022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50\n材料二 2022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研究小组”成立,并赴上海、杭州等地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与诉求,未来可能在国家明确互联网金融组织和业务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思路点拨:本题以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知识范围是认识论,题目类型是原因类,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需要回答认识的主体立场、能力的差异;客体方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答案:(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2)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二、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1.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典型例题24】 [2022·上海高考]垃圾分类如何实施?烟花爆竹是否需要禁燃?水价调整方案是否合理?政府解决这些公共领域问题时,为了科学决策,往往召开听证会。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以听证会组织者的角色,就如何使政府能更加广泛、充分地听取公民利益诉求,例举1条相关措施。(2)以听证会参与者的角色,围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为听证会“参与者行为规范”补充2条内容。50\n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结合社会听证制度和公民有序参与的知识进行分析。第(1)题,要注意分别从“广泛”和“充分”两个角度列举相关措施。第(2)题,注意要根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当合法、自主、理性的某个方面,补充行为规范。答案:(1)评分量表:等级等级描述分数解释水平3所举措施能起到“广泛”听取公民利益诉求的作用,如“邀请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代表参加”;或所举措施能起到“充分”听取公民利益诉求的作用,如“设计能让每个参会者充分表达诉求的发言机制”能综合运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路水平2所举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广泛”听取公民利益诉求的作用,但不具体,如“邀请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参加”、“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代表”或所举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充分”听取公民利益诉求的作用,但只考虑个体的充分表达,如“设计能让参会者充分表达诉求的发言机制”能综合运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路,但不具体水平1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如所举措施不能起到广泛、充分听取公民利益诉求的作用不具有综合运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2)评分量表等级等级描述分数解释水平3所补充内容体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当合法、自主、理性的某个方面,且符合听证会情境,如“诉求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遵守会议程序安排”、“真实表达正当的利益诉求”能在识记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情境,例举相应实例水平2能在识记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举例,但所举实例不符合特定情境;50\n所补充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当合法、自主、理性的某个方面,但不符合听证会情境,如仅答“积极主动发言”;或仅再现属于“合法”、“自主”、“理性”或只能识记政治基本概念、原理,不能举出实例水平1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如不能体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混淆行为规范的主体等不具有识记相关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能力;或不具有例举反映政治基本概念、原理实例的能力2.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学科的划分出于人类整理知识的需要,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却从来都是以整体性的面貌出现。这种研究对象整体性与学科划分专门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突破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局限,更全面地观察和认识事物。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人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人的大脑的建构而形成的,所谓“建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组织,这个建构过程包括以概念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复习、综合等等。【典型例题25】 [2022·上海高考]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区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内环境资源压力日益突出。有学者建议,基于京津冀地区三省市毗连,经济资源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征,应致力于建设“统一协调、互惠共进”的京津冀大生态区。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其中:(1)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气候带,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一般在1天内就会影响三地。主要空气污染源分布,与城市圈、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统一防空大气污染,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加速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实施跨省市经济协调不畅机制。(2)该地区中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北省,应发挥河北内陆腹地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建设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评价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并加以分析说明。思路点拨:本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热点为背景,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解答时,首先要全面而透彻地概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然后在分析中概述材料与哲学原理内在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两个特征”为视角,分别从整体的决定地位和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两个角度对措施进行分析。答案:示例:50\n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高于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统揽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决定地位。措施1提出统一防控大气污染,这是实现优化整体功能目标的最佳方案,因为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个气候带,主要空气污染源分布,与城市群、地下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该立足整体,以统筹方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当各部分以一定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在防控大气污染过程中,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等,能够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通力合作,统一协同治理的作用。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统一防控大气污染中,实施跨省市经济协同补偿机制,兼顾了局部利益,可以调动局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局部的主动发展必然会带动整体更好发展。同样,措施2提出要让河北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将有利于大生态区发展,因为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互补性强,各省市发挥自身优势,可以促进地区整体发展。但是措施2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地区经济互补性强的特征,若能充分利用整体的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两市的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那么不仅河北省发展会更好,区域发展的整体实力也会更强,更能体现“统一协调、互惠共进”京津冀大生态区理念。因此,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不完全一致。三、能够用通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所谓通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能够正确运用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语言表述要着力于观点和材料的结合,语言表述要抓住背景材料或情境中事物的主要现象、特征、实质,达到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泛泛而谈的大话空话。所谓正确的逻辑关系,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要从材料的内在要求和论证的要求出发组织逻辑关系,逻辑的概念在论证和探究中也是层次的概念,要举重以明轻,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论证和探究,不能有证无论,不能有探无究。这要求论证必须符合论证对象的自身要求,并做到观点、表述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该点要求实际上是对论证和探究中谋篇布局的要求。任何论证和探究都应该是使人能够看得懂的东西,观点若无清晰的表述支持,将会使人不知所云,表述若无内在逻辑的联系,将会零散无力。实际考试中考生经常出现审题不细,读题不清,答案不全;语言组织不科学、规范、条理不清等问题。50\n【典型例题26】 [2022·上海高考]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只要波动幅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偏差能为社会承受,则波动处在合理区间;但若波动幅度过大,就会超出社会承受力,危及经济发展。基于此,目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是: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较强烈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范通货膨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注:①防范通货膨胀表现为稳定物价,防止商品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货币贬值。②研究表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在一轮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增长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经济回落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理解。要求:(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解答时,要注意如果以尊重市场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为视角进行论述,应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机制的自发配置资源与调节供求平衡、对经济波动“合理区间”的认定以及解决合理区间波动应放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及此期间政府“有所不为”的意义;如果以把握宏观调控关键点为视角进行论证,应包括市场调节的缺陷、对经济波动“上限”和“下限”特征的认定以及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即此期间政府必须“有所为”重要性)的内容。答案:示例一:首先,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市场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供求平衡。其间经济运行出现一定的波动,是一种常态,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经济波动只要处在能为社会承受的合理区间,就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行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轻易干预。例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7.4%没有达到预期的7.5%,但仍存在于合理区间,政府表态不出台强刺激政策,就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尊重。此间政府的“有所不为”,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内在的经济活力。50\n其次,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宏观调控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市场调节具有事后性特点,当遭遇突发事变时,可能会招致经济的大起或大落。因此在关键结点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缺。当经济波动呈现冲破“上限”的势头,即通货膨胀率上涨逼近“警戒线”时,政府应适时运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而当经济波动呈现跌破“下限”的势头,即经济增长出现偏低偏缓倾向危及社会就业率时,政府应适时运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需求,提振经济,保证就业。例如,几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招致我国总需求明显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率遭跌时,政府动用大力度的扩张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拳”,拉动了总需求,守住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下限”,终使经济运行重新进入合理区间,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自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把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示例二: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尊重了市场规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首先,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社会所能承受的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较强烈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供求关系,让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迸发活力。例如,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处变不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内,因此尽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沉稳守中,最终实现了GDP7.7%的增长。其次,其明确了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所在。政府的这一宏观调控思路基于对市场固有的滞后性可能带来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的认识。一旦失衡超出社会承受力,会危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经济运行面临下行风险时,政府应适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需求,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而当社会总需求过热时,政府应适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需求降温,以防范通货膨胀突破“上限”。例如,2022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总需求严重不足,政府动用一系列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化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在客观、必然的经济运行波动中科学地界定市场无形之手与宏观调控有形之手的作用范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必将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1.[2022·成都二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与壮大。某校高三(2)班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两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概况:50\n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的认识: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十三大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十五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说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的认识过程是怎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0\n第(1)问,要先根据图中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出近几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非公企业利润增长、数量增加,对就业、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大的结论,由此得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总体作用。第(2)问,首先要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括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两部分内容。其次要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的认识”,寻找对应的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增多,创造的利润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说明:简单抄录和复述图中数据而不能概括其信息的,不给分)(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的认识。②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实现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上述讲话的理解。解析:从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入手,要注意联系材料中的语言,可以直接引用,这在高考题中是有先例的。最后落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上,因为,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只讲文化,不联系到人是不行的。答案:(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做到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3)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也需要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2022·西安二模]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形式随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0\n材料一 慕课(MOOC,即MassiveOpenOnlineCourse),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课课程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一门课程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学习者不分国籍,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还可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材料二 从2022年全球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用户,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目前,我国已有数所名校加入慕课教育平台。面对扑面而来的慕课教育和众多可选择的课程,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无所适从……(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慕课为什么能发挥推动文化传播与创新的作用。(2)面对规模不断壮大的慕课教学,有人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班级授课形式。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3)请为如何利用慕课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播与创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规律、创新意识、真理等知识。解答第(1)问时,应注意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慕课”即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据此可以想到“教育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慕课”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互动的特点,这得益于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故应想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有机会选修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这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2)问,要求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注意前后逻辑的一致性。第(3)问,要求提出方法论建议,可联系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树立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等知识来回答。答案:(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慕课依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课程信息,有力地推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慕课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互动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慕课使学习者有机会吸收学习来自世界的优秀文化知识,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从赞同或不赞同任一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示例一赞同。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慕课教学作为新生事物,依托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慕课教学继承传统教学的交互性,同时克服班级授课对人数和时空的限制。因此,慕课教学取代传统教学形式是必然趋势。示例二50\n不赞同。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习者并非孤立的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学习体验也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慕课教学依托网络,可以模拟但无法复制复杂的学习环境,无法实现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②坚持辩证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慕课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在线教育,而且传统教学具有即时互动、体验丰富等自身的优势。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不断实现教学方式的突破,弥补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所以慕课教学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3)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2022·扬州二模]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免费的营销渠道……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信息,从对个人消费、个人理财和个人创业等角度分析大数据的积极影响。第(2)问可任选一种观点,并从唯物论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可从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角度分析大数据产业的风险,并从立法机关、政府、公民等角度提出化解风险的措施。答案:(1)大数据有助于个人转变消费方式,享受企业和政府提供的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消费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个人的投资理财提供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有助于创业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50\n(2)①回答认同该观点的评分量表:50\n②回答不认同该观点的评分量表:50\n50\n(3)存在着侵犯个人合法权益、威胁国家安全利益等风险。措施:立法机关应加快制定保护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为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好职能,加大对大数据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我国大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水平,加强对敏感和要害数据的监管;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履行相关义务。5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晓热点,谋良策 尽收囊中拉开分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抓规范,详步骤 拾小分积少成多2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抓规范,详步骤 拾小分积少成多1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抓基础,建网络 回归课本补漏缺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临场发挥有妙招,圆梦高考必有效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盘点89个高考易失分点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牢记180个主观题答题术语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主观题评分细则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增分提能攻略 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0:06
页数:50
价格:¥3
大小:1.34 M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