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全国通用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全国通用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大高考】(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全国通用)A组 “双基”测试一、选择题1.(2022·广东汕头二模,21)羊年春晚《小棉袄》《拉着妈妈的手》《当你老了》等节目演到大家心里去。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幸福才能家家有,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表明传统文化是( )A.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C.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旨在强调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对家庭、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为A;中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B不当选;材料未涉及各民族文化,C不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不当选。答案 A2.(2022·广东肇庆一模,31)半年多前,2022中国“南非年”暨南非文化季在北京等地隆重举行;今年3月15日,2022南非“中国年”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拉开帷幕,掀开了中南人文交流新的篇章。中南互办文化年表明( )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南互办文化年是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答案为D;A、B、C不为材料所反映。15\n答案 D3.(2022·山东省烟台市模拟,10)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享誉天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上述材料表明( )①不同的文化是有差异的,具有多样性特点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优劣之别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水平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 ②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别;④不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①③,故选A。答案 A4.(2022·北京市东城区模拟,23)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将赴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和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演出。《活着》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说的都是人心里的东西。“人性是共通的,德国观众应该不会有解读上的障碍。”孟京辉说,他完全不担心德国观众会看不懂。这是因为( )A.文化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文化的交流传播可以增强文化的认同D.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解析 题干材料中“他完全不担心德国观众会看不懂。”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选D。A、B、C三项不合题意。答案 D5.(2022·江苏扬州等四市3月第二次调研,16)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世界尚存语言6000多种,其中约2500种濒临灭绝。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祖辈的生活轨迹、宗教仪式、传说歌谣等都不复存在。这些面临灭绝危险的语言(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15\n③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 该题为必要性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面临灭绝危险的语言的必要性。题肢判断:①本身错误,不选,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③本身说法正确,④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从干肢关系看,濒危语言属于文化遗产说明②③符合题意。答案 B6.(2022·河北石家庄二模,19)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该题为表明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题肢判断:②本身错误,不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③本身错误,不选,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是社会实践,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①④本身说法正确,从干肢关系看,题干材料中“不同文明……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说明①④符合题意。答案 B7.(2022·东北三校二模,19)《江南Style》,是韩国歌手PSY的一首单曲,MV里PSY跳着独创的“骑马舞”,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这首歌的MV于2022年7月中旬在互联网上发布,短短几个月,点击数就已突破3亿次,且引发了全世界竞相模仿和改编。由此可见( )①文化有其特有的魅力,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②互联网因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手段15\n③文化总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行为、心理等产生影响④民族文化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展现其世界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 ①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是优秀文化具有其特有的魅力,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民族文化充分展现其世界性的必要条件,不断创新是一个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故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答案 B8.(2022·广东惠州4月模拟,32)“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春晚创作的主题曲《回家的路》以归乡思乡的情愫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A.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B.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强国惠民的必由之路D.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春晚创作的主题曲打动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子,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表明文化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答案为A;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的关系与文化自觉自信,B、D不当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C错误。答案 A9.(2022·山东烟台诊断测试,22)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是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解析 该题为表明类型选择题。题肢判断:“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n答案 B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回答下题。10.(2022·江西赣州十二县市期中,19)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②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创作应该满足实践需要,①④符合题意,答案为C;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的形式与内容,③不当选。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22·广东茂名二模,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该题是意义类题目,原理范围固定,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进行回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商业贸易中传播文化,沿线地区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总结其意义。答案 ①有利15\n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②有利于使亚欧非地区各民族文化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让不同国家在商贸活动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睦共处,建设和谐世界。12.(2022·河南天一大联考,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梅葆玖是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派艺术的传承人。2022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由他担任艺术指导的参演曲目《梅兰霓裳》在天津海河剧院上演。该剧由中国戏曲学院出品,在保留梅兰芳大师经典唱段的基础上,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将梅派名剧《太真外传》以创新形式再现。三维影像技术的使用,虚实结合,很漂亮,也很时尚,但又不失传统。从现场观众的反映来看,这个戏的创新是成功的。演员的表演和这些科技手段的配合也很协调,把梅派的“端庄大气”很好地展现了出来。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做了最传统的民族文化。“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一直不忘继承,学了很多戏。正因为有这些戏做基础,他才能在京剧这条大路上一直不断创新。”梅葆玖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正统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是不能变的,华丽服装、舞台景致、立体音效、三维影像,这些都可以用上,但都得为京剧的主题内容服务,不能让这些手段把京剧的内容淹没了。“京剧不论如何创新,它都要姓‘京’,不能姓‘歌剧’‘芭蕾’,否则京剧就走样了。”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京剧《梅兰霓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解析 该题首先要明确设问要求:(1)结合材料;(2)知识范围:文化传承与创新;(3)设问角度:京剧《梅兰霓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其次,应联系材料,调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主体及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等知识。再次,本题答案应采取“知识+措施”的模式组织答案。答案 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科技进步为文化创新提供物质手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创作要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组 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2022·江西上饶下学期模拟,8)从2022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这样做是为了( )15\n①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材料中的“古诗词”是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本中增加古诗词的比重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发挥教育对人的作用,使得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代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古诗词不能等同于先进文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2022年是农历羊年,品味情景。回答下问题。2.(2022·四川南充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7)春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其中好的节目依然让人荡气回肠,萦绕于心。早在春晚节目准备期间,各组别的导演就多次深入群众采风,努力做到贴近百姓、扎根生活,让创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春晚节目贴近群众是因为( )①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③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通俗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 题干中导演多次深入群众采风,贴近百姓、扎根生活,让创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明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③正确。②本身说法不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④本身说法不对,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3.(2022·山东淄博模拟,7)2022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看望北京师范大学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是因为( )①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15\n②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嵌在脑子里”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④“嵌在脑子里”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是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可用排除法来做。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①是错误的;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是错误的;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 D4.(2022·浙江省模拟,31)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中国积极响应该倡议。“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 ②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 A5.(2022·浙江绍兴一中下学期回头考,15)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和服务总监杰瑞米:“我认为孔子文化融入美国是一个有益举措,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孔子在全球的意义,这些真理的意义对我们来说是会受益。”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B.文化交流、借鉴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C.文化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D.中华文化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15\n解析 该题为表明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话表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题肢判断:A本身错误,不选,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B、C、D本身正确,从干肢关系看,题干中杰瑞米的话强调了孔子文化对美国的作用,这说明C符合题意。答案 C6.(2022·云南昆明质量检测,23)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由网友发起的“光盘行动”引发了公众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动,争做节约达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由此可见( )①媒体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反映社会消极面的文化产品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文化产品能够给人们以正义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 该题为结论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由争做节约达人这一现象得出的文化生活结论是什么。题肢判断:④本身错误,不选,先进的文化产品才能够给人们以正义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①②③本身正确,从干肢关系看,题干材料中“争做节约达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说明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反映社会消极面的文化产品,①与题意不符。答案 A7.(2022·河南六市下学期第一次联考,19)“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材料告诉我们( )①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③加强挖掘和阐发,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5\n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①本身说法不对,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题干中对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说明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加强挖掘和阐发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③正确。④本身说法不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 B8.(2022·山东济南4月,22)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②文化发展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该题为表明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梁祝》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题肢判断:①本身错误,不选,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②③④本身正确,从干肢关系看,题干材料《梁祝》协奏曲说明③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答案 B9.(2022·安徽屯溪一中等三校联考,8)近年来,在国家的提倡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样的现象值得欣慰。不过,也有不少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令人遗憾。这反映了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追求卓越质量,强化经济效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 该题为措施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令人遗憾的文化现象要求我们如何加强文化建设。题肢判断:①本身错误,不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本身错误,不选,15\n文化建设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③本身正确,从干肢关系看,题干材料中的现象说明②③符合题意。答案 C10.(2022·福建泉州质量检测,33)深受观众喜爱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引进荷兰《TheVoiceofHoland)的电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①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②立足实践,发挥群众创造文化的主体作用③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④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抵御外来文化,保持草根色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该题为启示类型选择题。题干要求:我们如何进行文化创作。题肢判断:①本身错误,不选,文化创作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本身错误,不选,“抵御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②③本身正确,从干肢关系看,题干中《中国好声音》深受观众喜爱说明②③符合题意。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22·江西赣州3月模拟,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2022年江西文化事业大踏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挤进全国前十名、文化影响力指数列全国第八,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该省新创的民族歌剧、广播剧等六项文艺作品分别获奖。歌剧《回家》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展示了江西文艺走出去的宏大气派。国家话剧院导演张奇虹说:“江西有尚歌尚舞的民族特点,作为民族歌剧来讲体现这个题材非常有利。希望更多地看到江西的舞蹈、歌剧、话剧、美术各个方面的展现,使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和欣赏到江西的文化。”(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提升江西的文化自信。(2)根据我省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推介江西。15\n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该题原理范围大致固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如何做表明需要回答措施。要提升江西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继承江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其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剧院演出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2)设计宣传标语,要简短精悍,切合江西省情,读来朗朗上口即可。答案 (1)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要充分发掘利用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区域性的文化,推陈出新,增强江西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要浓厚创新氛围、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多层次、多种类的需要,增强吸引力。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要依托现代传媒,推动江西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2)答案示例:革命摇篮,红色江西欢迎您;走进江西,感受陶瓷的历史蕴味;觅哲人足迹,寻理学光芒;走进客家围屋,领略客家风情;走进红色故都,缅怀革命先烈。(只要切合江西省情,顺畅上口即可)12.(2022·河北邯郸一模,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人历来爱喝粥: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槲用“火齐粥”治齐王病;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好粥要慢慢熬,食材、火候、时间和一颗满满是爱的心,缺一不可。但“忙”字常挂嘴边的现代人因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来为自己和家人熬那碗养生好粥,于是,罐装粥成了大家的首选。而素来以“真材实料、又香又糯”著称的“娃哈哈八宝粥”以“就像妈妈熬的粥,想起儿时的美味”为特色,长期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娃哈哈的粥除了经典的桂圆莲子八宝粥外,还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推出了多款健康养生粥。今年又推出一款名为“御粥坊”的新粥,该产品传承经典宫廷“御粥”配方,精心选材,用心制作,既传承经典,又融合时尚,让消费者们品尝到原本只有宫廷贵族才能喝得到的“御粥”。近年来,中国的粥文化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纳和认可。如今粥已成为了许多国家人们理想的健康食品。15\n(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2)结合材料,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拟定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1)问,“中国人历来爱喝粥: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材料概括了我国粥的历史与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灌装粥、养生粥的推出,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2)问,设计宣传标语,一要简短精悍,读来朗朗上口;二要体现标语主题,结合该题设问要求,要体现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考虑。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推动文化间的借鉴、融合。(答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可)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③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④传承国学经典,陶冶精神情操。 导向一 调用文化交流“知识块”分析材料信息1.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7日,中美人文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知行中国”——完美世界中美青年菁英项目正式启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两国为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而搭建的平台,依托这一平台,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展开全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国文化充满活力、多元多样。交流使得两种文化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但在以往,中美文化交流存在着不均衡和对等的现象,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远不及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了解。此次“知行中国”项目的积极开展,将会为中美两国民众加深了解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些项目对于促进民众相识相知、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我国如何实现中美民众相识相知发表你的观点。15\n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加强文化交流,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综合性考查。回答本题的思路应为:先从对待文化多样性角度阐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一般态度、原则;其次,要表明如何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最后,要分析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答案 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不同导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冲突,因此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在坚持中美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中美文化交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②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要通过教育、商贸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到美国。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优势,借鉴美国优秀文化成果。导向二 以文化事件为背景考查对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理解2.2022年11月26日至12月21日,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主题的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成果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据介绍,随着数字缩微技术的发展,缩微胶片和数字资源的相互转换已不是难题,使缩微胶片长期保存的优势与数字资源方便利用的优势实现了有效融合,珍贵文献以纸本、数字、缩微三种形式共存已成为业内的共识。这表明( )①我国的大众传媒与旧传媒都对文化传播发挥作用②科技使文化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手段发生很大变革③科学技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④技术进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根基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旨在强调数字缩微技术使缩微胶片长期保存的优势与数字资源方便利用的优势实现了有效融合,有利于保存珍贵文献,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大众传媒,未涉及旧传媒,①不当选;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是教育而非科技,③错误。答案 B导向三 契合国家创新的基调,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文化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然而面对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少文化企业所创作的文化产品却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效益15\n,更不用说走出国门了。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对历史的过度娱乐化、同质化以及一味抄袭国外产品而缺乏创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反观众多的结合本土文化元素与外国文化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却能引领潮流,风靡全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为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精品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 该题首先要明确设问要求:(1)结合材料;(2)知识范围:文化传承与创新;(3)设问角度:为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精品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次,应联系材料,调动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等有关知识。再次,本题答案应采取“知识+措施”的模式组织答案。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五年高考真题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全国通用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选修部分专题十八全国通用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选修部分专题十七全国通用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全国通用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九文化与生活全国通用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38文化创新过模拟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38文化创新试真题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6 00:01:58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57.5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