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版2022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四部分写作技法提分点23立意准确避免南辕北辙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部分写作【考情预览】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卷别试题材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传统材料作文2022·全国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2022·全国卷Ⅱ战后幸存飞机和没能返航飞机弹痕偏差。√2022·全国卷Ⅲ改革开放40年,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2022·全国卷Ⅰ通过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22·全国卷Ⅱ提供6句中国古今诗词,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2022·全国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2022·全国卷Ⅰ成绩优者受到奖励,成绩差者受到惩罚;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漫画材料)√2022·全国卷Ⅱ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2022·全国卷Ⅲ小羽自主研发,获得专利,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不断创新,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命题规律15\n新课标全国卷近三年的作文题主要采用材料作文形式,启发和思辨性强,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人生,进行全面、理性的思考。①从材料的形式看,以生活故事和生活现象为主,材料内容平易近人,贴近考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②从价值取向看,重视对考生正面的道德引领与熏陶,材料暗含的主题不脱离基本的道德规范,如仁爱、善良、守法、明礼、诚信、感恩、勇敢、自强等一再出现,应引起考生重视;③从审题的要求看,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多元思维倾向明显,立论角度不唯一,或正或反或对比分析皆可,关键是要联系社会,联系人生,做出具体而深入的开掘。技法提分点23 立意准确,避免南辕北辙审题立意十思考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求同存异找关联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需要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可以把事物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多地寻找并罗列出来。这一步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其次,在众多关系中选择最能支持观点的那一对。这一步要排除那些对写作没有作用的关系,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典题示例】15\n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英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审题立意:本题的语料由三句名言组成。第一则丰子恺的名言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说明孩子不像成人那样圆滑,保持着率真和单纯,表达了对孩子的欣赏、羡慕。第二则赫胥黎的名言说少年的心灵“提前硬化”,说明孩子内心的柔软和童真在时光的流逝中过早消逝。第三则菲尔丁的名言表达了对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的痛心,这个“伟大王国”当然包括人在孩提时期固有的天真、直率、真诚、善良等诸多美好的品质。三则名言看似各异,实则彼此关联,都在怀念无瑕童心,希望保持童真或本心。立意时,要注意从“成长与丢失”“物质与精神”“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等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力求写出思想的深度。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材料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材料不合理的消极的一面。不能一味地唱赞歌,也不能一棍子打倒。这在写作中不是圆滑,而是思想深刻全面的体现。【典题示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15\n要求: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审题立意:这个作文题题干的语料由观点完全相反的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以古人名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为依据,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第二段,以元好问的观点为引子,提出与第一段相对立的看法,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立意时,应围绕文品和人品的关系立论,既可正论,也可反论。当然,一分为二地看待两者的关系,指出两者有时是辩证统一的,有时是貌合神离的,此为最佳立意。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深入思考观点新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过程中,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要改变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观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法进行引申。所谓假设法,即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再推论它会带来什么结果。【典题示例】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这个作文题要做到准确审题立意,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老规矩”,理解其内涵。“老规矩”是指一些给人以束缚、指引、教化、影响的传统的习惯做派、礼仪风貌、为人原则、道德规范、处事态度等。然后再分析人们的立场、态度。从第一段材料看,作者的态度基本上是肯定的,但第二段材料用“热议”表明了人们的态度并不一致。因此,可以谈弘扬、传承这些“老规矩”,也可以抨击并建议戒除这些“老规矩”。如果能辩证分析,对“老规矩”要有“扬弃”的态度,则体现了较高的思维水平。15\n若能深入一步,由第一段材料切入,思考“老规矩如何影响人”“老规矩对人有哪些影响”“假如没有老规矩,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或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考“老规矩”的兴衰和它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就会产生更大的亮点。四、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反向思考求不同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经过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矛盾双方都得到充分发展,扬弃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统一。审题立意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容易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具体做法是立意时思考一系列问题:这一命题的反面是什么?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怎样发挥其优势从而消除或者避免其不良的影响?【典题示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立意:材料中的“空谷”是审题立意的着眼点,字面含义是空旷幽深的山谷,古代也多为贤者隐居的地方,而它的比喻义常指人生的绝境。当然,考生也可以从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角度加以思考,而将其理解为“人生至美的风景”。审题时,抓住关键词“悬崖峭壁”和“栈道桥梁”,理解其比喻义:一为绝境,一为通途;一让人绝望,一让人充满希望。这就可以写: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多想“栈道桥梁”,少想“悬崖峭壁”;面对困难,不要望“悬崖峭壁”而退。但是,想到“悬崖峭壁”就一定不好吗?做事多留心“悬崖峭壁”的人,可能更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有“栈道桥梁”的空谷或许已没有新鲜的风景,而无限风光只在那“悬崖峭壁”……这样反向思考,立意自然别出心裁。五、区别量变和质变——把握分寸要有度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15\n审题立意,不能偏激。真理再多向前走一步,就容易成为谬误。因此,不能说过头的话,不能说没有条件限制的话,要将自己的观点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审题时,注意立意的稳妥性,不能把立意当成海底之月、空中楼阁。【典题示例】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立意:从内容看,这则材料主要涉及现代社会情与法的关系问题。依法治国,法大于天,而人情纠葛、人际关系,却在不断蚕食着法的边界。人情的温暖、柔软与法律的冷漠、坚硬,给了人们很多的困惑,也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这种反思能促进人性的完善与社会的进步。由于作文要求采用书信体,并选择给其中一方写信,这就要求考生做好选择,作文要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与语体要求。可以选择的各方不外乎小陈、老陈、警方、网友与媒体。从前两个角度来写,写作空间要大一些。而选择警方、网友与媒体等角度,则主要涉及个人隐私,公众舆论与媒体的关系,相对较为复杂些。从文体角度看,书信体格式不难,但是其中的语体风格却较难把握,比如怎样做到委婉、得体等,特别是无论是称赞、劝说、指责、批评,都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能盛气凌人。写作时,态度要鲜明,但又要有分寸,不能说过头的话,批评而不一棍子打倒,赞扬而不过度夸大。比如,对小陈,如果将她的行为上升到大义灭亲、大公无私上去,这就不只是夸大了,而且有点“不近人情”。恰恰相反,我们在写作时,应该肯定她的行为是“近人情”的,理解她对亲情的珍重。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抓个性求共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既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也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15\n考生审题时,为何抓不住中心?往往是因为考生没有通过材料中的不同方面去探究材料的共性问题,所以把握不住审题立意的重点。因此,审题时,要善于通过小的方面把握大的方面,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典题示例】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维克托的父亲想让大画家毕加索收喜欢画画的儿子为徒。“你想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做一个毕加索第二?”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当即拒绝了。多年后,维克托的画进入苏富比拍卖行,虽然他的画价只有毕加索的几十分之一,但他非常高兴。材料二他14岁时,父亲想让大画家张大千收他为徒。张大千看了小画家的画,非常高兴地说:“是个天才,我收下了!”多年后,他的画也进入了苏富比拍卖行,虽然他的画价只有张大千的几十分之一,但他也非常高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材料中一个不收徒,一个收徒,做法迥然不同;一个认为收徒是抹杀天性,一个认为收徒能成就天才,观点有霄壤之别。这体现了两位大师观念的不同,是个性的,特殊的。但是两则材料都涉及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对天性的保护等问题,这是二者的共性。七、有因才有果——因果立论显深度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作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是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因果立论,包括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由果化因推新果等。由因及果,指由材料中的原因切入,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由果溯因,指根据材料呈现的结果,追溯其产生的原因。由果化因推新果,指把材料的结果当作立论的前提,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的结果。经过这番因果立论,事物的关联就能梳理得十分清晰,增强说服力。【典题示例】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5\n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审题立意:“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寓言的结局。大树自己是不能移动的,可种子却走向了世界,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果溯因,原因有二:首先是大树结出了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其次是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把种子带到了世界各地。由此联想到人生,联想到成功,不都是这样吗?自身的努力是基础,外部的帮助是条件,缺一不可。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大树为什么请飞禽走兽们带自己旅行却遭到了拒绝,结了果实却被飞禽走兽们带到世界各地?从大树的角度看,是因为大树规避了自己的缺点,发挥了自己的优点,靠自己的努力吸引飞禽走兽。从飞禽走兽们的角度,拒绝是因为自己力不能及,而享受大树的果实,顺便带走种子却是轻而易举的事。由此可见,正确的手段是保证目的实现的关键,各取所需的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八、局部要服从整体——整体立论不片面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联系在于: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审题时考生容易犯的毛病是只就材料中的某一个方面、某一点去立论,而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去立意。这往往是由于考生对材料中的一点或一个方面感受深刻,进而误认为这就是材料的中心和重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是作文审题的大忌。【典题示例】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5\n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审题立意: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辩证地分析“门”与“路”的关系,点明门既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第二层,具体指出“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的特点,大学的门连接着已知与未知,大学的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同时也指出如何通过大学之门,而且每个人的大学之路可能不尽相同。“门”“路”“大学”是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审题时,对这三个关键词要综合考虑,全面关注,不可偏废。可以“门和路”为着眼点,以“大学之门与路”为着墨点,把“门与路”与“大学之门与路”联系起来,并由此拓展到人生之路。九、矛盾有主也有次——统筹兼顾立论全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只包含一种矛盾,往往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写作材料往往包含了多个人物、多个事件,其中有的人物、事件处于主要的、支配的地位,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而有的人物、事件处于次要的、被支配的地位,对主要人物、事件起到侧面烘托作用。审题时,要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并以此为角度,兼顾次要角度,不可主次颠倒,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典题示例】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养鸡场销售的斗鸡一般有两种:狠鸡和蔫鸡。狠鸡长得粗壮有力,目露凶光,鸡冠鲜红、羽毛漂亮,它们在鸡群中经过多次争斗,有了自己的地位,已算成名成腕儿,所以售价很高。蔫鸡个头小,眼睛无神,与世无争,它们吃食不多,只能等狠鸡吃饱后才能吃;它们平时也不惹事,吃饱了就缩在角落里,即使有狠鸡过来找碴儿也很少迎战。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蔫鸡的标价却高得离谱,甚至比成名成腕儿的狠鸡的还要高。养鸡人解释说,这样的蔫鸡别看现在个头小,其实以后还能长个儿,力量会变大,加上每天忍受狠鸡的欺辱与挑衅,将来好斗心会更强,战斗力会成倍增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5\n审题立意: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对象——狠鸡、蔫鸡、养鸡人。审题时,可以舍弃狠鸡和养鸡人这两个次要“人物”,从蔫鸡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狠鸡因“有了自己的地位,已算成名成腕儿”,所以售价高。而蔫鸡“个头小,眼睛无神,与世无争”,却也能卖出高价,这是因为它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养成坚强、隐忍等品格,不爆发则已,一旦爆发战斗力就会更强。由此可联系现实生活,得出如下立意:①挫折、磨难是一种历练,艰苦的环境更利于养成坚强的品格;②暂时的低落、暂时的失败并不都是坏事,低谷过后的成功会更加耀眼;③隐忍是为了以后的爆发,韬光养晦是一种人生智慧。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偶然之中有规律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任何关系、任何过程都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双重属性。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纯粹的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中都包含着必然性,没有纯粹的偶然性。单个的、偶发的事件背后往往存在一个必然的规律,审题要善于分析材料中的细节,思考其隐含的必然规律,以此立论,这样的立意才更高更深。【典题示例】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材料写探险经历中偶然的发现,却隐含着有关小与大、成长与环境、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等之间的必然规律。从蜡烛的角度看,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从局部与整体、小细节与大影响等角度立意。从蝴蝶的角度看,因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蝴蝶退到了适宜生存的山洞深处,可从环境影响生存、适宜的环境促进发展等角度立意。从探险者的角度看,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善待美而不侵扰美的角度,谈对一些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要破坏现状、对社会某些人群的关怀不能干扰他们的生活等,这样思路更为开阔,立意更为深远。15\n一、(202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网上一段《黄河大合唱》的恶搞视频引发了关注,表演者夸张的表情、浮夸的肢体语言,颠覆了这首传唱了79年的民族抗日救亡代表作。对此,人们纷纷表示愤怒,认为“血与火的战歌不能被侮辱”“民族精神不容亵渎”“人民的苦难不能被当成笑料来调侃”。材料二被恶搞的经典革命歌曲不只有《黄河大合唱》,随意改编红色歌曲的单位有私营企业、各类学校,也有卫视频道、影视公司。近几年,娱乐至上的雷人“抗日神剧”走红国内,甚至受到日本人的追捧消费,“手撕鬼子”也成为日本的畅销漫画。材料三美国动画电影《狮子王》,爱与责任的主题,小狮子王辛巴的成长,亲情、爱情、友情的完美演绎,音乐与剧情的绝佳契合,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国人。日本动画《聪明的一休》,斗智的主题,内涵的哲理,聪明过人、爱动脑筋、热心助人、富有正义感的小和尚一休,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立意: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审读材料,近年来,红色经典歌曲被恶搞、调侃和丑化的现象时有出现。《黄河大合唱》被恶搞,抗日历史被拍成雷人神剧……这样的娱乐方式和内容如同恶性肿瘤,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更侵蚀了中国精神,令人愤慨!由此可将文章立意为:经典不容亵渎;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肃文化之风;让优秀文化构筑中国精神;等等。由材料三分析,《狮子王》《聪明的一休》,仅一部动画片,却深入人心,影响深远。那么如何让优秀文化构筑中国精神的方式方法更接地气,更受大众欢迎,也正在考验着国人的智慧。“恶搞式”娱乐自然不可取,但将高雅文化与生动的娱乐形式结合,让其曲高而和者亦能众,这未尝不是一种发展优秀文化、构筑中国精神的方式。由此可立意为:经典亦需纳百川,兼收并蓄;让经典通俗化;等等。二、(2022·江西临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媒体报道,2022年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对此,学校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是没办法,一切为学生好。15\n这件事引起网友争议,有的网友表示:“只要家长同意,该砸就砸,我表示支持。”有的网友表示:“不赞成用这种砸手机的方法,毕竟这是辛苦钱血汗钱啊。看着我都觉得心疼啊。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一定要用这种偏激的方法?”对于这件事,作为高中生的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首先应当把握材料,这是一则时事新闻,中心事件是学校采用极端方式销毁了收缴的手机。对于学校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写作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可以认为学校销毁手机做得对,也可以认为学校销毁手机的做法值得商榷。然后在写作过程中阐明理由,证明观点,做到以理服人即可。一、(2022·四川棠湖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②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对此你有何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本题给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说“不少年轻人”不清楚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但却热捧“西方节日”。第二则材料谈政府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因此可围绕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写作,可侧重对传统的继承,也可侧重中外文化的交融。但是绝对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只热衷西方文化。二、(2022·河南南阳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15\n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写作此文,首先理解名句,然后分析立意。先看近义组合:1.①⑤⑥可以组合在一起,就是追求人生的惬意,不违背自己的初心,人生应当有诗意,抛开生命中的烦恼,远离世俗的喧嚣,让生活慢一点,让人生旅途的风景多一些……2.②④或③⑦或其中三句组合。适用话题:爱国、理想、追求、信念、志向、社会责任、人生价值,进取心……再看反义组合:①⑤⑥中的一句或两句可以同②③④⑦中的一句或两句组合,适用的立意可以是:辩证看待进取与退隐,逃避还是面对,如何看待人生中的不如意,责任与处境、遭遇的关系,个人得失与家国责任……对两类名句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或观念可以肯定或否定。除了上述采用组合方式立意外,也可以抓住要求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这句话作为立意点,谈名句化育世人的功能,比如写自己在某些名句的影响激励下升华品质德行的事迹。或者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阐发自己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这对文化素养积累少的同学来说是很难下手的。三、(2022·广西南宁三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中国体坛,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以鲜明的个性成为一个独特且颇有争议的存在。赞赏者称他为“藏獒”,对他追求时尚流行、出语惊人、桀骜不驯的张扬个性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这种个性使他在赛场上充满了血性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才能在关键比赛中勇于搏杀,力挽狂澜,并取得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个人大满贯等骄人成绩。而质疑者则对其夺冠后脚踢广告牌、激情撕球衣等个性化行为加以否定,并认为正是由于他过于张扬的个性阻碍了他的成绩——他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对外“作战”输球最多的队员,还留下了里约奥运会上与双料大满贯失之交臂的遗憾……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15\n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写这篇作文,需一方面注意作文材料的主要意思,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写作要求:“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忽视了任何一方面,作文都可能有所偏离。这篇作文的立意也没有难度,要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与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可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与个性没有必然联系,也可综合考虑、辩证思考。四、(2022·吉林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国去世,享年76岁,人类世界永远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记得有一次当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面对这位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遭受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理解材料的内涵要抓住“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遭受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这句话。材料由女记者的提问引出,由霍金动情而励志的话收束,启示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痛。“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强调从自身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强调理想的重要性;“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强调亲人朋友是我们奋斗路上的重要因素;“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强调常怀感恩之心,会让我们感觉生活更美好。五、(2022·黑龙江哈九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5\n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必须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你可能经常会感到刀削般的疼痛,但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不要过于固执,要勇于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要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何启发?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整体阅读材料,主要是制造者跟铅笔说的五句话,围绕铅笔自身特点给予它忠告,充满了哲理。第一句“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从中可以看出“自由、限制、约束”与“成功”的关系。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成功必须约束自我。第二句“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可以提炼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磨难成就人生等观点。第三句“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从中可以提炼出写作角度“拒绝固执,知错能改”。第四句“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抓关键词“外衣”和“里面”,即“外在”和“内在”,根据忠告的倾向,应更注重“内在美”。第五句“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这句话需把握几个关键词“走过”“留下”“价值”,而要想“留下痕迹”必须做到这些。所以这些词语也具有“坚持、努力、奋斗、执着”等寓意,强调的是踏实勤奋努力、坚持有毅力等。对于这5个方面的忠告,学生只要围绕这些话题寓意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即可。考生也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尝试性写作,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48:40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31.5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