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L诗词鉴赏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L诗词鉴赏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L诗词鉴赏14.L[202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14.[答案](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1)本题考查写景的角度和方法。题干已经给出明确的提示,从时空两个角度来简要说明,所以答题时分两个要点:①时间上,写了白昼之景和暮夜之景;②空间上,有远、近、高、低之分。然后结合诗句说明即可。(2)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一般从两个层面来组织:①表层上,景物的特征或人物的情态;②深层上,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可知,“荒”“瘦”写出了旷野的荒凉和土地的贫瘠,寄寓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对百姓处境的同情和自身的伤感失意)。6.L[202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秋夜纪怀[宋]陆 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答案]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解答时,首先找出该联写到的景物“风”“林\n”“叶”“露”“草”“百虫”,再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细微联系,最后分析这些景物的作用。(2)[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前两联写景,第三联转入叙事,写出了自己在秋夜的状况,第四联顺接第三联,病中“还思”扣合题目,从诗人“思”的地点“散关”“驿前”及“思”的意象“炬火”可以分析出诗人此时的情感。【诗歌赏析】这是一首秋夜抒怀之作。首联以写景起笔,茫茫太空,北斗垂挂,银河浮动,无限的空间境界宏大,让人心胸开阔。颔联紧承首联写景,但将人的目光引向近处,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颈联转入叙事,诗人秋夜病卧,稍有好转,诗兴又起,半睡半醒之间诗篇已成,诗情带着诗人又回到大散关,回想起当年击退金兵,驿使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准备传递胜利消息的情景。虽抱病卧床,那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的壮心不禁令人感慨。L[2022·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残春旅舍韩 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8.[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因为赏析角度不确定,所以难度较大。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指出颔联巧在哪里,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围绕“颔联巧”来回答。赏析诗句的妙处,思考角度有内容(句意、情感)和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炼字)两个方面,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从内容上考虑,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的行为却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分生机,给人新奇之感。从炼字、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蜜蜂抱着花蕊随花飞落,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玩,很明显“抱”“吹”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皇都美好的春光。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9.[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后两联,五、六句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愁苦,注意抓住表情词语“愁”\n,还要联系题目和注释,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在旅舍中写的,所以有孤寂之情。七、八句写作者要好好地保存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不改变自己的气节,不依附奸佞之臣,要一直等到大唐复兴,还要为大唐效忠。【原味翻译】在一个春残红飞、夜雨放晴的早晨,我突然间忆起长安城。在树枝上,蜜蜂上下翻飞好像抱着花蕊从枝头降落,在水面上,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飘行。借写诗抒情,因悟禅停止,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干净朝簪等待大唐复兴。【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此诗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客居他乡,于是诗人忆起了阔别已久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诗人自然想起被昭宗信任,做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地想到为朱全忠所排挤,致使他落魄异乡的遭遇。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书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思考终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诗人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醒来之后,将有更大的悲伤。七、八句写更大的悲伤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帽,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14.L[202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14.[答案](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的炼字。炼字题答题时可从词语含义、修辞、活用、情感等角度切入。(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答题时要考虑思想感情的抒发是借助表现手法来实现的,不可仅仅答情感。祖逖的闻鸡起舞典故考生比较容易辨析,其表达的感情也较容易体会;“冷”字体现的冷色调也与自身处境相合;再考虑“知人论世”,情感就更易于把握了。【诗歌赏析】张元幹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n上片写景,清柔、高远。开篇是“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航向。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正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作者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示出博大的气势。下片抒情,深沉、壮烈。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诗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幹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起舞闻鸡”说的是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幹“长于悲愤”的词风。13.L[202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1)题时,可先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等。解答(2)题时,可先说出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志向,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简要分析。\n【赏析】本诗意境深邃,内蕴丰厚,为唐诗中的优秀之作。诗歌描绘了夏日山中幽静空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首联点明题目,写月夜下游山;颔联写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谷的寂静幽深。这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构成一幅幽静深远的夏夜山景图。尾联卒章显志,“樊笼累”表明了诗人对官场、俗世的厌倦之情,“松桂心”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L[202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 圆①[唐]杜 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前六句一句一景,要抓住描写的对象和描写的角度来思考。答题时最关键的是要对每一幅画面组织语言,语言以既简明准确又生动形象为最佳。如,第一幅画面可为“明月悬照,清辉满楼”。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题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相对来说就降低了难度。答题时要清楚地写出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什么,还要答出真挚的感情具体指什么。【诗歌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天的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的。“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这两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在屋门,在屋门之上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这两句是说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闪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后显得更加老旧。“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这两句是说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这两句是说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静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和真诚祝愿,也是对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n本诗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寥,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的时孤独寂寞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L[202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醉翁操①苏 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6.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项说“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有误,应该是“空有流泉‘朝吟夜怨’,作者借此来表达思念之情”。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7.①[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吟和蝉鸣来写琴声;D项用敲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②[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惟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2分)18.[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或: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19.\n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19.[答案]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在诗词中寻找写景和抒情的诗句。然后总结归纳景物特点,并据此表明情感。【诗歌赏析】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此处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在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这两句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被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孔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此二句照应上片所说的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归,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后,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二句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巅,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两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二句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故,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最后“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两句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10.L[202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①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__________》。(2分)(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10.(1)[答案]春江花月夜[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文学中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平时要加强对学过的课文的记忆。此题也提醒我们,不得忽视选修教材。(2)[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两首诗的大意,第一首诗是借凭吊古迹而抒发胸臆的怀古之作,诗歌围绕魏武生前身后诸事展开,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句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诗人虽有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作答时,应先解说诗句内容,再写人生感悟。10.L[202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10.[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诗歌鉴赏】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天到窦员外落成的新居参加宴饮后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新居周围的优美景色,风景中处处表现着诗人归来时的喜悦之情。首联一开始就直抒胸臆——开颜,下文围绕此展开。渠水环绕新居,周围群山在秋色的点缀下愈发显得动人;在新居旁边,碧松通月,红药待春,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在写景时,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极富层次感;青山、绿水、碧松、红药,色彩斑斓。此情此景,让诗人流连忘返。无怪乎平日案头堆满等待处理的文书,忙得不可开交的诗人,也偷得半日闲,想要长留此间了。这首诗,短短八句,情景交融,跟随诗人踪迹,便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L[2022·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n[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8.[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设题。解题时须注意两点:一是了解景物描写的虚实、动静、视听等不同的角度,二是把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对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眼前实景,而本诗中的“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则是“闻说”,属于虚写,是想象的内容。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9.[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着眼于尾联设题。第一问的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勤王敢道远”是说敢到边塞荒凉之地,为国家之事尽忠,表现出爱国的热情;“私向梦中归”则是思乡之情的流露。答案中只要体现出这两点内容即可。回答第二问,要从诗歌内容的丰富性、思想格调两个角度来思考,作者在表达思乡情的同时,融入了爱国情,丰富了诗歌的思想,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每问3分)14.L[202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4.[答案](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柳色葱翠(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考生必须抓住题干中“春雨后”“景象”这两个关键词,逐句梳理,恰当截取,科学概括。所概括出来的景象,不只是一个景物,而且要带有它独有的特征,如“尘土”之净,“紫烟”之散,“日”之丽,“花”之“沾雨”,“柳色”之“葱翠”,这些特征不能忽略。(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有时也叫表现手法,它包含的范围较广,分类标准也较杂,因此解答表达技巧之类的题目,应从多角度去考量和挖掘,如果思路打不开,就难以发现诗句中所蕴含的表达技巧。颈联“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从句式来看,属于对仗。逐词梳理下来,“柳拂”属拟物的修辞,而“红香湿”三字,融视觉、嗅觉、触觉于一炉。\n(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感情,一是要读懂全诗,二是要准确把握诗中主要意象的含义。第(1)题所梳理过的景象,如“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等,无不透出喜人的色彩,而此诗的写作背景是长期贬谪外放的、诗人最亲密的师友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这怎么不使诗人为之感到由衷的高兴呢?怎么不为朋友和自己感到志得意满!最后一联表现“闲”人之乐,亦为得意和高兴的事情。L[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①②21.[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识记名句的能力。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思考;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出白诗中与“月”有关的诗句。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描写手法有很多,既有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也有正衬和反衬。比较上下片的内容,上片侧重从乐曲本身的角度来描写,下片侧重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理清了这一思路,回答此题就有条理了。【诗歌鉴赏】张伯淳是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他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诗人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其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筝”之声可以比拟。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11.L[202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n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11.[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解析]第(1)题有两问,分别考查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炼字。第一问需要结合全诗及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来分析;第二问分析“插”字的表达效果,要弄清动词“插”的基本含义并结合语境中两岸高山的具体形象。第(2)题也有两问,都是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键要理解“悬崖”“崩坼”所指及作者对这幅自然美景图的喜爱之情。1.[2022·开封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11分)病后登快哉亭①贺 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愈之后所作。②黄华:菊花。(1)诗人“把酒不知厌”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生新奇警,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答案]原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3分)被贬后的失落、惆怅之情难以排解,所以诗人病后频频把盏,借酒消愁。(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结合情境可知,作者病后独在异乡,思乡心重,加之被贬后的失落心情等情感交织在一起,所以登亭作诗时,自然“把酒不知厌”。(2)[答案]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手法形象地说秋风是从头发上生出的。(3分)这样就不仅指秋风萧萧,而且指年华逝去,白发新生,暗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秋风发上生”暗指头发掉落或始生白发。李贺在《南山田中行》中说:“秋野明,秋风白。”诗中将秋风和白色始相勾连。“秋风发上生”中的“秋风”可喻指白色。答题时应该首先指出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境回答运用修辞的效果。[诗歌赏析]\n诗一开头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上病愈后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悟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表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正是因为它既得天时、又得地利。言下已隐含了人不如蝉的况味。第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平日里世事纷扰,或可抑制一时。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三、四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消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故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可见使诗人最受煎熬的是怀乡之病,所饮之酒,实在是满含辛酸强咽下的苦酒。百病之中,唯心病难治。清醒时固然为其所苦,即使在睡梦中也不曾解脱。这里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梦中可以千里回乡,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正如汉乐府《悲歌》中所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天长日久郁积的乡愁,这梦中犹且萦绕的归思,俱化为一个含情凝睇之人,呼之欲出。至此,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神气毕现了。五、六两句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地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晚唐的温庭筠即多以夕照飞鸦写此情调,如“鸦背夕阳多”(《春日野行》)、“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开圣寺》)等。贺铸或有所取法。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处是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贺铸这里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诗人于怀乡思乡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一年一度的秋风,最能动人之归兴。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生新奇警,不落窠臼。唐代李贺诗说:“秋野明,秋风白。”诗中将秋风和白色始相勾连,至苏轼又用“霜风”形容须发皆白,如“白须萧散满霜风”等。贺铸点化成句,自铸新词。这里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描写出秋风萧萧,给人以“冷”的感觉。因此这一新奇的用语,也便暗示着诗人凄冷的情怀。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挤,郁悒难平。他在徐州任上曾多次吐露这种幽冷不平的情怀,如“我已困摧辱,壮心如湿灰”(《寄杜仲观》)、“三年官局冷如水,炙手权门我未能”(《留别张白雪谋父》)等,这些都可作为这首诗的注脚。2.[2022·河南八市二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梦 回①林景熙②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注]①梦回:梦醒。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技巧。(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答案]\n诗眼是“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字。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第一句描写了梦醒时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时心中的凄苦之情,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和个人感情的抒发做铺垫。(3分)[解析]本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愁”字,本诗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自然地引出下文梦醒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2)[答案]①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的杂乱相衬,充分烘托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3分)②衬托手法,用“未眠鸥”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寓情于鸟,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3分)[解析]一动一静,形成对比。“无风”是静,“莲叶响”是动。另外,“水寒”之下的“未眠鸥”,衬托出未眠的还有他人。一句诗可能有多种手法并用,答题时注意要点是否答全。[诗歌赏析]林景熙(1242—1310),南宋爱国诗人。历任泉州教官,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梦回》是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叙写诗人大梦初醒后的精神状态和对周围事物的独特感受,借以抒发郁积心头的离愁别恨。诗人将遗民难消之恨、孤寂之心,表现为荒馆之月、捣衣之声、深夜莲响、未眠寒鸥这一系列意象。“水寒更有未眠鸥”,诗人以鸥鸟自喻,“未眠”喻心之独醒,可见其抗世不阿。这首诗虽以“梦”为题,却不直接写梦,而梦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溢言表,这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3.[2022·河北百校联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南柯子吴 潜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1)“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词的内容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阕前两句和下阕分别描绘了三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系春风”承接前一句有意捕捉春光的惜春女子,又由系不住的春风而引出下片中女子的失落。(2分)②“系春风”化虚为实,(1分)突出主人公的惜春之情,以及对光阴、青春的眷恋等闲情闲绪。(2分)[解析]承接前一句“有人独立画桥东”中的惜春女子,她有意捕捉春光,故用杨柳来“系春风”。但毕竟留不住,又为下文写春去做铺垫。选择杨柳来留春,可以想见这女子有多少柔情。此句生动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痴情的留春举动。(2)[答案]①池水凝碧,花老残红的暮春景象。②鹊飞落游丝,蜂触花蕊落的衰残画面。③庭院中,春雨蒙蒙,秋千闲置,人立帘栊的凄迷景象。(每点2分)[解析]解此题应在读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上阕前两句写出了池水凝碧、花残于枝头的暮春景色。下阕写鹊绊游丝、蜂拈落蕊,小院烟雨蒙蒙的画面。[诗歌赏析]词人通过对春光中各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位女子的惜春之情。这是一个常见主题。在美人惜春的背后,也表达了对光阴、青春的眷恋。“\n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二句,写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栏内,残红委顿在枝头。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二句不仅写出了阑珊的春意,也传达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带出了惜春人,“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场景从庭院转移到“画桥东”,似乎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闷,走到这“大天地”里来捕捉春光。用杨柳来“系春风”很有情趣。杨柳与春天关系最为密切。在春风中,是它第一个睁开娇眼;在春天离开时,它又以不尽的飞絮相送。选择杨柳来留春,可以想见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十五女儿腰”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起首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此时已化解了许多。读者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现在痴情的留春举动上。但春天毕竟是要悄然离去的。“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鹊绊游丝是无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与无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无走了。“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场景又一次转换,从“大天地”回到庭院,天气也由晴转入风雨。这是一种心情的转换。从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尝充满愁绪的风雨之声了。雨中秋千富于意蕴,那“秋千”里包含着春光下的几多欢乐、几多红情绿意!许多惜春词都写到这情景,如“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等。“秋千”给读者的联想指示了一个方向,到底还有哪些“闲情闲绪”,读者自可再发挥。“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那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的雨声正象征了飘忽不定、玩味不尽的春愁。词以听雨结束,饶有余味。4.[2022·洛阳统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1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清]黄景仁①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②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早 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③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屡应乡试未第,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诗人自安徽归家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1)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其一)》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请简要赏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答案]诗句以乐景衬哀情,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诗人内心却是积郁难排:漂泊之感、命途之悲,更兼有对盛世衰象的敏锐感知。这份深沉的忧患和孤独的清醒,在千家欢笑、举世沉醉的氛围的衬托下,更显沉痛和辛酸。(共5分,其中写法2分,分析3分,答“对比”或“反衬”也可)[解析]诗人选定的时间是除夕,此时众人皆欢,而作者却感到孤独寂寞。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2)[答案]黄诗中,除夕夜的孤星衬托了诗人的孤寂。千家笑语之时,诗人悄然忧思,无人理解,只得把一颗孤星当作知音来痴痴凝望。陈诗中,满天星斗衬托了环境的黑暗,显示黎明尚未到来,以此视觉景象点题扣旨,表现诗人出行之早。(共6分,每处分析3分)\n[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经历去分析相同意象的不同作用。解答时,先找出写景的诗句,明确景物色彩(冷色调、暖色调),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进而通过情景关系,确定其作用。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诗歌赏析]《癸巳除夕偶成(其一)》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著名诗篇。黄景仁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著有《两当轩集》。此诗格调凄婉,含意深沉。除夕团圆夜,“千家笑语”是诗人周围的现实环境,然而“漏迟迟”是说时光为什么过得很慢,伤感低沉,将欢快的气氛一扫而光,自然而然有了“忧患潜从物外知”。物外,即世俗人情之外,指“千家笑语”之外。人家到除夕而乐,可作者到除夕而忧。究竟作者为何忧患,忧患程度如何,作者不明说,只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寄情。不言而言,愈感深沉。人们都高兴地过年,唯有作者悄悄地站在小桥上,对着天上的一颗星,寄托他对仕途的不满和愤慨,抒写他满腹的辛酸。黄景仁这首七绝,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感慨顿生。黄景仁与郑燮在乾嘉诗坛,虽不能完全归于性灵派,但很接近。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虽有不同,但所作大都能直抒怀抱,不求格调。黄景仁家境贫困,但他能自学成才,年未弱冠,即有诗名。因长期漂泊江湖,寄人篱下,怀才不遇,贫病交加,于诗中形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感情基调。“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表现了他的落拓生活和孤寂心情。在他的全部作品里,都贯穿着这样的精神和情调,使人体会到在封建社会中,诗人们所受到的压抑和悲苦的遭遇。《早行》第一句,不说“鸡唱”,不说“晨起”,不说“开门”,不说“整车”或“动征铎”,而主人公已在旅途行进。“行”得特别“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类的语言说出,也不是用“流萤”“栖禽”“渔灯”“戍火”“残月”之类来烘托,而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以想见。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第二句,诗人不写“月”而写“星斗”。“星斗阑干分外明”,这是颇有特征性的景象。“阑干”,纵横貌。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如“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之类。月明则星稀,“星斗阑干”,而且“分外明”,说明这是阴历月终(所谓“晦日”)的夜晚。此其一。露,是在下半夜晴朗无风的情况下才有的。晴朗无风而没有月,“星斗”自然就“阑干”、就“明”,写景颇为确切、细致。此其二。更重要的还在于写“明”是为了写“暗”。黎明之前,由于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衬得“分外”明。第三句“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梦”与“寂寞小桥”结合,意象丰满,令人玩索不尽。赶路而做梦,一般不可能是“徒步”。独自骑马,一般也不敢放心地做梦。明乎此,则“寂寞小桥”竟敢“和梦过”,其人在马上,而且有人为他牵马,不言可知。第一句不诉诸视觉,写早行之景,却诉诸感觉,写寒意袭人,这是耐人寻味的。联系第三句,这“味”也不难寻。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起来。及至感到有点儿“寒”,才耸耸肩,醒了过来,原来身上湿漉漉的。一摸,露水已浸透了“驼褐”。睁眼一看,“星斗阑干分外明”,离天亮还远。于是又合上惺忪睡眼,进入梦乡。既进入梦乡,竟还知道在过桥,那是因为他骑着马,马蹄踏在桥板上发出的响声惊动了他,使他意识到是在过桥,于是略开睡眼,看见桥是个“小桥”,桥外是“稻田”,又迷迷糊糊,进入半睡眠状态。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正像从响亮的马蹄声中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诗人在这里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n“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寂,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出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而“无声”,在这里也表现出天色尚“早”,比齐己《江行晓发》中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5.[2022·豫晋冀二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南乡子绍兴太学生洪迈[注]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注]洪迈出使金国时被锁禁,在金人威胁下,洪迈向金主跪拜称陪臣(古代诸侯见天子自称“臣”,其随行大臣自称“陪臣”)。后被遣还。其父也曾被金拘留15年,但忠贞不屈。(1)此词的语言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词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答案]全词运用口语、俗语,风趣幽默,生动活泼,(2分)辛辣地讽刺了一个没有骨气的南宋官吏,无情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在金人面前奴颜婢膝的丑态。(3分)[解析]本词语言通俗易懂,运用口语、俗语达到很好的批评讽刺的效果,而且这不止是对洪迈一人丧志辱节的批评与讽刺。(2)[答案]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的本质特点,勾勒形象;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将洪迈与苏武、洪父进行对比,突出洪迈没有节操;运用讽刺手法,冷嘲热讽,嬉笑怒骂。(每点2分)[解析]对洪迈进行简单勾勒属白描手法;将洪迈与苏武、洪父进行对比;运用讽刺手法称洪迈为“村牛”。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能多种方法并用,答题时要点要答全。[诗歌赏析]洪迈在宋高宗末年出使金国。他刚到那里时,颇能表现一点堂堂使臣的气派,不肯低声下气,要求用平等的礼节与金主相见。可是,金人蛮横地把他关在使馆之中,从早到晚不供给一点食物。洪迈就这样被关了三日才见到金国的君主。金国大都督怀中提议将洪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本词开头两句所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拘留”,即关押;“稽首”,就是磕头;“垂哀”,就是乞怜,求饶;“敌仇”,即仇敌,这里指金国。上阕前两句刻画出了洪迈的丑态,后面三句便讽刺他道:“一天的饥饿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实在可耻!汉代的苏武在匈奴的十九个春秋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争禁”,即怎禁,是如何经得起的意思。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一个使臣,匈奴单于逼他投降,他不肯,被流放到北海牧羊,餐风宿露,受尽折磨,始终不屈服,坚持斗争了十九年,后来终于回到长安。苏武是坚强不屈、不辱使命的光辉形象,所以这首词拿他来与辱命的洪迈对比。两相对照,软骨头的洪迈不就显得更可耻了吗?词的下阕进一步对洪迈回国后的装腔作势进行揭露和讽刺。下阕的意思是说:洪迈的父亲当初被扣在金国时一筹莫展,又怎能指望洪迈为国解忧呢?可是他出使归来还要吹牛,夸耀自己能言善辩,真是个不知羞耻的蠢家伙。他这种人是一得到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装腔作势的。“厥父”即“其父”,指洪迈的父亲洪皓。其父也曾出使金国而被扣留,在那里待了十五年才被放回。“无谋”是形容洪皓在金国束手无策的样子。“厥子”即“其子”,指洪迈。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子尚且无用,儿子又哪里能够为国解忧?\n“村牛”,也就是“蠢货”“笨蛋”的意思。“好摆头时便摆头”,是说洪迈得着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这首词的讽刺意味是很强的,因为它揭露的不仅是洪迈一个人。在南宋朝廷中,像他这样在敌人面前胆小如鼠而对人民却威风如虎的官员,又何止一个呢!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备战202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L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备战2023】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L单元 烃的衍生物.DOC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I修辞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E蹭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词语熟语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C标点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B字形
备战2022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A字音
备战2022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L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备战2022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L单元烃的衍生物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3:40:47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12.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