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7
2
/27
剩余2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022·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 C A中“决定”说法错误;B中“冲突”与材料无关;材料反映的是南方与北方由于自然条件不同,文化、方言存在差异,材料反映的是横向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C符合要求;材料并没有反映文化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问题,D与材料无关。2.(2022·江苏单科,21,2分)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27\n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②符合题意;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体现了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①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3.(2022·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何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 B 材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也没有涉及民族精神,C、D与材料无关。4.(2022·天津文综,10,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演变为中国化佛教,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①正确;②观点错误,文化差异性不会消失;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发展为新儒学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正确;④观点错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选C。5.(2022·课标全国Ⅱ,19,4分)《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22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n【答案】 A 《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民情,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①符合题意;在“破冰之旅”时,用图卷的缩小版促进两岸交流,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排除③;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④错误。故选A。6.(2022·北京文综,34,4分)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答案】 C A、B不合题意;D错误,民族平等奠定了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多元”指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国家,“一体”指共同体,故C正确。7.(2022·北京文综,26,4分)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答案】 C 题干的主旨是把中文菜单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没有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不选A;此举没有促进西方饮食文化传播,不选B;此举也没有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只是让外国人看懂中国菜单,不选D;它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C符合题意。8.(2022·重庆文综,35,4分)202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一堂,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是( )A.典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B.传统的人文艺术表演活动C.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D.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纪念活动【答案】 D 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正确;A错误,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一活动不是骗钱害人的迷信活动;B与题意不符;C与题意不符,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一活动不是宗教活动。27\n9.(2022·海南单科,17,2分)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 海南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③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可见黎族文化历史悠久,是由人们实践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10.(2022·海南单科,15,2分)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 各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源于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并非仅仅取决于自然条件,①错误,③正确;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②正确;④错在“日趋同一”。故选C。11.[2022·江苏单科,37(1),6分]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22”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27\n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等知识,属于意义类题目。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三个角度分析其意义。【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12.[2022·课标全国Ⅰ,39(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解析】 解答本题,一要注意分观点和理由两部分进行作答,第一部分亮明观点,第二部分说明理由;二要注意赞成或反对只答一个角度并说明理由即可,切不可画蛇添足,赞成与反对都要分别说明理由;三要注意联想,反对收录的理由可由“汉语词典”联想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等,赞成收录的理由可由“西文字母词”联想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文化的多样性等。【答案】 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27\n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13.[2022·北京文综,41(3),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解析】 本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回答时一是要说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什么,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二是要答出文化包容性的作用。【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4.[2022·福建文综,39(1),8分]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知识;然后分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求同存异,二是兼收并蓄;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原理进行分析、论述。【答案】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7\n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①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厚重(横向)侧重点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史书典籍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二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27\n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4.比较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区别概念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各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发展的总和特征具有多样性、继承性的特征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独特具体的地域性特征、民族性特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联系文化与中华文化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来看,中国文明属于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起构成了世界文明基于现实的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中华文化包括具体的齐鲁文化、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从文化外部看是“一体”,以汉文化为主导;自文化内部视之,则呈现出区域性特征,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27\n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研究中华文化的角度看: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前者包括后者,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2022·安徽文综,9,4分)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地域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但不能说是融合统一,④错误;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点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大基本特征是高考的常考点,主要通过列举中华文化相关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能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表现①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②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③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7\n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022·山东文综,42(2),8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解析】 本题属于文化生活模块体现类非选择题,通过审设问可确定学生需从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两方面回答。材料中的演出以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对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混搭,对应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显示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对应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点拨】 ①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②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③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④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1.(2022·河北衡水联考三,23,2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文化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均为稀世之珍。广东317部古籍入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广东省馆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善本特展于6月14日27\n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幕。中华古籍( )A.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B.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答案】 C 中华古籍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C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A;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排除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2.(2022·山东德州一中一模,15,2分)2022年9月20日仁川亚运会开幕式演出中,中国元素频频现身。国宝熊猫和大红灯笼出现在倒计时15秒的中国介绍环节中,“喂,你好”的中文也响彻现场,穿越环节的第一站便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中国的元宵节……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①与题意不符;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与题意不符;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③④说法正确。3.(2022·浙江杭州七校一模,17,2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 ②说法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但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①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4.(2022·山东德州期末,6,2分)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①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②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中不断融入时代因素 ③27\n在继承发展中保持着内容和形式的相对稳定性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C “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说明它们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其起源和种类说明了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在题目中没有体现。5.(2022·福建漳州二模,18,2分)2022年海峡两岸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乡音之旅”“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四地文学论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和话剧表演”等。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④海峡两岸文化走向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 乡音、汉字、文学、书画、话剧等文化交流活动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说法错误。6.(2022·广东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0,4分)2022年9月22~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汉字艺术节的举办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④说法正确;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深刻影响,②说法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7.[2022·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3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并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改革开放后,粤语呈强势发展之态,其原因有:粤语有独特的书面表达体系;香港文化的强势进入广东;国家的特殊媒体政策支持;市民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但今天上述因素都在弱化,粤语急需保护。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粤语。(12分)【解析】 本题答题的限定范围为“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文化创新角度可从文化创新的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方面作答;中华文化角度可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方面作答。【答案】 第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粤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7\n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保护粤语就要发动市民积极参与。第三,粤语历史悠长,内涵丰富,表达体系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要保护粤语就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四,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在粤语发展过程中要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加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12分)1.(2022·北京文综,27,4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 ①后半句观点错误,家书属于精神力量;②观点正确,英雄家书作为正能量,能滋养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观点正确,英雄家书中的内容体现了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④观点错误,英雄家书的根源不是大众文化,而是社会实践。2.(2022·浙江文综,35,4分)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 国家旅游局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表明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①符合题意;李某亵渎红军战士雕像的行为受到广泛谴责,表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公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3.(2022·天津文综,3,4分)790多年前,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挥舞弯刀驰骋征战,如今他的后代用马头琴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内蒙古野马乐团准备了《初升的太阳》等曲目,寓意“和平就是我们的太阳”。这反映了( )A.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27\n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C.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真诚愿望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 C 从马头琴传递和平之声,“和平就是我们的太阳”等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真诚愿望,C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但都与题意无关。4.(2022·安徽文综,7,4分)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答案】A A意思是发愤用功,以至于把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意思是失意落魄时修养自身,得志通达时造福天下,与爱好和平无关;C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与勤劳勇敢无关;D意思是政权要稳定长久,就必须推行顺乎民心的政策,与团结统一无关。5.(2022·四川文综,6,4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 “万众一心”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族情怀”“坚韧品格”“砥砺我们奋力前行”“生生不息”,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③④正确;①不合题意;②排除,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特质。6.(2022·江苏单科,22,2分)《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答案】 C 材料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说明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27\n故选C;A、B不合题意;D错,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7.[2022·课标全国卷Ⅱ,39(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2)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解析】 第(1)问要求分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即找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可从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第(2)问没有明确指出使用哪个模块知识,但根据题意批驳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这一问题,必然要涉及政治生活知识。一方面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批驳,另一方面可从违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破坏中日关系等角度予以批驳。【答案】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2)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8.[2022·重庆文综,14(2),12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22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27\n、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汲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个人应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12分)【解析】 根据设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属于措施类,分析个人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思考的角度为思想和行动两大方面,思想上主要是培养和树立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行动上主要是参与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文化活动等。【答案】 ①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上和平文化的熏陶,并立足传统,继承、吸收中外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确立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②个人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文化活动,倡导、传播和平文化与理念,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潮。9.[2022·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2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解析】 结合材料,首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价值观和雷锋精神的核心中,分析出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其次,从雷锋精神与时代发展相对接,尤其是鹦哥岭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分析出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是对雷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再次,从雷锋精神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角度,分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都需要雷锋精神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答案】 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②鹦哥岭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③当代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雷锋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10.[2022·海南单科,25(3),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27\n【解析】 本题考查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措施。解答本题应依据教材中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和材料提示,从两方面作答。【答案】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内涵意义爱国主义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团结统一为求生存与发展,个体必须结成整体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粉碎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企图的精神力量爱好和平在对外交流中崇尚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是党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在此指引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1.地位、特点和主题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27\n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分析角度内容阐释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文化与人的关系①弘扬爱国主义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能够使爱国主义这种先进文化对人的影响呈现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弘扬爱国主义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弘扬爱国主义能够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弘扬爱国主义能够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①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特征内涵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时代性民族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27\n先进性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022·福建文综,27,4分)“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析】 选A。中华民族精神是动态的,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双百”人物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A正确;B错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错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方向;D错误,在当代中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点拨】 以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类似材料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以及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是高考对本部分知识进行考查的主要形式。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必要性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源泉角度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身角度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27\n主体角度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主心骨”角度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交流与继承角度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时代特征角度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克服对民族精神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误区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并不矛盾。1.(2022·山东德州期末,7,2分)在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江苏省南京市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依据在于(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爱国主义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B 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2.(2022·福建漳州八校联考,15,2分)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③【答案】 C ②错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是多方面的;④错误,27\n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①③正确表达了题干之意。3.(2022·北京丰台区期末,4,2分)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二战中被屠杀的死难者,已成为国际惯例。2022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为了( )①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②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 ③激励当代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④传承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 题目问的是“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排除②;③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4.(2022·江苏南通一模,20,2分)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川藏、青藏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 )①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④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不选;“两路”精神可以体现“团结统一”,但不能体现“爱好和平”,③不选;①④是对“两路”精神的正确认识。5.(2022·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2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B.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D.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答案】 D 从“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D正确;A、B、C均与题意无关。6.[2022·广东惠州二模,37(1),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文化含量最重的,能完整体现华夏民族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宿愿的节日。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都市的忙碌与浮躁中,中秋节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品饼赏月”的节日。在商业化的社会里,一块月饼已无法单独承载现实的中秋文化,年轻一代对于中秋假期的热衷程度要远大于节日本身。传统节日成为商品的推销日,豪华礼盒过度包装奢侈浪费,节日的娱乐功能被视为唯一功能,忽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极的道德价值。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解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11分)27\n【解析】 关于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可以从民族节日蕴含的文化意义方面分析;从“中华文化”角度,中秋节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进行解析;从“民族精神”角度,因为中秋节体现华夏民族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宿愿,因此可以从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团结统一的地位、作用方面进行解析。【答案】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节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寄予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的梦想。(5分)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秋节以及中秋习俗流传千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3分)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秋习俗把家庭团圆运用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是爱家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凭借,也是我们圆梦中华的重要精神资源。(3分)27\n(时间:45分钟__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2·福建漳州八校联考,13)“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汉字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上述说法都正确,故选D。2.(改编题)“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的民族传统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答案】 D 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其的具体诠释,D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改编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新工具。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B.增强抵御外来文化的能力C.加快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D.尊重外来文化,促进共同发展【答案】 A 针对材料中“网络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新工具”,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切实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A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并非一味地抵御和排斥,B说法不准确;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4.(2022·山东青岛二模,31)“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表明( )A.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具有相对稳定性B.“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粹的整体体现C.家庭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D.“家和”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答案】 C “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27\n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表明家庭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粹的整体体现,B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错误。5.(2022·河北衡水联考三,25)“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 由题中对联可知,应为国家兴亡尽到个人应尽的责任,即使面对种种艰难也在所不辞,对联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方面,重在强调国家的重要性,②③不合题意;“只知有国,不知有身”揭示的是爱国主义情操;“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体现的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群才奋起”揭示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①④符合题意。6.(2022·山东日照3月模拟,30)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B “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④正确;①题干没有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7.(2022·山东日照3月模拟,32)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 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①说法不准确;“‘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8.(2022·江苏宿迁二模,23)“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 )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27\n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答案】 B “从历史中重塑”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B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外来文化、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等内容,故排除A、C、D。9.(2022·北京石景山区一模,25)在北起毛乌素沙漠、南至金锁关,东起黄河、西至子午岭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民歌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黄土高原广袤、雄浑中透出几分苍凉的自然环境,赋予陕北民歌独特的地缘基因。这表明陕北民歌具有很强的( )A.民族性B.区域性C.包容性D.创新性【答案】 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陕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赋予陕北民歌独特的地缘基因,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区域性,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10.(2022·湖北襄阳第一次调研,19)2022年12月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的18名大学生和3名市民,在雪后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下,手拉手站在海里组成一条挽救生命的“链条”,成功将一名年轻女子救上岸。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为这些可爱可敬的“95后”大学生点赞。他们的善行义举(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 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不是“义举”,排除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排除④;他们的善行义举体现了①③。11.(2022·山西忻州一模,18)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 D 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是对遇难者的悼念,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12.(改编题)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①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 A ②说法错误,精神力量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④错误;①③是对弘扬中国精神意义的正确理解。27\n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2022·安徽“江南十校”联考,38(2)]2022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北京APEC会议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盛会。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等都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其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新中装”更是一大亮点和重头戏。“新中装”以“中”为根,款式、面料、纹样、工艺、色彩上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厚底蕴;以“礼”为魂,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好客之道;以“新”为形,电脑提花机织、中西结合裁剪、寓意亚太经济体山水相依的纹样设计等都别具一格。北京APEC会议的文化展示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解析】 本题知识指向宽泛,需要通过获取与解读情境信息进行归纳作答。“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综合国力的影响;别具一格的“新中装”是一种文化创新,以“中”为根、“礼”为魂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新”为形体现了吸收借鉴和博采众长。【答案】 ①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新中装”等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的悠长古韵、精深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4分。考生若回答“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鲜明民族性”可给2分)②以中为根、以礼为魂、以新为形的“新中装”设计,体现了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4分)③通过传统文化展示,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分)14.(2022·山东烟台一模,42)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2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再次将“齐鲁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称之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文化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并包含有丰富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德法互济等政治主张。齐鲁文化中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兼爱非攻、求同存异、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要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对齐鲁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挖掘和阐发。材料二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1)说明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13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市在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15分)【解析】 第(1)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可采用“1+1=1”的操作方法,即从材料中提炼一条信息,找一条对应的观点,组织一个答案要点。齐鲁文化是“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重视经济发展,27\n并包含有丰富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德法互济等政治主张”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齐鲁文化中崇尚气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体现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作用;“要大力弘扬齐鲁文化……挖掘和阐发”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第(2)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问题,唯物辩证法包含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具体调用哪个知识点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5分)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要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爱好和平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5分)③对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3分)(2)①利用自身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是研究矛盾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分)②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是注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5分)③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是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分)2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广东省2022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五年高考真题2022届高考政治第三部分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全国通用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4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模拟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4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试真题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39灿烂的中华文化过模拟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39灿烂的中华文化试真题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3:06
页数:27
价格:¥3
大小:842.2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