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诗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之传记类限时训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1

2/31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lù] 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 [kuǎn]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dǐwǔ)。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n(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参考答案4.A5.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6.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通顺1分)(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参考译文: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文化常识或文言知识积累:1.岐王初就藩:登王位2.世宁密檄[xí]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密令”3.母丧归。服阕赴京。守丧期满除服。闋,终了。4.敕王止治其国。帝王的诏书、命令。5.毋挠有司:(1)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2)泛指官吏.“司”即“主管、管理”。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n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异他甥。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炀帝时,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帝有天下,诏即所葬园为寿安陵,谥曰穆,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窃言于帝曰窃:私下B.武帝深纳之。纳:接受C.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归:归顺D.汝勿妄言,灭吾族矣妄言:胡说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东”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B.“娣”即娣姒,古代同夫诸妾互称,即妯娌,兄弟的妻子的合称。文中是指后者。C.“擢拜”提拔授官。如《后汉书·赵岐传》:“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窦氏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后来嫁给高祖为妻。B.窦氏年幼时就曾劝说武帝以百姓为念,善待娶自突厥的皇后。C.窦氏父母商定,射中门屏上所画孔雀眼睛者才可娶窦氏为妻。D.窦氏的陵园被修建成寿安陵,后来与高祖合葬在此。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2)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参考答案4.C、(嫁给)5.B、(应是前者之意)6.D、(高祖与窦氏合葬在献陵)7.(1)有来求婚的公子,就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孔雀,暗中约定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辄”“潜约”“许”各一分,大意二分)(2)这些(鹰马都是)可以进贡(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这里)\n,有的人如果和皇上说的话,必然会连累到您,希望您仔细考虑。(“堪”“累”“熟”各一分,大意二分)译文:高祖太穆皇后窦氏,是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的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出生时头发垂过脖颈,三岁时(头发)和身子一样(长)。读《女诚》、《列女》等文章,看一遍就不会忘。周武帝尤其喜爱和看重她,在皇宫里抚养她,(对待她)不同于其他甥女。当时武帝娶突厥女子为皇后,(却并)不宠爱。窦氏还年幼,私下对周武帝说:“四面边境还未宁静,突厥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控制(自己的)感情(对皇后多加)抚慰,以百姓为念。只要有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和关东就不足为患了。武帝由衷地接受了她的建议。窦毅听说这件事,对长公主说:“这个女孩才貌这样(出众),不能轻易地将(她)许配给别人,应当为(她)找(一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来求婚的公子,就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孔雀,暗中约定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前后(来了)几十个人都没有人能射中。高祖后来(也)来(求婚),射两(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非常高兴,于是将(窦氏)嫁给了高祖。等到周武帝驾崩,窦氏追思(他就)像失去了亲生父母一样。隋文帝受禅时,窦氏听说后痛哭,扑倒在床上说:“恨我不是男人,(不能)拯救舅舅家的危难。.窦毅与长公主马上捂住(她的)嘴说:“你不要胡说了,(否则会)使我们家族灭门啊!.窦氏侍奉元贞太后,因为孝顺而闻名。太后身体弱、年纪大,又得了病,并且性格一向严厉,媳妇们都很畏惧,没有敢去服侍她的。窦氏侍奉她,却和悦恭谨、恪尽孝道,有时一个多月不脱衣服鞋子(地伺候太后)。(窦氏)擅长写文章来作为(天下女子的)规范,行文素雅得体。又擅长书法,(临幕的字)与高祖的字放在一起,别人分辨不出来。隋炀帝时,高祖做扶风太守,有几匹骏马。(窦氏)常常对高祖说:“皇上喜欢雄鹰和骏马,(这是)您知道的。这些(鹰马都是)可以进贡(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这里),如果有人和皇上说的话,必然会连累到您,希望您仔细考虑。.高祖(还)没下决心,最终就(真的)因为这件事情遭到贬谪。不久,窦氏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高祖回想起窦氏的话,才考虑为自己谋求安全的计策,多次寻找好的鹰犬进献给皇上。不久(就被)提拔为将军。于是流着泪对儿子们说:“(如果)我早听从你母亲的话,(那么)做这个官(已经)很久了。.(后来)高祖拥有了天下,下诏在窦氏埋葬的陵园修建寿安陵。封窦氏谧号为“穆.,后来(与高祖)合葬在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n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参考答案4.D(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5.B6.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7.(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n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4)姓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唐璿字休璟,京兆始平人。曾祖规,为后周骠骑大将军。休璟少孤,授《易》于马嘉运,传《礼》于贾公彦,举明经高第。为吴王府典签,改营州户曹参军。会突厥诱奚、契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数馘多,迁朔州长史。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高宗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圣历中,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洪源谷,休璟以兵数千临高望之,见贼旗铠鲜明,谓麾下曰:"吐蕃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将兵,欲以示武,且其下皆贵臣酋豪子弟,骑虽精,不习战,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六战皆克,斩二将,获首二千五百,筑京观而还。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后嗟异,擢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  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安西道闭。武后诏休璟与宰相计议,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后曰:"恨用卿晚。"进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改太子右庶子,仍知政事。累迁检校吏部尚书。景龙二年致仕。延和元年卒,年八十六。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岨,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师料敌未尝败。初得封,以赋绢数千散赒其族,又出财数十万大为茔墓,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选自《新唐书唐休璟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璟收其溃亡溃亡:溃散逃跑的士兵。B.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少选:一会儿。C.景龙二年致仕致仕:到任做官。D.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当时:当时的人们。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B.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C.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nD.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休璟富有军事才干。他对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了然于心,为边防出谋划策非常得当,无论是用兵还是料敌未曾失败过。B.唐休璟作战知己知彼。他对进犯凉州的吐蕃军队的用兵意图和实力判断准确,并且果断大胆地直接进攻,结果取得了大胜利。C.唐休璟颇受信任和重用。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时,都督周道务将军队委托给休璟;武后多次采纳休璟的意见和谋略。D.唐休璟爱护族亲。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拿得到的封赏周济族人,还出钱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已死的亲属全部改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2)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参考答案4.C(致仕:辞官退休。)5.C6.D(“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因果关系不成立。)7.(1)于是陈述制敌的策略,请求收复四镇。武后派遣王孝杰攻克龟兹等城,是唐休璟建议的结果。(“复”“拔”“倡”各1分,大意2分)(2)武后责备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人说:“唐休璟熟知边疆事物,你们这些人十个不顶他一个。”(“诮”“练知”“当”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唐璿,字休璟,是京兆始平人。他的曾祖父唐规,是后周的骠骑大将军。唐休璟少年时死了父亲,跟随马嘉运学习《易》,跟随贾公彦学习《礼》,参加了明经科考试名列前茅。唐休璟任吴王府典签,后改任营州户曹参军。时逢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都督周道务把军队交给唐休璟,唐休璟在独护山打败突厥人,查点割取的所杀敌人的左耳,为数不少,唐休璟升任朔州长史。永淳年间,突厥人包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商议放弃丰州而保卫灵州、夏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这样做,高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垂拱年间,唐休璟升任安西副都护。适逢吐蕃打败焉耆,安西道大总管韦待价等战败,休璟招收他手下溃散逃跑的士兵,来平定西土,被任命为灵州都督。于是陈述制敌的策略,请求收复四镇。武后派遣王孝杰攻克龟兹等城,是唐休璟建议的结果。圣历年间,唐休璟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领骑兵数万侵犯凉州,进入洪源谷,唐休璟率兵数千登上高地眺望,见敌军旗帜铠甲鲜明,对部下说:“吐蕃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莽布支新近领兵,想显示武力,而且他的部下都是显贵大臣、部落首领的子弟,他们虽然精于骑术,但不熟习作战,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披上铠甲先攻入敌阵,六战皆胜,斩杀敌人两个大将,斩获敌人首级二千五百个,筑成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功绩,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筑成的高冢)而回。吐蕃来请和,朝廷设宴,吐蕃使者多次窥视唐休璟,武后询问原因,使者回答说:“洪源之战,这位将军杀死我方很多士卒,骁勇无比,现在很想认识他。”武后赞叹称异,提升唐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西突骑乌质勒与众蕃失和,率兵互相进攻,安西道断绝。武后下诏令休璟和宰相商议,没过多久,就筹划决定了应当施行的措施。武后说:“遗憾的是任用你晚了。”唐休璟加官升爵为夏宫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后责备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人说:“唐休璟熟知边疆事物,你们这些人十个不顶他一个。”唐休璟转任太子右庶子,仍然主持政事。多次升迁担任检校吏部尚书。景龙二年辞官退休。延和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六岁。\n唐休璟身为儒臣号称通晓用兵之事,从碣石到四镇,其间土地绵延几万里,山川的平坦险阻,关塞的险要,他都能讲出来,所以用兵预测敌情不曾失败。最初得到封赏,把赋绢数千匹分发下去周济族人,又拿出数十万钱财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的死去的亲属全部葬进去,受到当时的人们的称赞推重。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杜暹[xiān],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qì]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guàn]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n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5分)(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分)参考答案4.B(根据大意及提示性词语断句)5.D(“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6.C(C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7.(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授、以、被动句、重分别1分,句意1分)(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坐、下、宾语前置句、劝分别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6)\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T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2)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参考答案4.B(原文标点: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n5.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6.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7.(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各1分,句意2分)(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敌做的事情。”(得分点:谕、要、进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luò]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n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颜最终获得任命。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参考答案4.D(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呆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5.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6.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7.(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得分点:“卓荦倜傥”“识”“器”“见”各1分,句意1分)\n(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日:“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日:“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参考答案4.B(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5.C(左迁是贬官。)6.B(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7.(1)译: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因”“规”“赍”各1分,句意2分。)(2)译:(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为……所”“慢”“引决”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n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选自《新唐书·列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n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参考答案4.D【解析】“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答案为D。(3分)5.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分)6.D【解析】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3分)7.(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故事”“以”“优诏”各1分,大意2分。)(2)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历图谋。(“畋”“从…‘往往”“畏”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n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节录自《陈书·孔奂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B.孔奂为人刚正。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n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5分)(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5分)参考答案4.B5.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6.D最终高宗没有同意孔奂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后主的意见。7.(10分)(1)(5分)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很多。(得分点:“子女”“庶”“保持”“济”各1分,句意1分)(2)(5分)太守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会不能置办这些东西,只是老百姓还有周济不到的,不允许我独自享受温饱罢了。(得分点:“何为”“但”“周”“容”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未通读过的。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辫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时值侯景之乱,京城被攻陷后,朝中官员都被拘禁,有人向贼帅侯子鉴推荐孔奂,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时侯景的士兵都放荡不羁,凶威四溢,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又身居高职,朝中官员看见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慢自如,毫不屈服。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当时贼寇剥削掠夺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奂常常保护他们,得以保全而度过危难的人很多。高祖受禅即位后。永定二年,校为晋陵太守。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唯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曲阿富人殷绮,见孔奂住所朴素俭约,便送给他一套衣服,一床毡被。孔奂说:“太守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会不能置办这些东西,只是老百姓还有周济不到的,不允许我独自享受温饱罢了。”当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能妥善地处理政务,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是很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这时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托仆射仲举同孔奂一起决定。世祖驾崩后,高宗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孔奂性格很耿直,对私相瞩托之事一概回绝,即使尊贵如太子,重臣如公候,对他感情相加,也不为此屈服。后主在东宫时,想任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想答应他,孔奂便上奏章说:“江总是文笔华丽之人,现今皇太子文笔不错,不用再从江总学习,以臣之拙见,应选择厚道之人,来辅佐太子。”高宗又说:“按照你说的,谁居此位最合适?”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品德高尚,性情敦厚机敏,可以担当此任。”后主当时也在场,就说:“王廓是王泰之子,不可任太子詹事。”孔奂又说:“宋朝范晔是范泰之子,也任太子詹事,前代没疑义。”后主仍固执己见,高宗最后还是任江总为太子詹事,因此忤逆了皇上。孔奂耿直如此。至德元年去世,当时七十岁。\n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阼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哮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啕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椿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初,学曾欲招东阳、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酾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攀足。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珂尢坝水)誊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学曾任事劳勘。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摘编自《明史》)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侩学曾得罪罢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两城崩百余丈/贼益嗅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道,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他不应该庇护冯保。他因此得罪了张居正。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受张居正指示弹劾他。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C.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哮拜父子。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但是火点后,城外的官军来到,结果刘东旸、许朝他们都被叛贼杀死了。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2)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参考答案\n4.C5.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6.B,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希居正指劾之”句中“希”为“迎合”之意。“指”为“旨”的通假字,意图之意!7.(1)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关键词,“殁”,“寻”,“致仕”各1分,句意2分)(2)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退兵驻扎花马池,魏学曾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延榆林的部队。(关键词,“会”,“引次”,“趣”各1分,句意2分)译文:魏学曾,字惟贯,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升郎中。有宦官为商人请求支取上万两粮草银。魏学曾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不久,升为光禄少卿,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年,当地少数民族大举进攻永平。魏学曾进驻山海关,用檄文让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取得大胜。魏学曾升为右副都御史。于是,他调换将吏,整理屯田二千多顷,数次击败敌人,被朝廷封赏。后因病离任。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很快改在吏部任职,转为左侍郎。  穆宗皇帝去世,大学士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官弹劾他。魏学曾修书大学士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今天的事情是不应该庇护这个阉官。”张居正大怒。等到高拱被赶出朝廷,满朝的文武都大惊失色。唯独魏学曾高声地说:“皇上登位伊始,就贬逐顾命大臣,诏书出自何人,不能不公开告诉百官。”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张居正也以疾病推辞诸臣来访,从此更加与张居正相违悖。魏学曾贬为南京右都御史。没有上任,给事中宗弘暹[xiān]迎合张居正弹劾他。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万历十九年(1591)春天,内阁大臣王锡爵推荐魏学曾。于是,魏学曾起用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第二年,哱[pò]拜反叛,于是煽动诸部落叛乱。陕西全境震动  魏学曾下令副总兵李日句率游击吴显赶赴灵州,另遣游击赵武赴鸣沙州,沿黄河一带阻止叛贼南渡。第二天,叛贼胁迫庆王登上东城,乞求暂时罢兵,诡称愿意献出首倡叛乱者的脑袋。正好官军粮食吃完了,于是退兵驻扎花马池,魏学曾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延榆林的部队。六月再一次攻城,连战不下。起初,魏学曾想招降刘东旸、许朝,命令他们杀死継拜父子以赎罪。刘东旸用箭将一信射到城外,相约为内应,半夜点火为信号。火点后,城外的官军未到,叛贼将刘东旸、许朝同谋的人五十余人杀死。七月,魏学曾与叶梦熊、梅国桢定下计策,决黄河大坝让黄河之水灌城,水达到城下。八月,黄河决口,大堤毁坏,城外水深有八、九尺,东西城崩塌百余丈。叛贼更加害怕,要求和议,悬而未决时,魏学曾因得罪被罢官。朝廷命令叶梦熊代替他,叶梦熊于是取得成功。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是他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尚书石星以下多说魏学曾无罪。李如松也说:“魏学曾被逮捕时,三军将士泪如雨下。”叶梦熊也将功劳归于魏学曾。皇帝不听,魏学曾在家乡居住数年后死去。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2)姓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n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4.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垣迎说辅日/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2)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参考答案4.B(“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5.B(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6.B(“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n7.(1)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2)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参考译文]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郅辅进王府后,司马顺问道:“张方要谋反,你知道吗?”郅辅回答说:“是这样。”司马颐说:“派你去除掉他可以吗?”郅辅说:“行。”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型盟血工王素和张方亲近无间,持刀进入,守门者也不怀疑,郅辅趁着张方在灯下打开信函时:就斩了他的头。司马颥任命郅辅为安定太守。当初,缪播等人议论,认为杀了张方,将首级送给司马越,冀东的军队便可退走。等听说张方已死,山东之兵更加争着入关。司马颐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3)姓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父文操,本府军校,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以全节之贵,累赠太师。全节少从军旅,同光末,为捉生指挥使。赵在礼之据魏州也,为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唐明宗即位,授检校司空,历博、单二州刺史。天成三年,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移刺郢州。长兴初,就加检校司徒,在郡有政声,俄授河西节度使。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邀其厚贿,全节无以赂之,谓全节曰:“绛州阙人,请事行计。”\n全节不乐,告其同辈,由是众口喧然,以为不当,皇子重美为河南尹,闻而奏焉。清泰帝召全节谓曰:“沧州乏帅,欲命卿制置。”翌日,授横海军两使留后。高祖即位,加检校太保,正授旌节。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时李金全据州叛,引淮军为援,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以功加检校太尉。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镇州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全节曰:“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州里荣之。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赠中书令。(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蜀军攻其城会:恰逢B.朝廷嘉其功嘉:嘉赏C.邀其厚贿邀:邀请D.勿让之也让:推辞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B.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C.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D.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全节因为父亲的缘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师的称号,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B.马全节在金州危难之时,拼死抗争保住了金州,但刘延朗趁皇上准备奖赏马全节的时候,准备狠狠地敲他的竹杠。C.马全节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荣的叛乱而多次受封,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兢兢业业,不侵占国家的财产。D.马全节不摆架子,曾回到家乡拜见家乡长官,家乡人把这当作荣耀,但可惜的是马全节在五十五时就去世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5分)(2)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5分)参考答案4.C(邀:索取。)5.B(所给语段的意思是: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奏将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6.A(“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属于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全节赴任及之”;另外,高祖只是上奏将他召回,是明宗任命他做沂州刺史。)7.(1)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得分点:托、逸,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2分。)(2)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有征调钱粮的任务,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得分点:属、有所、征发,各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父亲文操,曾任本府军校,官做到检校尚书左仆射。因为全节显贵,多次赠官到太师。全节年少时就参军,同光末年,为捉生指挥使。赵在礼占据魏州时,他任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明宗登上皇位,授予他检校司空,历任博、单二州刺史。\n天成三年,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调任郢州刺使。长兴初年,加官检校司徒,在郢州有政绩声望,很快授予河西节度使。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奏将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清泰初年,全节担任金州防御使。正碰上蜀军攻打该城,州兵仅有一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全节就拿出所有家财赏给士兵,又出奇兵阻击敌人,拼死奋战。敌贼退走,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让他到京城,准备予以奖励。当时刘延朗任枢密副使,向他索取很大一笔贿赂,全节拿不出财物,他就告诉全节说:“绛州缺人,请你准备前去。”全节不高兴,将其事告诉了同辈,因此众人大声喧闹,认为不合理,皇子重美任河南尹,听到此事后奏了上去。清泰帝召见全节对他说:“沧州缺乏主帅,打算命你管辖此地。”第二天,授予横海军两使留后。高祖登上皇位,加官检校太保,正式授任全节为节度使。天福五年,授予检校太傅,调任镇守安州。当时李金全占据州城作乱,招引淮军为增援,高祖于是任命全节率军讨伐平定了他,因功加官检校太尉。安重荣叛乱,授予全节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和重荣在宋城交战,大败重荣。平定镇州后,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八年秋,遭逢母亲的丧事去职,很快又起复任职。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有征调钱粮的任务,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开运元年秋,授予全节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不久加官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战役中,他出了大力。全节刚刚拜任邺都时,因为元城是他的故乡所在县,就到县庭拜见,县令沈遘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见礼。全节说:“父母之乡,自然该当表示敬意,不必推辞啊。”故乡人为此感到骄傲。二年,授予顺国军节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龄五十五岁。追赠为中书令。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妳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干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nA.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B.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C.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D.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B.主簿为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史。C.三司又称三公。三公有两类定义,一是司空、司徒、司马;二是太傅、太师、太保。D.互市指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进典签于吏部”等。B.季舒才思敏捷,多次为文襄写奏折,使得文章:“得申劝戒”,为后文其屡次受到重用埋下了伏笔。C.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D.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神武亲自检查是否有空缺的官位后,就让季舒担任了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2)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参考答案4.D(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5.C(三公一词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定义,只说有两种定义则是错误的,清朝时也设有三司,不过并不属于选项中的定义。)6.D(神武并不是亲自检查有没有空缺的官位,而是精简官员,让季舒补官。)7.(1)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机事、内伎、始”各得1分,句意通畅得2分。)(2)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流放北方。(“宿憾、过状、由是”各得1分,句意通常得2分。)参考翻译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朝外交官。季舒幼年丧父,聪明机敏,广泛地阅读经书子集,擅长写文章,有惊世之才。十七岁,担任文书佐史一职,被大将军赵群公琛所器重,并向神武举荐他。神武亲自精简六部侍郎闲职,季舒补职,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文襄辅佐政事时,季舒调任大将军中兵参军一职。(文襄)十分地宠爱亲近他,并认为在魏帝身边,应该安插(自己)亲信之人,所以提拔季舒为中书侍郎,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文襄每次向魏王上书、进谏、奏请时,因文辞繁冗,季舒都为他(文章)润笔并疏通文意,这使文章表达获得劝谏意味。孝静帝到盟主国进贡时,经常与季舒讨论问题:“催中书是你我生养父母(恩人)啊!”季舒调任黄门侍郎,兼管都统。虽身在魏朝,但心却归属于盟主国,(有人)迷谏机密事时,都能参与其中并传播信息,正因为这个缘故,宾客都聚集在一起,季舒诚挚地礼待他们,因此收获了很多声誉,地位超过了崔暹,崔暹曾在叔父官府朝堂上对着屏障下跪说:“我如果获得仆射一职,都是叔父您的恩德啊!”他是如此重视权贵。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效法,文襄没有放纵其妄为,用法度惩治,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的教唆,于是他们都被众人嫉妒怨恨。不久文襄遇难后,文宣即将到晋阳赴职,黄门侍郎阳休之劝季舒陪从一起前去迎接,季舒说:“一天不举办聚会,其空闲时心如同刀割。”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于是没有请求同行,想要放纵作乐,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n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流放北方。天保初年,文宣帝了解到季舒无罪,便追封他少府一职,又升迁侍中,不久便兼任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得恩戴。乾明初年,杨愔按文宣帝的遗令,罢免了季舒仆射一职,正逢母丧便接触所有职位。复用后,授职光禄勋,兼任中兵尚书,出任为齐州刺史,由于派人南渡与他国进行通商贸易,加之贿赂官员一事,受到这两件事的牵连,被御史揭发罪状,因被赦免而未加追究。武成居藩,曾患病,文宣下令季舒帮助治病,季舒竭尽了心力。大宁初年,追还季舒回朝,招之于宫中慰勉,多次升迁,担任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一职,营建昭阳殿时,皇上下令季舒监造,因叛事方式不符合标准被胡长仁私下检举,于是季舒外调兖州刺史,因在吏部赌博一事,遭到责罚并罢免了职位,加上贿赂广宁王宅思彤一气,决定鞭打数十下,武成帝死后,朝廷不准季舒参与吊唁哭丧官员的行列中,很长时间,才拜封他为胶州刺史,升迁至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阳副干事一职。外加左光禄大夫一职,等待文林馆(同意担任职位)的诏命,监撰《御览》,特加准进入文林馆监修《国史》,季舒生平喜爱国书文籍,晚年更是机灵心细,勤奋,他推举人才,奖赏勉励青年人写文章,当时人都称道他言行一致,因此远近闻名。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5)姓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尝决水利滞讼。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dí]更平。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寻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师鲁撙帑[注]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上谓执政曰:“儒生能办事如此!”予职直秘阁。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奏可,遂着为令。为国子祭酒。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首奏:“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俾廉耻兴而风俗厚。”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上闻之喜曰:“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诏充遗留礼信使。初,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师鲁言:“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沿途宴设,力请彻乐。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夺。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捐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以绍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选自《宋史·颜师鲁传》,有删改)[注]撙:节制。帑(tǎng):财物。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决水利滞讼滞:积压B.师鲁撙帑缗,尽偿宿负宿:停留C.俾廉耻兴而风俗厚俾:使D.故金终不能夺夺:改变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B.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C.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D.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师鲁关心民生,体恤百姓。年成大荒,他开仓放粮,想办法稳定粮价,得到上司赏识;他在泉州任职三年,施政以爱民宽容为原则,得到商人胡人的敬服。B.颜师鲁为政有方,老成持重。他出使浙西,办事能力强,得到皇帝的称赞;农民开垦荒地,租税被坏人豪强侵占,他上奏提出建议,得到朝廷肯定,并写成法令。\nC.颜师鲁忠于国家,刚正守节。起初,宋朝的使者到金国被侮辱,颜师鲁担任遗留礼信使时表示自己会用死来守节,他践行自己的诺言,并宣扬孝道,令金国佩服。D.颜师鲁有孝心。他从小就端庄严肃像个成年人,天生有孝心。他的父亲去世,他携带灵柩从海上回家,刚上岸就刮起猛风,人们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到了上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5分)(2)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5分)参考答案4.B【解析】该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来判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B项在原文第二段,“师鲁撙帑]缗,尽偿宿负”。“尽偿宿负”中“偿”作谓语,“负”作宾语,“宿”作宾语“负”的定语。故该项译为“停留”不正确。宿:旧的。5.A【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语气(词),二看结构,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得到多数分数了。看语气,指的是关注语气词,语气词多属句末标志,如本题“焉”“也”,“者”表句中停顿;看结构是指文段中大多有相似甚至相同结构的句子,这些结构的句子应该自然断开。“宽比限,免代输”是一组结构相同的句子,所以两句之间应断开;“序”与“宽”之间应断开;故排除D。“役法”与“细民”是两个主语,主语之间应断开,故排除B。“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教和预正是两个动词,所以“属邑和预正”之间应断开,故排除C。6.C【解析】准确解答分析、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2)题文对照,确定正误。(3)明确陷阱,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词语误解”、“曲解句意”、“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张冠李戴”六大类型。其他还涉及到“误用因果”“强加关系”“以偏盖全”“夸大其辞”等等。C项的答题区域在原文第四段,“故金终不能夺”,“令金国佩服”于文无据。7.(1)只应当纠正他们租税的收取,不应当用盗种土地法制裁,(这样做)就失去鼓励农耕的本意。(2)颜师鲁的学问品行一向合乎规定,总是以身作则,和学生们谈话,勤勉不懈地拿管好自己树立诚信为根本。(1)句要在译出大意的前提下,准确翻译出“但”、“正”、“绳”、“以”、“劭”(2)句要在译出大意的前提下,准确翻译出“素”、“孚”、“率”、“身先”、“孜孜”。【参考译文】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年间,考取进士被提拔,历任莆田、福清知县。曾经判决水利方面积压的案件。年成遭大饥荒,打开仓库劝导人们有无相济很得法而不去压制粮食的价格,船运来的粮食都集中到这里,市场买粮食的价格又平稳下来。郑伯熊担任常平使,把他推荐给朝廷,守帅陈俊卿特别看重他。不久改任出使浙西。差役法有很多弊病,老百姓甚至把鸡、猪、坛罐、床折算成产业人力,遇到差役就毁灭全家。颜师鲁教导属下各县,修正流水册,考证差役的次序,放宽追缴的期限,免去代输,(百姓)都认为便利而安定下来。盐税每年有一百万之多,本钱很久不能供给,一亭一灶私自售卖的,禁令下了不能止住,判刑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颜师鲁节省开支,全部偿还了旧债,告诫官吏不得侵占挪用。皇上对执政大臣说:“读书人这样能办事!”给他直秘阁的官职。农民有开垦荒地变成耕田没来得及交租的,坏人豪强多半据为已有而收利,颜师鲁上奏:“只应当纠正他们租税的收取,不应当用盗种土地法制裁,(这样做)就失去鼓励农耕的本意。”奏章得到肯定,于是写成法令。担任国子祭酒。当初,皇上告知执政选择老成持重的人到太学作为表率,所以有这个任命。颜师鲁首先上奏:“应当讲清楚理学的道理,严禁穿凿附会,使廉洁知耻的作风兴起而风俗淳厚。”颜师鲁的学问品行一向合乎规定,总是以身作则,和学生们谈话,勤勉不懈地拿管好自己树立诚信为根本,成绩非常突出的一定给予奖励,因此人人懂得约束奋进。皇上听了高兴地说:“颜师鲁到学校不久,纪律很整肃。”朝廷下诏(颜师鲁)担当遗留礼信使。当初,遗留使到达金国,(金国)必定要命令(宋朝使者)戴花听音乐。颜师鲁说:“国家的力量现在不能和过去比,金国人可能强迫我不守礼节,(我)发誓用死来守节。”沿途设宴招待,极力请求撤去音乐。到达燕山,又谢绝戴花宴射。当时孝宗皇帝因孝闻名,颜师鲁根据经书陈述道理,反复慷慨陈词,因此金国人始终不能改变(他的主意)。\n授任吏部尚书兼侍讲,多次上奏章请求告老退休,凭着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泉州知州。在泉州任上,共经历三年,一心用爱护百姓宽容属下各县作为政事的原则,刚到任就免除舶来货物的(税),那些商人胡人特别敬服他的清廉。在绍熙四年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五岁。颜师鲁从小就端庄严肃好像成年人,孝顺友爱是他的天性。当初担任为番禺县主簿,父亲去世回家,携带灵柩在海上航行,水路几千里,过了三天刚登上岸,就刮起了猛烈的飓风,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6)张浚传(节选)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宰相九龄弟九皋之后。父咸,举进士、贤良两科。浚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张邦昌僭立,逃入太学中。闻高宗即位,驰赴南京,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驾幸东南,后军统制韩世忠所部逼逐谏臣坠水死,浚奏夺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  时乘舆在扬州,浚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浚度金人必来攻而庙堂晏然殊不为备力言之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皆笑其过计。  建炎三年春,金人南侵,车驾幸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浚同节制军马,已而胜非召,浚独留。时溃兵数万,所至剽掠,浚招集甫定。会苗傅、刘正彦作乱,改元赦书至平江,浚命守臣汤东野秘不宣。未几,傅等以檄来,浚恸哭,召东野及提点刑狱赵哲谋起兵讨贼。时傅等以承宣使张俊为秦凤路总管,俊将万人还,将卸兵而西。浚知上遇俊厚,而俊纯实可谋大事,急邀俊,握手语故,相持而泣,因告以将起兵问罪。时吕颐浩节制建业,刘光世领兵镇江,浚遣人赍蜡书,约颐浩、光世以兵来会,而命俊分兵扼吴江。上疏请复辟。傅等谋除浚礼部尚书,命将所部诣行在,浚以大兵未集,未欲诵言讨贼,乃托云张俊骤回,人情震詟,不可不少留以抚其军。后因病而去,孝宗震悼,辍视朝,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忠献。(节选自《宋史·张浚传》,有删改)4.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举进士、贤良两科    科:科目、等第B.识者知为大器     大器:能担负重任的人C.浚奏夺世忠观察使    夺:争夺D.时乘舆在扬州      乘舆:皇帝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浚度金人必来攻/而庙堂晏然/殊不为备/力言之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皆笑其过计B、浚度金人/必来攻/而庙堂晏然/殊不为备/力言之/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皆笑其过计C、浚度金人必来攻/而庙堂晏然/殊不为备力/言之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皆笑其过计D、浚度金人必来攻/而庙堂晏然/殊不为备力/言之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皆笑其过计6.下列对文章内容叙述最为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浚富有才识。四岁就成为孤儿,行为端正,没有谎言,认识的人认为他将成大器。进入太学,考中进士,靖康初年便任为太常簿。B、张浚认为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因此皇上拂逆宰相的意思,授任集英殿修撰、知兴远府。C、金人侵犯南方,皇帝到钱塘,留下朱胜非在吴门抗御,让张浚一同节制军马。后来朱胜非被召回,张浚单独留下来。D、苗傅等人打算授任张浚为礼部尚书,命他率领所部到行宫,张浚认为大兵未集,不打算宣称讨贼,于是托称张俊骤回,人情震动,不可不滞留以招抚军队。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5分)(2)会苗傅、刘正彦作乱,改元赦书至平江,浚命守臣汤东野秘不宣。(5分)\n参考答案4.C解析:夺:夺去 5.D   6.B解析:张浚违背了宰相的意愿。7.(1)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将要有所作为,正如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你留下来辅助我吧。(2)正好苗傅、刘正彦作乱,改元诏书到了平江,张浚命令守臣汤东野秘而不宣。文言文译文: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代。其父张咸,考中进士、贤良两科。张浚四岁就成为孤儿,行为端正,没有谎言,认识的人认为他将成大器。进入太学,考中进士。靖康初年,任太常簿。张邦昌僭立为帝,他逃到太学中。听说高宗即位,乘马赶到南京,任枢密院编修官,改任虞部郎,升任殿中侍御史。皇帝到东南,后军统制韩世忠部队逼逐谏臣坠水而死,张浚上奏夺去韩世忠观察使一职,上下才知有国法。升任侍御史。当时皇帝在扬州,张浚说:“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拂逆宰相的意思,授任集英殿修撰、知兴远府。尚未出发,升任礼部侍郎,高宗召见对他说:“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将要有所作为,正如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你留下来辅助我吧。”授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料想金人一定会来攻,而朝廷晏然,一点不作准备,极力向宰相建议,黄潜善、汪伯彦都笑他过虑。建炎三年(1129)春天,金人侵犯南方,皇帝到钱塘,留下朱胜非在吴门抗御,让张浚一同节制军马。后来朱胜非被召回,张浚单独留下来。当时溃兵数万,所至之处剽掠不已,张浚招集平定下来。正好苗傅、刘正彦作乱,改元诏书到了平江,张浚命令守臣汤东野秘而不宣。不久,苗傅以檄书寄来,张浚痛哭,召东野及提点刑狱赵哲商量起兵讨贼。当时苗傅等人任命承宣使张俊为秦凤路总管,张俊率领一万多人返回,准备解甲而归。张浚知道皇上对张俊很厚道,而张俊纯朴实在可以共谋大事,急忙邀请张俊,握手畅叙旧情,相对而泣,于是告诉他打算起兵问罪。当时吕颐浩节制建业,刘光世领兵驻屯镇江,张浚派人带着蜡书,约请颐浩、光世率兵来会,而命张俊分兵扼守吴江。上疏请求复辟。苗傅等人打算授任张浚为礼部尚书,命他率领所部到行宫,张浚认为大兵未集,不打算宣称讨贼,于是托称张俊骤回,人情震动,不可不滞留以招抚军队。最后生病去世,孝宗悲悼,停止上朝,追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号“忠献”。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6)姓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瑒,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n。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瑒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瑒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瑒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瑒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瑒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瑒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瑒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瑒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瑒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瑒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瑒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寻除中护军,复爵邑,入为度支尚书,领步兵校尉。俄加散骑常侍,迁侍中、祠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瑒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瑒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节选自《陈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尤便书翰。书翰:书牍文札。B.乘虚奄至奄至:突然到来。C.该通释典该通:全面通晓。D.优诏不许优诏:优厚待遇。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瑒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B.孙瑒审时度势,及时归顺。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府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派遣使者表达了归顺之意。C.孙瑒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之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D.孙瑒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建造讲经之处,经常与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5分)(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分)参考答案4.D(优诏:嘉奖的诏令)5.C6.D(“建造讲经之处”错,应该为“造访讲经之处”)\n7.(1)孙瑒假装同意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周兵对他非常害怕。(“伪”1分,“潜”1分,“惮”1分,句意2分,共5分。)(2)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走到了这样的地步(实属天意),天意难道能够违抗么!(“陈力”1分,“协义”1分,“奖”1分,句意2分,共5分。)译文:孙玚,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书牍文札。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适逢郢(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攻取外城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归顺)。高宗登上帝位之后,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京镇守公安。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后主继承帝位后,又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又担任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仍然担任次侍中职务。后主多次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亲厚和睦。(孙玚)生性通脱平和,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之士(讲学),冬夏两季供给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召集的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孙玚每次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仰慕敬服的。(孙玚)因为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上)下达嘉奖令屡屡挽留。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0:12 页数:31
价格:¥3 大小:134.6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