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用2022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技法提分点26 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四角度评价思想观点读文支招三品悟透诗家语1.品意象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往往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饱含思念,“柳”代表惜别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等于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如诗歌中的“落花”“晚树”等。2.品字眼找到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句,就较易把握作者的情感。如诗歌中的“空”“怨”等。3.品技巧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所以分析写作技巧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诗歌中对比、用典等技巧。典题文本(2022·浙江台州高三调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秣 陵①[清]屈大均8\n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②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②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译文】秣陵牛首山双峰对峙,状如皇宫前的阙楼;龙冈却怀抱着皇帝的宫殿,形势十分险要。六朝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现今皆湮没在萋萋春草之中;城内众多家宅有如落花似的,已经破旧不堪了,南京已是繁华不再。我此时所见的是,探访乌衣巷的人少了;连听《玉树后庭花》艳曲的人也没有了。为什么亡国之恨,总是尽在长江以东呢!秣陵怀古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归于寂静,呈现一片凄凉的景象;晚风吹过十三陵,只有树叶微微作响。曾经统治全国的明朝政权与历史上偏安于长江下游以东的六朝等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对点解题1.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答:                                                                        解题指导本题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题干“远在……之上”暗示要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谈体悟,结合注释②及诗句内容,确定“芳草何须怨六朝”最能表明纳兰性德的观点,要就这一点谈感悟。分别分析屈诗和纳诗的手法和内容。屈诗,结合关键词“少”“空”暗含古今对比,关键句“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点明悲愤的情感。纳诗,结合关键词句“十三陵”“中原事业如江左”,是说明王朝后期在中原的作为与清军入主中原后其宗室及文武大臣逃亡南方的作为,与六朝最终的灭亡是一样的,无须为六朝等的衰亡而哀怨,此诗采用的是类比手法。8\n纳诗归纳内容要点时要全面,涵盖以下几方面,如明朝的“中原事业”和沦落“江左”两个时期,还有六朝。思想观点要准确,“如”暗含明和六朝命运的一致性,就是腐朽灭国,较之屈诗的悲愤立意更新。答案 (1)屈诗通过对南京的景物描写,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感伤于六朝古都的繁华已成过去,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悲和无奈。(2)纳诗所持观点与屈诗有所不同,他认为明朝后期在北京的所作所为(中原事业)和后来的南明流亡政权(江左)以及建都南京的六朝一样,都是上下贪图享乐,其灭亡也是咎由自取,无须怨天尤人。其立论可谓是发人之所未发。2.《秣陵》的颈联,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解析 结合关键词“乌衣”“玉树”分析,诗歌用到了“乌衣巷”“玉树后庭花”两个典故。刘禹锡的《乌衣巷》抒写盛衰更替的感慨,《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作者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传说陈灭亡时,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张丽华等玩乐。其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玉树后庭花》一曲在宫中盛行的过程。答案 乌衣巷 玉树后庭花(或玉树)(2022·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送田少府贬苍梧①[唐]高适沉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念兹斗酒成暌②间,停舟叹君日将晏。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③。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注】①苍梧:今属广西梧州。②暌:离别。③数奇:时运不好。数,命数。奇,不吉。1.这首诗表达了送别时诗人________的心情,还表达了对遭贬友人________之情。8\n解析 本题赏析诗人思想情感。从题材入手,从题干提示和标题“送田少府贬苍梧”上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且朋友是被贬苍梧。结合诗中关键词句“惆怅”“今向万里令人怜”,可读出诗人的惜别惆怅之情。从意象入手,“远树”与“南归雁”(自南向北飞来的大雁),写友人对北方的眷恋,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惜别之情。从注释入手,结合注释③及关键词“不合”“那足悲”理解诗人对朋友的宽慰和劝解。答案 惜别惆怅 宽慰勉励2.有论者曰:“‘行人’句诗家能道,‘远树’句无人能道。”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                                 解析 这两句都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友人到达被贬之地后的情形。“行人”句写友人在苍梧羡慕归雁春来又能从南北返。“远树”句,是想象友人所在之地苍梧的树思念北地的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侧面突出友人被贬后的心境及诗人的同情。答案 “行人”句写田氏遭贬远行,羡慕南归雁春又能北返,表明田氏北返无期。诗人采用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田氏被贬后的境况,落笔对方却表现自己对朋友的关切。“远树”句落笔为苍梧的树,树尚且思念北地的春,更何况被贬到远在西南边陲苍梧的朋友呢。此句巧妙含蓄,借树写人,想象朋友的情状,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一、(2022·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落 花[元]郝经【注】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狼藉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注】郝经:奉命入宋,在真州被扣押16年不得回,本诗写于其被扣押期间。1.赏析颈联所用手法。答:                                 解析 颈联上句写的是实景:那曾经被春色辉映的楼台玉阑,现在已花空千树,只留下冷烟般凝止的孤清一碧。下句写的是虚境:曾经令西晋石崇引为自豪的洛阳“金谷园”,现在也客散人去,唯有虚筵席空酒樽,陪伴着香消玉殒的群芳了罢?是联想之境,虚实结合,金谷园又是用典,写出一个寥落的世界。答案 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用典等手法,写出了曾经繁华的楼台阑杆、曾经人声鼎沸的洛阳“金谷园”都已经成为过去,在极为广阔的空间转换中,展出了一个花歇春去的寥落世界。★2.简析这首诗所抒发的诗人的思想情感。答:                                    8\n解析 从题材入手,本诗咏物,落花往往表达惜春之情。从意象、注释入手,“萼绿痕”表明花已落,故有惋惜之情。结合注释理解其他意象。“蝴蝶梦”写梦中思乡,“杜鹃魂”,结合杜鹃啼叫声“不如归去”,可知是思归;“玉阑烟冷”“金谷香销”写出一个寂寥的世界,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结合关键词“且留春色”体现的是诗人的乐观心态。答案 (1)繁花落尽,只剩空萼的惋惜与不舍之情。(2)“蝴蝶梦”“杜鹃魂”写出诗人对故国的依恋和思归之情。(3)“玉阑烟冷”“金谷香销”写出了郝经出使南宋被扣后度过漫长岁月之时内心黯淡的寂寞之情。(4)“且留春色到黄昏”写出了诗人并没有过分失落,努力留住仅有的温暖,从而抒发自己乐观的内心世界。二、(2022·浙江温州六校协作体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千秋岁引[宋]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③,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①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庾楼月:《世说新语》中说,庾亮在武昌时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③华表语:《搜神后记》中载,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心生感慨,即兴吟诗。3.这首词在抒情方式上很有特色:除了多处运用典故之外,上阕运用了________手法,下阕则运用了________手法。解析 上阕主要是写景,借助景物“别馆寒砧”“孤城画角”“秋声”“东归燕”“南来雁”“风”“月”等景物来抒发思归之情,借景抒情。下阕“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是直接抒情。答案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4.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 从意象入手。“别馆”,体现词人的宦游羁旅身份;“寒砧”上的捣衣声,表明天气寒冷;城头的“号角声”,渲染了凄清氛围;“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寓有久别返家的意思。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宦游思乡的悲凉。从注释入手。“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表达了对往昔美好自由生活的怀念。从关键词句入手。句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为“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表达了因为被功名利禄束缚而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直接抒情的词语为“误我”,抒发对官场仕途的厌倦之情。答案 ①宦游思乡的悲凉。“别馆”,体现词人的宦游羁旅身份;“寒砧”上的捣衣声,表明天气寒冷;城头的“号角声”,渲染了凄清氛围;“燕子东归”“大雁南飞”8\n,都寓有久别返家的意思。以上景物都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想念亲友、身不由己的愁绪。②对往昔美好自由生活的怀念。“楚台风,庾楼月”,用典,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③表达了因为被功名利禄束缚而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惋惜和悔恨。“而今误我秦楼约”,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官场仕途(名利)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三、(2022·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试卷)阅读下面两首同题诗,完成5~6题。江行无题钱 珝(一)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二)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5.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态度。解析 从意象入手,第二首中“兵火有余烬”,表明写战争,“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间接表明诗人的态度;从关键词句入手,第一首中“尽是厌兵人”直接点明战争及态度。答案 战争(兵事) 厌战(反战,对战争否定批判)6.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答:                                    解析 第一首后两句写的是“江叟语”;第二首后两句写的是“残月下寒沙”的景物,以景结情。都是间接抒情。表达效果从两方面来谈,一是从内容上,看表现的社会现状和诗人的感情和态度,二是从形式上谈间接抒情的好处。答案 ①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间接抒情,第一首通过写自己静听江叟语之事来抒情,第二首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②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及对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深切同情;③诗人用旁观者的姿态叙事观景,使情感表达更客观、真实,也更具有感染力。四、(2022·浙江嘉兴期末)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7~8题。[双调]碧玉箫[元]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7.“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n答:                                 解析 从作者入手,关汉卿极具批判性、反抗性,可联系他的“铜豌豆”来理解诗意。从创作背景入手,联系《窦娥冤》可知,元代社会政治黑暗。从关键词句入手,“官品极,到底成何济”,是作者对人生、仕途的思考:即使官至极品,又于事何济!这里以轻蔑的口吻否定了官场上的争名夺利,否定进身仕途。“归,学取他渊明醉。”陶渊明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自免去职,过起隐居生活。这里说把效法陶渊明作为自己的归宿,表示了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答案 抒发了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8.赏析画线句子写景的特色。答:                                 解析 从写景手法和写景角度、炼字等方面赏析。手法方面,首句“秋景堪题”是对秋景概括性的赞美,起总领作用,接下来三句便是对所见之景的具体描述。“堪题”“偏宜”,以赞美之情写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景中寓情。角度方面,视觉色彩鲜明,“红叶”“黄菊”以及青松,突出景物鲜亮光彩的特点;远近层次分明,“红叶满山溪”,是全景、远景,“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是局部、近景。景物描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清幽脱俗。答案 (1)景中寓情。作者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生机,“堪题”“偏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2)色彩鲜明,用词准确。如用“红”“黄”写叶、菊的不同颜色;用“满”“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叶的数量、菊的形态。(3)景致描绘由远及近,有层次感。一、二句写全景,是远景;三、四句写局部,是近景。五、(2022·浙江金华十校4月模拟,改编)阅读下面李贺的这两首诗,完成9~10题。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①?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③,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④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①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中央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区。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③雕虫:雕虫小技,表示轻视辞章。④辽海:指东北边境,当时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9.南园十三首(其五)两度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解析 结合关键词“何不”“若个”可见有问,问中有答。前句,男儿就应该身佩军刀,奔赴疆场,“收取关山五十州”;后句,凌烟阁上的功臣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书生能成为万户侯。答案 反问8\n★10.请简要赏析这两首诗所包含的共同的思想感情。答:                                 解析 从作者入手,结合李贺身世,李贺很早就诗名远扬,本该以才学入仕,但因“避父讳”而不得施展才能。从注释、创作背景入手,结合注释了解背景,理解关键词句的含意。第二首,“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辽海”“哭秋风”可见诗人对时局的感伤及渴望平定的愿望;“文章何处哭”又表明面对动荡的辽海,文章一无用处,实乃“雕虫”小技。从关键词句入手,第一首,“收取关山五十州”直接表明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若个书生万户侯”点明读书无用,自己身为一介书生只能怀才不遇。总结两诗共同情感即可。答案 ①读书无用、怀才见弃的情感。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一个是书生出身?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大好的青春都消磨在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诗人自怨自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②感伤时事、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男儿何不佩戴军刀去收复失地,文士面对辽海地区藩镇割据的局面只能痛哭流涕。写出诗人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的焦虑不安以及收复关山、杀敌建功的渴望。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4:45 页数:8
价格:¥3 大小:535.7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