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3分)材料一: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辩”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17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17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 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无比重要的精神基因是“勇者不惧”,真正的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B.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能够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17
C.“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解析】选A。表述太绝对,“只要……就”有误,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勇者不惧外在的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表明还需要加强道义的感召,才能修炼出“勇者不惧”的品格。B.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出“勇者不惧”的大勇。D.材料三第二段结合时代变迁论述了民族精神内核的变化,第三段结合抗疫现实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解析】选C。A项,勇者内心要兼具“无惧”与“有惧”。B项,强加因果。D项,材料三第二段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且民族精神的核心没有变化,材料三第三段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意义。3.下列表述,可以作为论据分别论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项是(3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解析】17
选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能论证“自强不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能论证“厚德载物”。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2)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3)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4)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勇精神。(3)材料三以抗疫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意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2分) 文本一:国文教员金克木[注]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17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看书作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文本二: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17
essay,那种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尘残影”随笔集,并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之一,文本二即“化尘残影”自评。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文教员在教科书之外自编讲义,在课堂上又往往“随意谈话”,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先进知识分子形象。B.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的“发挥”,不但有他本人对诗文的独到见解,而且含有指点学生读书作文的方法。C.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的影响。D.尽管也曾因为文字而经历波折,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作者始终对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教员心存感念。【解析】选D。D项,“作者始终对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教员心存感念”与原文不符,原文为“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可见内心也有纠结。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既表达了“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B.《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C.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17
D.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往事的独特意味。【解析】选D。A项,“既表达了‘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说法不当,由原文“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可知主要是为了引出文中的议论。B项,“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说法错误,应该是表现了王小玉说唱技艺的精湛高超。C项,“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说法错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而且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没有“贬项扬刘”,她对项羽是“扬”的态度。8.作者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可知传统小说的作者本出于稗官,写作态度不同于正统史家。由“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可知传统小说内容常取自街谈巷语,真真假假。答案:①传统小说的作者本出于稗官,写作态度不同于正统史家;②小说内容常取自街谈巷语,真真假假。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1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7
题目要求有两个关键词:“新世说”和“评论”。答题时首先要明确两个关键词的概念。“世说”重在记录人物的言行与轶事,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属于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新世说”可以用新的方式与角度审视作品和作者。写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随笔集之一,金克木先生在“化尘残影”自评中说“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这体现出金克木先生独特的小说观念。因此,为《国文教员》写一则小评论,可以评论所描写的人物言行和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评论作品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评论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等。(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案: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恭字孝伯。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余,因求之。恭辄以送焉,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 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未拜,遭父忧。服阕,除吏部郎。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 及帝崩,会稽王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及赴山陵,罢朝,叹日:“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之,国宝不许。恭每言及时政,辄厉声色。道子知恭不可和协,王绪之说遂行,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临别,谓道子曰:“愿大王亲万机,纳直言,远郑声,放佞人。”辞色甚厉,故国宝等愈惧。以恭为安北将军,不拜。乃谋诛国宝,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先帝登遐,夜乃犯合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与其从弟王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表至,内外戒严。国宝及绪惶惧不知所为,用王珣计,请解职。道子收国宝,赐死,斩绪于市,深谢愆失,恭乃还京口。 恭性抗直,深存节义,读《左传》至“奉王命讨不庭”,每辍卷而叹。(节选自《晋书·王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B.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17
C.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D.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解析】选C。从动词“劝”分析,其宾语部分是“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这个短语是主谓短语,主语为“恭”、谓语是“入”和“诛”,由此判断“国宝”要有停顿;从动词“党”分析,其状语后置内容是“于国宝”,“国宝”以后要停顿。再使用排除法,可以得到答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B.山陵,“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的含义,于是便把君主的坟墓比喻为“山陵”。C.黍离,《诗经》篇章,是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D.登遐,“遐”有“长久”的意思,登遐指登上帝位。【解析】选D。“遐”是“远”的意思,引申为对他人死去的讳称;又指帝王之死;又犹言登仙远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恭生活简朴,对待朋友热情。王忱看到王恭坐的凉席很好,想着王恭一定有多余的,就要了去,结果王恭因没有多余的竹席只能坐在草席上。B.王恭志向远大,任命官小不就。王恭开始做官的时候被任命为佐著作郎,他认为做官如果不是宰相一类的就不能施展才学,于是托病辞官。C.王恭为人正直,敢于斥责权贵。司马道子在东府宴请朝中大臣时,尚书令谢石借着酒劲唱了僻陋鄙俗的小曲,王恭训斥谢石放荡不羁。D.王恭心存节义,始终言行如一。王恭读到《左传》中的有关内容时感叹不已,对不能讨伐王国宝的过失表达深深的歉意后才回到京口。【解析】选D。“不能讨伐王国宝的过失表达深深的歉意”错,原文有“道子收国宝,赐死,斩绪于市,深谢愆失”,意思是道子杀了王国宝和王绪,并对自己过去的过失深表歉意,王恭才回到京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之,国宝不许。(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2)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当时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他,趁王恭入朝拜见宰相王时,埋下伏兵把王恭杀掉,王国宝不同意。(2)按照我的忠诚,一定会舍身为国而死,因此王国宝等陷害我不止一次。14.王恭谋划诛杀王宝国,上奏章揭露了王宝国哪些不忠不义的行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国宝身居要职,邀宠逞威,独断专行,将危及国家社稷。(2)先帝升天之日,王国宝连夜私自进宫,准备篡改遗诏谋逆。(3)和堂弟王绪结党营私,凶狠狡诈,一起煽动扰乱朝廷。附【译文】 王恭,字孝伯。小的时候就有很好的名誉,有过人的高尚节操,因才能出众、门第高而十分自负,常常怀有担任宰辅的愿望。他与王忱齐名,二人关系很好。王恭曾随父亲从会稽来到京都,王忱去拜访他时,看见王恭坐着六尺的竹席,王忱以为他还有这种竹席,于是向他要了一张竹席。王恭给了王忱竹席后,自己就坐在草席上。王忱听说后很惊讶,王恭说:“我平生没有多余的东西。”王恭就是这样的简朴真率。 王恭刚出来做官时,被任命为佐著作郎,他叹道:“做官不做宰相,才能志向怎么能得到施展呢!”于是托病辞官。不久便被任命为秘书丞,转任中书郎,还没有任职,父亲就去世了。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郎。当时,陈郡人袁悦之用狡诈的方法侍奉会稽王司马道子,王恭向孝武帝奏告了这件事,于是就诛杀了袁悦之。司马道子曾经召集朝廷的官员,在东府设置酒宴,尚书令谢石借着酒兴高声唱了僻陋鄙俗的小曲,王恭态度严肃地说:“身居尚书令的重任,在藩王府的宴席上,放肆地唱这种淫词滥调,让朝廷百官如何效法!”谢石怀恨在心。17
等到孝武帝驾崩,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司马道子恩宠亲近王国宝,委任他枢机大权。王恭常常正色直言,司马道子深为忌怕、愤恨王恭。王恭前往皇帝陵墓拜孝武帝,拜完后,他叹息:“屋檐和栋梁虽然还新,但已经有了《黍离》诗的感叹。”当时,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他,趁王恭入朝拜见宰相王时,埋下伏兵把王恭杀掉,王国宝不同意。王恭每次说到国政,就声色严厉。司马道子知道与王恭之间不能调和,便采用王绪的计策,于是开始埋下国难的祸根。有人劝王恭趁入朝时用武力诛杀王国宝,可是庾楷与王国宝勾结,兵马强盛,王恭担心庾楷,不敢动手,就回到镇所了。离别时,对司马道子说:“希望大王亲自处理朝政,采纳忠言,远离邪声,放逐阴险小人。”辞色很严厉,因此王国宝等人更加惧怕。朝廷任命王恭为安北将军,他不接受。于是,王恭谋划诛杀王国宝,他上奏章到京师说:“后将军王国宝,凭婚姻连带关系多次升任要职,却不能感谢皇恩思图效忠,以报答时世,而竟邀宠逞威,独断专行,将危及国家社稷。先帝升天之日,王国宝连夜私自进宫,准备篡改遗诏。幸赖皇太后聪慧机智,宰相会稽王英明威武,所以其阴谋并未得逞。与其堂弟王绪结党营私,凶狠狡诈,一起煽动扰乱朝廷。此不忠不义之行已昭然若揭。按照我的忠诚,一定会舍身为国而死,因此王国宝等陷害我不止一次。幸赖先帝明察,不听谗言。从前赵鞅兴兵,诛杀国君身边的奸恶之徒,愚臣虽然低下无能,但怎敢忘却这样的大义!”奏章到了京城,内外戒严。王国宝和王绪非常惶恐,不知道如何做,就用了王珣的计谋,请求解除职务。司马道子拘捕了王国宝,赐他死刑,并在街市斩杀了王绪,并为自己以往的过失深表歉意,王恭才返回京口。 王恭性格刚强正直,心中深存节义,读《左传》读到“奉王命讨不庭”时,总是停下来感叹。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神农氏”,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喝茶习惯,也逐步形成了别树一帜的茶文化。在中国,喝茶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养生保健饮品的茶,也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炎炎夏日,一些人喜欢通过喝冷饮获得凉快感。科学研究表明,甲,喝茶更能消暑解渴,更有益于健康。当然,喝茶也有讲究。乙,春天多喝绿茶,冬天喝暖胃红茶。喝茶除了要分季节,丙。一般来说,早餐宜喝红茶,午后宜喝绿茶,晚间宜喝黑茶、乌龙茶。 此外,①喝茶的水温和用茶量也有讲究。②茶水温度介于56°C-60°C之间为宜,③对健康最为有利;④喝茶的量也值得关注,⑤一般来说,⑥关于有喝茶习惯的人,⑦每日用茶量最好控制在大约12克左右,⑧量过大容易伤身。⑨当然,⑩爱喝茶或是饮食油腻也可适当增加茶量。15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史悠久 B.长盛不衰C.别树一帜 D.不可或缺【解析】17
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别树一帜”是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强调的是“另外”,不合语境。此处要体现的是茶文化的独特性,可用“独树一帜”或“独具特色”。16.为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解答语句补写题,首先要通读所给语段,了解语段大致意思。然后可联系前后文推断横线处应该补写的内容。甲处,借由横线前说的是喝冷饮获得凉快感,横线后说的是喝茶更能消暑解渴,更有益于健康;结合两个“更”字,可知横线处应填写“与喝冷饮相比”之类的内容。乙处,依据横线后说春天多喝绿茶,冬天喝暖胃红茶,可知乙处当填写对此内容的概括句,如“不同季节喝不同的茶”。丙处,根据“喝茶除了要分季节”与丙处整个文句前后的内容可知,此文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宜填写“还要分时段”之类的内容。答案:甲:与喝冷饮相比 乙:不同季节喝不同的茶 丙:还要分时段17.上文第三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处,“茶水温度介于56°C-60°C之间为宜”句式杂糅;⑥处,“关于有喝茶习惯的人”介宾搭配不当;⑦处,“每日用茶量最好控制在大约12克左右”重复赘余;⑩处,“爱喝茶或是饮食油腻也可适当增加茶量”,成分残缺(主谓搭配不当)。答案:(1)序号:②,修改为:“茶水温度介于56°C-60°C之间”。(2)序号;⑥,修改为:“对于有喝茶习惯的人”或“有喝茶习惯的人”。(3)序号:⑦,修改为:“每日用茶量最好控制在大约12克”或“每日用茶量最好控制在12克左右”。(4)序号:⑩,修改为:“爱喝茶或是饮食油腻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月下,遥想那小船,南湖的船。静静的船。那时这轮明月也照着湖边的绿柳,那时的夜色也如今夜动人。那只是一艘游船,想来也很普通,南湖上的人们想必不会在意它。可就是这样一艘朴素的小船,在南湖的水面上,掀起了汹涌的波涛。17
这是一艘红船,这是一艘鲜亮的红船。红色的火焰撕开黑暗的口子,让时间打上黎明前真理的徽记。能有什么船比它更有意义?它在无边的黑暗里,载着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向着神圣的目标起航,经过百年的战火纷飞,抵达了胜利的港湾。而今,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雄姿行驶在康庄航线上。1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解析】选A。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四个选项中,A项是拟人,把“桃花”比拟成人,“笑春风”体现人的情感动作;B项是夸张,“水深千尺”不是实指,是夸饰;C项是比喻,本体是“春风”,喻体为“剪刀”,相似点是灵巧好用,便于裁剪;D项是互文,表达的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这一语意。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遥想南湖那静静的小船。”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逻辑重心来看,原句将“小”“南湖”和“静静”这些字眼分开来说,起到了强调上述修饰语的作用,更能突出该船的丰富内涵;而改句侧重点在“船”本身,联系语段文意,原句更符合语段的语境逻辑。从抒情效果来谈,原句用三个短句形成排比句式,通过层层渲染,强化了语段的抒情色彩,而改句以一个单句的形式进行客观表述,抒情意味比较平淡。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船”上,强调那艘船本身;原句用三个短语突出“小”“南湖”和“静静”,强调体积、地点和状态,更能表现该船的丰富内涵。②抒情的效果不同:改句采用陈述语气,只是客观表达,抒情意味不浓;原句中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层层渲染,更具抒情色彩。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有一节专门记录红军中的少年先锋队员。斯诺在书中写道:17
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他们”是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1936年的中国少年。红星照耀,初心不改,接棒前行。作为同样是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你,请给“他们”写一封信,谈谈“他们”给你带来的触动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材料摘编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里的第二节“红小鬼”。题目明确指出材料中的“他们”是“红军中的少年先锋队员”。 从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摘编而成的写作材料共5句。大致可分为三层。层次一为1、2两句,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他们”身上的精神风貌与思想状态以及“他们”对于中国未来的意义。层次二为3、4句,层次二在层次一的基础上,明确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但同时强调“中国的将来”要成为现实,需要一个条件——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的机会。层次三为5、6句,与层次二有所关联,但着眼点却有所差别。层次二侧重把“他们”置于“中国的将来”这一层面揭示意义与价值,层次三则把观察的视角落实在“人”身上。“他们”是新的中国人,生机蓬勃,积极向上,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的中国人,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有前途的中国人。三个层次各有侧重,通过斯诺的观察,呈现“他们”的精神风貌、思想状态,而所有对“他们”的观察,毫无疑问,都是置于“红星照耀”这一历史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的。 “作为同样是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你,请给‘他们’写一封信,谈谈‘他们’给你带来的触动与思考”,此处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你”与“他们”有特定的关联点——红星照耀,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少年,追求进步,与时代同频,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奋斗,这应该是两代中国少年同样的初心与使命。文体为书信,“他们”为1936年的中国少年,虽都是少年,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他们”无疑是革命的先行者,是当下少年的前辈与楷模,措辞表达应得体。【参考例文】17
红星明光照前路,永葆初心接力行亲爱的1936年的少年: 见字如晤。我是来自2021年的一位中国少年。85年前,你们中的很多人曾作为红军主力,经历了两年漫漫长征的洗礼;85年后,我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坚定走上复兴的长征路。你们在红星照耀下成长,受到共产主义信念的激励,我们也将不改初心,接棒奋力前行。 你们可知,你们那乐观勇敢的精神如盏盏烛火,照亮长途的黑暗,也一直照到85年后的现在,熠熠生辉。我从美国记者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中读到,你们总是愉快乐观,不管行军疲乏,都认为一切很好。让我深受触动!在书中,他称你们为中国的希望,你们的精神跨越国度,引发共鸣!而你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刻进中华文化基因,绵延继承至将来。85年后,我们有浙江大学“轮椅博士”郭辉,她因车祸失去双腿,仍乐观宣告: “人生不会打上蝴蝶结,但你要相信它仍是一份礼物。”她加入轮跑队,以更坚定姿态再踏上前途征程。我也听闻一位残疾作家说过:“只有经历了无数日落的身体,才能驮住月亮。” 是的,乐观让我们这个民族即使面对荆棘之路也不觉痛苦,让我们面对万难有泪可落却不觉悲凉。红星闪耀那是信念的光芒,你们以乐观战胜了长征的险阻,同样在红星照耀下的我,也要笑对一切风云。 你们可知,你们那勤劳努力的品质如熊熊焰火,融化了绝望之冰墙,也一直炽热了85年后青年的心,赤诚不减。斯诺还写道,你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寄托着中国的将来,我心中不无认同之意!李大钊前辈曾说:“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你们正是这样一群青年!念当下,我们有努力钻研,以石墨烯重大发现登上权威杂志封面,照亮祖国科研事业的曹原,也有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回乡勤奋参与扶贫的秦玥飞。他们都正属于青春好年华,用努力和汗水浇筑了祖国的坚硬大厦。古时欧阳修比青年作“有如扶桑初日升”,我也应学习你们努力勤奋的品质,在党的领导下,随红星之光,循初心而行。 同为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两代少年,你们为我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我将接过接力棒,在你们的精神激励下,向着红星指引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愿在此向你们表白我的心志:我若成为一名白衣医生,必以勤奋之心护佑杏坛;若成为一名教师,必以努力之双手育桃李芳香;若我像你们一样,成为一名军人战士,必将用乐观清除艰苦,为祖国将来奋战,也希望你们能永葆乐观勤劳的品格,我们一道,在红星照耀下,一代一代接力前行!17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85年的传承,我不会忘记你们带给我的感动。红星闪闪,初心不改,接棒前行。2021年一位中国少年2021年×年×日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