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Ⅰ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考点强化练16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矣。”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依据材料“饮食日用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矣”“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可得出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日趋破产,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排除。2.(2022·10浙江选考,9)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著名企业。依据材料1872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民间商人自主投资近代民族工业,民间商人自主投资近代企业是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之一,故D项正确;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与题意不符,故A项排除;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短暂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时间不符,故B、C两项排除。3.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机坊主和领取原料完成织品的农民之间存在雇佣关系,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渗透到农村,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农产品商品化,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项。4.“南州千百人中,有王谢功名,兼擅陶朱事业,论文章、论经济、论才望勋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该挽联歌颂的近代实业家是( )A.方举赞B.陈启源C.张謇D.荣宗敬答案:C解析:张謇,1894年中状元,“有王谢功名”,后创办大生纱厂,“擅陶朱事业”,故选C项。5.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措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一措施( )A.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B.有效抵制西方对华经济侵略C.保证了民用工业的快速发展D.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只准华商附股措办,不准另行设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不利于壮大民族工业,对西方经济侵略抵制有限,故B项错误;不准民间设置新的企业,不利于民用工4\n业的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只准华商附股措办,不准另行设局”限制了民间兴办企业,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6.近代中国某企业发布广告:“处今日外交失败之秋,而欲我国图存,仍立于环球世界之上,非从事商战未由。而欲商战优胜,非振兴土货未由。”该广告语主要包含了( )A.“实业救国”思想B.“复兴儒家”思想C.“土洋并存”思想D.“外交强国”思想答案:A解析:据材料“欲我国图存……而欲商战优胜,非振兴土货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战”指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振兴土货”指提倡国货,这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故排除。7.《中国近代商业史》中说:“这期间中国工业的发展虽较快,但它主要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帝国主义间的大战争,使洋货进口减少,对中国国货的压力减轻,这是主要原因。”这期间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清政府不得不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间的战争扩大中国的海外市场C.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D.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帝国主义间的大战争,使洋货进口减少,对中国国货的压力减轻,这是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而A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A项符合题意。8.(2022·3浙江嘉兴选考模拟)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锭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 )A.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B.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依据材料中1912—1922年纱锭增加,布机增加等说明民族工业中纺织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出现新的纺织业中心,不能说明中心内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解体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工业格局,故D项错误。9.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 )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时间“1940年”“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与抗战初期民族工业内迁有关,进而得出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故A项正确。10.时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4\n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中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1.(2022·浙江“五校联考”高三联考)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72年,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从福州船政局到轮船招商局最能体现( )A.为了“制夷”,清政府正式开始“师夷”B.为了“自强”,清政府全力加强军备建设C.为了“求富”,洋务运动重心开始转移D.为了“自救”,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中“创办福州船政局”也是“师夷”,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故B项错误;“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军用工业,为了“自强”,而材料中“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为了“求富”,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与材料中“1872年”不符,故D项错误。12.1880年李鸿章为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十年专利,规定“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一举措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发展B.限制了民间设厂C.保护了中国编织技术专利D.对外资的侵略有抵制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申请十年专利……‘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工业,这一举措促进了洋务工业的发展,故A项不符合题意;“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的措施限制了民间设厂,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工业与民间设厂的关系,与保护中国纺织技术专利的问题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洋务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抵制外资的侵略,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外资企业的大幅增加。由于担心外国人会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铁路以及现代工业经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商部和交通部,组织地方商会,并着手修订法典,保护和鼓励各项资本运作。中国的官员、有识之士以及商人急切地在这些领域成立自己的公司,从1895年到1913年,成立的新兴企业多达549家,主要集中在缫丝、棉纺织品、食品加工、公用事业以及采矿等行业……虽然现代工商业只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这一时期仍可以看作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开篇。——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材料二 1895年的甲午战败震动了整个士林……当新兴的维新在京、沪受阻时,湖南成了维新的中心。例如,熊希龄出身于湘军将领之家,此前完全是在传统教育的浸润下成长,还沉迷在湘军的辉煌功绩中。但他在甲午战败后慷慨上书朝廷:“与其坐而待亡,孰若革新庶政,与列强比埒,乃为上策……吾愿为爱国同仁,鞠躬尽瘁,临危就义,以拯吾国。”不料被慈禧痛批并发落回湘。从1896年到1898年,他几乎介入了湖南维新的所有活动,在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实际站在了梁启超一边。1898年到1902年被革职。1902年至1905年,他重获起用……于1904年兴办了醴陵瓷业及学堂。——整理自应星《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13年“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n(2)根据材料二,概括熊希龄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变化,并指出他在湖南地区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参考答案:(1)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外资企业大幅增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②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实业。③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纷纷“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特点:①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②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2)变化: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努力:支持梁启超等人士开展维新活动(或全面介入湖南的维新运动),兴办实业和新式学堂。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第(1)问原因可根据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直接回答;特点可根据材料“成立的新兴企业多达549家”“主要集中在缫丝、棉纺织品、食品加工、公用事业以及采矿等行业”“现代工商业只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极小一部分”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第(2)问变化可根据材料“此前完全是在传统教育的浸润下成长,还沉迷在湘军的辉煌功绩中”“与其坐而待亡,孰若革新庶政,与列强比埒”的信息进行概括;做出的努力可从材料“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实际站在了梁启超一边”“1904年兴办了醴陵瓷业及学堂”的信息进行说明。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一日贸易数万金,市人谁不利熏心。……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南浔丝市行》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0年后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于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指出甲午战争“成中国之巨祸”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1)新变化: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上海逐渐成长为贸易中心;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事件: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上,帝国主义加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第(1)问新变化从材料中“乡农卖丝争赴市”可以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从“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成为贸易中心;从“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可得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说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主要原因可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事件根据“甲午大败”“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是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表现可根据列强在甲午战争后对中国政治、经济方面的侵略影响进行说明。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