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南省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后限时集训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石家庄高三冲刺)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部分历史事件东北军爱国官兵江桥抗战(1931.10)双城狙击战(1932.1)热河抗战(1933.2)东北抗日义勇军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攻克安达县城(1932.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11)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察哈尔抗战(1933.5)绥远抗战(1936.8)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C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东北地区在当时全国抗战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从时间上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已经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抗日先锋,故C项正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形成是在1937年国共合作实现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2.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  )A.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C [1939年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因而不存在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国民党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及进行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意在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无关,故8\nB项错误;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此时国民党进行游击干部的培训与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说明国民党为持久抗战进行了作战方法的调整,也开始重视游击战法,故C项正确;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项错误。]3.1939年秋,重庆市公共汽车工人为要求增加生活津贴而举行罢工,1939年到1941年川北盐业工人为要求改善待遇而举行罢工,1938年7月至1940年西安工人为争取改善生活待遇而进行的经济斗争则达多次,涉及铁路、电讯、纺织、化学等几大行业。这些现象(  )A.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B.反映出工人阶级在统一政党领导下联合斗争C.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源D.严重影响着后方的稳定和抗战的顺利进行D [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工人为改善自身待遇不断进行斗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严重影响着后方的稳定和抗战的顺利进行,故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的限定上,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工人阶级在统一政党领导下联合斗争,故B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错误。]4.(2022·衡阳十校高考调研)2022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称: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 [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说明对“十四年抗战”史学家没有太多学术争论,故A项错误;“十四年抗日战争”相对于“八年抗日战争”更强调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C项说法太绝对,主流认识也不一定最科学,故C项错误;按“十四年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故D项错误。]5.(2022·淄博高三诊断)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同时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1938年7月,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这说明国民党(  )A.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B.放弃一党独裁方针C.与共产党争夺中间势力D.阶级立场发生变化A [8\n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得出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故A项正确;国民党从没放弃一党独裁的方针,故B项错误;此时国共合作,不存在争夺中间势力,故C项错误;国民党阶级立场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6.(2022·昆明高三适应性检测)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A.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B.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D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可知其描述的是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战争发生在相持阶段,故A项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单独对日本进行的一场破袭战,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以破袭战为主,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为台儿庄战役,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通过在华北平原二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对日军破袭战,拔掉日军据点三千余个,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对于当时低迷的士气有所鼓舞,振奋了人心,故D项正确。]7.(2022·长沙一中高考模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学者强调继承和发扬孔孟程朱陆王的思想,以之为中国的根本精神,并以其为主体来吸收、接受和改造西方近代思想,在思想界兴起了一股保卫、复兴中华文化的思潮。其目的在于(  )A.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心反抗外来侵略B.为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C.抵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D.批判五四运动以来国内流行的西化思潮A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熊十力等学者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之为中国的根本精神,并在思想界兴起保卫、复兴中华文化的思潮,意在通过民族文化的复兴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反抗外来侵略,故A项正确;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作为统治理论,因而熊十力等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无影响,故B项错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此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未在中国迅速传播,故C项错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并未流行西化思潮,故D项错误。]8.(2022·广西四市模拟)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8\n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D [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是结果,非主要意义,故A项错误;谈判并未直接增强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B项错误;谈判减少了国民党发动战争的理由,故C项错误;中共积极促成谈判,为中共取得了政治主动地位,故D项正确。]9.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D [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始终采取的是扶植与支持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美国舆论对中共的态度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可知,这一时期国共全面内战尚未正式爆发,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可知,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故D项正确。]10.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A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描述的正是1947年的战争状况,与之相符,故A项正确;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11.(2022·惠州高三模拟)读“台湾二二八事件大事记”时间主要大事1945.9集行政、立法、司法、军警大权于一身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1945.10台湾人民喜迎光复1946.10国民政府在台大规模征兵,物价上涨100倍8\n1947.2.27台湾省专卖局缉私员在台北与香烟小贩发生冲突,误杀2人;部分台湾民众向行政长官请愿遭拒1947.2.28全台起义,国民政府宣布台湾戒严1947.3.8国民政府派21军抵台镇压上述历史叙述说明“二二八事件”(  )A.是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斗争B.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C.起因于日本在台推行的奴化教育D.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D [通过材料不难看出,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故A项错误;蒋介石集团于1949年在国共内战失败之后退守台湾,这才是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台湾“二二八事件”是一场由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不善治理而激起的民变,与日本在台湾推行的奴化教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台湾的“二二八事件”发生于解放战争期间,必然是中国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12.(2022·九江高三联考)下图是民国三十六年颁发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C [从土地执照颁发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农村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执照,赢得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新中国还没有诞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也将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将矛头指向苏联。1937年8月,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苏联也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37—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1937—1941年间,8\n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宣称:“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同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减少直至停止了对华援助。1942年3月,苏联召回了全部在华军事顾问。1943年,苏联声称,“对于中国政府事件不再打算有任何的关心”。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在达成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以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秘密协议后,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4月,苏联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月上旬,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突袭并一举歼灭之。——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援助的措施,并分析苏联援华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并加以简要评价。(15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苏联也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得出中苏签订条约,允诺不与日本结盟;由“1937—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得出提供援华贷款以购买军事装备,派遣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也将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将矛头指向苏联”得出德日法西斯的扩张威胁苏联的安全,联系西欧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另外可能出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同情等因素。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37—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减少直至停止了对华援助。1942年3月,苏联召回了全部在华军事顾问。1943年,苏联声称,‘对于中国政府事件不再打算有任何的关心’”“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在达成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以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秘密协议后,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可得出前期援华抗日,中期改变立场,停止援助,后期出兵东北,谋取利益;第二小问,首先从苏联角度来看,初期的援华和后期的谋利,其本质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外交活动,也可以反映出这段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其次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援华能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中期的停止对中国抗战是非常不利的,后期出兵东北,加速了日本的灭亡,但也有对中国利益的损害等。【答案】 (1)措施:签订条约,允诺不与日本结盟;提供援华贷款以购买军事装备;派遣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原因:德日法西斯的扩张威胁苏联的安全;出于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和支持;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意欲祸水东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演变:前期援华抗日;中期改变立场,停止援助;后期出兵东北,谋取利益。评价: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多变,体现其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前期的对华援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勇气和信心,体现了国际主8\n义精神,客观上减小了日本对苏联的威胁;中期停止援助,不利于中国抗战;后期的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和中国抗战胜利进程。苏联的某些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面。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据百度百科整理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解析】 根据两则材料可以从国民政府抗战态度的转变、抗战规模的壮大角度得出变化,然后根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即可。【答案】 示例一: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原因: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示例二: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原因:3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8\n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政府主持的全国性的抗日迅速展开。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如果其他意见,或者用其他理由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6:35 页数:8
价格:¥3 大小:232.6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