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复习思路:经济生活抓主线;政治生活抓主体;文化生活抓主干;生活与哲学抓原理方法论。 必修一 《经济生活》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 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 P3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P27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 P57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3.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形式;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形式;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 P77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交换)的背景与舞台(主要把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2.知识体系:(1)国内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 科学发展观;(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消费专题高频考点: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价格变动的意义1.商品生产者为什么重视商品的质量?(1)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利,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3)只有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结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是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使用价值与价格——为什么说优质优价?(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般来说,商品质量(是从使用价值考虑的)好,会消耗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价值高,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会导致商品价格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优质优价、按质论价”。(2)并不是“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格从根本上是由价值决定的。如果在供过于求、产品严重滞销的情况下,即使质量好,价格也不一定高。3、货币、纸币、外汇(解析)(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媒介”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另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2)纸币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可以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3)A、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发行量过多,超过限度,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B、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起物价全面、持续地上涨。因此,国家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来克服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物价上涨。但不能认为凡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会引发通货膨胀。D、通货膨胀率不等于货币贬值率 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X100% (即物价上涨率);货币贬值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x100% (货币贬值与商品数量的关系:货币贬值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比如:如果某国M商品的价格是100元每件,现在货币贬值了20%,这就意味着现在用100元货币只能够购买到(1-20%)件商品了);(4)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重点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我国出口。货币贬值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如果甲货币贬值10%,那么同样多的甲货币兑换的乙货币的数量会减少10%;反之,如果甲货币升值10%,则同样多的甲货币兑换的乙货币的数量会增加10%;4.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归纳)(1)价值决定价格。15\n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货真价实”表明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一般来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如“物丰价廉”、“物以稀为贵”表明供求影响价格,说明了市场形成价格。 (3)其他因素: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差异、热钱炒作、自然灾害、战争、哄抬物价等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动。5、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1)关系示意图(2)一定要掌握常考点①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来说,价值量只有一个。②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但对生产者来说:它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社会而言: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是引起商品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④掌握3个比例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总数量)6、价格变动的意义(理解)——重点考查物价变动的影响,要求会画出价格与需求变化的4种示意图:图1、图2、图3和图4。(1)对生活:价格变动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某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一般呈反向变化(需求法则)——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弹性理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替商品与互补商品的变化规律------互替商品呈正向变动,与互商品呈反向变动)(2)对生产: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A.调节作用——能促进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B.刺激作用——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C.淘汰作用——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三个作用归纳为一点:就是优化配置资源7.消费观念的变化(辨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产专题高频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劳动与就业8.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是生产的动力、是生产的目的、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9、重点知识:公司能否经营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中小微型企业应该怎样做?)(1)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4)进行“强强联合”、规范企业兼并和破产。(5)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6)要筹集发展资金。 (7)提高经营者的素质。(8)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9)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10)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0.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1)是什么?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2)怎么做?党和政府: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劳动者: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劳动素;要遵循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实现就业)。11.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评述案例)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8权维权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监督,加强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诚信经营,严禁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15\n个人: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分配专题高频考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与税收1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其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侧重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1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1)区别: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国家对其采取的态度不同。(2)联系: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4.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重点(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5)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效率,促进公平。(6)发挥财政和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7)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15.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评议某项目,说明)(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治安、司法等方面;(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支减税、或从紧的财政政策:减支增税、或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P6616.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分析)----重点:作用及计算增值税——特点:只对增值额征税,实行比例税率;既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又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行为。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行比列税率,基本税率为17%。个人所得税----纳税人: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1项,按应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对工资薪金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17.关于我国的税收:备考重点税收的特点: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的种类;重点复习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公民违反税法的4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公民要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交换专题高频考点: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8.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计划。(2)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这一前提条件。(3)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如水利设施等公共物品由政府投入,就可选择该原理作为经济学依据。(4)要注意区别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不同:自发性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利益;盲目性是自己不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情况导致自身利益受损;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则属于滞后性。(5)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具有2个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竞争使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19、复习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发展?(1)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2)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力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强有力、更有效,要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不限定主体的措施类设问题型——应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三方面回答)2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解析事例,说明)——重点(1)为什么?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不能调、调不着、调不动);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调不准);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是什么?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怎么办?国家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等方式,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是间接调整,一般不采取强制的方法;具体内容有许多种,如价格政策、供求机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利率调整、贷币政策、制定计划等。15\nB.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法律、法规)和经济司法等方式,规范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它具有法的强制力。C.行政手段是依靠国家权力,用行政命令、行政指示、行政指标、行政规定等方式来调节和管理经济。通过审批、审核、核定来实现,它具有行政强制力,一般是直接调整。2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内涵:(2)具体措施:答:①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是:“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转变”(重点记忆):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需求结构)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结构)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素投入结构)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3.用全面的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应对措施(1)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3)积极作用: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消极影响是次要方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应对: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WTO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此外还包括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基本原则。24.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明确)(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正确态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B.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C.基本目标: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D.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3)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方式和意义A.4种具体方式:到境外直接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海外并购组建跨国公司。B.3点意义: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必修二 《政治生活》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要厘清“一二三四五”------“一”即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即两大板块: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三”即三大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四”即四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即五大主体: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国家等主体入手,把握必修2的知识结构特点。1、公民:(1)地位——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其地位是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来体现和保证的(2)3个政治权利与自由+4个政治性义务(3)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3个) +主要内容(4个) +4点基本要求(有序参与的途径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了解、相信、支持、寻求、监督)2、政府:(1)性质、职能(4个)(2)宗旨、原则(3)依法行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自觉接受监督(为什么—怎么样)(5)树立政府权威(含义、标志、体现、影响因素、如何树立)3、人大代表:地位 + 权利(4个) +义务(3个)4、人民代表大会:地位 +职权(4个) +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5\n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作用怎么做?--执政方式(3个)+领导方式(3个)+指导思想(3个)6、民主党派:性质、地位、参政基本点(一参加三参与)、与中共的关系7、人民政协:创立、组成、性质、主题、职能8、主权国家(1)地位、类型、构成要素(4个)(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4个)+义务(3个)(3)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9、当代国际社会国际组织(1)分类+作用(积极作用、局限性)(2)联合国:(成立、性质、宗旨、原则、主要机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性质、原则、宗旨、作用、主要机构、与中国的关系)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1)静态:主要成员、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形式)决定因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2)动态:①时代主题(和平问题:含义+总体和平的原因+世界仍不安宁;发展问题:含义+最突出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2大障碍、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②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表现+意义)③国际竞争:表现、实质、内容、如何应对? 公民专题高频考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政治参与的四个途径和意义。1.我国的国家性质(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引述宪法规定)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其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其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2.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说明)——3权利4义务;3准则4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遵循三准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注意:“统一”不等于是“对等”,更不能理解成先后关系,二者也不是对立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公民政治生活的四个主要内容:p123.怎样进行政治参与?-----4个途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1)民主选举: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评述具体事例,比较)A.直接选举的特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B.间接选举的特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但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C.等额选举的特点是: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D.差额选举的特点是: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但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列举),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体会)进行民主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3制度+3形式(3)公民行使民主决策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列举)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制度(4)公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他们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意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4、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什么?------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序政治参与的准绳就是法律与规则。为什么?------我国扩大公民(或公民积极自觉)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因(注: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权利)(1)“有序”的原因: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15\n(2)“参与”的原因: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公民权利;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②重要性怎样做?——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1)首先(宏观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2)其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基本原则。(3)第三(微观上),注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自的具体内涵、途径和要求。政府专题高频考点:政府的角色------管理者和服务者(4大职能);政府的地位、性质、宗旨、原则和职能;政府依法行政和自觉接受监督。5、政府行为的政治生活依据?-------原因类、依据类题型,一般要求至少回答5个要点——回答为什么:这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政府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这是履行xx职能、xx职能和xx职能的要求;这是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是维护公民权利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这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此外,从政府权威角度: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有利于建设责任政府、廉洁高效政府和服务政府;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我国公民与国家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6.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措施类题型,一般要求至少回答5个要点——回答怎么做: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切实履行XX职能、xx职能和XX职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政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权威。7、运用举例:我国政府关注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保障民生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1)从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关注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保障民生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3)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关注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保障民生,是我国政府通过管理和服务履行维护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也体现了政府便民利民的作用。(4)是我国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政府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民主政治建设专题高频考点:4制度+3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明)(1)人大的地位和4大职权: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重点是准确把握4个职权的区别)(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和4权4义: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4权利:人大代表除审议各项议案--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外--表决权,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3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和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难点是掌握民主集中制的3个表现 p599、对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的应用解决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可从以下角度组织答案:(1)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这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3)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这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起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5)这是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的需要,党的执政理念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解决党“如何做”某一件事,可从以下角度组织答案:(1)党要坚持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不断完善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2)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党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4)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0、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的关系(1)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2)党集中人民意志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经法定程序即人大的批准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对国家的领导;(3)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说明)——5点内容(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点是共性,不是特色)15\n(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政协------通过政协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协商。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阐述)(1)我国现在的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3大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地位: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决定因素: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③重要目的: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体现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注意三原则各自的内涵,明确其相互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⑤主要内容 ⑥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13、关于民族团结的常考点(1)为什么维护民族团结?——5是: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怎样维护民族团结?①政治基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额政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②基本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政策保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违法犯罪活动。④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14.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了解)——4个方面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包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坚持、完善我国四大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渠道)。当代国际社会专题高频考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形势;我国的外交政策通性通法总结:从静态角度全面把握国际社会基础知识(1)主权国家的行为:从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2)国际组织的活动:从类型、作用角度分析。联合国的活动应该从其宗旨、原则、作用等角度分析。(3)国际关系的变动:从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等角度分析。从动态角度掌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对此应该准确理解、灵活运用。一是可以用来分析当今国际形势,如国家间合作加强、协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等;二是热点冲突、南北不平衡等问题说明世界仍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不能以此否认两大时代主题;三是明确其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恐怖主义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障碍;四是有效解决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并明确我国在国际新秩序问题上的基本主张。(2)突出特点: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可用其分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合组织、欧盟等区域性合作组织发展的政治性原因、意义等。(3)国际竞争实质:可以此分析各国加强航空等科技发展的原因、意义。15.国际社会的组成(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四权(主权的内容):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P89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有三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2)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记住重要的国际组织。(3)我国与联合国(说明)我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建设性作用。16.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评述)——重点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注意:不能说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17.国际形势(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引述有关资料,表明)15\n——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追求和平)(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两大障碍。(3)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五个相互、五个共同(但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国际旧秩序依然存在,并且由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4)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但是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通性通法总结:中国进行相关对外活动的原因(1)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要求。(2)重要性:对我国,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可以创设有利的国际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包容性发展。中国在对外活动中该怎样做?(1)在事关我国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不结盟政策、睦邻友好政策等;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坚决反对外来干涉;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2)在相关国际问题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尊重联合国的权威,支持联合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坚持我国的基本立场,主张以谈判、协商方式解决争端;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18.我国的外交政策(阐明)(1)制定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2)性质: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内容:三个基本点: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重点把握独立自主基本立场的5个表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结果: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体现了我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新理念。必修三 《文化生活》必修3首先要把握文化的作用,在复习中要把握必修3的思想主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实践服务”;要完整掌握必修3《文化生活》的4个核心知识点——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及其精髓;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如题目中要求结合材料回答文化的作用,应该结合材料从以下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分析: (1)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2)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看(3)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看 (4)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5)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 (6)从优秀文化的作用看(7)从文化交流的意义看 (8)从文化创新的意义看(9)从民族精神的作用看 (10)从先进文化的作用看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的发展(共性)高频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第1课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对社会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作用、阻碍作用)2、对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会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对政治: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会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更好的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相互影响强调三者之间的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交融强调三者之间彼此 渗透、相互融合------即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4、对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文化力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重要因素。作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第2课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1、来源:①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即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方式)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即经年累月,难以抹去,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程度)4、作用: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从文化交流的意义看: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从文化创新的意义看: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5\n——从民族精神的作用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从先进文化的作用看: 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发展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主要表现在:①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注意从三个角度切入回答原因:①原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措施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论依据)。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还有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四种形式:主要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2、三个特点: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传统文化的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起促进作用-——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落后的传统文化起阻碍作用——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第5课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立足实践,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交流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4、基本方向: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二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此外,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6、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个性)高频考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6课 中华文化的3个特点1、源远流长表现在——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动态,表明有悠久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静态,表明有丰富的内涵)独特性: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不同);民族性:雕刻艺术、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民族文学、民族歌舞、宗教信仰和衣着服饰。3、具有包容性——是原因,是体现;包容性两个方面的表现缺一不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一是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二是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第7课 中华民族精神1、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为什么?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怎样弘扬XXXX精神?---教材P81四个基本途径15\n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第8课 走进文化生活1、怎样看待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四喜之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三忧之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 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2、如何区别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和先进文化?落后文化指的是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腐朽文化指的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如何应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不限定主体,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怎么做?)国家(文化管理者)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建设先进文化;企业(文化生产者如媒体)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个人(文化消费者)要提高眼力,防止污染,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第9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角度)(1)(根本要求)——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取缔腐朽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关键(2)(价值观引领)——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根本目标)——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4)(中心环节)——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途径)——要立足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6)(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此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点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武装头脑,教育人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凝聚力量)。(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鼓舞斗志)。(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精神基石。3、文化生活中强调教育重要性的知识点(1)P10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2)P35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3)P46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4)P101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第10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具体要求:①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和特征)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个人角度 4要(1)(含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2)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文化生活中强调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知识点(1)P10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P11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力、科技力是基础。(3)P45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P67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15\n(5)P10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鼓励创新。(6)P108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生活中强调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的知识点:P37: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87: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价值观,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P94: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能够生动形象、快捷迅速地面向大众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文化主旋律。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必修4 《生活与哲学》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复习中要把握主干知识:原理和方法论;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第四、五、六、九、十一、十二课的大标题,找准切入点。哲学思想分为3个小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真正的哲学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4块知识,12观+32原理,如下: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4个原理)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 、真理观 (4个原理)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4个)、发展观(4个)、矛盾观(6个)、创新意识(2个)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4个原理)、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原理)哲学思想: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思考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智慧之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对具体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哲学的基本问题(解释)(1)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2)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及其基本观点?高频考点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唯心主义的2种形态及其基本观点?高频考点A、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3、真正的哲学凝聚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的唯物论——高频考点: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四个主要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因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能动作用的2个表现: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抓住意识活动的4个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高频考点:实践观、真理观(四个主要原理)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重点(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4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是客观的、唯一的,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4、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因为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坚持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发展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创新意识1、怎样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四个要点(注意:观点+材料分析相结合)1)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5\n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析),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高频考点)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或者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这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2、怎样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四个要点 高频考点(观点+材料分析相结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对这个原理要求掌握3层层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要求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3.怎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高频考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真正理解矛盾这一哲学范畴,就必须全面把握矛盾的七性:即同一性、斗争性、客观性、普遍性、特殊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如何把握矛盾分析方法?(3个方法论+对应的6个原理+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1)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注意: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2)坚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理解)A.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这要求我们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学会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方法论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这是2个原理的共同方法论要求)A.抓主要矛盾原理,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B.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因为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这要求我们善于抓本质、分清主流(辩方向、分性质、分利弊)通性通法总结:矛盾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或者把握教材的四个主要原理)(1)“既……又……、虽然……但是、成就……困难……、机遇……挑战、双赢、双刃剑、相辅相成”等,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2)“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等,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先试点,再推广、抓好典型、树立榜样,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等,此类语言的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学会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依据是2大原理(观点+材料分析相结合)(1)高频考点:辩证否定观——5个小要点a.辩证的否定的含义:就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b.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强调肯定方面) d.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强调否定方面)e.方法论要求: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P77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怎样创新?——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作用的3个表现(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包括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4个主要原理)1、高频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5\n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2.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生产力决定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所以,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所以,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是前进的、上升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4.高频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 4个主要原理) 1、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人生价值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2、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原理(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高频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这要求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即具有主体差异性,这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分析:(1)客观标准: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而变——3个客观因素: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2) 最高标准: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因人而异——3个主观因素,具体表现为3个不同: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即利益出发点不同: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4.高频考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总结先进人物的事迹的哲学启示)?(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注意: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生活与哲学主要方法论总结:主要用于提方法论建议类题型------如结合材料,就XXXX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唯物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充分而又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这要求我们坚持按规律办事;(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论: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辩证法: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和批判精神原理)唯物史观: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这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抓住“关键字词” 透解哲学原理一、如何整理教材、化繁为简?两个标准:一按类别归纳知识,如一轮考点版;二按要点归纳知识,如二轮高频考点版;三种做法:一是构建知识网络——网络式;二是建立层级结构——层级式;三是列表——表格式。落实微观: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把课本读厚(高频考点;调整考点;新增考点;热门考点)把握宏观: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把课本读薄。时政热点:切入点宜小不宜大;回归教材,联系理论;把准知识,吃透知识,用活知识。二、《生活与哲学》要求把握12观和32个主要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为4小块知识,如下: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4个原理)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4个原理)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4个)、发展观(4个)、矛盾观(6个)、创新意识(2个)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 (4个原理)、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原理)三、哲学学习中如何抓住“关键字词”,准确运用32个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n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制定…发展战略,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注意:也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意识观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充分而又正确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坚持以…路线、政策作为指导或指引,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学习、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注意:也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规律观3、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失败/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地震、洪水、雪灾、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天体运动、季节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这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拼搏、艰苦奋斗、超载、过度开垦、符合等,修建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发展农业、退耕还林、人工降雨、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工智能、合成、克隆、创造、分析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积极应对、科学研究、打破传统、利用条件、研发、周密部署。运动观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这要求我们在运动发展中把握事物。识别的关键词:绝对运动强调“变”、相对静止强调“不变”、稳定、稳健、平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紧扣4个表现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等。真理观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识别的关键词: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创新、更新、提高、新局面、新形势、长远利益、前瞻性。(三)、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个相互、1种关系)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识别的关键词:影响、意义/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后果。3、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①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各种条件,利用有利条件,重视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着局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识别的关键词: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或某地区、国家与各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强调的是相互配合、整体势力,要培养队员集体意识、全局观点/事关全局、地方保护/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地方与中央、结构调整、系统工程。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识别的关键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识别的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促进事物的质变。识别的关键词:…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或分步骤实施、新阶段、新时期、新机遇/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等。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识别的关键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科学技术(核技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等。矛盾具有同一性:关键词有,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化……为……,变……为……等。2、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n识别的关键词:具有不同(特点)/存在着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不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办事情要有针对性/发挥…独特优势/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量身定做。注意:从唯物论角度看,就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识别的关键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一般经验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先试点,后推广经验/指导/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既学习别人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典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不照搬照抄、不生搬硬套。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这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识别的关键词:抓重点工作/抓关键/抓中心/把…作为…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抓重点工程/把…作为第一要务/集中优势兵力/牵牛要牵牛鼻子、突破口、首先、主导、核心、主题、主线、纲举目张、症结、要害、焦点、着力点、根本、骨干力量、首要地位、当务之急、提纲挈领等。同时,还要恰当处理次要矛盾识别的关键词: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6、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善于抓主流、抓本质。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识别的关键词:以…为主体/以…为主导/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我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因小失大/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与支流/判断事物性质、辨明方向、分析形势、主导和主体、优点与不足、总体上……还存在……问题、只看到……而忽视了……等等。树立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识别的关键词:吸取、保留和改造/肯定又否定/克服消极的又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旧俗/;反面的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二、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唯物论部分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一样。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变化/分配制度改革。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改革)、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词: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与群众相结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价值观 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6、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识别的关键词: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念会变化/忠君与忠于人民/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三)人生价值观7、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识别的关键词:忘我工作/帮助人民做好事/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服务他人/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工作条件/大家的努力/个人精神、素质、理想信念/反之,贪图安逸/拜金主义。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政治2022高考高频考点背诵模板(共六大类)
高中政治高考高频考点背诵模板 (共十六条)
高中政治高考高频考点背诵模板 (共十二类)
202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100题《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1:4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2.1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