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上册
>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期末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材料二: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17 ,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精湛,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对“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材料三: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17 ,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对某种神的信仰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文化。(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B.材料一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这里的“文化”有别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C.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D.“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便跳槽改行。解析:选B A项,由材料一可知,“‘物勒工名’制度”在秦国时就已经有了,并不是到秦朝时才开始实行的。C项,“主要得益于”没有依据,材料一说的是“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D项,由材料三可知,“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的“游戏规则”。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17 B.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C.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D.“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解析:选D A项,“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属无中生有。材料一中说的“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是如今的现状,并没有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过去进行比较。B项,材料一说的是“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而选项“成了”将未然变成已然,不符合客观实际。C项,结合材料二中的“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重要规范”可知,“至近现代已被淡化”错。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德国制造”,这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B.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C.制作杆秤的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全国运用统一标准的度量衡,为监管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解析:选A A项,材料一只是在开篇部分提到了“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并没有表达任何相关观点。B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这个观点,和原材料中举到的鲁班、李冰等人的例子作用相同。C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个观点。D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这个观点。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 17 解析:论证上的特点一般需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角度等方面考虑。材料三先总说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要深入探讨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然后从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三方面分别进行阐释。在阐释的过程中,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引用俗语指出“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以行业间共同的“游戏规则”为例,论证行业组织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参考答案:①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证,先总说,后分说;②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等。5.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我国的“工匠精神”。(6分)答: 解析: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强调了制度保证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材料三第一段则直接提出“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综合以上信息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①全社会形成尊重能工巧匠创造力和贡献的良好氛围。②形成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内部的监管体系。③重视重建“工匠精神”的信仰支撑和文化支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向北方邹荻帆穿过了滴绿的树林与淡墨水的远山,赭石色的大路上,我们以沉重的脚步走向北方。北方是广阔的,那些线条模糊的地方17 我们走近了,更想望着那更远的蒙在白云下爬上青苔的古城,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每天,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贴在背上的是湿答答的汗衣,沙子钻破了草履呵,一天天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晚间,我们投落在墙壁霉湿的屋子里,围着跳跃的烛光,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它们底主人走了,17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烛火跳跃着,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祖国呵,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烛火以微弱的光剪破了黑暗,我们微弱的力量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烛火跳跃着,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1938年7月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B.“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态度坚决。C.诗歌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D.“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解析:选A “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错,由“滴绿的树林”“淡墨水的远山”“赭石色的大路”等可知,在诗人笔下,北方的大地美丽如画,富有层次感。17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出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B.本诗抒情多用象征,如烛火象征跳跃的心,烛光代表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C.“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D.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解析:选C “余韵悠长”错,诗歌结尾干脆有力,表达了诗人的决心。8.“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4分)答: 解析:“吻合”的意思是完全符合,结合题干所提及的诗句可知,诗人通过“吻合”一词体现了要照着祖先的足迹,走遍他们开辟的疆土的想法,表达了每一寸疆土都不会放弃的信念与保卫祖国河山的信心和决心。参考答案:①我们要走遍祖先开辟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土地我们都不会放弃;②表达了诗人对保卫祖国河山的信心和决心。(每点2分)9.诗歌用“走向北方”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分析诗歌标题的好处,可从标题与诗歌内容的关系、情感主旨以及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全诗围绕“走向北方”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标题统领全诗;“走向北方”实际上是指走向抗战最前线,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走向北方”是四字短语,短促有力,用其作标题能更强烈地抒发情感。17 参考答案:①统领全诗。全诗紧紧围绕“走向北方”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②“北方”指代抗战前线,“走向北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③用四字短语作标题,短促有力,有利于抒发情感。(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县中称美。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刘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宏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选自《后汉书·樊宏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B.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C.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D.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17 /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解析:选B “好货殖”的意思是善于经商营利,与“善农稼”句式对称;“重”指樊重,作“性温厚”的主语,故“重”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三世”是“共财”的主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C项。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氏,是姓的分支,是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古代女子称氏,男子称姓。B.乡闾,指乡里。古代的乡为地方行政单位,闾为户口编制单位。C.万岁,臣下对君主的祝颂之词,意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文中为帝王死之讳称。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解析:选A 古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宏的父亲樊重耕田经商,财富很多,他用家产赈济赡养同族,施恩乡里,平时向他借贷的人欠债达数百万,他临终前却命令烧毁文契。B.樊宏家境殷实,从小就有志向和好品行。当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儿女时,因樊宏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长吏及以下官吏都为其妻子儿女求情,最后他们脱离了险境。C.樊宏淡泊名利。朝廷想任樊宏为大将时,他叩头推辞;他还教育子孙要以前世贵戚为戒,追求荣势的同时保全自己,获取人生的快乐。D.樊宏为人小心谨慎。他虽为世祖的舅舅,但每当朝会,常迎期先到,俯伏在宫殿静待。他的宗族受其教化感染,没有人犯过法。解析:选C “追求荣势”错,原文中说的是“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岂不乐哉!’”,由此可见樊宏并未教育子孙追求荣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4分)译文: (2)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4分)译文: 参考答案:(1)听说了这件事的欠债人都很惭愧,争着前往樊家还债,樊重的儿子们遵从父亲的遗嘱,终究不肯接受。17 (2)樊宏所呈上的利于治国的建议和有关朝政得失的言论,总是他亲手书写,并毁掉底稿。朝会时被公开问及,他不敢当众回答。14.樊宏的德行除通过其言谈举止体现之外,其他人、事的陪衬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请列举出文中有关陪衬的事例。(3分)答: 解析:“陪衬”即衬托,题目实际在问文中哪些人或事衬托了樊宏的德行。文章中当“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时,长吏及以下官吏都因“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而为之求情,赤眉军“欲前攻宏营”时,赤眉长老因“先闻宏仁厚”,又见樊宏如此礼待赤眉军,于是“引兵而去”。这些事件都从侧面衬托出樊宏富有德行。另外,皇帝“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亲自看望病重的樊宏,赞许樊宏的遗嘱并决定以他为榜样等行为也从侧面烘托出樊宏的德行。参考答案:①湖阳军帅想杀樊宏的妻子儿女,长吏及以下官吏都因“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而为之求情。②赤眉军长老以前就听说樊宏仁厚,如今见樊宏如此优待他们,于是赤眉军放弃攻打樊家,率兵离开。③皇帝命令侍从临朝时再告知樊宏,不让他事先赶到。④皇帝在樊宏病重时亲自看望并在他家中留宿,赞赏其遗嘱,表明自己死后,也要效法樊宏的做法。(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参考译文: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县人,是世祖的舅舅。他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甫,受封于樊,于是便以樊为姓。樊姓是当地有声名的世家望族。父亲樊重,字君云,继承祖上传统(既)善于经营农业,(又)善于经商营利。樊重性格温和宽厚,治家有方,祖孙三代共同享有家产,子孙早晚都恭敬地向长辈问候请安,(一家人有规有矩)常常像在公府里照章办事一样。家产数目巨大,樊重便用来赈济赡养同族的人,给乡里施加恩惠。县里的人都称赞他的美德。樊重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他平素借贷给人们的钱财有几百万,临终前让家人烧毁借贷文契。听说了这件事的欠债人都很惭愧,争着前往樊家还债,樊重的儿子们遵从父亲的遗嘱,终究不肯接受。17 樊宏年轻时便有高尚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行。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率领士兵攻打湖阳,城内坚守,不能攻克。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拘禁了樊宏的妻子和儿女,让樊宏出城劝说刘伯升退兵,樊宏趁机留在了刘伯升的军中没有返回。负责守备湖阳的军帅想杀死樊宏的妻子和儿女,县中长吏及以下官吏共同对军帅说:“樊重父子,礼义恩德遍及乡里,即使(樊宏)有罪,也暂且过后再说。”适逢刘氏兵力日益强盛,湖阳百姓恐惧慌乱,不敢杀樊宏的妻子和儿女,于是(樊宏的妻子和儿女)得以免受灾祸。更始帝即位,想任用樊宏为大将,樊宏叩头推辞说:“我一介书生不熟悉用兵打仗的事。”最终得以免职回乡。当时赤眉军抢掠唐子乡,杀害了许多人,并想前去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带着牛、酒和米谷,馈赠给赤眉军以示慰劳。赤眉军中的年长之人以前听说过樊宏仁爱宽厚,都称赞道:“樊宏向来行善,而且现在如此礼待我们,我们怎么忍心去攻打他呢?”于是率兵离开,最终樊家免去一场寇乱。樊宏为人谦虚平和,戒惕谨慎,不贪图苟且进取。他经常告诫他的孩子说:“富贵过于满盈的人家,没有能善终的。我不是不爱好荣华权势,但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前代皇室亲族的下场都是明显的鉴戒啊。保全自己,难道不是很快乐吗!”每逢朝廷集会,他总是推算着时间提前到达,俯身伏地等待上朝,时辰到了才起来。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常常命令侍从在即将上朝时再告知樊宏,不要让樊宏事先赶到。樊宏所呈上的利于治国的建议和有关朝政得失的言论,总是他亲手书写,并毁掉底稿。朝会时被公开问及,他不敢当众回答。族人受他的教化熏染,不曾有人犯法。皇帝很看重他。等到樊宏病重,皇帝亲临看望,并在樊家留宿,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二十七年,樊宏去世。临终嘱咐要薄葬。皇帝赞许他的遗嘱,将遗书拿给百官们看,趁机说:“现在不顺从樊宏的意愿,将无法彰显他的仁德。而且我死后,也想以他为榜样。”谥号为恭侯。被赐予印绶,皇帝亲自为他送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 远①杜 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注] ①此诗是永泰元年(765)春杜甫在浣花溪时所作。②17 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戒备森严的军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B.首联运用叠字“肃肃”“菲菲”,音律和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联中,“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从而传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他乡。解析:选C “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从而传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错误。“何曾”一句是说“剑外一带什么时候清净过啊”,运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味,即“剑外一带一向就没有清净过”,反映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表现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6分)答: 解析:本题名为赏析写景诗句题,实为炼字题,因为题干明确要求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而这两句诗中“唯”和“独”二字用得极妙。找出关键词语后,将其放入诗句中分析表达效果,“日长唯鸟雀”,整日只能见到鸟雀,可见少有过客;“春远独柴荆”,只有这一户人家,可见村居偏僻;“唯鸟雀”“独柴荆”本是写景,是实,其中暗含作者之情,这是虚,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结合整首诗,分析描写这样偏僻孤寂之景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即可。结合全篇可知,诗歌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他乡,诗人的内心是孤独悲苦的,这是哀情,而“唯鸟雀”“独柴荆”写的哀景,所以用哀景来抒发哀情,从结构上来看,为下文诗人抒发忧国忧民以及思念家乡之情做了铺垫。参考答案:①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本为两个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唯”“独”两字则意蕴丰富,“唯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②虚实结合,“唯”“独”两字不仅将景物写活了,也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③内容上,17 以哀景写哀情;结构上,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之情做铺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 , ”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贸然出兵,那么虽有“ ”的雄心,怕只会是“ ”的下场。(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时的情形,以“ , ”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那样的书,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杜绝那一丝丝臭味腐蚀我们的心灵。书香默默入心来,能提升人的气质。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导员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B.信中写道:“……在整个旅途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17 深深地打动了我!”C.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D.小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有高傲艳丽的西番莲,有白色的茉莉花,还有红色的指甲花……解析:选D D项,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都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项,表示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语意未尽。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是“散文集”,喻体是“康乃馨”,前者“温婉雅致”,后者“淡雅”,说明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说明它们都能沁人心脾。参考答案:①句中把“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比作“淡雅的康乃馨”,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散文和康乃馨,两者都有“雅”的特点,都能沁人心脾。(每点2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也有一些错字连篇、粗制滥造的书,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就像石楠花一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 解析:从词语位置上看,原句中“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单独成句,比起改句将之用作“书”的定语,更能起到强调特点的作用,否定意味更强烈;从句式上看,原句多用短句,节奏更明快,更符合文段整体的语言风格;从与前后句协调的角度看,改句将“就像石楠花一样”单列后置,突出了“石楠花”及其味道,与后文“那样的书”衔接生硬,不如原句自然流畅。参考答案:①原句多用短句,更符合文段整体灵动的语言风格;②原句中“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单独成句,17 对这类书的否定意味更强烈;③“就像石楠花一样”在原句中被放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表达更加自然流畅。(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指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能够成为“新晋网红”的原因。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选取了老舍、郭沫若、萧红、茅盾等著名作家的故居作为直播内容,一经推出,便以亲民、开放和接地气的方式,让文学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让经典文化在直播间成为“新晋网红”,焕发新的活力。当经典文化遇上“直播”,既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带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万千读者重回文学现场,深入感受文学的魅力,为经典文化的传播赋能。在“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大家故居”试水直播获得了平台方的支持,实现了内容的有效增值。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围绕“‘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能够成为‘新晋网红’的原因”这一指向浏览材料,检索相关信息,然后整理答案即可。参考答案:①它选取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故居,对观众有天然的吸引力。②它的传播方式亲民、开放、接地气,能够赢得观众认可。③它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第①点1分,②③点各2分)22.找出下面文段中的四处语病,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4分)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每年推进,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亩,人工造林速度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②各省森林覆盖率也均有明显提高,但悬殊很大。③森林覆盖率是增强了,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却随处可见。④从遥感影像上看,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林下水土流失”。答: 17 解析:①语序不当,应该先说时间,再说介词短语,故把“每年”调至“以7000万”前;②语意重复,“悬殊”就是“很大”的意思,应该改为“相差悬殊”或“相差很大”;③搭配不当,“覆盖率”与“增强”不能搭配,应该是“提高覆盖率”;④结构混乱,“原因是由……造成的”句式杂糅,任选其中一个句式即可。参考答案:①“每年”调至“以7000万”前。②将“悬殊”改为“相差”。③“增强”改为“提高”。④“原因是……”和“由……造成的”两种句式留一种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90后”“00后”已经成为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材料的对象是“90后”“00后”,即“青年”,当今时代青年的特征是“已经成为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强调了时代青年应当勇担重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因此,学生写作时应将写作对象定位为“青年”,应将写作核心定位在青年的责任、担当、梦想、拼搏、奉献等品质上。参考立意:(1)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2)青年有梦想,为国勇担当;(3)时代青年应以国家发展为重任;(4)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需要时代青年承担;(5)为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拼搏青春;等等。1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期末素养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1(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2(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3(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5(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6(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期末素质升级检测(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期中素质升级检测(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11 08:08:05
页数:17
价格:¥3
大小:67.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