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专用)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含解析) 岳麓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2·汕尾一模)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A.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2.(2022·肇庆一模)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C.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D.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3.(2022·梅州一模)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①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②北魏时期魏孝文帝“更姓易服”;③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④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之风。这些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趋向及特点,下列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4.(2022·汕头一模)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7\n5.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中,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全社会广泛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一定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6.(2022·杭州质检)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人的着装特点:“偏偏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一历史时期是指(  )A.清代晚期        B.民国初年C.新中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7.(2022·台州调研)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8.(2022·广东六校模拟)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9.西方的各种节日近年来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影响颇大,例如“圣诞节”在中国各大城市成为狂欢节,商家抓住时机促销,也成为购物节。对这种现象到底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直接冲击,还是异化,专家众说不一。因此有必要对西方文化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复活B.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圣诞老人给世人带来平安和好运C.圣诞文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D.如今以色列犹太人和西欧人宗教信仰是一致的10.(2022·盐城摸底)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7\n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11.(2022·广州一中调研)“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  )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12.★下列各项是对下图光绪年间“马拉火车”历史现象的评述,其中符合近代化史观的是(  )A.这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这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这体现了对西方殖民侵略的反抗D.这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22·三明质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启动了社会观念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申报》材料二 在上海商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条件下,购用洋货标志身份和财力的附加社会值更高,人们这种观念更为膨胀,因而争相购用,相习成风。而一些既物美且价廉的日用洋货如洋布、火柴、洋油、洋钉等广受人们欢迎。——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材料三 7\n(时论一)“洋货之价较土货倍之,且数倍之。外观虽五色迷离,用之实易于窳败……谓我堂堂中国,自有朴而耐久之物,足供人之取求,何必忘其本原,转以银钱易此瑰奇之货。”(时论二)“以其所有易我中国之所无,中国之人喜新厌故,无不趋之如鹜,是不啻以中国之利源,悉听西人之取携,而我亦莫之抗也。”(时论三)“欲禁民人不用洋货,势所不能,则莫如中国自行筹赀,逐一仿造,庶几将中国之货易中国之钱,富者可便于购求,贫者更开无数谋生之路。按之和约亦所准行。而来华之洋货日稀,即银钱流出日少矣。”——《申报》(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则时论对于洋货所持的态度并概括其各自的出发点。(6分)(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材料一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所产生的影响。(6分)14.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7\n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6分)(3)阅读上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选B “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反映的是电灯的使用,故B正确。2.选C 从材料信息,当时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反映了盲目崇洋的心态。3.选B 能全面反映题干中四个案例的是B项。其余归纳不够全面。4.选B A项“中山装”出现在民国时期;C项“买办”出现在清末,“文革”期间不可能存在;D项“QQ”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C、D三项。5.7\n选C 考查对近代习俗变迁的理解。时间是1906年,地区在两广、湖北、江苏和河南等地。由时间排除B;由局部地区可排除A、D。故选C。6.选B 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窄袖短衣高护领”可知此为改良旗袍,这流行于民国初年,选择B项。7.选C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点: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反映的内容——西餐,分析可得: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A、D两项题干没有反映,B项不符合史实。8.选C 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奢侈与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相符,选C。9.选C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据此各选项中A、B项说法错误;D项中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与基督教不同,本题选C项。10.选C 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11.选B “送嫁妆”是中国的传统,与西式婚礼无关,故选B。12.选B 近(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光绪年间“马拉火车”现象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传入中国,封建愚昧观念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也说明了近代化观念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碰撞与交流,即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13.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据“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日用洋货……广受人们欢迎”等概括即可;从外国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第(2)问,据材料三分别提取关键信息即可。第(3)问,要特别注意材料一中崇尚洋货的理念,据此归纳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答案:(1)社会现象:洋货流行日渐成风。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洋货大量输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人们生活市场化;购用洋货是个人身份和财力的象征;洋货物美价廉。(2)态度:时论一、二反对,时论三不反对。出发点:时论一从货物自身的品质出发(或国货优于洋货等),时论二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时论三从历史发展潮流出发。(3)冲击了节俭、实用的生活观和以中国为中心等传统观念,推动了喜新好异、追求享乐、喜欢价廉物美等观念的形成;推动了中国重视工商业(与洋人争利)等近代社会新观念的形成。7\n14.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设计较好,需有很好掌握),可以根据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进行回答,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有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等。主要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第(3)问阅读图片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火车出现。火车的出现使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答案:(1)原因: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3)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具:早期火车。影响: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9:28 页数:7
价格:¥3 大小:80.6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