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版)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考题展示(202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17-\n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考向分析2022、2022年文言文阅读延续以往5道题的基本格局,分别考查实词、虚词、断句、翻译和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几个考点。赋分增加1分,为19分。浙江2022年高考会延续浙江省前两年的高考题型模式和赋分标准,选材上史传、杂感、散文都有可能考到,实词、虚词各1道选择题,文章内容赏析1道选择题,1道断句题是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会继续保持,1道翻译题,有可能给2或3个句子让考生翻译。试题难度不会太大。1.对实词的备考,要突出考试说明要求的“常见”与“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在文中”是命题的依据。所谓“常见”,即在中学课文中出现过的,即使不是也应该是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断出来的,一般不会把生僻字拿出来考查。故回归课本,熟练掌握课文,是复习文言文的坚实基础,不可忽视。另外,一个实词有多个义项,作题时要调动积累,能一眼看穿的,可当即断定,不能一目了然的要逐个代进原文去试解,以确定选项。对实词题考查有的规定选“正确”的,有的规定选“不正确”的,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2.对虚词的复习,要重点结合文章掌握规定的18个常用虚词。此类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只考查一个虚词,题干中列出含有某词的句子,选项中列出选文中的4个含该词的句子,选一个和题干中含有某词的句子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二是考查4个虚词,这种方式每一个选项都列出含有同一个虚词的两个句子,为了降低难度,两个句子,一个是阅读文段中的,一个是来自教材的,便于比较。无论哪种方式,考查的都是18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题时也要看清题目,有的要求选相同的,有的要求选不相同的。3.对句式的复习,要以现代汉语的句式和用法为背景,作比较分析。此考点一般都和文言翻译结合起来考,即在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对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现象设置得分点。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文言句式意识,小心因大意而造成失误。4.对翻译的复习,要在做练习时加强考点赋分意识,也就是要抓“得分点”。一般对要求翻译的句子,都有两个左右的得分点,对这几个点,一定要翻译准确,不能只笼统地写出个大概意思。这些得分点多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词,如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词类活用,有的是句式特点,有的是修辞手法,如对仗、互文等。翻译时,能够直译的地方尽量用直译,避免译漏命题人设定的关键处。5.对信息筛选题的复习,一定要本着句不离段的原则,把每个句子放回原处,在上下句的语言环境里认真揣摩,看其是否和题干要求相合,切不可轻举妄动,犯后悔莫及的错误。尤其要针对题干要求,仔细辨析所选的语句,斟酌其信息,用比较思维辨别其是否与“标准”吻合。6.对分析归纳题的复习,要确切把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具体内涵和试题形式,要清楚命题者在命制这个题目时常用的一些如张冠李戴、时间错位等陷阱,要把选项指定的某个段落认真读译一遍,破解命题人故意的错译误读。要准确做好这类试题,不仅要有细心的品质,还要有厚实的文言基础。【例题】(202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譿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譿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譿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譿-17-\n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譿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热点题型一判别实词解释正误这种题型用于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常见文言实词”主要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并特别强调辨析“在文中的含义”,所以力争粗通文本的意思十分重要。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第:考取。B.子无为嫌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思路分析: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第一步可以直接把后面的解释代回原句,看其句意是否解释得通,能通者可初步判定其正确,有矛盾者一般是错误的。如此题,A、B、C各项的解释,放回原文解释都是合适的,可判其正确,而D项的“方”,是“比拟、比方”的意思,可以翻译为“和……相仿”“与……可比”“比得上”。答案:D技法解密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常用以下六种技巧:1.语境推断法:依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如:上题的“第明经”的“第”,其前面的“贞观初”是讲时间的,后面的“补并州参军”是讲结果,说他做了什么官。根据常识,在封建时代能够做官有几个基本条件,一般而言是科举高中,二是举孝廉,即有人推荐;此处的“明经”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那么,就可以断定“第”的意思就是“考取”。2.联想推断法:依据温故知新的原则,通过回忆、联想,实现知识迁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联想课文。如“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可联想到初中时就读过的《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即知“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或“为……而感到痛苦”。再如“噫!我固无恙”中“恙”的理解,就可联想初中时的课文《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即知“恙”为“祸患、灾祸”。(2)联想成语。如“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的“堪”该作何解?可联想成语“狼狈不堪”,推知“堪”为“忍受”的意思。3.结构推断法:文言同义反义对举联用的地方比较多,不仅对偶句多,而且一个句子里同义反义对举联用成词的情形也不少。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无”“鲜”同义联用,都是“没有”的意思。“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中的“襟”“带”属同义对举,知道“襟”为“以……为襟”的意思,就可以推断“带”就是“以……为带”的意思,代回原文试解,是合适的。同理,“控”与“引”对举,照例可以推断其义。常见的还有:反义并用如“进退”“高下”“贫富”“穷达”;同义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17-\n4.字形推断法: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可以借助字形推断字义,尤其是会意字。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羁”字看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如“罗(网)、罟(gǔ网)、罩、罹”等。5.通假推断法:通假字是文言文的常见现象,若实词常规义理解不通,可尝试利用通假义。如《过秦论》:“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罢”通“疲”(疲乏、疲惫)。6.文化常识推断法:文言文固然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熟悉传统,掌握常识,可切实提高实词理解能力,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如:2022年高考福建卷:“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据文化常识,文言文“用事”专指掌权。常用的还有“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热点题型二判别虚词意义用法这种题型用于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常见文言虚词”主要指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能够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虚词的具体含义,及其词性、语法功能等。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公之逮所由使也B.因极推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D.保邦于未危室西连于中闺思路分析:这道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所”,在前句中是“所”字结构,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在后句中是相当于“……的人”,可译为“由他主使的”。B项的两个“因”都是表因果的副词,相当于“于是”。C项的“以”,前者是连词,表并列;后者是连词,表修饰。D项的“于”,前者是介词,“在……时”,后者是介词,“和”。答案:B技法解密做此类题的方法是,正确理解原文意思,逐一判断每组中的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所谓意义,就是指词义,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那个词;所谓用法就是指用作什么词,即词性。注意有的词在不同情境中的词性是不一样的,有的词还有活用现象,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具体方法如下:1.按图索骥法即给考试说明所列的18个虚词列一个明晰的词义用法简表,逐一掌握好这18个虚词,既能够理解其意义,又能够辨析其用法(词性及语法功能)。尤其是对考查频率很高的“以、于、而、之、其”等虚词,应了如指掌,运用自如。解题时,遇到某个词,就可以很熟练地按照掌握的内容,对照比较,确定选项。如上题的“吾所不及”“公之逮所由使也”的“所”字,就可以按照熟悉的词义用法进行选择判断了。2.因境揣测法结合语境,综合文意,揣测某个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充分利用文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例如上例B项:“因极推引”,前文讲李譿识人,根据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并极力赞扬张文瓘,接下来的这句话是一种行动,就是极力推荐张文瓘,那么可以认为前面的话是后面行动的原因,故可断定它是表示前后因果的副词,相当于“于是”。“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其前也是原因,此句也讲结果,意思、用法相同。3.定性推断法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转化而来,有一些词常兼有实词和虚词的不同词性,而虚词的用法、意义,则往往是由其语法词性(成分)、功能来决定的。例如《石钟山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且”前后是两个动词并列,所以它是并列连词。4.位置比较法-17-\n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和前后词语搭配的关系不同,其意义、用法也一般不同。因此,根据虚词所在位置不同,可以判定其词义用法的异同。比如“乎”,在句末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如《项脊轩志》“儿寒乎?欲食乎?”在句中则有多种用法,或表示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归去来兮辞》“胡为乎惶惶欲何之?”或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如《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或作介词,相当于“于”,如《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等等。5.古今对照法词语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也会发生变化。有的虚词今天已经不再使用,有的延续下来,但用法有可能发生变化,注意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判断。如“为”,在古汉语里,有作语气词用,表反问意义的用法,今天没有这种用法。而在今天“为”常作介词,是延续了古代的用法,我们借助这样的规律,就可以推断某个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及用法。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前一个“为”在名词前,与今天的用法一致,是介词,相当于“替”“给”;后一个是动词,相当于“谋划”“设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个是判断词,“是”;后一个“为”是语气词,今天已没有这种用法。6.课文迁移法近些年,文言虚词考查的试题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其原因之一,就是比较项总要选一个课文所学过的句子,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做题时,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如上例的C、D两项,其后一句分别出自《赤壁赋》和《项脊轩志》,熟悉这两篇课文,不难判断其中“以”“于”的意思,再从结构、组合等方面与前面一句分别比较,就不难判断它们是否相同。热点题型三判别赏析正误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譿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譿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思路分析:这道题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结合在一起考查。答题时需要对全文内容准确把握,可以在原文中分别找到各选项的内容,仔细比较,以判断正误。尤其要准确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以免造成误解。D项的“贬谪”就属于误解,原文中是“诸囚闻其迁”,这里的“迁”没有“贬谪”的意思,而是升职或调任官职的意思。答案:D技法解密准确解答这类试题的基本功是文言阅读理解和欣赏的基础,首先是通过多读多分析强化理解鉴赏能力,其次,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尤其应熟悉试题设误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无中生有。阅读材料中没有所选义项的内容,或选项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2.张冠李戴。本是甲想的、说的或做的,选项中故意误设为乙想的、说的或做的。3.以偏概全。将局部的、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普遍的,或反之设误;或者故意将范围、程度误设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叙述的范围、程度。4.颠倒混淆。选项中将直接的、主要的、原因的、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次要的、结果的、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5.误解手法。主要是在欣赏中,误解艺术手法,如表现手法的描写,表达技巧的象征,修辞手法的比喻、拟人等,或错位,或误判,对其作用作出错误解释等。6.误解词义。对原文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作出错误解释,如上例的D项就是这类错误。热点题型四断句这种题型用来考查给文言文段断句的能力。断句可以很好地考查对文意的准确理解能力,断句材料一般有两种:直接选自文本,或另外提供一则较短的语段;题型也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如:-17-\n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思路分析:断句题是浙江考题的亮点。做题时要把握三点:一是把这句话放到原文中读一读,初步判断其大概意思;二是抓有关标志性虚词和文言句式特点,初步断句;三是试着翻译一遍,看其有无不通之处,必要时再作修改。此题的难点在对“移疾”的理解,是生病请假的意思,在“疾”之后需要停顿。答案: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技法解密做好文言断句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所以断句前要对全文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将明显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对付难断之处。2.语感是语言的“精灵”,断句时要反复诵读,寻求良好语感的帮助。3.充分利用语言标志辅助断句。(1)找名代: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2)看虚词:句首“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句尾“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据排偶: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4)依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固定搭配,可据以断句。如:“奚以……为?”“不亦(得无)……乎?”“何……之有?”(5)理对引: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道”为标志。(6)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7)察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热点题型五翻译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是浙江卷的一个分值较重的常规热点,一般是从文本中抽取二三句,要求把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考选择题。考点涉及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固定结构等。如: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思路分析:翻译文句,一要抓句式特点,二要抓关键字词,三要力求语句通顺,四要与原文吻合。(1)句的关键是对“若”“焉”等字的理解。(2)句的关键是对“抚”“劳”“监”(通“鉴”)等字的理解。参考答案:(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技法解密文言翻译除了“信、达、雅”的要求和“增、删、替、调、润”等方法外,还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突破实词。重要实词是翻译的主要赋分点,那些在句中起关键表意作用的、有多个义项的、解释通常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实词、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翻译准确。译准关键实词,需要有强烈的语境推断意识,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关注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现象,翻译时,首先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功能及词义。其次要掌握一些词性活用的规律,如:代词前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一般活用作使动或意动;两个名词连用,肯定有一个活用;主谓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等等。再次,要熟悉多种活用情况的翻译方法和用语,如: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等介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要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17-\n3.把握句式。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省主语、谓语、动词的宾语、介词的宾语及介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是翻译的主要赋分点之一。翻译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省略的成分一定要补出,省略的常常是主语、介词、宾语;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句序排列;固定句式有自己的特殊译法,如“无乃……乎”(恐怕……吧),“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所以”(……的原因)。4.注意润色。文言翻译,要求语言通顺,前后连贯。有些句子严格按照文言说法和现代汉语对应的表述来翻译,往往会出现读起来别扭,前后意思阻断的情况,此时,需要适当进行补缀连接,使语言通顺,也就是达到“雅”的要求。总之,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可用三种思维法、三步解题术,快速做题。三种思维法:比较思维,即在做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作三类比较,一是题目内部各选项的细致比较,发现异同,找出细微差别,以便于准确判断;二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作比较,以发现其表述与原文实际有无出入;三是与现代汉语表述方式作比较,看其题目的处置是否合适。联想思维,即在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学过的课文,运用迁移,激发思路,以便快速做题;联想过去见过的成语,有许多成语的字义词义保留着古汉语的特点,借此可以以旧推新;联想做过的题目,运用练习时掌握的规律解决新的问题。整体思维,即做题时要把选项放回原句、原文中去思考,切忌孤立做题,片面理解;要把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文章写作风格、手法的理解结合起来,互相呼应,立体理解,以保证做题的准确性。三步解题术:第一步,通读原文,大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第二步细读题目,筛选答案或组织答案;第三步,回归原文,仔细验证,以求无误。参考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朝大业末年,举家迁到魏州的昌乐。幼年丧父,事奉母亲、哥哥以孝顺友爱闻名。贞观初年,考中明经科,补授并州参军。当时李譿担任长史,曾经赞叹说:“张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譿入朝,张文瓘和僚属二人都为他饯行,李譿赠那两人佩刀、玉带,而无物送给张文瓘。张文瓘感到疑惑而向他请教,李譿说:“你不要多心。像某人,犹豫不决,所以赠给佩刀,希望他能果断;某人放荡不羁失于检点,所以赠给玉带,使他遵守约束。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送物品(的方式来警策)?”于是极力推荐引进。升任为水部员外郎。当时他的哥哥张文琮任户部侍郎,按照制度,兄弟不许同时在台阁任职,于是他出任云阳令。接连被任命为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譿同做宰相。不久主持左史事。当时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又征讨四夷,京城饲养官马上万匹,仓库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说:“国君养育百姓,使他们安逸就会富足而安康,使他们劳扰就会怨恨而反叛。秦、汉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户口减少一半。制治要在未乱之时,保国要在没有出现危险的时候。民心不会永远不变,只是归心仁政。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皇帝认为他说得对,赐给很多丝织锦缎,为此削减官马数千。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又兼任大理卿。不到十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者没有怨言。曾患小病,囚犯相互设斋祈祷,希望他能尽快处理事务。当时认为他执法公平宽恕与戴胄相仿。后来拜授侍中,兼任太子宾客。众囚犯听说他调任,都流泪哭泣,他得人心就是如此。他性情严肃正直,从不曲法宽容。诸部门奏议,尽心加以纠正辩驳,所以皇帝信任他。有时生病请假,其他宰相奏事,皇帝一定要问和张文瓘商量了没有。如果没有,就说:“去和他一起商量。”如果说:“已经商议过了。”就都同意施行。(2022宁波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 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徒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唏嘘,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17-\n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NF188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薄其谴,徙之塞上薄:减轻。B.方力构其罪构:罗织罪状来陷害人。C.予尝按次春秋以来按:按照。D.予谨识之识:通“志”,记述。【学生试做】[  ]答案扫描  A(近1/4考生选此答案)名师点评  考生易犯的错误是不理解“薄”字可作“减轻”来讲,又误把“按”理解为“按次序”,不知道“按词序”是由“次”字表达的意思。其实,“按”应该解作“观察,考察”。答案修正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学生试做】[  ]答案扫描  B(近1/5考生选此答案)名师点评  考生易犯的错误是把A项中前一句的“以”理解为“用”,以为其与后句的“以”表因果不一样。其实,从这个句子看,它也是一个因果句,“重于时”是因为“直谏”。而B项的“者”,前一个表示“……的人”,而后一个则与此不同,这个“者”是复指,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识。把这个句子转换成现代汉语顺序是“闻有自西南来者声”,即“听到有从西南方而来的声音”。答案修正  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方少数民族进犯边疆时,朝廷将士不但不抗敌卫边,反而屠戮自发抗敌的百姓,让沈青霞愤恨不已。B.沈青霞讽喻时事的诗篇在民众间广为流传,引起了当权者的高度恐慌,那些人一起诬陷他,害死了沈青霞。-17-\nC.作者举孔子、屈原、贾谊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沈青霞的诗文将来也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D.文章着重介绍沈青霞的经历以及文集的社会影响,而后谈及其诗文写法上的特色,是因为作者认为前者关乎大节,而后者的重要性远逊于前者。【学生试做】[  ]答案扫描  C(近1/3考生选此答案)名师点评  考生易犯的错误是往往受多次练习中强调要注意识别选项强加的比较结论而造成超越实际的判断的情况,以为D项的“后者的重要性远逊于前者”是超越实际的判断。而认为C项的举孔子、屈原、贾谊等人的例子是为了类比以突出沈青霞的文学成就,就是暗示他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照原文,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文中举孔子、屈原、贾谊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能流传下来的诗歌不一定都要合乎“中声”。此外,原文中是说将士们割下战死疆场的中原人以及野外行人的耳朵去冒充战功,而沈青霞的诗篇也只是“稍稍传播”并非“在民众间广为流传”。故此可判断A、B项也错。答案修正  D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扫描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馋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近22%考生这样做)名师点评  考生易犯的错误是没有理解文段的大概意思,不理解这是讲孔子删诗的做法、标准。答案修正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馋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2)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扫描  (1)沈青霞为上级每天只驰骋在疆场上而感到愤恨,为将士们弃人民不顾而蒙蔽国家而感到心痛。(2)以后国家有文采有学识的人把此书拿来阅读浏览时,能不感到可惜吗?名师点评  考生易犯错误是误解“上”“下”“刈我人民”“采风者”“其”“遗”等词。答案修正  (1)沈君既对上愤恨朝廷的边疆军务一天天松弛,对下又痛恨将士们每天随意残杀百姓来蒙蔽国家。(2)将来国家采集诗歌的使者出来看到了,能够遗弃这些诗文么?易错警示1.文言实词理解常会以今解古,造成误判。2.文言虚词理解常因分不清词性,辨不准用法而造成误判。3.内容理解常会因为对文中关键词义的理解而造成文意理解错误。4.断句题,常因忽视对整段文字大意的揣测而造成误断。5.翻译又是整个文言试题的难点,常犯错误有三点:对关键词理解失误,不注意全句意思的贯通,与原文语境环境相左。一、(2022温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李世)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17-\n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夏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为将,有谋善斯;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长子震早卒,震子敬业袭爵。(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十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饵:吃。B.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听:允许。C.于是子孙悉集,酒阑阑:兴致浓。D.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亡:通“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共置酒为乐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战胜则归功于下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其可得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临陈乃杀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了李世临终安排后事、为将治军有方、治家恪守孝悌等生平事迹来刻画人物,有详有略,语言质朴,生动感人。B.李世下葬那一天,皇上亲临未央宫吊唁,接着登上楼台目送着灵车恸哭,后又让人仿照阴山、铁山、乌德山修建李世坟墓,以表彰他打败突厥、薛延陀的战功。C.李世临终让弟弟李弼从严管束后代;治军又能从善如流,公而无私;虽贵为高官,年事已高,却亲力亲为敬奉姐姐。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令人敬重的人格特征。D.人贵有自知之明,李世对自己早年“做贼”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就表现了他对自己做人的清醒的反省,也可看出他不断提升的几层人生境界。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2)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二、(2022嘉兴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宋清传[唐]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②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③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17-\n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注:①雠:出售。②庀:头痛。③蚩:傻,无知。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冀速已已:停止,指痊愈。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活:使动用法,养活。C.相属于户属:嘱咐。D.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翦翦:小气。2.下列各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清逐利以活妻子耳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执其道不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炎而附,寒而弃吾从而师之D.反争为之不已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3.下列各项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深山大泽中来的人,都来投奔宋清,宋清都收留了他们。B.宋清开药铺为赚钱养家糊口,又自觉承担救助贫病的社会责任。C.宋清一改商人的市侩之气,年末不问赊账,并且烧毁借据。宋清的这些不合常理的做法,遭到众人的不解和讥笑。但他不以为然,认为从商在于养家糊口,向他人施药,而不取利是因为受药的人常在事后向他赠送厚礼,以表谢意,“是为远利也”。D.柳宗元的《宋清传》一反常理,为商人立传,不仅流传了一个品格高洁、光辉的商人形象,而且告诉了后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2)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三、(2022·杭州高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上梅直讲①书苏 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17-\n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总管。B.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徒:弟子,徒弟。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去今之墓而葬焉B.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富贵,但遭人怀疑诽谤,孔子困厄,但师徒怡然自得。因此苏轼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B.苏轼认为,追求富贵不如空守贫贱,能成为大贤的学生,那是很快乐的事情。如果能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那就更快乐了。C.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D.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四、(2022·浙江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柳州罗池庙碑韩 愈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17-\n(选自《昌黎文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贫以男女相质质:抵押。B.于是民业有经经:合乎常规。C.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泽:恩惠。D.已而摈不用摈:摈弃。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动以礼法以乱易整,不武B.莫不忖度而后从事仲尼厄而作《春秋》C.我侯之至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D.馆我于罗池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州罗池庙是柳州当地人民为纪念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宇。B.柳宗元到柳州做刺史,爱护百姓,注重教化,兴利除弊,只用了几年时间就使当地秩序井然。C.文中第二段,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当地有关柳宗元生前死后的传奇故事,从而表现对他的景仰之情。D.韩愈在本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柳宗元仕途不顺的同情和对朝廷对之摈弃的愤慨,颂扬了他在柳州所展示的政治才华。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2)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参考答案:命题调研·明晰考向考题展示1.B 解析:B项,辱:使对方蒙受耻辱,承蒙,表示谦虚的意思。2.A 解析:A项,连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指自己,我的/语气副词,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被动句式,表被动/动词,用在谓语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3.C 解析:“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的说法错误,文中说“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由此可知作者是因改变文风写文章而遭到毁誉的。4.参考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对句子有个整体的理解,再根据句意作停顿即可。5.参考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解析:(1)中的关键词有“如”“穷贱”“切切”,前两句为判断句;(2)中的关键词有“为”“尤”“工”,末句为判断句。参考译文:-17-\n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篇,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呢?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殷勤呵!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才这个样的。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的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各方面的士人君子与我相识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所以使您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因为这样吧。我年幼时,父亲去世,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去学习圣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读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没有像古人那样的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吏误加采纳,多次把我列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己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吏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样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是鲜明的效果。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您现在正值少年气盛之时,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辞高雅,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您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这还能与两汉名家并列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因为这。《易经》的《困》卦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正在困境中时,他的话不被人们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值得被您取信呢?承蒙您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地恳切,不敢不予答复。请您明察。创新模拟·预测演练一、1.C 解析:阑:将近。2.B 解析:A项,“为”前者是动词,作,取;后者是介词,对,向。B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C项,“其”前者是副词,怎么;后者是代词,那些。D项“乃”前者是副词,才;后者是副词,表判断,是。3.B 解析:未央宫是皇家宫殿,“皇上亲临未央宫吊唁”不合情理,皇帝亲临未央宫只是为了登楼目送灵车。4.答案: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解析:把本段放回原文中,先大概了解其大意,再根据意思仔细推敲。5.参考答案:(1)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2)所获得的金钱布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意出死力,向哪里征战都能取得胜利。解析:第(1)题要抓住“修短”“就”“医工”这几个重点词和“岂……”的反问句式翻译准确通顺;第(2)题要抓住“悉”“致死”“所向”“克捷”等词语翻译。参考译文: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世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世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的-17-\n君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诀别。你们不要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看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才能树立门户,但被不肖子孙把家业败尽。我这些子孙现在全都托付给你。我的安葬事情完毕,你就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良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十二月,戊申日(初三日),李世去世。唐高宗得知死讯后,悲痛哭泣,下葬的日子,又到未央宫,登楼目送灵车而痛哭,埋葬后所起的坟头仿照阴山、铁山、乌德山,以表彰李世破突厥、薛延陀的功劳。李世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钱布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意出死力,向哪里征战都能取得胜利。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家内和睦而严肃。他姐姐曾患病,李世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他的)头发胡须。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李世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也老了,虽然想长久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李世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必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遇到不愉快就杀人。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李世长子李震早逝,李震的儿子李敬承袭李世的封爵。二、1.C 解析:属:应为“接连不断”。2.C 解析:A项,“以”前者是连词,表目的,来;后者是介词,用。B项,“其”前者是代词,表领属,他的;后者是副词,表祈使语气。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为”前者是动词,做;后者是介词,被。3.A 解析:他们都把采到的药送到宋清这里,文章并没有说宋清收留他们。4.答案: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解析:“也”字后应有停顿,“清”应为主语,“大利”应为宾语。“执其道”是“坚守他的道义”的意思,故知“执”后不可断,即不可理解为“妄执”。“卒”是“终于”的意思,应该在句首。“求者”应该是主语,“其”为复指。这样分析以后就能准确断句。5.参考答案:(1)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2)如果幸运地出现几个与宋清差不多的人的话,那么天底下那些贫穷困顿、被人废弃被人屈辱而能够不死的人就多了。解析:(1)句准确理解“交乎人者”这个组合,理解“炎而附,寒而弃”的对仗、对比形式,联想到“趋炎附势”的成语,理解“鲜”“类”“为”这几个词语,翻译就没有问题了。(2)句准确理解“幸”“庶几”“得”就能准确翻译出句子。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容易有效,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头痛、皮肤痛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账。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市场上的一般人因为宋清的奇特,大家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宋清买卖药材四十年了,所烧掉的债券、欠条有数十到数百人,他们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管理好几个州大的地方,他们的俸禄好多好多,他们要送礼物给宋清的人真是不绝于户。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甚至)即使赊欠到死的人成千上百,也不妨碍宋清成为富有的人啊!宋清赚钱取利是看得长远,因为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哪里像一般的小商人呢?偶尔要不到债,就勃然变色、大为愤怒,接着就相互詈骂而成为仇人。他们的赚钱取利,不是很肤浅很狭隘吗?依我看来,真正的白痴,大有人在啊!宋清实在是因为这个样子而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保持这样地作风而不停止,最后也因此而富有。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17-\n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世俗上的话,大家都只会说“交友像做买卖的‘市道交’”。唉!宋清是个商人,现今一般人与人交往,有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回报、看得久远的人吗?如果幸运地出现几个与宋清差不多的人的话,那么天底下那些贫穷困顿、被人废弃被人屈辱而能够不死的人就多了,(这么说来,)“市道交”又哪里可以少呢?柳先生说:“宋清住在市场里面,却不作市侩买卖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身居官府,待在乡里、待在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买卖的行为,真悲哀啊!(这么说来,)宋清就不单单和市场里的人不一样而已了啊!”三、1.B 解析:此处的“徒”当“这一类的人”来讲。2.D 解析:A项,“而”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承接。B项,“以”前者是介词,凭;后者是连词,表承接,来。C项,“其”前者是代词,表领属,他的;后者是副词,表强调、祈使语气。D项,“盖”都是副词,大概。3.B 解析:该项的“追求富贵不如空守贫贱”“那就更快乐了”两处与原文不符。4.答案: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解析:抓住“而”“其”“此”几个标志性词语,有助于准确断句。5.参考答案:(1)先生推行的道义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天下就容纳不下了。虽然如此,容纳不下(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呢?容纳不下(没人接受)就更能显示您是君子。(2)人不可以苟且地贪图富贵,也不可以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的日子,只要有大贤人在世,而自己又能够做他的弟子,也就心满意足了。解析:(1)句要正确理解“病”(害处)、“见”(显出),并做到句意通顺。(2)句的翻译要译准“苟富贵”“徒贫贱”“恃”等处意思。参考译文:每当我读《诗经》至《鸱鸮》时,或读《书经》至《君奭》时,常常暗自悲叹周公不能被人知遇。等到阅览《史记》,才看到孔子在陈国与蔡国交界处遭受围困,却仍然能不断地听到他弹琴诵诗的声音。孔子还与颜渊、仲由等弟子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那空旷的原野上奔波。’是我推行的道义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颜渊说:“先生推行的道义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天下就容纳不下了。虽然如此,容纳不下又有什么害处呢?容纳不下就更能显示您是君子。”孔子自然地笑了起来,说:“颜回呀,要是你有许多财产,我就为你主管。”天下虽然不能容纳孔子师徒,他们却能这般自我感到满足,相互调侃逗乐。如今我才体会到,周公的富贵有不如孔子的贫贱之处。凭召公的贤明,凭管叔、蔡叔的亲近,却不理解周公的心意,那么周公与谁共享他那富贵之乐。而那些与孔子共度贫贱生活的弟子,都是天下的贤才,也就足够以此为乐了。我七八岁时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像古时的孟轲、韩愈这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与欧阳公交游,并和他在一起谈古论今。后来,我渐渐长大成人,才能阅读他们的文章和诗词,从中想像出他们的为人方式,猜测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富贵之乐而自我陶醉于超脱的欢乐中的景象。那时我正在学作讲究对偶和声律的诗文,谋求一官半职,自己思量没有资格可以进见诸公,所以,来到京师已经一年多,却未曾去登门拜访。今年春天,天下士人聚集在礼部应试,您和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我自己都不曾料想到,竟然录取为第二名。后来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同时,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写崇尚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我能中试的原因正在于此,并没有经过你们左右人的事先介绍,也没有亲戚和旧友为我请托,过去十多年间只听到过名声而没有能见到的人,一朝之间竟成了知己。退回去思考这件事,我领悟到,人不可以苟且地贪图富贵,也不可以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的日子,只要有大贤人在世,而自己又能做他的弟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如果靠一时的侥幸而取得了富贵,身后有车马及几十人相随,使得里巷中的小百姓围拢来观望并为此赞叹,那又怎么能换取上述的快乐呢。书传上说过:“不要埋怨上天,也不要责怪他人”,大概“从容悠闲,也可以度此终生”。执事您已誉满天下,但官阶不过五品,您却脸色温和,并不恼怒,您的文章也宽容质朴,没有怨言。其中一定有得以快乐的道理吧,我很希望听从您的指教。四、1.C 解析:C项的“泽”应为“施加恩惠、惠及”。2.A 解析:-17-\nA项,“以”都是“介词,用、拿”。B项,“而”前者为连词,表承接;后者为连词,表转折。C项,“之”前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可不译;后者为结构助词,的。D项,“于”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对。3.D 解析:该项中“对朝廷对之摈弃的愤慨”,在文中无相应表述。4.答案: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解析:抓住语句的整齐特点,配合以文意理解,就很容易划分。5.参考答案:(1)柳侯在治理柳州时,不轻视百姓,以礼法晓谕民众。(2)以前百姓贫困,常以子女抵债,时间久了无力赎还,就被收为奴隶。解析:(1)句要重点译准“为”“鄙夷”和“动以礼法”句式,做到句意通顺。(2)句要重点译准“质”“赎”“没为隶”等词句并做到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罗池庙,是已故刺史柳侯的庙。柳侯在治理柳州时,不轻视百姓,以礼法晓谕民众。三年后,柳州百姓都变得勤奋淳朴,他们说:“柳州虽然远离京城,但我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现在天子派来这样仁慈的人治理柳州,假如我们不听他的感化,就太不通情理了。”于是老老少少互相告诫,不要违背柳侯的命令。凡是在乡里或家中做什么事,都会考虑一下:“这样做,柳侯知道了会不会赞成呢?”然后再谨慎地做事。凡在政令规定的期限内,百姓们都乐意接受柳侯的劝诫,不管迟早,总不误期。经过柳侯的治理,百姓从业有一定的秩序,没有收不齐的租税,过去逃亡出去的人现在都从四面八方回乡来了,大家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建设。院落里盖起了新房子,摆渡口出现的新渡船,池潭庭园,整洁干净;猪牛鸭鸡,肥大繁衍;孩子听从父亲的教诲,妻子顺从丈夫的意志。婚嫁丧葬,各有章法。友爱兄弟、尊敬长者、慈爱子女、孝顺父母,蔚然成风。以前百姓贫困,常以子女抵债,时间久了无力赎还,就被收为奴隶。柳侯到了以后,按照国家固有的法令办事,以佣工抵本息,使子女都能回到父母身边。兴修孔庙,力倡儒学,城乡大街小巷规整有序,种上名贵树木。柳州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柳侯常与他的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在驿亭饮酒,他有一次对他的部将说:“我被时俗所抛弃,寄生在此地,有幸与你们成为好朋友。明年我可能去世,死后会成为神,等我死后三年请你们为我修庙祭祀。”果然第二年就逝世了。柳侯逝世后三年的初秋,他的神灵显现在州府官署的后堂,欧阳翼等人见后伏地而拜。那天晚上,柳侯托梦给欧阳翼说:“请为我在罗池修庙。”那月丙辰,罗池庙修成,举行了大祭。有过路客叫李仪的喝醉了酒,闯入庙堂侮辱罗池神,立时得病,扶出庙门即倒地身亡。第二年春,魏忠、欧阳翼派谢宁到京城来,请我为柳侯撰写庙碑刻文。我想柳侯活着的时候,对柳州人民有莫大恩惠,他逝世了,他的神灵能给柳州百姓兴利除弊,一直关照这一方土地,真是神奇啊!我于是写了迎享送神诗给柳州人民,并借俾歌来祭祀他,并镌刻永久。柳侯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能仁德,有传世诗文,曾位列朝臣,风华正茂之时,却被摈弃不用。-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3:24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72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