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202303231170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我还没有发现呢。——牛顿临终遗言材料2: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材料3: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19世纪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了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殿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2我们知道秘诀“A=X+Y+Z”使爱因斯坦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2)你怎样理解材料3中普朗克的老师对他的告诫?“近乎完美”的古典物理学存在什么局限性?(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位科学家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和动力。【答案】(1)经过多年的研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打破了牛顿力学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还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出现及光的本质,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n(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19世纪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物理似乎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经典物理学建立在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特质的研究之上,不适用于微观世界;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3)科学真理的发现需要科学家具有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只要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就能有所成就。【解析】(1)分析材料2,秘诀“A=X+Y+Z”意思是,成功等于努力工作加懂得休息再加上少说废话,此题考查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可结合教材解答,其重要成就有相对论的提出、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等。(2)分析材料3,我们得出这样的信息,牛顿力学使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完美的程度,也就是说它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但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其理论不适用微观世界,物理学出现了危机。(3)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普朗克的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材料1中牛顿的谦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位太太从维特来,走得比光还要快;她有一天出门早,沿着相反的方向跑,却在头天晚上回来了。——《一个时代的神话——爱因斯坦的一生》材料二 在1931年的一次采访中,爱因斯坦说:“我首先承认我的政治信念: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不是人为国家而存在。这对科学也适用。有一些多年前的表述是由这样一些人作出的,在这些人看来人本身才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我相信国家的最重要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并使他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创造性的人。”——《一个时代的神话——爱因斯坦的一生》材料三 我从不追求舒适和奢侈的生活,说起来我还有点蔑视它。我对社会正义的激情常常使我开罪于人,而且我同样坚决反对任何不必要的束缚和人身依附。……我向来重视作为个体的人,我极端仇视暴力和党同伐异。综上所述,我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和平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反对者,拒绝任何种族主义,尽管它总是把它打扮成爱国主义。……我坚信社会地位和财物带来的特权不公平且败坏道德,过分夸张个人崇拜同样如此……我认同民主的理想,虽然我深知民主国家的痼疾……国家这个共同体的重要目标就是社会正义和对个人经济的保护。——爱因斯坦《我的信仰声明》\n(1)材料一用风趣的小诗形式揭示了爱因斯坦的哪一项科学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爱因斯坦。【答案】(1)相对论。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使自然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利于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2)国家是为人设立的,国家的重要目标是保护社会正义和保护个人的自由;科学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幸福;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军国主义,主张和平;反对个人崇拜;主张实行民主制度(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爱因斯坦是一个热爱民主,拥护个人自由的民主主义者。【解析】(1)材料一中的小诗反映出物体在高速运动下时间和空间都随之发生变化,符合相对论的观点。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2)中爱因斯坦的观点可从材料二、三中“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保护个人”、“仇视暴力”和“拒绝任何种族主义”等信息提取。3.(15分)在璨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中,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帝范》材料二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手骨髓,岂肯为患!"——《贞观政要》材料三(1)材料一是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于过”的贴切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在制度完善上“济育苍生,其益多”的三个事例。\n(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了加强对突厥地区管理而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3)指出材料三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所描绘的历史情景。从唐太宗时汉藏友好交往的角度,简要说明材料三“拉萨大昭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相关史实。用一句话归纳材料三中“唐蕃会盟碑”的历史地位。【答案】(1)事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或租庸调制)。(2)制度:羁縻府州。特点: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相应官职可以世袭(或子孙世袭,各安其主);不编户籍,不上贡赋。(3)情景: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或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臣。)史实: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建立了大昭寺。大殿一层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四周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历史地位: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评价,(1)列举唐太宗在制度完善上“济育苍生,其益多”的三个事例。本文注意答题的角度:制度。明确了这一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回答即可。(2)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属宁夏)一带,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突厥降户,又在突厥原居地设置了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对突厥留居民众实施管理。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开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对历史内容的概括,得出其特点。(3)主要是将历史知识与图文材料结合,印证所学知识答题时注意答题角度:友好交往的角度及标志性意义即可。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n材料二 康熙帝以儒学治国,于九年(1670)十月九日发布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颁布全国要求切实遵照执行。康熙皇帝曾于内廷设立了南书房。入职南书房的官员多是才华出众的汉人,他们不仅辅导皇帝读书写字、讲求学业、时备顾问,还代拟谕旨、编辑典籍。——《中华名人传记·康熙传》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结论。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熙帝治国措施的积极作用。(2)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史实:①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②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③册封(五世)班禅,密切与西藏关系。④反击沙俄侵略,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积极作用:①以儒学治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满洲封建化。②笼络汉人,有利于缓解满汉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看法一:合理。康熙帝一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看法二:不合理。康熙帝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政策措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对内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世界潮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解析】(1)列举清朝版图在康熙皇帝时期奠定的主要史实,学生可从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发展同西藏的关系和反击沙俄的侵略等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二中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有利于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2)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n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5.(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08年,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工程师邝景阳因人事纠纷准备辞职,而邝一离任,此职必将由日本人担任。詹天佑得知后致信邝景阳,进行规劝:我闻知后感到非常遗憾,我料想他们是决心将你挤走,但是,为了铁路事业,望你坚持下去,只要你一离开,此路恐将落入日本人手中。材料2:请回答:(1)材料1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2)后人为什么在青龙桥附近为詹天佑竖立铜像?【答案】(1)詹天佑在得知邝景阳辞职的消息后,心情急切地对他进行规劝,因为他意识到,一旦邝景阳辞职,就意味着粤汉铁路的主权将落入日本人手中,他从民族利益出发,为维护中国筑路权,奉献着自己的赤诚忠心,反映了他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2)人们之所以在青龙桥附近为詹天佑竖立铜像,跟詹天佑设计京张铁路的路线有关。在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为了让火车能爬上陡坡,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铁路,使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种设计,体现出詹天佑过人的智慧和为国家不辞辛劳的精神,值得人民永远怀念。【解析】(1)分析材料1所给事件,詹天佑希望邝景阳为了铁路事业,坚持下去,不要辞职,以防粤汉铁路路权落入日本人之手,这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分析题意,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青龙桥的地理位置,和詹天佑有什么关系,联系史实,京张铁路最险要\n的一段叫关沟,包括东园、居庸关、青龙桥、八达岭等地点,詹天佑克服坡度大的技术难题,智慧地提出“人”字形施工方案,铸就了“不可能的奇迹”,所以在此为其设立铜像。专项训练卷·二【精练模拟题】计划用时:30分钟题量:10题满分:140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学识渊博,生活经历丰富,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同工人阶级联系到一起。他以使劳动人民摆脱各种剥削和压迫为理想,并为此奋斗一生。他在与马克思一起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参与创建和丰富革命理论的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材料二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他说:“自从我们失掉了马克思之后,我必须代替他。”下图为1893年8月恩格斯和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的部分代表在一起。(左四为恩格斯)。请回答:(1)材料一中恩格斯“参与创建和丰富革命理论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是怎样“代替他”的?(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及其依据。\n【答案】(1)1844年,合著《神圣家族》;1846年,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合著《共产党宣言》;1867~1894年,相继发表《资本论》第1~3卷。(2)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革命实践上,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者,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建设和发展。(3)最大贡献: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马克思主义。依据: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时代,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解析】(1)考查马、恩合作完成的理论成果,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考查恩格斯19世纪末的主要活动,应注意从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等方面进行归纳;(3)中的“最大贡献”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进行判断,“依据”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进行思考。2.(15分)《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斐逊在其《致沃尔特·琼斯博士》信件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价:整个说来,他(华盛顿)的性格是完整的,没有不道德的地方,在少数细节上漠不关心。说实在的,人品和时运从来没有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人造就成伟人,把他送入那些值得人类永远景仰的英雄的行列。(1)就你对华盛顿的了解,他的人品中有哪些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举例说明。(2)造就华盛顿成为“值得人类永远景仰的英雄”的时运有哪些?(3)据此总结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拒绝了当国王的建议,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努力促成1787年宪法的制定,建立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主动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宣布放弃总统竞选,确保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2)美国悠久的民主传统(从未经历君主制);美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追求;实行君主制的英国在美国的失败。(3)第一,要尽可能设身处地,避免对历史人物过于苛求;第二,应从不同的时空条件出发予以具体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从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确立美国共和制、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美国民主制度以及开创总统不得联任两届的先例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美国悠久的民主传统,如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以及君主统治、美国人民最民主追求以及英国代议制模式失败的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围绕材料主旨结合所学回答即可,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要遵循对历史人物\n客观评价、放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一分为二遵循客观事实等角度评价。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旧唐书》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唐律》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1)原因: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特点:慎用刑法。(2)思想:赏罚分明;整顿吏治。(3)现象: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品质:知错能改,自我反省。(4)因素: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律提供的稳定秩序;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n【解析】(1)注意材料一开头语句“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可知原因是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再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目的。然后根据“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特点是慎用刑法。(2)提取材料信息“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可知是强调赏罚分明;“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可知是用重法惩治贪官,整顿吏治。(3)提取材料信息“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可知是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可知太宗知错能改,自我反省。(4)综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材料一体现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材料二体现唐律有利于稳定秩序,材料三体现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将不是一点点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材料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国际歌》歌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在为人类谋福利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答案】(1)贡献: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国际工人运动;推动巴黎公社建立(2)特点:无产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进行政治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传播;世界市场形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的贡献要从马克思的活动进行分析,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科学的社\n会主义,同时领导工人运动,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国际歌》的歌词可以看出当时的工人运动已经走向了国际联合,主要是进行无产阶级的暴力斗争,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这种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材料2:1955年底,毛泽东首次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同时在总结“一五”计划期间经验教训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请完成:(1)据材料1、2分析毛泽东的开创性贡献是什么。(2)材料1中毛泽东提出的措施的实质是什么?(3)据材料2指出该报告发表的目的是什么?(4)根据材料1、2,毛泽东提出的思想的共同依据是什么?【答案】(1)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国家资本主义;提出处理好十大关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n(2)实质是借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力量,最终消灭资本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为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依据中国的国情和苏联的经验及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析】(1)阅读材料1,涉及的是经济领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问题,材料认为改造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对工人和国家有利,这在其它国家是没有的。材料2涉及这一报告重点讨论了经济问题,明确提出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想。(2)材料1明确提出“这种资本主义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所以其本质还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3)此题是要求分析《论十大关系》发表的背景,1955年底,毛泽东首次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同时在总结“一五计划”期间经验教训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4)此题主要综合各项材料,其实也就是材料所涉及到的毛泽东思想的背景都有哪些,这包括中国自己的国情、苏联经验等。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秦始皇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你认为三幅图片中不完全可信的是哪一幅?请说明理由。(2)材料二中的秦朝人、晋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n【答案】(1)秦统一中国;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阿房宫地砖图反映的信息不完全可信。理由是:秦统一之初,经过长期战争后的社会经济凋敝亟待恢复,(除关中外)不可能出现“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现象。(2)秦朝人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晋朝人指责了秦始皇的暴政。评价秦始皇,应结合时代背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他统一了中国,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灭亡。【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信息依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来归纳即可,从“海内皆臣”的信息可以得出秦统一中国;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信息可得出秦朝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二小问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秦统一之初,经过长期战争后的社会经济凋敝亟待恢复,不可能出现“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现象,因此阿房宫地砖图反映的信息不完全可信。(2)第一小问直接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归纳即可;从“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可得出秦朝人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从“无道”“视杀人如狗彘”可归纳出晋朝人指责了秦始皇的暴政。第二小问评价秦始皇应该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辩证分析,一方面,他统一了中国,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灭亡。7.(20分)(2016•浙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n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答案】(1)中央:设置“典客”;地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举措: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处理边疆民族事务”“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是“典客”,在少数民族“有蛮夷曰道”,另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设置四郡,解决百越问题。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紧扣“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综合第一小问的解答,比较分析得出秦朝与唐朝两者的任命上不同。8.(10分)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材料二\n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摘自《孟子》(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答案】(1)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活跃。(2)相似之处: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柏拉图和孟子二人时代背景的相同之处,故回答时要注意联系二人所处的时代特点(柏拉图:古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如经济、文化上的相关归纳总结: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活跃。(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柏拉图和孟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理性、意志和欲望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这三种品德……和谐一致,就产生了…正义……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可知柏拉图追求理想社会、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孟子希望统治者重视道德建设、强调社会和谐、行仁政;第二问在社会方案的设计上二者的着眼点有何不同,柏拉图站在公民的立场上,从政治角度出发强调统治者的作用。而孟子从民生的角度入手,希望中的理想社会应是远离饥饿,同时道德的高尚。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n材料二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答案】(1)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影响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2)不矛盾。原因:《民法典》通过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广了法国的制度),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被侵略国家反抗拿破仑侵略,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信息“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影响,分析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1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n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解析】大陆和台湾的关系,福建来考更有亲切感,这个题目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还有历史事件的归纳,分析能力。(1)联系1727年(18世纪前期)的中国国内和国际背景。设置地方管理机构,意图必然是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2)主要从缓解福建的经济压力及促进台湾开发与发展的角度简答作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1:18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10.3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