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9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237217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测试卷(九)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素质测试)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该图说明美国(  )A.大众消费结构趋于合理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生产销售矛盾日益缓和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解析:选D 大众消费结构是指大众消费中各类别商品的比例,而图中数据显示的是大众消费中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无法显示大众消费结构,故A项错误;过度的分期付款会降低实际消费能力,所以从分期付款的使用比例得不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故B项错误;过度的分期付款会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而降低实际消费能力,从而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非缓和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故C项错误;过度的分期付款会带来消费市场火爆但实际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故D项正确。2.(2019届广东二模)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当地银行无一倒闭,而且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这主要说明旧金山湾区经济(  )A.在危机中整合发展优势B.得益于新政的工程规划C.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D.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选A 据材料“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可知,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得益于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各区域的联系整合,故\nA项正确;据材料“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可知,此时新政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故C项错误;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19届百校联盟摸底)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解析:选C 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经济危机,这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说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没有恢复自由主义的政策,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做法,但没有照搬计划经济的做法,故D项错误。4.(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这一规定(  )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解析:选B 美国政府通过法规“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不能说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这种做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的说法夸大了其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对下层民众的救济,故D项错误。5.(2019届河北石家庄二模)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解析:\n选C 社会主义学者主张计划经济,否定私有制经济,强调公有制经济,而该主张与罗斯福新政截然相反,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得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并没有夸大,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罗斯福新政持否定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善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其发展,对罗斯福新政持肯定态度,即题干是从不同的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第一种观点否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故D项错误。6.(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三诊)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解析:选D 欧洲一体化指的是二战后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联合,与材料中各国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无关,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但并非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是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与各国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这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故D项正确。7.(2019届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选A 1918年,苏俄国内战争爆发,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的做法适应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需要,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A项正确;俄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国内战争时期一切为了打败敌人,而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故D项错误。8.\n(2020届安徽蚌埠一模)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有人“出于崇高的共产主义感情和共产主义志向”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竟然退却起来而嚎啕大哭。这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俄共分裂B.新经济政策缺乏群众基础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社会主义D.新经济政策受部分人质疑解析:选D 通过题干中的时间点——1922年,可以判断出题干所述现象主要是针对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而言的,故A项错误;题干仅述及新经济政策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不能扩大为该政策缺乏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与发展经济,以此逐渐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该政策并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与发展经济,这使得一部分人对该政策产生了怀疑,充分说明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之后,该政策受到部分人的质疑,故D项正确。9.(2019届福建漳州三模)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  )A.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D.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引进工业设备的背景,而提升苏联综合国力是苏联引进工业设备的影响,故A项错误;苏联引进工业设备并未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故B项错误;据材料“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借助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有利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苏联引进机器设备并不能说明减少了社会制度的对立,故D项错误。10.(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752个,拖拉机站7064个,新建铁路13412公里,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苏联成就的取得(  )A.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C.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D.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解析:选A 1929~1941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实施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打断了第三个五年计划,故\nC项错误;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成就取得不会受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或受其影响很小,故D项错误。11.(2019届湖北黄冈元月调研)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杂志经常刊登各种或美观或美味的食品广告。这些广告代表了当时最高级别的摄影和印刷水平,一度成为苏联那个年代的标志之一。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显现,居民消费乏力B.苏联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C.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经济充满活力D.赫鲁晓夫改革初现成效,农业生产局部改善解析:选A 材料“这些广告代表了当时最高级别的摄影和印刷水平,一度成为苏联那个年代的标志之一”是一种反讽,说明斯大林体制下,居民消费乏力,人民生活水平没有迅速提升,故A项正确,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并未恢复,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1953年上台,D项内容不可能出现,故D项错误。12.(2019届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下表为苏联1965年及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苏联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196598088353197516601228120A.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B.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提高C.美苏争霸中实力超越美国D.农业集体化起到促进作用解析:选B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故A项错误;经过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农民和集体农庄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苏联农业和农民问题,且美苏争霸中苏联超越美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四川成都摸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n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时间住房政策1933年6月13日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1933年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1934年6月27日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根据该法建立了联邦存款和贷款保险公司1935年4月8日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公共工程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1937年9月1日通过第一个《合众国住房法》,建立美国住房署,规定为低收入家庭修建公共住房制定长远计划,为地方住房机构的低房租工程和清理贫民窟工程提供贷款——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并结合所学,得出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破产和失业问题严重。第二小问“共同之处”,从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解决主体、解决方法、居住群体等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得出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据材料二“为公共工程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规定为低收入家庭修建公共住房制定长远计划,为地方住房机构的低房租工程和清理贫民窟工程提供贷款”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从苏联和美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目的、经济体制、措施等方面来思考。答案:(1)背景: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破产和失业问题严重。共同之处:国家高度重视;立法保障;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主要面向普通民众。\n(2)差异: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因:苏联:原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化服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重积累,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将短期救济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14.(2019届湖南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穆特—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三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摘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等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据材料中“胡佛政府通过……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得出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说明时可以列举胡佛的措施、贸易和关税大战、法西斯侵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等,最后进行总结。据材料“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宣传和解释‘新政’……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得出启示: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联系世界史中的成功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里根新自由主义等进行说明,之后做总结。答案:启示一: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说明:大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为保护本国市场,纷纷提高关税壁垒,掀起了贸易大战与关税大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局势的恶化。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小结:面对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选择。启示二: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说明:1920年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困难。列宁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农联盟政权的巩固。20世纪30年代,面对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推行新政,通过全面干预经济稳定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秩序,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向复苏。小结: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调整生产关系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4:48 页数:7
价格:¥3 大小:145.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