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9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规范练20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20四川宜宾三模)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魏国大臣白圭经商有道,“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子贡凭借其财力,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鲁国免于兵祸。这些事例旨在体现当时的富商大贾(  )                A.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B.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C.抑制了兼并争霸局面D.扶危济困与勤俭节约的精神2.(2020河南南阳二模)汉武帝时期,在京师设平准官,统一掌管由天下运至京师的货物,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汉武帝这一措施(  )A.保证了京师的物质供应B.有利于市场物价的稳定C.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D.削弱了诸侯王经济力量3.(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B.治安形势好转C.坊市制度松动D.市镇经济崛起4.(2020华大新高考联盟学校预测)右图是13世纪初驻扎四川的军队发行的价值为500文的“利民钞”(内容为:大宋嘉定元年,利州行使制钱伍佰文,利州军粮总管府发)。下列选项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它是宋代最早使用纸币的最好证明B.这说明宋代军队拥有较大的财政权C.宋代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D.它是具有一定支付功能的纸质票证5.(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元朝政府起初在南方先后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广州、泉州、庆元三处,还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货物等,发给公验、公凭。元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商业直接监管B.政府垄断对外贸易C.加强对外贸易管理D.增加商业税收\n6.(2020山西二模)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D.阻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7.据学者考证,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卫盉、卫鼎)铭文中分别记载了周共王时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和与矩伯进行土地交易并通过在场的执政官界定土地四至的史实。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成为土地交易主体B.土地私有观念深入民间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8.(2020吉林长春三模)“客户”在唐朝前期主要指流浪或客居他乡的民户;北宋时期则指“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的农民。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土地政策发生变化B.农业生产逐渐衰败C.农村人口流动频繁D.雇佣关系开始出现9.(2020江西九江二模)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  )A.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张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10.(2020安徽淮北二模)下表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朝(  )时期通商抑末洪武年间11宣德至景泰年间13嘉靖年间72隆庆至天启年间60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B.“重农抑商”政策终结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11.(2020山东潍坊一模)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n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12.(2020山东青岛一模)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不同性质的城市功能,如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等,这些城市及其功能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材料二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师,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n14.(2020安徽淮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郑和宝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按照明代营造尺折算,宝船的长度就有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郑和船队不止规模庞大,随行人员数目也非常巨大,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各有专职,分工细致而明确。船队人员的所有开支无一例外全由大明王朝官方独家承担,而郑和船队在海上的航行动辄数月,物资消耗一项的数目就可想而知。直接牵涉的家庭成员在几十万以上,供应物资的东南沿海民众在几百万人以上。郑和下西洋是大明帝国整合全部东方民族千年航海贸易创造的最后奇迹,是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试图以政治力量干预和塑造海洋贸易体系的一次尝试。这是古代中国大航海时代一个绚丽的高潮,之后便戛然而止,开始了近500年的闭关自守。——摘编自陈杰《郑和下西洋的得与失》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20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1.D 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商大贾既具有节欲、节约和勤俭的精神品质,又能够运用其财力倡导和平、扶危济困,故选D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当时大商人的优秀品质,没有反映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当时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兼并与争霸是历史的主流,富商大贾不可能抑制这种局面,排除C项。2.B 平准官在物价上涨时卖出,在物价下降时买进,有利于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物价的稳定,故选B项;平准官只是在平抑物价,货物的总量没变,排除A项;平抑物价维护了民众生活的稳定,排除C项;平抑京师物价与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力量无关,排除D项。3.C 据材料“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可知,唐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铺侵占街道现象时有发生,说明严格的坊市界限开始松动,故选C项;据材料“中央\n官员纷纷兼任此职”说明是兼职不是重叠机构,排除A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说明治安形势变得复杂,需要新的管理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可知是城市不是市镇,排除D项。4.D 材料当中的“利民钞”价值500文,可以用来购买粮食,是具有支付功能的纸质票证,故选D项;嘉定是南宋皇帝宋宁宗的年号,而能证明宋代最早使用纸币的是北宋时期的交子,排除A项;材料中发行此钞的仅是驻扎四川的军队,无法判断宋代军队的整体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仅有一张能够购买粮食的纸钞,并未介绍银行信贷等其他业务的相关情况,无法判断宋代金融体系是否完整,排除C项。5.C 元代设立市舶司,并制定了货物审批的相关规范,这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管理,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商业的监管,但不是直接监管,排除A项;元政府没有垄断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增加商业税收,排除D项。6.C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分布非常密集,这些众多的市镇之间都有相互的经济往来,以互通有无,这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故选C项;由于地区之间的市镇非常密集,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远,体现不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具体述及这些密集的市镇中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7.D 根据周共王时期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与矩伯进行土地交易可知,当时的土地已经成为商品,这反映了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贵族之间的土地交易,并没有其他阶层的参与,不能得出当时贵族是土地交易的主体,排除A项;题干中的土地交易反映了土地私有观念的存在,但只是在贵族之间,并没有深入民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现象,并不是土地兼并,排除C项。8.A 由材料可知,“客户”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宋朝在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下,农民失去土地而耕种别人土地的现象,故选A项;唐宋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发展,排除B项;小农经济不利于农村人口流动,排除C项;雇佣关系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9.C 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也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无法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除A项;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增加财政收入,但无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为了休养生息,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除D项。10.A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明朝“通商”出现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抑末”却呈下降趋势,这反映出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出现了变化,即由“限制商业发展”转变为“逐渐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商业政策发生了倾斜,故选A项;“抑商”出现的频率呈下降趋势,并不能说明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终结,排除B项;“通商”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并不能代表明朝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排除C项;“通商”“抑末”体现的是明朝政府对商业和农业的态度问题,不能反映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排除D项。11.D 根据材料可知,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政府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故选D项。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排除A项;倭患并非隔断中外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排除C项。12.A 清廷多地官员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说明“海禁”政策受到质疑,故选A项;官员要求解禁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排除C项;禁海令体现中国闭关锁国,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基本特征: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发挥宗族凝聚作用。\n(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政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不同性质的城市功能”得出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据材料一“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得出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据材料一“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得出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据材料一“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得出发挥宗族凝聚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师,以避徭役’”得出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二“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得出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据材料二“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得出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得出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据材料二“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据材料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和所学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且不抑兼并可知受政府政策影响;据材料二“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4.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郑和下西洋表明当时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相较于半个世纪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中国的船只吨位和船队总体规模都要庞大得多,表明中国明朝时期造船业技术的先进。汉代中国人就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宋朝,中国人就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事业,郑和下西洋远达印度洋和非洲东海岸,是名副其实的远洋航行,而直到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才开辟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以上史实表明,直到郑和下西洋,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依然领先世界。示例二论题:明成祖朱棣下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维系封建专制统治。《明史·郑和传》里记述明成祖朱棣下令郑和率船队出海,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还有就是要向海外炫耀武力,展示中国的富强。以武力相威慑,以使海外诸国臣服于中华。郑和下西洋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基本达到明成祖的目标。郑和所到之处,外邦无不慑于中国强大的实力,接受赏赐,并派使臣来华。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印度洋及非洲东海岸诸国的联系。既宣扬了国威,又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总之,郑和下西洋虽耗费一定国力,但树立了中国在海外的权威,维系了明朝的统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5:07 页数:6
价格:¥3 大小:99.8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