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三级排查测试 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岳麓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2.之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3.“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4.1959年至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5.“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实行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7.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分别经过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9.经济特区的创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10.推动改革开放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事件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  )。答案 1.× 正确答案:“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2.√ 3.√4.× 正确答案:1959年至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5.√ 6.√ 7.√ 8.√ 9.√ 10.√-9-\n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1.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为“一五”建设模式,请问其实质是什么?答案 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2.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思想的措施是什么?答案 进行公私合营。3.“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的流行歌曲。请问这首歌曲最早流行于哪一个时期?答案 十年探索时期。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 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5.十年建设中,党和政府主要探索经济建设中的哪两大问题?答案 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6.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什么?答案 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7.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人祸”指的是什么?答案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8.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什么?答案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9.“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对哪一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 人民公社化运动。10.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什么?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11.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这里的“方向”指的是什么?答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n12.深圳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的迅速崛起。深圳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什么?答案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①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3.错误,改正为:过渡时期。②9.错误,改正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答案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2.(2009·福建文综,18)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答案 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3.(2012·全国新课标,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答案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4.(2012·上海单科,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答案 “三面红旗”5.(2011·上海单科,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12·全国新课标,22)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答案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学以致用:请独自完成5题与7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1.史料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解读 史料表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极端落后,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安全。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实质-9-\n(1)必要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3.史料 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解读 史料中主要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4.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留给我们的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搞好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5.史料 诗歌:《两只巨手提江河》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解读 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实质(1)原因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一场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7.史料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订“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其实行,带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解读 8.史料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解读 史料表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改变经营方式,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9-\n(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10.史料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解读 从世界角度看,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答案 5.史料反映出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7.史料表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小题狂做满分卷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探索。“三大改造”运动(1953~1956年),排除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在1956年,排除D项;1958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 B2.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9-\n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解析 从图示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确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本题选A项。答案 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土地所有权B.进厂打工权C.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兴办乡镇企业权利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A项错误,B项不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D项属于企业改革。答案 C4.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查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C.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政治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答案 B5.元旦献词一般是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发表或者在元旦社论时出现,是新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之一。以下关于中共中央“元旦献词”标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9-\nB.1967年:《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建设上》C.1988年:《迎接改革开放第十年》D.2000年:《迎接新世纪的新曙光》解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发动,全国上下齐造反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7年、1968年扩大到经济领域,正常的生产秩序都无法进行。此题应该选择B项。答案 B6.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  )。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管理模式的创新C.所有制方面的创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解析 根据所学,1978~1992年是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改革目标;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2004年以后是纵深推进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题选D项。答案 D7.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9-\n解析 本题考查上海地方史。材料包括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内容,所以,C项用“现代化”一词表述最全面。故选C项。答案 C大题限时限字练本卷共1题,满分22分。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80字,第(2)问限字90字,第(3)问限字80字。8.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流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间,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材料三 移民对近代影响最大的一方面,就是移民与近代城市的发展。看看中国近代沿海沿江的这些城市几乎都是移民产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上海是移民的城市,移民中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来自浙江北部、江苏南部。除了沿海这些城市以外,还有很多交通枢纽的城市如蚌埠等,工矿城市如抚顺等,也都是移民的产物。所以移民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葛剑雄《移民: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年均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9-\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限80字(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代移民活动的基本特点。从近代化角度分析移民活动的重要作用。(8分) 限90字(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8分) 限80字解析 本题围绕人口迁移与流动这一中心,设计多个问题,考查对材料的处理、分析和相关教材知识的掌握。第(1)问回答时需注意“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从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概括分析材料二、三,得出近代中国移民活动的特点;移民活动的作用需注意前提要求“从近代化角度”。第(3)问材料四反映的人口迁移特点是省际迁移;各类出国留学;国际劳务输出等。原因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入手进行回答。答案 (1)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2)基本特点:①以迁往沿海沿江地区(通商口岸)、工矿区、交通要道为主;②以民间自然迁移为主。重要作用:①改变了人口分布状况,推动了近代人们生活文明和习俗变革;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3)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②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③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4:47 页数:9
价格:¥3 大小:275.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