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解析202303221279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质检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吉林长春一模)1950年3月,党中央和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这一决定( )A.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B.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实现了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2.(2020河北石家庄阶段性训练)“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 )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3.(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些人只看到办社必须有机械化,而没有看到可以先办社后机械化,只有农业增产了才能给工业提供物质基础,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推广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4.(2020山东日照一模)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 )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5.(2021江西南昌摸底)下图为一幅1960年的宣传画,画中描绘的是一位姑娘抱着一捆谷物,身后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个大型水利设施。从中可以看出( )A.国民经济迅速回升B.“左”的错误持续发展C.包产到户开始盛行D.科学生产得到重视\n6.(2021山西阶段性测试)据统计,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2235亿元,同1957年相比,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长98%。这表明( )A.“大跃进”成效显著B.八字方针得到落实C.工农业协调发展D.经济建设稳步推进7.(2021广东茂名五校联盟第一次联考)1979—1986年,市场在中国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985年,国家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8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013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8.(2020贵州贵阳二模)新中国出现千万人以上规模的人口迁徙,主要有: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经济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这体现了( )A.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B.资源配置方式变化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D.城乡工农统筹发展9.(2021安徽蚌埠一模)1992年中国放开了有色金属和大部分机电产品价格,1993年放开了粮食、部分统配煤炭、部分统配木材和大部分钢材的价格,1994年放开了统配煤炭价格。这种做法( )A.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实现了价格体系的全面放开10.(2020山东滨州二模)1978年5月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提出要有条件、有计划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要规定合理的奖励、计件工资办法,严格控制奖金总额和计件超额工资。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政府尝试突破计划体制束缚11.197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34.41万,1988年约120.14万,2012年约1054.74万。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 )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需要B.源于人口出生率的提高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D.加速了社会老龄化进程12.(2020江苏苏北七市三模)不仅是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就是在借鉴南方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这一开放战略指的是( )\n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内地省会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10分)\n(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办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日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新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日记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单元质检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C 从材料“党中央和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可知这一决定实现了中央对财政的统一规划和安排,具有行政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的特征,推动了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选C项;我国实行“一五”计划标志着\n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于全国财政的管理规划,并没有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2.B 大部分民用工业企业分布在东北,是由于东北工业基础好、自然资源丰富,还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大部分国防企业分布在中西部,是为了改变之前国防工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的不合理局面和加强国防安全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没有全面反映我国工业布局情况,无法得出东北地区是工业中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我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体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排除D项。3.C 根据题干中毛泽东所指出的“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可知毛泽东主张先“办社”后“机械化”,据此可知,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故选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题干所述史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农业合作化,而不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并且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与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道路不一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4.A 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是客观作用,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未涉及其他就业群体,无法得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排除C项;根据材料“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可知这不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D项。5.D 据材料“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个大型水利设施”可知,农业生产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与运用,故选D项;1960年中国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排除A项;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始对“左”的错误进行反思,排除B项;1978年之后,包产到户才开始盛行,排除C项。6.B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较少,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多,这个增幅是建立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工业翻番式增长和农业严重损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相对而言,与1958年实际工农业产值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而工业总产值相对下降了,这是1960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导致的,工农业发展的比例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故选B项;1965年的工农业产值增长是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大跃进”的成效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所述工农业的产值增长幅度是有明显差异的,所以不能反映工农业的协调发展,排除C项;从1957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困难等曲折,所以经济建设并不是稳步推进,排除D项。7.A 根据材料“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故选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体现所有制的改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排除D项。8.B 据材料“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经济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这体现了国家在不同时期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故选B项;“精简下放”是逆城市化的表现,排除A项;人口的迁徙不能说明工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农民工流动是自发的趋势,而非政策统筹安排,排除D项。9.B 中国放开有色金属、大部分机电产品、粮食等价格,说明中国逐步加大发挥市场作用,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工业产品和粮食价格的放开,不能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价格体系只是逐步放开,还没有全面放开,排除D项。\n10.D 据材料“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可知,政府在当时已开始尝试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鼓励多劳多得,故选D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此时还没有展开,排除C项。11.A 材料反映了深圳市从1979年到2012年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结合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等相关史实可知,该变化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1982年计划生育已定为国策,深圳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不会是出生率提高的结果,故B项错误;经济结构是指生产力布局情况,社会老龄化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两项错误。12.B “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指的是上海,这一开放战略指的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故选B项;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一共开放14个,不符合“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排除A项;开放内地省会城市不符合“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排除C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不是“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主要趋势:改革范围,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企业地位,国企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或政府对企业干预减少);所有制,从国有独资向股权多元化(股份制)转变(或国有独资企业日益减少,股权多元化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营形式,从工厂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企业布局,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任答四点即可)(2)背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或凯恩斯主义失灵);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任答三点)不同之处: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任答两点)(3)共同影响:有利于市场发挥经济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或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或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任答三点)14.参考答案:示例一情节:侯永禄报名入社并参与建社工作。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三大改造的进行(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述和评价: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示例二情节:农民分到了生产队的牲口和农具等财产。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概述和评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撤销人民公社。改革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改革。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