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师一号 模块新课标】2023高考生物总复习 1.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计时双基练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计时双基练(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计时: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由神经末梢直接构成的B.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运动性失语症的有关中枢是人类特有的D.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及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有关。答案 A2.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据题意知,Cu2+具有抑制神经递质释放的作用,从而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C项正确。答案 C3.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9\nA.抑制细胞呼吸B.降低K+通透性C.增大Na+通透性D.降低Na+通透性解析 本题考查膜电位的产生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由图示分析可知,添加化合物后由静息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为K+大量外流所致,降低K+的通透性会阻止K+外流,使静息电位不能形成,故B项正确。答案 B4.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识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和在突触中传递的速度不同,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慢。A错误;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B、C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答案 D5.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9\n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I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A选项,图乙①→②为神经纤维上某点的动作电位,不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B选项,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为静息电位,靠K+外流维持。C选项,电表Ⅱ记录到的是R点的电位变化,其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选项,兴奋只能从S传递到R,不能从R传递到S,故电表Ⅱ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答案 C6.以枪乌贼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a和b,在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a、b电极间电位差,结果如图1所示,则记录仪a、b电极放置位置和刺激位点M位置表示均正确的是(  )解析 9\n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意在考查考生图文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由图1可知出现了两次动作电位,指针偏转两次后回到零电位,图A和图B中的指针不可能回到零电位,图D中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 C7.如图甲为枪乌贼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和图文转换能力。难度稍大。由图甲可知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若将该神经细胞放入高于正常海水钠离子浓度的溶液中,则增大了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导致流入细胞内的钠离子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故A错。钠离子内流表示去极化过程,甲、乙、丙三图中表示去极化过程的分别为a~c、⑤~③、⑥~⑧,相应的对侧为复极化过程,因此乙图中的②属于复极化过程,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故B错;甲、乙、丙三图中的c、③、⑧代表的是动作电位的峰值,是钠离子由细胞膜外侧(高浓度)向细胞膜内侧(低浓度)扩散造成的,故即使动作电位达到峰值,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仍然要高于细胞内,故C对;复极化是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蛋白以扩散的方式外流造成的,属于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膜蛋白,故D错。答案 C8.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9\n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部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 图中两种模式都是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变化,图1模式是使Cl-内流增大局部膜内外的电势差,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出现,图2模式是阻塞Na+通道达到抑制动作电位的出现,二者原理不同。答案 C9.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解析 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Ⅱ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Ⅱ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故A项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故C项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故D项正确。答案 A10.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9\n”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具有“沉默突触”B.如果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C.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一定是①→②→③→④→⑤D.若该图中③为“沉默突触”,则刺激①不能引起e处的电位变化,同时⑤检测不到反应解析 由于在此反射弧中有两条传导兴奋的途径,所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不一定经过结构③;若③为“沉默突触”,反射弧中的兴奋也可由①向⑤传导。答案 B11.图1和图2分别是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2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①释放的递质使③兴奋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②释放的递质使③抑制C.若用药物阻断②与③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奋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解析 大脑皮层是动物的高级中枢存在部位,大脑皮层中枢发出的指令可管理脑干、脊髓等处的低级中枢,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但当②③被阻断后,脊髓内的中枢仍可发挥作用,例如植物人的排便排尿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答案 C12.9\n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如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A.a或bB.c或dC.b或cD.a或d解析 从图中可知a为轴突、b为突触小泡、c为突触间隙、d为突触后膜;从题干中又知蝎毒阻塞“离子通道”,所以可推知其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所以作用部位应为a、d。答案 D13.膝跳反射需要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如图为膝跳反射弧,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的反射弧可由两个神经元构成B.甲、乙、丙三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差异C.当1兴奋时,2、3两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D.甲、乙、丙三处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与线粒体无关解析 当1兴奋时,2兴奋,3抑制,因此三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差异,有的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有的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需要能量,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答案 D9\n二、非选择题(共35分)14.(18分)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l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2)图2中a段表示________(填“静息”或“动作”)电位,b点时膜外是________(填“正”或“负”)电位。(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4)上述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内环境成分和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大。(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前膜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图中体现的内环境组成部分是组织液。(2)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a段表示静息电位,a~b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3)题干提示突触2抑制突触1的兴奋传导,因此,贮存在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应该是抑制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导致兴奋不能传导。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4)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以及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 (1)组织液 (2)静息 负 (3)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阴 载体蛋白(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5.(17分)如图为缩手反射弧结构以及痛觉信息的流向的部分示意图,A、B为反射弧上位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9\n(1)刺激图中位点A,该处细胞膜内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种变化主要与________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2)假如要通过刺激位点A和B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为__________________。无意间,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这说明缩手反射受________的调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及其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种变化与钠离子大量内流有关。刺激A点,虽然效应器做了相应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故而不能称为反射活动。(3)从图中信息可知,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答案 (1)由负变正 钠 不能(2)刺激A点,测量B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B点,测量A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3)脊髓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6:55 页数:9
价格:¥3 大小:1.1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