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202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作业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014·辽宁五校第一次联考)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答案1.B2.C解析第1题,图中有进水管、出水管,主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第2题,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2014·天津七校第一次联考)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3-4题。3.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洋流4.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A.防风消浪,固岸护堤B.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C.改良土壤,沧海桑田D.净化海水,减少赤潮答案3.D4.C解析第3题,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而红树林缺失。第4题,红树林分布在潮间带,不具备改良土壤的作用。(2014·江西六校联考)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5-6题。\n5.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②围湖造田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④湖滨土地沙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⑤节约用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5.A6.A解析第5题,甲湖为洞庭湖,位于长江沿岸,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主要是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缩以及围湖造田。第6题,治理乙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注入和加快净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故选项A正确。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7-8题。7.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答案C解析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8.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A.春季的东南丘陵B.夏季的黄土高原C.秋季的山东丘陵D.冬季的天山山脉\n答案A解析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2014·四川联测二)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9-10题。9.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A.1-3月B.3-5月C.7-9月D.10-12月答案B解析扬沙天气一般多发生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风力较大的季节,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多发生在3-5月。10.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时间长C.大气中云量较少D.地面温度较高答案C解析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和白昼时间长短相等,5月和7月的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长短差异不大,而图中显示5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则表现5月阴雨天气少,故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云量较少。(2014·泉州毕业质检)如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11-12题。1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1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和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C.由毁林到造林D.严禁砍伐森林\n答案11.D12.C解析第11题,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体积减小;全球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有的地区降水增多,但有的地区更加干旱。第12题,由图示知,亚洲森林面积由净减少变为净增长,说明该地区经历了由毁林到造林的转变。二、综合题13.(2014·浙江温州十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恐怖”胶林面积。西双版纳位于100°16′E-101°50′E和21°10′N-22°24′N之间,是全国少数几个适宜橡胶种植的地方之一。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7.7万公顷增加到41万公顷,使云南省一举超越海南成为全国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虽然这个数字还有人认为太保守,但是当地人都用“恐怖”这个词汇来描述西双版纳的胶林面积,胶林左右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材料二橡胶林——绿色沙漠。橡胶树在20-30℃才能正常生长和产胶,5℃以下即受冻害,并且橡胶树较脆弱,橡胶树采割期为25-30年,有淡旺季之分。每年2-4月、8-10月为淡季,每年5-7月、11月到次年1月为旺季,胶林具有独占性。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要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材料三西双版纳气候特征图。(1)结合材料三说出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前后气候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气温: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分配不均,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主要原因:5月,太阳高度大,降水较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2)①森林被砍伐,(橡胶林的幼苗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②\n地表径流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易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③热带季雨林被毁,野生动植物锐减,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脆弱(橡胶林独占性导致物种单一);④气温上升,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气候较以前干旱(土壤温度升高,蒸发变强,土壤变干,地下水水位下降);⑤使用除草剂,污染土壤和水源。(3)种植前:原有森林覆盖,雨林长得高大茂盛,有不同群落不同层次,大气环流稳定,蒸腾旺盛,空气湿度大,多浓雾,气候湿润。种植后:橡胶林替代了原有森林,树种单一稀疏,不利于雾的形成,没有雾罩着,太阳直接照射地面,水分蒸发旺盛,气候变得干旱,气温较差变大。解析西双版纳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5月份降水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西双版纳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增加,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由于树种变得单一,植被较以前稀疏,气候变干,温差增大。14.(201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材料二“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材料三“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地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1)题,沼泽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来水多(降水多、径流来水多等),且不易失去(排水不畅、蒸发弱、下渗少等)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0:49 页数:6
价格:¥3 大小:603.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