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高考2023高考地理小题必练13人口容量20230421118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小题必练13: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020·浙江高考)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小题。1.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答案】1.A2.C【解析】1.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搬迁成本高,不适合将海西农民迁居浙江,②错误。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人才到海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帮助海西州实现整体脱贫,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故选A。13\n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产出少,造成环境承载力小,C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错误。故选C。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2.上海市A.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B.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C.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D.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答案】1.A2.C【解析】1.人口“天花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规模上限,上海市土地面积小,城市化速度快,城市用地紧张,所以限制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正确,BCD错。故选A。13\n2.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C项正确。上海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呈波动变化。A项错误。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约为1900万人,常住外来人口约为500万人,常住外来人口约占26%。B项错误。常住人口呈缓慢增长。D项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答案】3.B4.D【解析】3.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环境承载力最大值为6000人,这是考虑到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估计数值,故A错误;t2时期,该地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B正确;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超出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故C错误;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接近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13\n4.根据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故A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不能超过环境承载限制,故B错误;读图,t3时期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故C错误;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故该题选D。“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5.“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6.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答案】5.B6.C【解析】5.据图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气候变暖与资源更新周期变短无必然联系,A错误;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故B正确;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不会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C错误;经济下滑,资源消耗速度会减慢,不会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D错误。故选B。13\n6.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会加大资源的消耗,不推后“地球生态超载日”,A、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量估算的数值,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没有影响,B错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C正确。故选C。我国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耕地资源面临持续减少的严峻形势。读我国南方某地区耕地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年份20152020(预测)人口状况(单位:万人)实际人口承载人口实际人口承载人口160.6106.4156.494.27.据耕地资源承载状况,2020年(预测)该地区承载人口数量的实质是该地区的A.户籍人口数量B.外来人口数量C.最大人口数量D.合理人口数量8.与2015年相比,2020年耕地资源承载人口发生变化,最可能是因为当地A.人口增加B.城市化水平下降C.耕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9.提高该地区耕地人口承载力的合理措施包括①科技兴农,提高单产②控制人口增长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④发展矿产深加工工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7.D8.C9.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等相关知识。7.耕地承载人口是依据耕地的生产力得出的该地区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是该地区的合理人口数量而非最大人口数量,C错,D正确;题中的评价指标是耕地资源情况,与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等关系不大,AB错,故选D。13\n8.2020年该地承载人口减小,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地耕地破坏和占用导致耕地资源减少,C正确;读表可知,该地人口减少,A错;城市化水平下降,对耕地的破坏减弱,不会导致耕地承载人口下降,B错;科技进步,耕地承载人口应上升,D错。9.发展科技,提高单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措施能提高有限耕地养活的人口数量,即能提高该地区的耕地人口承载力,B正确;控制人口增长,耕地人口承载力不一定上升;矿产深加工与耕地承载力关系不大。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若仅从图中资源条件考虑,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1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B.消费水平C.对外开放程度D.科技水平【答案】10.C11.B【解析】10.环境人口容量即一地所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图中丙地区水资源数量最少,因而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丙地区,故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11.自然资源数量越多,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而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的消耗速度越快,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即呈负相关,故B符合题意,ACD错。故选B。13\n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A.草地、农田、水域B.农田、水域、草地C.水域、草地、农田D.农田、草地、水域13.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B.绿色食物需求增大C.食物需求的多样化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14.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D.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答案】12.D13.C14.A【解析】12.表格中甲为人们提供最多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则甲为农田生态系统;乙生态系统中脂肪较丙生态系统高,因此乙符合畜牧产品,为草地生态系统;丙提供较多蛋白质,符合鱼虾等食物特点,则丙为水域生态系统。故答案为D。13\n13.从材料看,需要进口的食物并不是由于饮食习惯造成的,而是结构不合理造成的,A不对。从材料看,中国需要进口食物是针对脂肪类食物,不是针对绿色食物进口,B不对。从表格中数据分析看,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脂肪合计可供养的人口数量较少,因此需要进口大量脂肪类食物,C对。根据材料,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仍需进口是由于脂肪类食物少造成,不是由于人口总量大造成,D不对。故答案选C。14.根据材料,我国食物总量供给较大,脂肪类食物供给相对较少,需要调整食物供给。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可以提高脂肪类食物的供给量,A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调整中国食物结构、营养供给作用不大,B不对。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能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C不对。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能提高鱼虾产量,增加蛋白质供给,D不对。故选A。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16.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B.草地开垦C.保护野生动植物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答案】15.A16.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13\n15.读图分析,巴西比俄罗斯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俄罗斯是温带、寒带气候,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B错,根据材料,生态承载力与土地面积的总和相关,土壤肥力、水资源数量不是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C、D错。16.根据材料分析,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包括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A不符合题意.草地开垦会降低生态承载力,B符合题意.保护野生动植物,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生态承载力,CD不符合题意。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A.25万B.30万C.35万D.45万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答案】17.A18.C【解析】试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17.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从图中可读出为25万,A正确。18.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可能扩大;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C正确;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7~8亿人左右,16亿是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故选C。13\n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9.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A.光照B.地形C.土壤D.热量20.青藏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D.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答案】19.BD20.CD【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热量充足。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壤特点受气候、植被条件决定。青藏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19.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热量充足。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地形、热量,B、D对。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不是生物量低的原因,A错。土壤受气候、植被条件决定,不是主要因素,C错。故选BD。20.青藏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C对,A错。高原上湖泊众多,并不干旱,B错。太阳辐射丰富,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D对。故选CD。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格,回答下列各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3\n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2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2.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稳定性【答案】21.B22.B23.C【解析】21.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则说明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故选B。22.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故选B。23.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超过后,则会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C。13\n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测算方法适度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34524.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25.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答案】24.D25.C【解析】24.环境人口容量由能够持续、稳定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因素决定。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207和338,D对。A、B、C错。25.2013的,兰州市总人口396万人。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土地潜力挖掘等尽,对提高容积率作用不大,A错。只有跳出河谷,在更广阔空间开发新的城市用地,是兰州市未来发展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C对。按当前技术水平,治理污染,发展科技,对提高人口容量已经效果不大,B、D错。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13\n26.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7.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26.B27.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26.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知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土地生产潜力(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B。27.青藏地区地理环境具有“高寒”的特点,并且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即①②错,③对;如果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增大人口容量,④对;所以选B。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52:17 页数:13
价格:¥3 大小:354.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