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23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20230331223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启东中学摸底)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A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开始让位于官僚政治。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了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弱,故答案为A项。]2.(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打破了官员世袭传统B.注重官员从政经历C.注重人才品德与能力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B [由材料信息“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再经过一次选拔……”可知,汉代察举制注重官员从政经历,故选B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打破了官员世袭,与材料中“汉代察举制”不符,排除A项;注重人才品德与能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平等公正体现不明显,排除D项。]3.(2021·淮安淮阴区高级中学适应性检测)魏晋时期,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行和从政能力如何,只能从宗族乡党舆论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其途径有三:主要由时间、人员相对固定集中的三年一定品制度品评;其次为中正根据州乡清议亲自加以品评;再次以每月一次大小中正举行的乡党人士考察意见的交换会作为补充。以上做法( )A.具有程序上的规范性B.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D.把选官用人权收归中央A [根据题干可知,魏晋时代品评人物经历了由三年一定品到中正品评再到每月乡党人士品评等规范性程序,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不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形成了世族门阀政治,故排除B、C两项;题干反映品评人物由地方中正乡里进行,并非中央,排除D项。]4.(2020·南通、泰州一模)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n类别吏部接任命直察举和学校考试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其他比重50.2%25.4%14.2%10.2%A.太学考试开始出现B.察举选官注重才能C.选官权向中央集中D.州郡县吏升迁缓慢C [表格中反映出两晋南朝的官吏由代表国家意志的吏部任命比重在各类别中是最大的,体现了选官权向中央集中的趋势,故选C项。]5.(2020·扬州下学期期初检测)唐玄宗时期,命翰林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帮助皇帝对制敕进行起草,并且以此成为内相。这说明( )A.君权和相权关系有所调整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中书省职能基本已被废除D.政府选官入仕的途径扩大A [选择翰林学士参预政务成为内相,实际上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这是对君权和相权关系的调整,故选A项;材料强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没有涉及政府行政效率问题,排除B项;唐朝中书省没有被废除,仍然行使基本职能,中书省在明朝时被废除,排除C项;政府选官入仕的途径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6.(2021·启东中学期初摸底)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D [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此后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临时性质的相,再后来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为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旨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专制,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临时宰相的职衔不是决策机构,唐代决策机构并未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加强皇权,不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7.(2020·镇江中学)唐代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本人也曾在洛阳登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科举制( )\n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B.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C.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D.提高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C [根据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可知,科举制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选C项;A、B、D三项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2021·启东中学期初摸底)据《旧唐书》记载,谏官薛谦光上疏言:“臣窃窥古之取士,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以雕虫为后科,故人崇劝让之风,士去轻浮之行。”据此可知,他认为科举制的不足之处是( )A.易滋生官场腐败现象B.忽视了品行方面的考察C.以品行作为唯一标准D.不利于读书风气的形成B [由材料信息可知,薛谦光推崇前代取士“先观名行之源,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即取士重视品行。据此可知,他认为科举制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品行方面的考察,故B项正确;任何选官制度都不能避免官场腐败现象,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以才学作为主要标准的,故C项说法错误;科举制有利于读书风气的形成,故D项错误。]9.(2021·扬州中学)按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应在“敕”字下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否则为违法。唐中宗曾不经两省径自封拜官职,但自己觉得难为情,不敢照常式封装诏敕,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此事反映了( )A.三省六部形同虚设B.部门之间相互推诿C.君主专制登峰造极D.制度虽好仍有漏洞D [“斜封墨敕”体现了皇帝绕过了中书门下作出了封拜官职决定,体现出三省六部制虽有优点,但不免有漏洞,故选D项;唐中宗“觉得难为情,不敢照常式……不敢用朱笔”体现了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和三省制的关系,没有反映三省内部的关系,而且三省分工明确,排除B项;清代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登峰造极,排除C项。]10.(2020·徐州调研)梁启超指出:“科举制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打击了门阀世族集团\nC.形成了社会向学风气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A [社会阶层流动与材料中“它沟通了官民阶层”“出将入相”“沦为平民”相符,故选A项;“官宦子弟”不等于门阀世族集团,排除B项;C、D两项是科举制的意义,但非材料的主旨,排除。]11.(2020·苏州调研)“吾□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系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文中□内应该填入( )A.唐 B.宋 C.元 D.明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置转运使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2.(2020·盐城调研)北宋前期,政府设置封驳司专门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皇帝的诏书、宰相和其他部门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送交有关部门执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B.封驳司是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C.中央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D.皇帝专权现象得到有效的限制C [“政府设置封驳司专门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表明权力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故选C项;秦朝就已有监察制度,排除A项;封驳司是审查机构,不是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排除B项;宋朝进一步分割相权,皇帝专权进一步加强,排除D项。]13.下表与元朝的行政制度有关,与空格处①②③对应的是( )中央机构主要职能①主管行政枢密院②③主管监察A.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B.行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C.宣政院、主管军事、御史台D.中书省、主管军事、御史台D [由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御史台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为最高监察机构,故选D项。]14.(2021·苏州中学)有学者指出,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军政要务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材料表明行省( )\nA.职权范围受到削弱B.长官不由朝廷任命C.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与中央的矛盾扩大C [“军政要务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表明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节制,故选C项;“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表明行省具有很大的职权,并没有受到削弱,排除A项;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由朝廷任命,排除B项;元朝的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扩大地方和中央的矛盾,排除D项。]15.(2021·启东中学摸底)“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据此对元行省制理解错误的是( )A.是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B.使得祖国疆域空前扩大和巩固C.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省制使得祖国疆域空前扩大和巩固,B项错误,符合题意;由“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行省制是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A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元行省制是在秦朝郡县制度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C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得出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5分)16.(2020·南京六校联考)地方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衰》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n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建系统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前提条件及利弊。(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与以前王朝地方治理的不同点以及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对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你有何认识?(4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一“往往是由秦帝国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得出郡县制(官僚系统)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根据材料一“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得出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第二小问前提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三小问利弊,根据材料一“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保证政令畅通,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统一);根据材料一“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得出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二“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防范、控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得出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历史教训;民族征服。第三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3)问,根据材料一“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得出要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根据材料二“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出从国情出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地方治理相匹配。[答案] (1)主要特征:郡县制(官僚系统)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前提条件:秦统一中国。利: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保证政令畅通(政令下达效率高);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统一)。弊: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2)不同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防范、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历史教训;民族征服。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n(3)认识:要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从国情出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地方治理相匹配。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
2022人教版新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复习作业:专题一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附解析)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310137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235147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2023033121
【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106
海南省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限时集训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至元制度的演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1:13
页数:7
价格:¥3
大小:104.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