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9工业文明的世界_两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含解析2023030521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综合测评(九) 工业文明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自中世纪晚期开始,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这表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进行B.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C.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的时间为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知,在英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包买商,通过加工订货统一销售,拓展了市场,促进了乡村制造业的发展,从而说明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间为工业革命结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复存在B.工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农业经济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生产领域开始出现革命性变化D [根据材料“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劳动力的转移、工厂制度的出现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说明在生产领域出现了变化,故D项正确。]3.(2020·泉州模拟)1952年12月,英国伦敦连续5天出现厚重的雾霾,出现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市民明显增多,伦敦市10万人生病,死亡4000人,这一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空气清洁法案》出台。这体现了当时英国(  )A.新科技发明引发城市污染严重B.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C.工业革命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D.公共事件促进立法进程\nD [1952年的空气污染事件直接推动了1956年《空气清洁法案》的出台,说明重大公共事件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进程,故选D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新科技发明引发城市污染严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1956年之前的环保法律建设,无法对比,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空气污染事件促进了《空气清洁法案》的出台,而不是工业革命对民众健康的危害,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4.(2020·扬州模拟)1887年,英国某杂志刊登了一则梨牌肥皂广告。在广告中:一箱肥皂冲上海滩,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广告标题是“文明的诞生”;广告底部写着:“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这则广告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工业品主要销往非洲市场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C.欧洲工业文明开始在非洲传播D.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 [由材料“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可知从时间上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地,排除A项;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是指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品的制造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表明英国工业文明在非洲的传播,但是从何时开始不能确定,排除C项。]5.(2020·广州模拟)下面是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表。据此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 年份项目  1680173017801830黄金5.07.80.23.0树胶8.19.412.071.6奴隶55.364.386.51.9A.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B.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C.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D.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C [根据材料表格塞内加尔1680—1830出口“商品”种类各有不同的波动可看出其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故选C项;欧洲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塞内加尔出口“商品”种类依附于欧洲市场,体现了一直被殖民压迫,排除B项;1680年就有黄金的出口,说明塞内加尔矿产资源开发并不迟滞,排除D项。]6.(2020·厦门模拟)德意志的文学家高特谢德(1700—1766)推崇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关于创作要服从理性规则、严谨和符合逻辑规范的观点,但对德国文坛滥用法语的状况极为不满,\n其周围聚集了一批以讲德语为荣的作家。上述情形(  )A.体现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C.顺应了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D.加剧了德法之间的民族矛盾A [根据材料“德意志的文学家高特谢德(1700—1766)……其周围聚集了一批以讲德语为荣的作家”可知,这些文学家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以讲德语为荣,体现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以高特谢德为代表的这些德意志文学家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顺应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排除B项;普鲁士统一德国从1864年起,与材料所述时间“(1700—1766)”不符,排除C项;普法战争加剧了德法之间的民族矛盾,与德意志文学家无关,排除D项。]7.(2020·乌鲁木齐模拟)俾斯麦认为,1871年宪法是一个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因素的混合物,并表示一个联邦议会而非内阁因而将行使中央权力。这表明当时德国(  )A.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    B.未能完全实现统一C.联邦议会行使行政权D.经济发展水平落后A [德国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行使中央权力,这说明各邦的权力极大,故选A项;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排除B项;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议会行使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未涉及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8.1887年,法国右翼势力代表人物布朗热,利用国内因发生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独裁政权的政治运动。但是在1889年的众议院大选中,共和派仍获得了366个席位,保守派仅获得168个席位。这场运动最终瓦解。这表明法国当时(  )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B.经济危机对社会破坏严重C.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十分顽固D.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D [材料中众议院的大选结果表明在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以后该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故选D项;共和派的席位显然多于保守派说明共和派优势明显,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政治斗争的问题,排除B项;保守派的失败说明封建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排除C项。]9.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n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党和组织,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进行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强调共和政体的建立保障了工人阶级的权益,排除D项。]10.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A [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11.《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产生后,逐渐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威力、影响最深远的歌曲。这是因为《国际歌》(  )A.号召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C.被世界各国共产党长期广为传唱D.反映了世界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D [根据材料“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产生后,逐渐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威力、影响最深远的歌曲”可知,《国际歌》反映了世界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故选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A项;《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但材料中的歌词没有反映出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国际歌》的传唱范围,排除C项。]12.(2020·蚌埠质检)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批画家关注自然风景、平常百姓,\n以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对当时学院派所提出的“高雅”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对此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A.以科技革命的成果为主要题材B.描绘了工业革命下的现实生活C.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D.反映了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B [根据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19世纪上半叶及“以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对当时学院派所提出的‘高雅’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可知,题干所述展示的是在工业革命背景之下的现实主义画派,故选B项;现实主义主张真实地描绘社会现实,不局限于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展示,排除A项;“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属于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项;“反映了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属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不是现实主义,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汕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了建立与印度的通讯,英国需要铺设一条伦敦与加尔各答之间的电报线路,而这条线路必须经过一段伊朗和土耳其之间长期存在争端的领土。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政府介入了这场领土争端,并向双方施加压力,最终英国促成了电报线路的铺设……有的英国电报线路穿越非英国领土,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英国铺设了缺乏经济价值的远距离电缆,此外,力图将电缆通过的领土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在1882年征服埃及的过程中,寻求电报安全的目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一军事行动中,东方联合公司积极支持英国将埃及变成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摘编自袁伟华《通讯技术在大国战略中的作用》材料二 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注:即电报线路)之态势,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与之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较量。此间,清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可说是实行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政治总动员,并根据传统治国理念及新近传入的西方近代思想,制订出“力为设法阻止”的应对方略,取得清廷内外、朝野上下口径及行动的一致,为最终抵制列强的企图奠定坚实的思想及组织基础。此构成清政府与列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合作”的一面,从而展示出这一时期中西关系中非同“常态”的历史景状,并提示对维护信息控制领域的完整性,清政府的态度是何等坚决。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列强可在中国领海铺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庶界限分明”的格局。——摘编自夏维奇《历史的另面: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的较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英国铺设国外电报线路的历史背景及影响。(9分)\n(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应对列强要求铺设电报线的态度及措施,并简述其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在铺设电报线路方面有何差异。(8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英国殖民扩张及工业革命的知识,从英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开拓殖民地和加强同殖民地联系的需要以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来回答。第二小问,可以从对世界、对英国、对殖民地三个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针锋相对”可以得出清政府对列强要求铺设电报线是坚决抵制的。第二小问,由材料二内容归纳即可。第三小问,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问,可以从中英两国对铺设电报线路的态度和目的两个方面回答。[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完成,英国为开拓市场要加强与殖民地(印度)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有通讯方式不能满足各地加强联系的需要;英国在亚非控制了广阔的殖民地(或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密切了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加强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为殖民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英国对地区事务的干涉;推动英国新一轮的殖民扩张行动。(2)态度:坚决抵制列强的要求。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抵制的组织基础;从中国传统理念和西方近代思想中寻求理论依据。影响:维护了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自主”(不合作)的国际形象;形成“界限分明”的通讯格局;为日后中国自办电报预留出空间;但也迟滞了中国近代通讯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3)差异:态度:英国:积极推动铺设电报线路;中国:最初抵制铺设电报线路。目的:英国:控制殖民地;中国:抵制侵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发表于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早期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尼摩船长是印度的达卡王子。在领导印度民族起义失败后,他到一座荒岛上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并用海水中的钠制造出了万能的电力,为潜水艇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船上还有一座图书馆,放满了各种语言的科学、伦理学、文学等书籍。尼摩驾驶潜水艇带领船员,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吃穿用度皆取自于海洋。从南极到北极,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他们一路上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又以惊人的冷静和毅力战胜了冰山封路、章鱼围攻、敌舰偷袭等险情。他们将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民众,还利用鹦鹉螺号攻击英国军舰。科幻小说的内容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从材料中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说明,史论结合)(12分)\n[解析] 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及材料中尼摩船长“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用海水中的钠制造出了万能的电力”“船上还有一座图书馆,放满了各种语言的科学、伦理学、文学等书籍”可以得出“法国作家凡尔纳对科技力量的推崇”这一认识;根据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论述:第一,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二,科学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们改造世界的信心;当然,我们也可以列举教材中所提及的一系列结论进行论证,如“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等。[答案] 示例一:认识:推崇科技的力量。说明:作者笔下的主角尼摩船长用钠制造了万能的电力,为潜水艇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反映了作者推崇科技。作者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科学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们改造世界的信心。示例二:认识:追求自由平等,反抗压迫。说明:作者笔下的主角尼摩曾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还攻击英国殖民者的军舰等,反映出作者追求自由平等,反抗压迫。作者所处的时代,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启蒙思想在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促使人们关注被压迫的民族与人民,追求自由平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47 页数:7
价格:¥3 大小:103.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