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革命道路的探索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与伟大胜利含解析20230305218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 革命道路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与伟大胜利(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这种作战方式是(  )A.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B.分兵把守,御敌于国门之外C.短促突击,与敌主力进行战略决战D.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A [由材料“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可知,通过少数兵力引敌人到“主力部队集中隐蔽”的纵深地带即诱敌深入,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故选A项;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左”倾军事路线,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反“围剿”时,红军实力不足,无法与敌主力进行决战,排除C项;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做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1933年,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大力倡办合作社,年底各种合作社发展到二千四百多个。同年,人民委员会提出扫除文盲的口号,并决定制订国民教育计划,陆续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等二十多种高中级学校。上述措施的推行(  )A.旨在推动城市的武装斗争B.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C.遏制了“左”倾思想的蔓延D.改变了根据地的社会结构和性质B [材料表明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这有利于巩固政权,故选B项;1933年,“左”的错误还没有占主导,此时仍强调以农村为中心,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的变更,谈不上改变社会结构和性质,排除D项。]3.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A.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C.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nD.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A [根据材料“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加农民对苏区政府的信任,可以达到巩固政权的效果,故选A项;“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事实上增加了苏区政府的负担,不利于反“围剿”的胜利,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干预,而苏区的做法正好相反,排除C项;“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仅代表中央根据地,无法代表全国,排除D项。]4.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之工具,消灭封建势力是反帝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提出凡反法西斯、援华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二战”结束后,认为应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帝国主义斗争。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根据时局调整策略适应革命形势变化B.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与成熟C.主张联合民主力量建立反帝统一战线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内涵不断变化A [材料中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是基于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的解读,土地革命时期,封建势力是阶级敌人,因而将之看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抗战时期,许多西方国家都是与我们同处于反法西斯联盟的战友,不能将之视为革命对象,二战后,我们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意识形态不同,呈对立状态,总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解读,故选A项。]5.右图是毛泽东在延安为电影纪录片《南泥湾》所写的题词,它进一步推动了大生产运动。这(  )A.有利于民族战争的胜利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D.开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A [延安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这一题词鼓励了抗日根据地的民众积极开展生产,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支持,有利于战争的胜利,故选A项;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展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封建经济的基础是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上的小农经济,而材料中题词并未触及土地所有制,因此无法体现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D项“开创”一词无从体现,\n排除。]6.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国民党则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固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同担负”。可见国共两党(  )A.都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B.都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C.都注意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D.都认为兵民是胜利之本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民族战争要依靠人民大众,国民党也认为要取得抗战的胜利以及建国都需要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同担负,据此说明国共两党都认为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A项。]7.(2020·合肥质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这些举措(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杜绝了根据地贪污腐败的现象C.排除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影响D.开启了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A [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可知,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这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选A项;“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与“国民党”无关,排除C项;抗战的胜利开启了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排除D项。]8.1938年3月,日本控制的伪政权在北平、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等地发行“联银券”(纸币),强制要求中国人民将手中的法币兑换成“联银券”,而后将收回的法币运往金融中心上海及国统区等地。日本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中国物资财富及外汇B.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C.在华北制造恶性通货膨胀D.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准备A [由材料“日本控制的伪政权在北平、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等地发行‘联银券’(纸币),强制要求中国人民将手中的法币兑换成‘联银券’,\n而后将收回的法币运往金融中心上海及国统区等地”可知,日本旨在使用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敌占区和国统区,并未提及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仅仅是华北地区,且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于1948年,排除C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9.1938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从营造、人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调查统计的国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设“忠烈祠”涵盖了国民政府所认可的辛亥以来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为主。这一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B.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C.促进对辛亥革命的研究D.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B [材料中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各地普设“忠烈祠”,目的是弘扬抗日烈士精神,从而达到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的目的,故选B项;材料弘扬的是民族精神,而非意识形态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辛亥革命时期,排除C项;材料目的是号召抵抗外来侵略,不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排除D项。]10.(2020·山东等级考)1938年4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壮大B.正面战场牵制着大量日军C.抗日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抗日武装熟悉地理环境C [题干内容的关键词是“游击战”,使用这种战术主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之所以认为在平原地区坚持游击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之下,大力宣传全民族抗战,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对日军的牵制作用有限,这不是毛泽东坚持在平原地区实行游击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并不是所有的抗日武装力量都非常熟悉平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排除D项。]11.(2020·惠州模拟)1946年7月,面对粮食奇缺,粮价暴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派人到邻近地区筹集粮源,控制和调剂粮食市场,形成了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改造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探索城市经济治理方式\nD.积极推动工作重心转移C [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派人到邻近地区筹集粮源,控制和调剂粮食市场,形成了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可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通过筹集粮源、建立公营粮店等措施,控制和调剂粮食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城市经济治理方式的探索,故选C项;根据题干时间“1946年”可知,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根据题干时间“1946年”可知,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于1992年,排除B项;根据题干时间“1946年”可知,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始终是在农村以及革命斗争,排除D项。]12.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故选D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任务依然是争取独立、民主,排除A项;1925年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其斗争目标依然是对外反帝争独立、对内反封建求民主,排除B项;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时期,其革命任务也是争取独立、民主,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n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觉醒的主要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主要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是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走向形成的?(9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可得出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浅薄;根据材料一“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可得出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后兴起救亡图存运动,进行政治变革(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可得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第(3)问,根据材料三“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抗战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性质和地位角度可得出中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 (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浅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表现:兴起救亡图存运动,进行政治变革(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3)抗战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中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任答3点即可)14.(2020·黄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时间大事\n19世纪40年代魏源著《海国图志》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成立 维新变法20世纪初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颁布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1919年五四运动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1年中共“一大”1928—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依据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和实践探索”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可知,近代中国思想发生的变化,不同阶层学习西方的具体内容都不一样,但都是思想解放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各阶层学习西方内容有所区别的角度,围绕“思想解放和实践探索”的主题,提取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比如可强调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学习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学习制度,民主主义者学习思想文化。再分析其各自的影响即可。[答案] 示例一:论题:西学传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阐述: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倡导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综上所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示例二:论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阐述: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和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上,\n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综上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酝酿、产生和成熟,也正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历史必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50 页数:8
价格:¥3 大小:159.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