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牌学案】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全突破专题训练卷 专题6 酸和碱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6 酸和碱(训练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BC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pH范围6.6~7.17.35~7.456.8~7.40.8~1.5【解析】此题考查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在酸性范围内,pH小,酸性越强。表中所给胃液的pH最小,因此其酸性最强。【答案】D2.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解析】此题考查酚酞试液遇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遇稀盐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可能呈酸性、碱性或中性【答案】C3.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A.酸都能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解析】酸的通性其实质就是H+的通性。【答案】A4.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4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解析】苯甲酸显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因此A、C、D都正确;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小,故B错。【答案】B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生石灰B.浓盐酸C.浓硫酸D.硝酸钾【解析】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的有A、C,但C只是因为吸水而增重,无新物质生成;A中CaO吸水生成Ca(OH)2,故选A;浓盐酸会因挥发而使其质量减少。【答案】A6.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氯化钠D.浓盐酸【解析】此题考查实验室药品的存放。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同时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它们都必须密封保存。而氯化钠则不需要密封保存。答案为C。6\n【答案】C7.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①证明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②确定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加酚酞溶液③测定纯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④除去杂质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A.②③B.①③C.②④     D.①④【解析】此题考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NaOH溶液变质的原理是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O2+2NaOH===Na2CO3+H2O。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NaOH已经变质,①正确;向溶液中加入石灰水,会发生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生成物中的NaOH会干扰原溶液中NaOH的检验,②错误;NaOH固体不仅吸收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同时还能吸收水蒸气,因此③不合理;向溶液中加入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NaOH溶液,④合理。故答案为D。【答案】D8.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解析】此题考查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正好完全中和后的溶液显中性,pH=7,A正确;任何化学反应前后无素种类都不变,B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OH-、H2O,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H2O,即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D正确。【答案】C9.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氨基酸中碱性的氨基可以和酸反应,酸性的羧基可以和碱反应,故氨基酸分子既能与硫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C10.关于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B.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C.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D.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解析】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是氧化物,不是碱;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与其味道没有关系;碱具有腐蚀性,但有腐蚀性的东西不只有碱,故B、C、D错误,选A。【答案】A11.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蜇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A.浓硫酸B.食醋(pH=3)C.食盐水(pH=7)D.苏打或肥皂水(pH=9~10)【解析】黄蜂毒液呈碱性,故需要酸性物质来中和,A、B两项为酸,但浓硫酸腐蚀性太强,十分危险,不可触碰,食醋则比较温和,故选B。【答案】B12.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6\n【解析】滴入过量的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降低,故A不正确;不断滴入盐酸,溶液的质量是一直增大的,故B不正确;盐酸先和溶液中的NaOH反应,只有当NaOH完全被反应后,才开始产生CO2气体,故C正确;NaCl的质量随着盐酸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至变质的NaOH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答案】CD二、填空题(共28分)1.(10分)盐酸溶液中含有H2O、H+和Cl-,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现象结论第1孔孔中溶液仍为紫色水分子________①___________第2孔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第3孔、第4孔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答案】①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孔中溶液仍为紫色③Cl-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④孔中溶液变为红色⑤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9分)某市发生了一起盐酸泄漏事件。盐酸泄漏的瞬间,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泄漏的酸液顺势流入低洼的村庄,酸雾导致十余人住院观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应邀参与这一事故的处理,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2)小丽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且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是否完全反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答案】NaOH[或Ca(OH)2、KOH]反应无明显现象CaCO3(或大理石等其他合理答案)3.(9分)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变成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_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在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毫升的蒸馏水,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_______________。【解析】(1)浓硫酸有脱水性,将竹片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比例脱掉,剩余元素主要是碳,此现象也称“碳化”,是化学变化;(2)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则100g×98%=(100g+m)×5%,m=1860g;水的密度为1g/mL,即水的体积为1860mL;稀释浓硫酸还要用玻璃棒搅拌。6\n【答案】化学变化1860玻璃棒三、实验题(共36分)1.(14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有___________,现象b为_____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反思】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为Na2CO3与酸反应产生气体CO2,A溶液为酸;(2)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CaCO3和NaOH,白色沉淀为CaCO3;因反应有NaOH生成,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根据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沉淀CaCO3和NaCl,现象a为白色沉淀,现象b为不变红色,则猜想Ⅱ正确。【答案】(1)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2)CaCO3不能(3)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酚酞不变红色CO2+2NaOH===Na2CO3+H2O2.(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右图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固体(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①    ②      ③(1)观察发现实验①、②的硅胶不变色,这两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皮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6\n(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图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解析】实验1根据溶液中颜色的变化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实验2中①和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中无水,不能使硅胶变色;为了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试管中对实验产生干扰,实验过程中要迅速塞紧橡皮塞;根据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证明反应中有水生成;实验3中0~t1时,(1)溶液的pH逐渐增大,酸性减弱,t1时pH=7为中性,(2)根据溶液pH变大,说明酸和碱发生反应,t1时pH=7,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实验1: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实验2:证明反应物中没有水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试管干扰实验。试管③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硅胶不变色。实验3:溶液酸性减弱,t1时变为中性。溶液pH变大,t1时pH=7Y放热☆能力拓展☆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1)打开止水夹a,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当试管中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当打开止水夹时,酸液流下与铁粉混合可产生气体。【答案】(1)有气泡生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2)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通过导管进入Ⅱ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6\n(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D__________。(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关B,点燃氢气并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达到实验目的。(4)若将上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实验的原理是物质反应消耗乙装置内的气体,又不产生新的气体,所以乙装置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丙中的液体进去补充,进入水的体积为消耗的气体的体积即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实验必须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乙装置内的气体内的氧气全部耗尽。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使进入液体的量增加,所以不能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答案】(1)长颈漏斗烧杯(2)Zn+H2SO4(稀)=ZnSO4+H2↑(3)打开开关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乙瓶容积的(4)不能实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7:04 页数:6
价格:¥3 大小:290.3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