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中考语文议论文汇编
中考语文议论文汇编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篇1.(2022四川巴中)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17—21题。(15分)(已用)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方,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那么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那么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那么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方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忧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那么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那么徐被推举为王。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完毕,要跟他拥抱。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老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3/13\n18.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19.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20.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21.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巴中答案】17.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18.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19.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20.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21.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2.(2022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已用)怎么跌的有尊严龙应台①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②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得意”?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③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④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⑤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群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骨的张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次,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13/13\n⑥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⑦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⑧我们没有学过。 ⑨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的时机是不是多一点? ⑩现在K也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场。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注:本文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篇随感。(有删改)7.从文章题目到文中的一个个追问,都显现了作者的思考,她针对“男孩自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哪些看法?结合文意概括答复。(6分)答:8.文章第②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9.结合文章理解:“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一句的含义。(4分)答:10.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对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答:【成都答案】(18分)7、(6分)①当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跌倒时,我们社会缺少应有的关爱(2分);②我们的教育教会孩子追求卓越却没有教会孩子怎样去面对跌倒(2分);孩子需要学会在跌倒中站起,具有从跌倒中站立的勇气和智慧(2分)(语意相近即可)8、(4分)衬托了孩子自杀前绝望的心情和“我”闻此消息时沉重的心情(2分),为文章确定了一个较为沉重的情感基调,同时为下文作者对这个男孩自杀事件的思考与追问作了铺垫(2分)(语意相近即可)9、(4分)人生就是一个自我历练的过程,在此修炼中我们往往又是孤独的,孤独应该是修炼中的是一种常态(2分);我们只有在孤独中学会思考,具备面对孤独的坦然,才能获得生活的智慧(2分)。(语意相近即可)10、(4分)答案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两个问题要求分别从教育和自我两个角度去谈,观点明确各计1分,阐释清晰,言之成理各计1分。(已用)3.(2022四川达州)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7题。(12分)①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13/13\n②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③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④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⑤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⑥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⑦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⑧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⑨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⑩“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⑾“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⑿林清玄陡然开悟。⒀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⒁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方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展。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选自《读者》2022年第6期)⒁段中“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一语中的“包袱”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前后文说说。(2分)答:14.结合语境对划线句“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作简要赏析。(2分)答:15.仿写文中句子,使之构成一组符合语境的排比句。(2分)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16.请给这篇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2分)17.梁漱溟说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难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4分)答:【达州答案】(12分)13.(2分)“包袱”是指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思想杂念。(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14.(2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急躁喧嚣的尘世间,只要抛开杂念,保持心灵的澄澈,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道理。(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13/13\n15.(2分)(句式和字数相同,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即给分)【例如】你不能选择出生,但你可以把握命运。你不能获得财富,但你可以武装头脑。16.(2分)(只要能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主题,语言精练就可给分)【例如】一辈子两件事心,应该是一池清水17.(4分)(此题是开放题。句子理解2分,要围绕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来答复;生活经历2分,要联系实际,语言简明通顺)4.(2022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已用)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梁晓声 我曾屡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终究”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答复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答复都不尽相同,每次的答复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抚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终究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曲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局部组成的:一局部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局部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局部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13/13\n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表达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创造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表达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文章有改动)12.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4分)答: 13.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 14.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 15.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4分)答: 【乐山答案】议论文阅读(16分)12.(4分)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分别给2分)13.(4分)答: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2分)14.(4分)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抚慰。(答出压力2分,答出支持和抚慰2分)。 15.(4分) 答:“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5.(2022四川泸州)阅读以下文段,完成7—10题。(14分)①1910年,一位名叫陆士谔的晚清小说家创作了梦想小说《新中国》,畅想百年后的上海风貌。其中关于过江隧道、地铁、跨江大桥的描绘在那个中国贫弱的年代,显得那么虚幻和空洞,而他关于百年后将在上海举行万国博览会的预言,在当时饥寒交迫的国人看来更显得荒唐和离奇,无异于痴人说梦。可当历史的钟摆真的摆进了2022年,痴人的梦说竟然如此真实,触手可及。对应的时间,对应的地点,穿江而过的条条隧道和横越江面的座座大桥已成为现实,世博会的举办和百年前的梦想也是如此高度契合。②世博会终究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③笔者曾有幸当面向连任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现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的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讨教,他说:“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将超过奥运会。因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世博会确实能够做到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不难明白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世界城市开展经历的集中展示,将给中国不少城市带来改变陈旧面貌、提升自身素养的大好契机。中国的城市人口现已占总人口的近半数,直接能对如此数量的中国人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不可谓不大。④不仅如此,本届世博会还将是文化交流的盛会13/13\n。目前官方预计的数据是,将有超过7000万的国内外嘉宾和观众亲临世博会现场,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艺术团体在历时半年的展览期间,举行超过2万场风格各异的演出。届时上海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交流和文明对话的舞台,一个全世界参与的城市文明大互动将恢弘上演,相随而来的会是世界的新一轮大合作。⑤不同文化的广泛交流或深层碰撞必将产生火花,这种火花稍经衍变便能成就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新,而无数的火花也必将引发一轮创新热潮。当世界正在全力寻求走出经济困境的捷径时,创新无疑会形成巨大的推力。⑥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做到了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那么,时间周期更长、参与人数更多、互动程度更强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把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国更加全面地推到世界的面前。这里没有姚明和刘翔,没有耀眼夺目的明星光环,却有着一座座日新月异的中国城市,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⑦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申办世博会方案,他认为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50年。今年5月1日,这个“管50年”的战略正式拉开大幕。这是一个需要用奥运赛场上的澎湃激情去关注、去热爱的战略,这又是一个需要用城市开展中的理性思考去观察、去学习的战略。对于中国,2022注定是“世博之年”,同时,还应是开启中国“世博新时代”之年。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2分)答:8.第①段中“痴人的梦说”具体指什么?请简要答复。(6分)答:9.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请简要答复。(4分)答:10.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2分)答:【泸州答案】7—10题(14分)会将给中国带来深刻广泛的影响。(2分,“深刻”“广泛”有一即可)8.①小说中关于百年后上海过江隧道、地铁、跨江大桥的描绘。②关于将在上海举行万国博览会的预言。(每点2分,共4分)9.①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②推动文化交流。③成就思想和理念的创新。④把中国更加全面地推到世界面前。(每点1分,共4分)10.①构造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提出了新的分论点(每点2分,共4分)6.(2022四川眉山)阅读下面的议论文,答复16~18题。(8分)13/13\n小议读书刘熙武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展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那么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开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展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响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节选自2022-12-19《光明日报》,有删改)16.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17.从选文的构造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以下两题。(1)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2)用简洁的语言答复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18.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眉山答案】《小议读书》(8分)16.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1分);其次,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1分)。13/13\n17.(1)不能。其理由是: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或它有一个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1分),表达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严密性(1分)。(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2)读书要读经典(1分);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1分,答出前一分句也可得分)。18.比喻论证法(1分)。证明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1分)。7.(2022四川南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8分)低碳与城市生活张华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知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l0%的发电量。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适宜的低碳生活能源构造、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⑨借鉴国外城市开展经历,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3/13\n答:21、选文②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2分)22、选文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答:23、品味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勿与选文内容重复)(2分)答:【南充答案】(8分)20、第①段内容或第⑨段内容。(意近即可)(2分)21、事例论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适宜的低碳生活能源构造、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意近即可)(2分)22、不能。(1分)第⑥段起到了过渡作用,使文章构造更完整流畅(意近即可)(1分)23、例如:不使用卫生筷、多步行上学、节约用纸、一水多用、多使用环保袋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8.(2022四川宜宾)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儿童如诗赵思运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儿童的本质是诗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辉。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兴旺,但上帝赋予它洞穿万物的神力,它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决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认的答复。但是,外孙女的答复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愣得哑口无言”。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文中引用诗人牛汉的故事,表现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立,即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对立。意在说明我们需要用孩子的世界点燃成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13/13\n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害降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锥心的疼痛,那种感觉决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到这首诗都会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它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的尊重。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安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对待生活,提醒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对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随着社会的开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15.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到:“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而作者认为“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分)16.“我”读到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诗歌时,灵魂深处有一种锥心的疼痛。请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17.文中划线的句子寓意深刻,令人警醒。请谈谈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18.阅读全文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慨,说说你对“儿童如诗”的理解。(3分)链接1:儿童绘画作品链接2:儿童的诗歌:小花狗坐在门前,伸着两条前腿,像一个小小的篮筐。嘴一张开,就成了篮圈。我拿小皮球投,怎么也投不进去,13/13\n我用小包子投,一投就进去了。19.孩子本是“最无邪”的,你用什么染他,他就成什么颜色。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防止地会夭折。”结合文章的内容与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谈谈你从中受到的震动。(3分)【宜宾答案】答案暂缺9.(2022四川资阳)(16分)真“重理”就不该“轻文”张志公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方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对,不是这样。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根底。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的医学家;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你看过电影《李时珍》、话剧《伽利略传》吗?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对科学一窍不通,这些电影、话剧能够编得好、演得好吗?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根底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有所谓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根底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根底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根底知识;不管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根底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根底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开展。13/13\n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根底课程有一门共同的根底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根底。不管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不学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表达、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根底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方“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根底课的根底,根底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创造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历,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无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根底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开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安康。学习也是一样。15.作者论述的观点是:(2分)16.简单说说选文第⑤段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7.选文第①段连用三个“没有一个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18.选文第③段从两方面强调了语文学科重要的根底性。这两方面分别是:、(2分)19.作者说“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根底”,请你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说说“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有何不同。(3分)2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受到的启迪。(3分)【资阳答案】(16分)15.真“重理”就不应“轻文”。(2分)16.比喻论证作者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使重理不要轻文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说服力。(3分,指出论证方法1分,答复作用2分。)17.这是由三个双重否认表肯定的句子组成的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所有“家”们都“无一例外”的都是文理皆备的意思,有力地论证了“‘重理’就不应‘轻文’”这一中心论点。(3分,指出双重否认1分,分析作用2分。)18.语文根底不好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语文根底不好对工作会有很大影响(2分,正确一处1分)19.“解方程”中的“解”作动词,指的是解题的过程;“方程的解”中的“解”作名词,指的是解题的结果。或“解方程”是动宾短语,“解”是一种动作行为;“方程的解”是偏正短语,“解”是表示结果,作名词。(3分,运用语法知识1分,理解意义2分)20.答案必须扣住重视根底、全面开展、不偏科这个要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13/1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全国各地中考试卷议论文阅读汇编 分类汇编-字形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含解析),高分必备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
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议论文doc初中语文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汇编 2.4 议论文阅读 新人教版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
上海市各区县2022年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
2022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0:59:57
页数:13
价格:¥3
大小:36.3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