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2022中考化学九下第10单元酸和碱考前强化演练新版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 第十单元1.(2022宜宾)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苹果汁葡萄汁牛奶鸡蛋清pH2.9~3.33.5~4.56.3~6.67.6~8.0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酸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B.pH<5.6的雨水叫酸雨,雨水的pH越小,酸性越强C.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D.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3.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D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下列图象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D )A.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B.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6\nC.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B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CaO(CaCO3)水溶解、过滤、结晶BCu(CuO)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CuSO4(H2SO4)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CO2(CO)氧气点燃6.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H+、Ca2+、K+、OH-、CO2-3、NO。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钾的溶液。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B )A.CO和NO来自同一工厂B.OH-和NO一定不在同一工厂C.H+和Ca2+一定不在同一工厂D.K+和NO来自同一工厂7.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看到的现象 瓶口出现白雾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2)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吸水 性。(3)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H+__;写出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4)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使用的试剂是__D__。A.硝酸钡 B.氯化钡C.氢氧化钡 D.氯化钠(5)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密封 保存。8.(2022郴州)如图所示,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A是硝酸铜溶液。(“—”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6\n(1)D的化学式为___NaOH__,E物质的一种用途: 灭火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NO3)2===Cu+Fe(NO3)2 ,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9.(2022苏州)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图1        图2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溶液pH明显下降直至小于7 。(2)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生成 的现象时,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OH)2+H2SO4===BaSO4↓+2H2O 。10.(2022宜昌)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导管口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6\n【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Ba(OH)2+K2CO3===BaCO3↓+2KOH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BaCl2+K2CO3===BaCO3↓+2KCl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K2CO3和BaSO4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K2CO3、Ba(OH)2__,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BaSO4、K2CO3和Ba(OH)2或K2CO3和Ba(OH)2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白色不溶物全部消失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11.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猜想】猜想一:没有变质;猜想二:部分变质;猜想三: 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显中性。【进行实验】I.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稀盐酸 (填试剂名称),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写出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II.对该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__BaCl2(或CaCl2)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红色 猜想二正确6\n2.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__酚酞__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 猜想三正确写出表格中实验步骤I加入试剂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或CaCl2+Na2CO3===CaCO3↓+2NaCl)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12.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一个验证酸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1)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HCl和CaCl2, Na2CO3和NaCl,才会出现上述现象。(2)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现象__无明显现象__。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稀盐酸(或稀硫酸)__,产生大量气泡。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__向最终废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加入酸性溶液)至中性后,再倒掉废液__。1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下列图象表示稀盐酸和100g4%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pH变化情况及相关操作如下,请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示__乙图__(甲图或乙图)进行,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__红色变为无色__,c点表示__恰好完全中和__。(2)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6\n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NaOH + HCl===NaCl+H2O 40  36.5100g×4% x= x=3.6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58:52 页数:6
价格:¥3 大小:104.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