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八下按章节 第六、七单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0.(2022·福安)下列史实中,不属于“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这一学习主题的是(A)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B.“两弹”的成功研制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水稻11.(2022·福州)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贡献是(B)A.发明“侯氏制碱法”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C.成功研制原子弹D.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卫星14.(2022·福州)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做出贡献的著名数学家是(B)A.严复B.陈景润C.冰心D.王审知13.(2022·兰州)爱国主义需要激情地表达,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水稻培育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A.袁隆平B.华罗庚C.邓稼先D.侯德榜5.(2022·汕尾)据媒体报道:2022年9月,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A)A.袁隆平B.李四光C.焦裕禄D.钱学森7.(2022·湛江)在包头开往青岛的K712次列车上,每个餐桌都放上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牌,提醒乘客按量取食。可见“光盘行动”在全国的广泛兴起。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A)A.袁隆平B.孔繁森C.焦裕禄D.王进喜66.(2022·珠海)2022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D)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1.(2022·河北)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C)A.大庆油田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863”计划11.(2022·河南)l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A)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22·齐齐哈尔)15.2022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一位科学家。他是(C)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王淦昌21.(2022·恩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下列人物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C)A.邓稼先B.侯德榜C.袁隆平D.爱因斯坦8\n25.(2022·娄底)“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D)A.钱学森B.华罗庚C.邓稼先D.袁隆平10.(2022·株洲)《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指新中国著名科学家(B)A.李四光B.袁隆平C.邓稼先D.钱学森13.(2022·无锡)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是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B)A.邓稼先B.袁隆平C.詹天佑D.邓世昌19.(2022·江西)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D)A.邓小平B.焦裕禄C.邓稼先D.袁隆平17.(2022·鞍山)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D)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C.培育出优质小麦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0.(2022·德州)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的。下列属于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是(B)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④嫦娥奔月工程顺利实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22·菏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C)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9.(2022·日照)为庆祝“神舟”10号的发射,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是(B)①“神舟”5号安然着陆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东方红1号卫星④籼型杂交水稻A.①B.②C.③D.④8.(2022·乌鲁木齐)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6月11日17点38分,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C)A.神舟一号B.神舟二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8.(2022·乌鲁木齐)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6月11日17点38分,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C)8\nA.神舟一号B.神舟二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13.(2022·大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是(A)A.袁隆平B.邓稼先C.李四光D.钱学森24.(2022·长沙)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梦想将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B)A.陈国达B.袁隆平C.刘筠D.黄伯云16.(2022·昆明)我国于2022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今年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10周年,我国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C)A.“天宫”一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19.(2022·济宁)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A)A.原子弹爆炸B.蒸汽机C.蒸汽机车 D.螺旋桨飞机(2022·锦州)20.识右图并完成下列各题。(3分)(1)图中在田间工作的这位科学家是谁?(1分)(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分)(3)因为这项重大贡献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是什么?(1分)答:(1)袁隆平。(2)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3)“杂交水稻之父”。39.(2022·内江)(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1)列举20世纪5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4分)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2分)材料二2022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的中国道路指什么?(2分)为人民造福,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是谁?(2分)答:(1)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经济应从本国国情出发(言之有理即可)。(2)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家:袁隆平。23.(2022·潍坊)(1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8\n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1)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6分)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4分)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6分)答:(1)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路”:农业合作化。(2)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6.(2022·威海)2022年1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2022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A)A.袁隆平B.陈芳允C.杨振宁D.邓稼先17.(2022·贵阳)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在贵阳落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D)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希望工程”D.“863计划”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2.(2022·泰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A)A.教育B.高新科技C.高等教育D.电子产业16.(2022·大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的(A)A.邓小平B.蔡元培C.孙中山D.毛泽东20.(2022·达州)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为改变失学孩子命运实施的最大社会公益活动是(A)A.实施“希望工程”B.对贫困地区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补助金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提高教师地位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5.(2022·安顺)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B)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回答20~23题。8\n20.(2022·河北)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D)22.(2022·河北)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的宏伟目标。下列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理解正确的是(C)①综合国力显著提高②已是世界经济强国③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④城乡发展差距还较大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2022·河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A)①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③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25.(2022·黄石)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D)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52.(2022·泰州)历史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论语》(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1分)材料二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睱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2)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政策。继武则天后,哪位皇帝在位时唐朝步入鼎盛时期?(2分)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3)根据材料回答,孙中山先生为图谋民生幸福,提出了怎样的民生政策?(1分)材料四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1978年2022年实际增长世界名次备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4524.95万年均9.8%4同期世界3倍城乡居民收入城镇人均(元)343137866.5倍农民人均(元)13441406.3倍农村贫困人口2.5亿1400多万(4)中共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材料概括我国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3分)(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民生问题的认识。(1分)8\n答:(1)为政以德。(2)仁政;唐玄宗。(3)平均地权。(4)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5)应关注民生,切实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17.(2022·湘潭)株洲神农广场因纪念教民耕种、遍尝百草的神农氏而得名。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A)A.炎帝B.蚩尤C.舜帝D.禹10.(2022·苏州)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C)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11.(2022·威海)今年53岁的李安老师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他不可能经历的是(B)A.“文化大革命”B.三大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D.粉碎“四人帮”17.(2022·德州)(8分)自古以来,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的民本思想】材料一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1)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请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材料二8\n(2)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都与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有关。历史上出现的与材料二相关的两个盛世局面是什么?(2分)【近代的民生探索】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你认为材料三中最能体现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1分)【现代的民生实践】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项)(3分)答:(1)儒家学派。以民为本或仁政。(2)文景之治、贞观之治。(3)平均地权。(4)原因:改革开放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措施: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等任意两条即可。32.(2022·南通)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1)中国的封建帝制始于哪一朝代?(1分)(2)阅读材料: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回答:据材料概括封建帝制结束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有哪些表现?(不得摘抄原文)(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分)(3)百年中国,世纪沧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结合家庭生活变化的情况,在“我家的过去和现在”社会调研提纲中任选两个项目作一比较。(只需选择两个项目作答,如多选多答,则按前两项给分)(4分)我家的过去和现在项目变化过去现在居住条件▲▲交通工具▲▲通讯手段▲▲文化娱乐▲▲29.(2022·昆明)(15分)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8\n—摘自孔子《礼记·大道之行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2分)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摘自《孙中山全集》(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1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三 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1分)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3分)材料四 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摘自《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4)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体现“学有所教”的重大举措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哪几方面为主构成的?(3分)(5)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对民生问题有何认识?(2分)答:(1)“仁”、“礼”(或“德”、教育思想)。(2)“平均地权”或“民生”。“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3)罗斯福新政。维护工人权利;救助孤寡老人;实施失业补助;禁止使用童工。(4)颁布《义务教育法》或实施“希望工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5)从古至今,思想家、政治家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生问题;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56:17 页数:8
价格:¥3 大小:773.2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