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5分)1.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B.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C.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2.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答案】A【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3用心爱心专心\n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漂白机理是和有色物质化合,结合为无色或者浅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结合,从而产生漂白效果,如果一加热,就会还原出原来的颜色.所以为化学变化;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1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酸B.碱C.盐D.单质【答案】B【解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HCl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不符合题意;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没有碱,符合题意;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MnCl2是由金属元素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C12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点评】了解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并会判别,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由分析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甲13用心爱心专心\n、乙是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反应的情况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放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未变;由图示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三种物质的了解可知在反应中H2O2、H2O、O2均由分子构成。【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的考查,依据信息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可简化做题的程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A.Cr2(SO4)3B.CrCl2C.Cr2O3D.K2CrO4【答案】D【解析】SO4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氯元素显﹣1,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1)×2=0,则y=+2;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z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3=0,则z=+3;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w+(﹣2)×4=0,则w=+6。【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6.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B.C.D.【答案】B【解析】根据地壳中含量前几种元素,应该是由左向右含量依次增加;白磷着火点最低,红磷次之,木炭最高,并且由左向右着火点依次增加;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肥皂pH值大于7,食盐pH值等于7。【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生铁和钢的含碳量,肥皂和食盐的pH值比较。7.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O→Cu→CuOB.NaOH→H2O→NaOH13用心爱心专心\nC.O2→Fe3O4→O2D.Fe→FeCl2→Fe【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利用CO的还原性把氧化铜还原成铜,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可以生成氧化铜,故A正确;氢氧化钠与酸中和反应生成水,水与氧化钠反应又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故B正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但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气,故C错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铝可以把氯化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故D正确。【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B.倾倒液体C.加热固体D.稀释浓硫酸【答案】D【解析】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采取了仰视的方式,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A选项错误;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且管口要与瓶口紧靠;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B选项错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需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C选项误;图示的浓硫酸稀释的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操作,故D正确。【点评】掌握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就能轻松解答题目.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9.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A.B.C.D.【答案】A13用心爱心专心\n【解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性质较稳定.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性质稳定;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甲>铜>乙;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说明丙>甲;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丙>甲>乙。【点评】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才能正确解答,是中考的重要考点。11.下列归纳或类推中,正确的是(  )A.将氯化氢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答案】C【解析】氯化氢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形成盐酸和亚硫酸,盐酸和亚硫酸使石蕊变红,所以不是氯化氢和SO2使石蕊变红,所以它们不是酸类物质,故A错误;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原子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但正负电荷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D错误。13用心爱心专心\n【点评】本题考查了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碱中和反应,还原剂的判断,带电的微粒等知识点,必须对这些知识点的真正理解,才能正确解答。12.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C.t3℃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答案】C【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B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3℃时,X的溶解度是100g,所以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50%,故C错误;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说明二者的溶解度在此温度下相等,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解答即可。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HClCuSO4KNO3Na2SO4B.FeCl3HClNaClNaOHC.CaCl2K2CO3HCl(NH4)2CO3D.NaNO3Na2SO4HClH2SO4【答案】B【解析】溶液呈蓝色的为硫酸铜溶液,但是本组物质中两两之间均不能反应,所以不能鉴别出,故A错;13用心爱心专心\nB、溶液呈黄色的为氯化铁溶液,可以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而能够将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溶解的物质为盐酸,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B对;C、碳酸钾和碳酸铵都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也都能和盐酸反应,并且它们反应的现象相同,所以虽然能区分出氯化钙和盐酸,但是碳酸钾和碳酸铵难以区分,故C错;D、NaNO3Na2SO4HClH2SO4两两之间都不能反应反应,故D错。【点评】本题是物质的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利用物质化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物质进行区分,可以根据物理性质常见都是物质的颜色,然后再让它们两两之间反应,最后一一鉴别,即可完成。14.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68.0000反应后质量/g005.44.4a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答案】D【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0g﹣5.4g﹣4.4g=2.8g,故表中a的值为为0g+2.8g=2.8g;故A选项说法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C选项说法错误;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4.6克乙醇能与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D选项说法正确。【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13用心爱心专心\n15.(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2)碳元素和氧元素;(3)水分子;碳元素【解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水的化学式可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物质属于宏观概念,元素也属于宏观概念,所以解释物质用元素来解释,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水分子运动速度慢分子之间间隔减小,变为液态水,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增加,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变为水蒸气,所以说水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是指碳原子这一类原子的总称。【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的原子构成,水循环的过程。16.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答案】2H2O2H2↑+O2↑;1:2【解析】水在电解时会生成氢气与氧气,方程式为:2H2O2H2↑+O2↑,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所以甲试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乙试管收集的是氢气,两者的体积比是1:2。【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解决。17.“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其中,二氧化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1)上图中的有机物A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一个无机盐与酸作用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  。13用心爱心专心\n(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13O28CO2+10H2O,R的化学式为  。【答案】(1)C6H12O6+6O26CO2+6H2O(2)Na2CO3+2HCl=2NaCl+H2O+CO2↑(其他合理即可)(3)C4H10【解析】(1)根据氧气与人体内葡萄糖C6H12O6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配平即可;(2)无机盐能与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说明该盐为碳酸盐,举一个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氧原子26个;反应后氧原子26个、氢原子20个、碳原子8个;则每个R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4H1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由于过多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引起  效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1点即可)。【答案】温室;植树造林(合理即可)【解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要防止温室效应,从二氧化碳的释放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煤(石油或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能等;从二氧化碳的吸收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禁止乱砍滥伐;③养花种草;④保护植被。【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和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9.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1)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C是前述两大循环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则B的化学式是  ,C和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前述两大循环中的另一种重要物质,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C的化学式是  ,由B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是碳酸氢钠,且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可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过量的C与D溶液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13用心爱心专心\n【答案】(1)CaO;CO2+Ca(OH)2=CaCO3↓+H2O.(2)H2;2Cu+O22CuO(或者3Fe+2O2Fe3O4)(3)CO2+NaOH=NaHCO3【解析】(1)A为难溶性三种元素的钙盐,白色的,所以为碳酸钙.C是水循环或二氧化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C能够一步转化为A说明C为二氧化碳.则B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由于其中钙元素显+2价,而氧元素显﹣2价,所以B的化学式为CaO.C(二氧化碳)和D(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对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由于(1)含有了二氧化碳循环的物质,则本问中的A为水,水可以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而B可以得到黑色固体,所以B为氧气,对应的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或者四氧化三铁.C为氢气,可以与氧化铜或者四氧化三铁反应得到水.B到D的反应为2Cu+O22CuO(或者3Fe+2O2Fe3O4);(3)当A为碳酸氢钠时,由于提示碳酸氢钠分解可以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BC就在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中.由于B可以转化为D,而D可以和C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所以C一定不是水,可以为二氧化碳或者是碳酸钠,而题目说过量的C与D溶液反应,所以能够过量反应得到A的应该是二氧化碳,则D为氢氧化钠,而B是碳酸钠或者是水.过量的C与D溶液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CO2+NaOH=NaHCO3。【点评】本题审题一定要注意各问之间没有太必然的限制关系,这样就可以避免彼此之间的干扰。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20.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B仪器的名称是  ,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  ;(2)E的作用是  ,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  、装瓶。【答案】(1)烧杯;D、G(2)搅拌;溶解.13用心爱心专心\n【解析】(1)图中B的名称是烧杯;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称量时用到天平、钥匙,量取时用到量筒,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所以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钥匙、量筒、烧杯、玻璃棒.所以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DG;(2)玻璃棒在溶液的配置中的作用是搅拌;配置的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所用仪器,溶液的配置是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2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进行猜想】(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B)溶质可能只是CaCl2(C)溶质可能是CaCl2与盐酸【实验探究】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实验步骤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正确  猜想()正确【反思与拓展】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方程式为  。13用心爱心专心\n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22.取只含碳酸氢钙的硬水ag,充分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a(HCO3)2CaCO3↓+CO2↑+H2O,得到沉淀1.0g.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计算此硬水中碳酸氢钙的质量是多少?(3)将ag这样的硬水充分煮沸,理论上可得到的软水质量为  。【答案】(1)5:12;(2)1.62g;(3)(a﹣1.44)g.【解析】(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6×6)=5:12;(2)设Ca(HCO3)2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Ca(HCO3)2CaCO3↓+CO2↑+H2O16210044x1.0gy解得:x=1.62g,y=0.44g;13用心爱心专心\n答:硬水中碳酸氢钙的质量是1.62g;(3)将ag这样的硬水充分煮沸,理论上可得到的软水质量为:(a﹣1.0g﹣0.44g)=(a﹣1.44)g.【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13用心爱心专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49:1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256.0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