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练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22·盐城中考)《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惧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2022·菏泽中考)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3.(2022·原创题)《史记·秦本纪》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那么,“御史大夫”的职责是()A.负责监察文武百官B.分管国家行政事务C.总揽全国军政大权D.负责审查诏令4.(2022·菏泽中考)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5.(2022·衡阳中考)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厂卫制6.(2022·易错题)“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7.(2022·日照中考)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A.明清经济的发展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C.君主专制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8.(2022·泰安非毕业年级中考)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6\n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力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B.图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秦朝分管监管的是太尉C.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D.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出现错误的是③明朝9.(2022·山西中考)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10.(2022·原创题)《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其原因不包括()A.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B.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C.中原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北魏孝文帝成功的政治经济改革11.(2022·自贡中考)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6\n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12.(2022·菏泽中考)《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13.(2022·改编题)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是()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C.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D.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二、非选择题14.(2022·滨州中考)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6\n——《元史·地理志》(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材料四(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15.(2022·泰山二模)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材料四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迈向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6\n(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分别设置的机构。(4)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指什么政策?16.(2022·改编题)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劳作生息,谱写了一部部不朽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篇【繁荣开放的社会】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1)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有哪些?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2)请答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第二篇【经济格局的变化】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篇【对外政策的解读】材料五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4)材料五体现了乾隆帝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束缚下,他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n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 2.A 3.A 4.C 5.A 6.C 7.C 8.C 9.A 10.D11.B 12.D 13.D14.(1)秦始皇(或嬴政)。政治: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答出一点即可)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3)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4)武力镇压分裂势力;册封;设管辖机构。(5)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15.(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2)推恩令。(3)驻藏大臣;伊犁将军。(顺序不可颠倒)(4)“一国两制”。16.(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答出两条即可)(2)唐玄宗。(3)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4)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39:10 页数:6
价格:¥3 大小:897.9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